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及民進黨派系的智庫

2020-12-26 騰訊網

臺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柳金財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0月號發表專文《民進黨派系共治的權力結構與智庫化發展》。作者認為,2008年5月20日政黨輪替民進黨下臺後,派系逐漸以智庫的形態呈現。民進黨除以政黨名義設置智庫外,各派系也紛紛進行智庫建設,提供聯絡交流及政策溝通平臺,以政策倡議進行政治動員,獲取選票極大化目標。民進黨的權力結構分配機制,已從傳統「草根政治」轉換至「知識治理」,從街頭抗爭轉型為智庫建設;各派系競爭能力與資源整合平臺,與智庫建設息息相關。文章內容摘要如下:

臺灣執政的民進黨在2020年7月召開「全代會」進行權力結構改組後,再度形成「派系共治、權力平衡」的權力分配格局,建立蔡英文兼黨主席為「派系共主」角色及地位。可以說,民進黨內已無任何政治領袖或派系,具有挑戰蔡英文政治威權及影響其領導決策的政治能量。

民進黨首次執政時,曾於2006年倡議廢除、解散派系運作,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切實際、一廂情願的思考,政治權力賽局本是集團競逐,無法消除團體政治運作。2008年5月20日政黨輪替民進黨下臺後,派系逐漸以智庫的形態呈現,其運作則以「立法院」為重心。民進黨除以政黨名義設置智庫外,各派系也紛紛進行智庫建設,提供聯絡交流及政策溝通平臺,藉此提供集體性選擇誘因,以政策倡議進行政治動員,獲取選票極大化目標。

一、民進黨中央設置「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簡稱新境界基金會),是民進黨的智庫,1999年7月成立,創始人為時任黨主席林義雄。現任基金會董事長為蔡英文、副董事長邱義仁、執行長邱義仁及三位副執行長:陳錦稷、廖錦桂、吳怡農。

2020年8月11日該智庫官網公布最新一屆董事名單,副董事長增至3位,除了原來的副董事長邱義仁,又新增基隆市長、「正國會」林右昌、前民進黨秘書長及英系大將洪耀福出任副董事長。董事包括:王震緯、何美玥、何飛鵬、李金龍、沈國榮、吳音寧、林萬億、林錫耀、柯建銘、高俊雄、陳正然、陳志柔、陳聖德、張建一、張富美、管碧玲、潘淑滿。

民進黨設置智庫目的在於為黨擘畫重返執政藍圖。此智庫為黨內大腦中心,曾以「十年政綱」為架構對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政策議題提出完整論述和主張。時任黨主席蔡英文是董事長,前新潮流大佬吳乃仁(因不滿2019年黨內初選已宣布退黨)任執行長、前新潮流成員蕭美琴任副執行長。

智庫的工作是向黨部、候選人提出政策建議,對象是黨部與候選人,由智庫針對議題討論提供政策建議,達成結論後再提供給黨部與候選人參考。智庫扮演著政策幕僚的角色,候選人為最後進行決定的政治精英。2011年2月23日此智庫組織結構設置兩部分:1、「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致力於經濟成長與分配、產業與創新、財政、區域發展與土地規劃、社會安全等領域的探討;2、「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則是要提出與歐美日陸及亞洲各國的互動策略,特別是處理兩岸事務議題。以智庫為平臺,引進新血、新思考成為智庫要務。此智庫並不排斥兩岸智庫對話。

2012年7月新設22個政策議題組,包括中國政策、防務、外事、行政效能、經濟與產業、財政與金融、農業、交通、土地與住宅、環保、科技、司法、社會福利、勞動、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媒體與傳播、族群關係、性別議題、地方自治、民主憲政。此智庫吸納相關專長的學者、專家或前政務官擔任議題成員近200人。同時,智庫所吸納的年輕學者,年齡多在四十歲上下。主要來源有三個管道:一、與民進黨理念接近願意貢獻所學提供意見的純粹學者。二、行動力強、具有社運背景的學者,幫助民進黨掌握社會脈動,擴展黨將觸角伸向至社會。三、整合曾在黨內任職或任臺立法機構幕僚後轉而投入學界,具研究能量、政策積極性及務實性的兼具學術與實務的精英。

