看點:AI黑科技入學提前報到,四路玩家匯聚角逐!
終於來了!
智東西4月22日消息,這幾天,隨著疫情較輕的地區紛紛在本周復學,疫情「震中」湖北省也宣布5月6日全省高三學生統一開學,並公布其2020年高考時間為7月7日~8日,而防控程度僅次於湖北的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也把高三學生復學時間定在了4月27日,一波返校復學潮正在來的路上。
一場疫情讓「雲課堂」迎來高光時刻,「雲課堂」緩解了學生復學的燃眉之急,但問題也十分明顯。學生注意力難集中,課堂交互效率低,更值得關注的是,有的孩子在舒適的家裡用Pad、請私教上課,有的孩子卻跑遍山頭找不到一點信號,沒有智慧型手機看網課……
雲課堂眾生相之下,暗藏著些許牽扯下一代命運走向的教育公平問題,「返校復學」的決策缺不容許再推遲。
2020年4月20日下午,教育部召開的學校疫情防控專家報告視頻會上,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張文宏主任罕見「同臺」發聲,明確贊成學校復學!毋庸置疑,「校園安全問題」牽動家長、校園、教育局等各方的敏感神經,對此鍾南山院士表示,「要做夠措施」,學校要「自己想辦法」!
想什麼辦法?各地學校和教育部都採取了嚴密的防疫方案,包括錯峰上課、及時消毒、嚴格測溫等等。其中,科技抗疫舉措成為一道神秘的「排頭兵」,AI機器人、AI紅外測溫閘機、紅外熱成像儀、AR實景平臺等「黑科技」成了校門口的「智能門衛」、「情報員」,好不壯觀!
而在這場艱巨的病毒防禦戰和技術防線背後,是一場新老安防玩家的實力角逐。其中,既有海康威視(002415,股吧)、宇視科技、大立科技(002214,股吧)、高新興(300098,股吧)、紫光華智這樣的安防老將,又有優必選、雲從科技、澎思科技這樣的AI獨角獸,而方案舉措也遠不止人們看到的一臺「AI紅外測溫設備」。
疫情下的校園抗疫市場成為安防企業進入「教育信息化2.0」市場的一個絕佳切入點,從這個橫切面,安防企業能看到誘人的巨大市場蛋糕。據多家調查機構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中國教育信息化整體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300億元,智慧校園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突破千億!
然而,安防企業進入的並不是一片沉寂的金礦場。在這裡,一條深耕校園場景多年的「地頭蛇」盤踞於此,那就是一卡通廠商,一個近乎隱形卻致命的存在!
聯合阿里、百度大腦等網際網路巨頭搞雲平臺;聯手奧比中光這樣的三維視覺龍頭廠家做3D人臉識別;率先搭線地方部門落地刷臉就醫、刷臉吃飯等方案;年營收增長達到 45.12%,毛利率90%以上;「疫情防控系統」落地幾百所學校……一位安防業內人士坦言,一卡通類廠商近年來智能化發展很快,很多都在和人工智慧、物聯網相關業務關聯。
當被一場疫情推向一片嶄新的教育信息化市場,安防老將、AI獨角獸將能否在行業「地頭蛇」口中奪食?「無孔不入」的阿里、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又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可能不能用簡單的「一卡通」和「一臉通」之爭來概括,而是涉及客戶需求、技術方案、渠道、工程化能力、合作生態等各個方面的交鋒與博弈……
直擊返校復學潮中的「黑科技」
終於,隨著多地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清零,包括湖北省在內的31個省市自治區的開學時間陸續公布,一波聲勢浩大的復學返校潮也如約而至。
▲各地公布開學時間
杭州濱江實驗小學,學生們有序地到走上監測臺,不用摘口罩,1s完成測溫和籤到。
昆明市第三中學、昆明滇池中學,一名叫「智巡士」的機器人在校門口把關,遠遠地「看著」學生們排隊進校。學生們的體溫實時地顯示在電腦、大屏幕等多處。同時,機器人播報著檢測情況和提示語,提醒大家不要距離太近。
杭州市惠興中學,教職工紛紛通過教學樓裡架設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測溫通過。
江西省南昌青山湖區,某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正通過AI系統清楚地了解學生身份、通行、體溫等多種情況。