二、多元派系智庫建設

(一)臺灣新社會智庫

2008年新潮流繫結合臺灣社會產官學界等人士共同發起,分為五組:兩岸與國際事務組、憲政法制組、科技經濟組、環境保護組、社會安全組,並出版《新社會政策雙月刊》。早在2006年7月民進黨「全代會」通過「解散派系」決議後,儘管新潮流系與其他派系辦公室均宣告解散,但與其他派系一樣皆是「名亡實存」,派系運作已盤根錯節無法根除。2008年民進黨執政下野,持續運作的新潮流系決定成立臺灣新社會智庫。

臺灣新社會智庫辦公室就是新潮流系辦公室,臺灣新社會智庫會員是新潮流系成員,臺灣新社會智庫理事會是以前的新潮流系政協會議。目前未加入新社會智庫的前新潮流領導人,包括邱義仁(新潮流系發起人)、洪奇昌(前新潮流系總召集人,2016年退出流派、前海基會董事長)及黃偉哲(臺南市市長)。臺灣新社會智庫理事長是前新潮流系總召集人,徐佳青是首任理事長,吳乃仁擔任總幹事。2012年鄭文燦接任智庫理事長,2016年鄭續任之。

該智庫成員約為20-25人,在縣市長部分包括桃園市長鄭文燦,前高雄市長、「現任「監察院長」陳菊,前臺南市長、現任蔡英文副手的賴清德,屏東縣長潘孟安,前宜蘭縣長,前「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前彰化縣長魏明谷等。新潮流系在臺立法機構擁有18名民代,是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最大「次團」,包括:蔡其昌、鄭運鵬、林俊憲、李昆澤、周春米、段宜康、黃國書、何欣純、林淑芬、劉世芳、賴瑞隆、邱志偉、吳思瑤、許智傑、餘宛如、張廖萬堅、鍾佳濱、郭國文、鍾孔照,另結盟邱議瑩。

新潮流在2020年黨內選舉中,不僅成為黨內最大派系擁有3席中常委、11席中執委;同時在政府機構政權方面,賴清德、陳菊、蔡其昌均佔據高位;此外在縣市政府方面,鄭文燦任桃園市長,潘孟安任屏東縣長,政治聯盟合作者黃偉哲任臺南市長。

基本上,此派系與蔡英文維持緊密政治夥伴關係,雖然在2020黨內初選時,賴清德也曾挑戰過蔡英文的權威,但最後以失敗並被蔡英文收為副手而告終。這顯示民進黨內派系是既競爭又合作,派系共治的權力生態使得黨內派系不會進行零和遊戲,而是可以重新合作爭取選票極大化,再進行權力資源分配。就此而論,民進黨黨內「派系共治」權力分配生態,促使派系間在競爭後可以快速整合進行合作,以團結的民進黨對抗分裂的國民黨。2024年民進黨可能的候選人,以賴清德及鄭文燦出線的機會最大。

(二)臺灣世代教育基金會

臺灣世代教育基金會(簡稱臺灣世代智庫),為蔡英文嫡系(英派)成員包括「立委」陳明文及其人脈及子弟兵於2016年所組織的智庫,尚包括蘇震清、王定宇(海派)、陳其邁(前正義連線)、楊曜(親「正國會」)、劉棹豪(親「正國會」)、蔡易餘、羅致政、施義芳、江永昌等10席,成為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第二大問政團體,僅次於新潮流系的臺灣新社會智庫。所謂泛英系包括英派、蘇嘉全系統、黃承國系統,目前擁有中常委2席、中執委6席。檢視基金會成員組成,也看出英派與海派間具有政治聯盟關係,該基金會包括海派王定宇。

被視為蔡英文嫡系組織的「臺灣世代智庫」,其創辦人「立委」陳明文為「英派」掌門人,此次競選中評委主委並未當選;此外,蘇嘉全因其侄子「立委」蘇震清涉及《公司法》修訂及SoGo經營權貪瀆案,而立即請辭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陳明文、蘇嘉全因政治形象遠離政治權力核心,恐也衝擊蔡英文派系共主地位。該智庫發布的民調,對蔡英文政府滿意度評價皆非常高,幾乎可以說是蔡英文執政的近衛軍。

(三)「正常國家文化基金會」

「正常國家促進會」(簡稱「正國會」),為目前民進黨黨內主要派系之一。創辦人為民進黨前主席、現任臺立法機構負責人的遊錫堃,與謝長廷系統(謝系成員管碧玲、徐國勇、趙天麟、姚文智、李應元、蘇治芬等)友好,形成鬆散式政治聯盟合作關係,與現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系形成既競爭又合作關係。

「正國會」要員有臺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蔡英文辦公室副秘書長劉建忻、基隆市長林右昌、基隆市「立委」蔡適應、新北「立委」吳琪銘、餘天、雲林縣「立委」劉建國、臺南市「立委」陳亭妃、宜蘭縣「立委」陳歐珀、臺東縣「立委」劉棹豪、澎湖縣「立委」楊曜、前「立委」高志鵬、前「立委」周雅淑、新北市議會前議員許昭興等等,為民進黨第三大派系。

此派系源自遊錫堃擔任黨主席、林佳龍擔任黨秘書長時,於2007年力倡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公投新「憲法」、正名制憲、以臺灣名義參與聯合國。此派系曾支持陳水扁所倡議的「一邊一國」論、臺灣正名運動,其領袖遊錫堃曾被邀請但卻婉拒擔任「一邊一國行動黨」主席。目前派系領袖遊錫堃掌握立法機構,既可在「政府機構」平衡掌握臺行政機構的蘇貞昌系統,又可在政黨機器內平衡第一大派系新潮流,形成在政權與黨權權力分配上「派系共治」與權力平衡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該派中生領導人林佳龍是該系中最具政治潛力競逐地區領導人大位的中生代政治精英,與新潮流鄭文燦、賴清德具有潛在競爭關係。

(四)臺灣智庫

2001年12月30日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鐘雄、臺灣高速鐵路公司董事長殷琪、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及臺灣工業銀行總經理駱錦明、義美食品副董事長高志尚等人,捐助成立。現任董事長為林佳龍、執行長莊國榮、副執行長賴怡忠。

臺灣智庫定位為一個第三部門公共政策平臺,業務包括議題評析、政策研究、民調執行。其三大核心價值為:一、「國家」主體性;二、參與式民主(審議民主);三、重視均衡發展與經濟安全。臺灣智庫目的在於成為公共政策的研究、論述與溝通平臺,集結所謂追求進步改革之士,共同擘畫臺灣社會發展的願景。

(五)「新臺灣國策智庫」

「新臺灣國策智庫」成立於2010年1月,創辦人為「獨派」大佬辜寬敏。成立宗旨為提供政府政策諮詢顧問與政經風險評估,內容包括促進臺灣、區域、乃至全球的和平、經濟發展、政府治理,執行長為陳致中。

2016年8月1日,「新臺灣國策智庫」宣布在「本土政權」蔡英文政府執政後,智庫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倡議「在本土政權執政下將逐步實現新臺灣『國家』願景」。2016年9月1日,辜寬敏宣布將「新臺灣國策智庫」,捐贈予凱達格蘭基金會運作。

(六)臺灣新動力智庫

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各派系急思轉型,除以挺蔡英文為名義、由陳明文成立的「臺灣世代基金會」外,綠色友誼連線的民進黨中常委陳勝宏運作成立「臺灣新動力智庫」,鎖定兩岸、產業議題進行深耕。陳勝宏與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皆屬於傳統美麗島系,許信良在接任亞太和平基金會後,認為兩岸一軌、二軌、甚至亞太和平基金會與對岸皆失去聯繫,冀望此基金會搭起兩岸溝通管道,此基金會著重在兩岸與產業議題探討。

臺灣新動力智庫由民進黨前「立委」、現任陽信商業銀行董事長陳勝宏成立。陽信銀行在上海設有子公司、陽信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臺灣新動力智庫董事長由陳勝宏擔任,其子(前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現任「立委」)何志偉擔任召集人,主要關注產業、兩岸與國際經濟發展議題;關注兩岸青創成功範例,為想創業或創業中的青年提供相關經驗。