廣州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在「校園AR實景防疫管理平臺」上,教育部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能夠在一張全景地圖上看到校園的實時防控情況。
校園安全問題一直是牽動家長、學校、教育部門的一根弦,在疫情期間變得更加嚴峻。為此,全國各地大中小學都採取了嚴格的殺毒、疏散、防疫教育、應急備案等舉措,而科技抗疫手段也成為其中的關鍵擔當。刷臉閘機、AR平臺、機器人等在智慧城市場景中常出現的方案也大舉進軍校園,使得安防企業也進入一片新的戰場。
安防企業切入「教育信息化」新戰場的契機
在這場復學潮中,既有海康、大華、宇視、大立、紫光華智等安防老將的全場景安全復學方案,又有雲從、澎思等AI創企帶來的刷臉測溫方案,除此之外,還有優必選的移動機器人、高新興的AR方案,這些在智慧城市場景中常見的「黑科技」都成為校園科技抗疫場景的主力軍,可以說「武裝到牙齒」。
全國學校所需的防疫技術方案需求是龐大的,據統計,全國普通小學達到32.01萬所,初高中學校9.06萬所,大專院校2956所。儘管受到地方條件和渠道等差異化限制,還有許多學校無法採取高科技方案,但這個在疫情期間短期爆發的市場仍然驚人,這條口子拉開之後長遠的需求則更需要走近校園這一典型場景來看。
1、復學場景的特殊之處
可以看到,AI紅外測溫設備成為校園疫情防患的重要舉措,這也成為安防企業進入校園防疫場景的一大切入點。
校園AI紅外測溫刷臉是「園區測溫」的一大細分場景,但與常規的復工復產場景有什麼區別?食物中毒、流感水痘、踩踏事件……許多校園安全事故觸目驚心。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不如成人,且在校聚集性強,在學校,如果一個學生感染病毒,很可能一個班、甚至一個學校都要遭殃。因此,校園防疫要從居家、返程、校園等多個維度全場景把控。
以海康威視為例,其校園防疫舉措就涉及家長接送區、校門口、教室多個場景,信息也需要及時傳送到家、校、局各端。這就需要將測溫、門禁、視頻等多系統融合打通,並將數據按需求匯聚到各端,實現全流程追蹤閉環。
2、進校的那一刻,已經基本確保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返校的安全舉措是前置的。在提前確認健康學生名單的情況下,具有返校資格的學生就已經大程度保證安全了。在一些地區,教育部門牽頭將地區「健康碼」與學生信息系統打通;一些地區則選擇家校聯合打卡,比如宇視的「復學寶」方案正是基於釘釘家校通訊讓學生提前打卡,助學校科學合理制定復學名單。
學生並不能攜帶手機「健康碼」進校,怎麼辦呢?早在2020年2月,教育部就強調師生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而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重點對各級學校開學前的準備、開學後的衛生防護以及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應急處置等提出技術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刷臉+紅外測溫成為一種典型方案。
以宇視科技的刷臉+紅外測溫方案為例,其通過前端設備「熱影66」實現2秒測溫打卡的速度,同時基於與阿里共創的雲平臺使每個學生進出情況、考勤信息和體溫信息會呈現一個動態的大資料庫,並以可視化的方式在宇視陽光校園態勢感知平臺界面呈現給學校、教育局。因此,不再需要健康碼,學生的「臉」就是健康碼。
▲海南某學校採取刷臉測溫進校
3、背後的校園數據「破壁」,疫情之後的價值
從「刷臉+紅外測溫方案」表面上看,是學生返校流程的簡化、安全化,更深一層次則是校園數據、系統的打通。
我們再以另一家廠商高新興的案例來看,就說其「AR實景防疫管理平臺」,大家肉眼可見的,是其半小時完成3000人規模高校的檢測;而背後,則打通了測溫系統、校園安防系統、校園全景系統之間存在的眾多系統孤島,也是著手解決數據與視頻缺乏聯動、數據應用割裂、建設投入成本高、運維管理困難等問題。
這樣的高科技方案成本是不是很高?比如硬體設備、軟體及雲服務、30天提前部署、千兆網絡帶寬、運營人員培訓等都需要耗費各種成本,那麼教育部門及學校為什麼選擇這些方案呢?
校園安全及問責的重要性無需贅述,「除了疫情期間的價值,許多客戶也關注設備的平時復用情況。」宇視科技智慧城市專家管蓓告訴智東西,「在常態化時期,宇視實名測溫聯網方案還具有訪客、會議籤到考勤等功能,同時在流感季也能夠幫助學校起到測溫聯網常預防管理作用。」
高新興科技集團AR產品線總經理俞翔的觀點也很類似:平臺能實現「平戰兩用」,比如,可根據後期公共衛生要求,通過日常體溫進行健康監測對水痘、腮腺炎等都有發熱症狀預警;實現校園網格化分區、校內重點區域自動視頻巡邏、校內事件預警聯動、校園應急快速啟動和處置等等。目前,其方案已經落地華師外國語學院、廣東開放大學、廣州二中蘇元實驗學校等地。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逐漸成熟,能看出「一臉通」在智慧校園方案落地的趨勢。一方面,一張臉在學校場景的想像空間還有很多,不僅能取代所有的刷卡點,還有更多時空數據價值可以挖掘;另一方面,相比於「一卡通」,刷臉的識別率仍然達不到100%,另外,類似之前「課堂人臉識別學生專注度」、「學生注意力緊箍咒」等熱點事件引起的學生隱私權問題也值得警惕。
安防玩家與一卡通「地頭蛇」正面交鋒
並不能僅僅將復學返校看作「校園安防」的一個場景,而是一片想像無限的安防新戰場。
對於智慧城市領域的安防企業說,安防與其它行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校園抗疫舉措更像是教育信息化2.0範疇下的業務,在這一大範疇下,安防企業只是恰巧從「刷臉測溫」這場景切入,成為主要玩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於2018年4月13日正式提出,指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
跳出安防視野,教育信息化領域市場廣大。天風證券報告顯示,預計2019年中國教育信息化整體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30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智慧校園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顯示,智慧校園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突破千億。
幾千億的蛋糕,安防企業能分多少?當探討這一問題時,不能忽略這一領域盤踞已久「隱形王者」——一卡通廠商。
幾乎所有人都有過使用飯卡、校園卡的經歷——從校園業務場景的表象來看,卡片具有易丟失、易損壞的特點,「刷臉」取代「IC卡片」就好似當年「IC卡片」取代「紙質證件」一樣自然,那麼推演到市場格局,一卡通廠商也註定離不開「傳統」、「被取代」的標籤。其實不然,一位安防業內人士告訴智東西,技術只是選擇,一卡通卡方案也在發展,很多一卡通廠商也在和物聯網以及相關業務系統關聯。
本文開篇就介紹了許多學校的刷臉方案,但選擇刷卡方案的學校不在少數。比如,杭州市則是要求學生做好「杭州健康碼+市民卡」申領,通過刷市民卡+測量體溫入校,這個決策是城市級的。杭州市民卡是一種雙晶片、帶信息的磁卡,卡面卡內都記載著持卡人的姓名、照片、身份證號碼。
而杭州「市民卡+測溫」方案背後,正是來自於名為「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的國有企業。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於2004年7月成立,是受杭州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委託,負責杭州社會保障卡(杭州市民卡)發行、服務和運營的公司。當下,一卡通廠商的智能化轉型已經十分深入。