(七)新未來智庫

2016年臺灣選舉後,由蘇貞昌系統「立委」所成立的聯合問政辦公室,為長期與蘇貞昌友好的幕僚智囊所籌組,延續蘇系長期與新系友好合作的聯盟關係。成員包括以新北選區為主的民進黨籍民意代表,包括:蘇貞昌女兒蘇巧慧、吳秉叡、張宏陸、呂孫綾和陳賴素美。目前擁有中常委1席、中執委2席。

新未來智庫成員主要是蘇系,與新潮流系、綠色友誼連線組成鬆散派系政治聯盟,簡稱「新蘇連」。派系領導為現任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與南新潮流現任蔡英文副手的賴清德關係密切。智庫專注研究公共政策,透過聯合問政辦公室規劃草擬法案。

綜合分析來看,民進黨的權力結構分配機制,已從傳統「草根政治」轉換至「知識治理」,從街頭抗爭轉型為智庫建設;各派系競爭能力與資源整合平臺,與智庫建設息息相關。2014年民進黨曾在「華山會議」總結報告的前言中,揭櫫倡議「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兩岸交流是必然的趨勢,本黨應該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顯見,民進黨並不排斥兩岸城市交流,也不排斥第三軌道的兩岸智庫交流。此為民進黨首次將智庫在兩岸交流中的重要性及角色,明列在黨的政策文件中。

換言之,民進黨希望兩岸智庫進行交流,也曾表達希望黨智庫派代表「登陸」,甚至也曾與大陸智庫合辦研討會活動。民進黨並不排除以兩岸智庫交流形式,作為溝通對話平臺。兩岸關係在無「九二共識」前提下陷入緊張、敵對,若能啟動政府機構、政府委託機構之外的第三軌道對話,將有助於促進相互理解及降低敵對關係。相對於民進黨已將派系運作「智庫化」,國民黨黨內各派系未能有效凝聚,顯然將影響黨內團結,進一步喪失政策話語權及主導權。

相關焦點

  • 民進黨派系分贓的序曲
    對這個任命,島內輿情澎湃,紛紛責疑民進黨剛剛勝選又老病重犯搞起酬庸。有媒體哀嘆,洪慈庸變「洪酬庸」,當年洪慈庸代表的一幹青年人有多少要哭倒在路上。  酬庸任命是民進黨執政的一大特色,2015年民進黨在島內完全執政,一時間,公營庫行等各色高薪肥缺即被瓜分一空。
  • 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 世代斷層 派系互鬥
    民進黨在27日舉行了「民主開唱」音樂會,除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及其副手賴清德出席外,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與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也難得同臺,以創黨黨員的身份到場參加。民進黨還力邀新入黨的「辣臺派」與資深黨員齊聚一堂,重溫「民主路」上的音樂回憶。
  • 臺南市議長落選主因是民進黨派系爭鬥?
    摘要:臺南市原本是民進黨「全面執政」(也稱「完全執政」)的典型市,亦即是市長與市議會議長都是民進黨人。但蔡英文仍然陶醉在「九合一」的選情中,渾然不覺她與「新潮流系」的「蜜月」,正是民進黨內其他派系的不滿之源。
  • 派系搶奪資源 民進黨二次執政「吃相」全都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隸屬英系的「立委」蘇震清日前捲入SOGO收賄案,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蘇嘉全也為此狼狽辭職,讓國民黨撿到槍炮轟:「民進黨內部鬥爭情況激烈,英系更是首當其衝。」更直指蔡英文才剛連任,民進黨就已經進入「後蔡時代」的鬥爭中,原本只是派系平衡人選的蔡英文,現在更是無力掌控;就連前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也公開點名黨內的「媒體派系」問題。
  • 民進黨黨內派系「修憲」爭論與局限性
    日前臺灣「立法院」朝野黨團經協商決議後,依政黨比例組成成立「修憲委員會」;同時,民進黨黨內第三大派系「正國會」民代召開「邁向國家正常化」「修憲」提案記者會,此次提案涉的「修憲條文草案」,此頗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 民進黨又一名大將請辭,是派系內鬥還是集體貪汙?
    今年對於民進黨當局來說,肯定是「不太平」的一年。今年,民進黨當局身邊的人都因「身中箭」而提出請辭,先是「心腹」蘇嘉全後是「文總」秘書長林錦昌,他們為了避免民進黨當局受牽連,於是紛紛離開。如今,民進黨內的「地雷」是接連被踩爆,民進黨內的腐敗案件一經調查,就接連被牽扯出來,為了及時止損,有的民進黨就快刀斬亂麻提出辭呈,以免影響更多人被曝。先是民進黨當局的「心腹」蘇嘉全因侄子蘇震清涉嫌貪汙得到實錘,而加快速度向民進黨當局提出辭職,以免將「髒水」濺到民進黨當局身上。
  • 爭權內鬥 民進黨派系紛爭被搬上檯面
    爭權內鬥 民進黨派系紛爭被搬上檯面 2020年03月29日 16: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2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警務部門負責人陳家欽被檢舉涉嫌假造公文,遭上級部門以所謂「偽造文書罪」函送臺北地檢署偵辦,引發民進黨當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貞昌不滿。國民黨籍民意代表李貴敏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此事將民進黨高層鬥爭端上了臺面。
  • 蔡英文提前跛腳,民進党進入大亂鬥時代,各派系蠢蠢欲動
    問題不在黃健庭身上背著官司,而是蔡擺平不黨內派系,後蔡英文時代派系卡位戰開打。蔡的第二任期才過一個月,她817萬票的光環已蒙塵,算是正式跛腳了。這也宣告民進黨將進入大亂鬥時代。黃健庭人事案已破局,名單中另一位國民黨籍前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也確定退出「監委」提名,名單中的兩名藍軍都不玩了。
  • 派系大洗牌:民進黨十九屆中常委選舉結果分析
    說明:民進黨票選中常委(其他為指定中常委)為10席次,由30席中執委選出,一般視作派系實力的晴雨表。19日,民進黨舉行十九屆中常委、中執委和中評委換屆選舉。民進黨派系要角指出,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有兩個主因,湧言會首度搶攻黨職,所以經驗不足,估票也有失準的情況,「這就是經驗」,選前就有許多訊息顯示,湧言會將「其他派系的票算入他們」,但是照結果來說,確實不如他們預期。
  • 民進黨派系爭鬥激烈,陳水扁也跑來攪局