以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為例,早在2019年9月,該公司就聯合百度大腦和奧比中光,打造了」刷臉就醫3.0模式「、」杭州首個3D刷臉支付智慧養老食堂「等方案。百度大腦和奧比中光,一個是深諳AI全棧技術的網際網路巨頭,一個是OPPO手機、支付寶刷臉機器背後的三維視覺技術王者,這些智能行業最前沿的玩家都與這家傳統一卡通商的名字一起出現。
據了解,目前,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的「刷臉就醫3.0模式」已經陸續在杭州的市級醫院、區縣醫院試點,市民刷臉即可輕鬆完成身份識別、掛號、支付結算等動作。
與網際網路巨頭、AI企業合作似乎是一卡通廠商的重要策略。「校園信息化龍頭」新開普(300248,股吧)公司也選擇與阿里系合作,該公司成立於2000年,是國內校園一卡通解決方案商龍頭,疫情期間推出的「完美校園」疫情防控系統落地247所高校。
2019年初起,新開普就與螞蟻金服、阿里雲、釘釘等阿里系協同合作,例如:利用阿里的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行業全應用擴展等。而當年,新開普淨利潤達到15,769.05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07%。其中,智慧校園雲平臺解決方案實現營業收入12,771.71 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45.12%,毛利率為 93.79%。
新開普的大數據技術應用是其轉型升級的一大法寶。此前,其推出以一卡通系統為核心的智慧校園服務平臺,挖掘校園卡業務數據、上網日誌數據、圖書借閱數據等「高校大數據」價值,為學校、學生提供應用支持。
而大數據技術在校園防疫中的作用也已經顯現,比如,北京大學就提醒在疫情期間,校師生需要登錄餐飲中心微信公眾號中的「就餐指數」,實時查詢各食堂就餐人數,錯峰錯時就餐。
▲基於大數據進行食堂人數實時監測
一卡通廠商發力智能轉型並不僅出現在龍頭企業,在智東西之前探訪北大食堂時,已經發現某一卡通廠商率先部署了1s識別菜品、可刷臉支付的「AI收銀機器人」。
▲某一卡通廠商推出的AI刷菜刷臉設備
一位安防業內人士坦言,一卡通廠商貼近客戶,了解需求,擅長落地,而人臉識別等技術的門檻也越來越低,適合其進行轉型;同時,安防企業也深耕校園安防領域多年,因此客戶選擇誰,還要看各自爭氣的程度。
一方面,各地區學校中都有至少一家一卡通廠商,其中一些具有AI變革能力的卡商有望憑藉渠道等優勢先入為主;另一方面,在沒有智能化能力的一卡通廠商的「地盤」,也成為安防玩家、AI獨角獸切入爭奪市場的虛弱點,也是真實的契機。
結語:不是一卡通VS一臉通,而是全方位競賽
經歷過「紙質時代」到「電子時代」的時代變革,一卡通廠商並不是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傳統刻板,而是早就站在了AI、大數據技術支持的教育信息化浪頭。這是安防企業、AI獨角獸、網際網路巨頭切入智慧校園領域之後面對的新對手,也可能是新夥伴。
在智慧校園和教育信息化2.0的浪頭之上,並不是「一卡通」和「一臉通」客戶選誰的選擇題,而是比誰的方案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的全方位競賽。安防企業、AI企業也可以做「卡」,一卡通廠商也在搶先推出校園刷臉、大數據、雲平臺方案,而網際網路巨頭可能是背後的賦能者也可能是全產業鏈玩家。
隨著AI及5G技術的發展,智能產業的推動者們不斷開闢新戰場,被新鮮的行業氣息吸引,也被旗鼓相當的新對手挑戰,戰局也變得更有意思了。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智東西。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