    此次黨職改選會,民進黨內派系爭鬥異常激烈,陳水扁竟然也跑來攪局,蔡英文的日子不太好過。黨職改選派系鬥爭暗潮洶湧在這一次的會議上,最讓大家關注的依舊是黨職改選,在改選的過程中各派系間明爭暗鬥,可謂是上演了精彩的對決。
  • 民進黨派系發生變化,「三立幫」勢力壯大
    民進黨地方主委選舉結果24日晚間出爐,可以觀察到民進黨派系變化,以三立電視董事長林昆海為主的「海派」勢力壯大,與英系合作搶下2席地方黨部主委;「
  • 民進黨派系勾心鬥角,有人點名鄭文燦選臺北市長,安什麼心?
    民進黨2024的接班人選最近被積極討論,尤其是桃園市長鄭文燦的討論度非常密集,甚至傳出為了穩住民進黨2022年縣市長選舉,黨內有人點名桃園市長鄭文燦選臺北市長。據中評網分析報導稱,民進黨各派係為2024動作不斷,賴清德穩穩的跑行程,「行政院長」蘇貞昌、桃園市長鄭文燦兩人最近高手過招、動作頻頻。近日一再傳出蘇貞昌民調低可能下臺,鄭文燦接任。
  • 民進黨輔選架構:派系均勻分贓 "扁朝"幹將回歸
    日前,在蔡英文主導下民進黨2012年「大選」輔選架構炮製出爐,這是一個派系勻贓、壯年當道、大老暗助、黨輔結合、後援林立的輔選團隊,體現了民進黨「緊繞小英、動員全盤、聯合內外」的競選組織戰略,對激發綠營整體戰力,謀取「大選」翻盤具有重要影響,但架構存在的「硬傷」將對蔡英文未來選戰提出不小的挑戰。
  • 臺北農產公司人事角力戰 意外掀起民進黨派系內鬥
    據了解,林並非北市長柯文哲的人,而是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的學姐。而林與洪的關係,讓這場人事案意外扯出民進黨派系鬥爭,連柯文哲都私下跟友人透露,這根本是「日俄戰爭在中國」。據報導,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人事案原本是柯文哲與民進黨連手,力抗張榮味系統,準備把現任總經理韓國瑜換掉,讓民進黨新系人馬蔣玉麟接任;不料,北市府力拱的林秋慧選上董事後,卻說要請韓國瑜續當總經理,倒打「柯、民(柯P與民進黨)聯盟」一把,將新系人馬踢出戰局;而當初林秋慧傳出是林洋港侄女的謊言也被戳破。
  • 民進黨全代會權力核心改組 各派系卯足全力搶攻席次
    民進黨全代會今天登場,黨內要角齊聚,除了為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陳其邁造勢外,重頭戲就是黨內權力核心改組。民進黨全代會今天登場,回任黨主席的蔡英文在會中發表520就職後的首場群眾演說。她要求民進黨內儘速提出黨版「憲」改方向,並優先推動18歲公民權與廢除「考監」兩院。
  • 新系穩坐民進黨最大派系 李來希怒飆:什麼人玩什麼鳥!
    民進黨於19日召開全代會,中常委名單也正式出爐,由新潮流拿下9席中執委其中3席中常委,英系6席中執委其中2席中常委,海系則拿下3席中執委,新潮流以3席的中常委穩坐綠營最大派系。對此,全臺公務人員協會前理事長李來希看完核心名單後,20日在臉書上痛罵,你還能對這個黨有什麼期待?
  • 民進黨不分區名單凸顯派系爭鬥 英系大獲全勝
    民進黨13、14日連續兩日召開中執會討論不分區「立委」名單,但是一再卡關,名單遲遲難產,蔡英文14日下午親自出手協調,終於在晚間定案。在最終名單中,社會福利專業的現任民代吳玉琴位列第一,而之前排在第一的蘇貞昌人馬、原住民代表洪簡廷卉在名單中被拿掉。
  • 民進黨黨職選舉5月舉行,各派系提前卡位,劍指2022臺縣市長選舉
    國民黨主席合併中常委補選上周末剛結束,民進黨兩年一次的全臺黨代表、縣市黨代表、黨部主委選舉也將在5月底改選。因2020「大選」的結果,藍綠選舉兩樣情。一邊是慘敗盼重新啟程,一邊是大勝瓜分勢力。5月份民進黨這次黨內選舉,又被視為2022臺灣縣市長選舉前哨戰,各派系都提前開始練兵,不少有意角逐縣市長者,也已展開布局。
  • 爆料2022、2024提前布局 民進黨派系鬥爭開打 惡鬥激烈
    民進黨全代會黨職改選落幕,10席中常委新潮流拿下3席,其他非新系的「正國會」、英系等都有席次,達到派系平衡效果。「後蔡英文時代」來臨,也代表著2022,甚至2024各派系爭鬥也陸續上場。蘇震清去年原本可獲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但被爆料涉入涉誠美材掏空炒股案,最後沒有被提名,而且參選「立委」還是報備參選,並未獲得民進黨提名。但英系的蘇嘉全家族勢力也頗為厲害,蘇震清不但當選「立委」,19日的全代會又當選中常委,在黨內勢力難以撼動。
  • 吳怡農、林飛帆率先反撲,民進黨或將失控?
    民進黨「帥哥型選手」、 綠營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吳怡農點出核心問題在於臺軍的訓練,長期以來大多是為了「表演需求」,「漢光演習」就是每年最大場的表演,與防衛作戰可能面臨的真實情境有很大落差,只要順利完成表演、畫面好看,就算是達成任務。但只要操演持續為了作秀,而沒有實際的防務用途,訓練與裝備就不可能完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