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扎特的《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中品味時光的輪迴多變,在維瓦爾第的《四季》中領略美輪美奐的四時圖景……今晚7:30,國家大劇院「聲」如夏花系列線上音樂會精彩繼續,跟著八位首席,一起在音樂會中聆聽四季!
上周六,音樂廳迎來了疫情之後的首批特邀觀眾,沉寂已久的觀眾席終於重現了一抹亮色。本周音樂會還將繼續邀請醫護代表、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等「最美逆行者」,作為特殊觀眾來到音樂廳共賞「四季留聲」。
在音樂會開始前,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老朋友——著名主持人李楊薇將走進大劇院「深處」,與樂團首席李喆一起揭開音樂廳「後臺區」的神秘面紗,開啟樂器探秘之旅。
請持續鎖定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日報微博和北京日報抖音號、快手號,我們將與您一同感受旋律中的季節變遷。
在音樂中聽遍人生的春夏秋冬
本場「四季留聲」音樂會的上半場將由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執棒,四位管樂聲部首席擔綱獨奏,在莫扎特《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中,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大管這四件風格迥異的管樂器將綻放出閃亮的風採。下半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四位小提琴首席將分別領奏維瓦爾第《四季》的「春夏秋冬」,用音樂繪製春風、夏雨、秋收、冬雪的圖景,將大家經常在電話鈴聲中聽到的旋律搬上舞臺。
聆賞指南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297b
這部《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創作於1778年的巴黎,應約瑟夫·萊格羅斯之邀,莫扎特為當時在巴黎巡演的三位曼海姆樂團管樂首席:溫德林(長笛),藍姆(雙簧管),利特(大管)與著名圓號演奏家潘託而作。雙簧管極具穿透力的音色變幻;單簧管從上至下遊刃有餘的流暢旋律;圓號張力十足的高八度召喚;大管角色多變的不同聲部扮演;它們相互融合,平衡呈現。
第一樂章:快板
奏鳴曲式,有著少見的三重呈示部,樂隊呈示主題後,管樂獨奏接連展示兩次。尾聲前精巧的華彩被作曲家認真寫下,避免了四件樂器同時即興演奏的難以掌控,以達到更佳的演出效果。
第二樂章:柔板
這是一個少見的依舊保持在主調上的慢樂章,優雅從容,篇幅較長。
第三樂章:帶有變奏的小行板
與第二樂章形成對比,簡短鮮明的主題是此樂章的核心,其中一個樂節源自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十次變奏各有千秋,途徑短暫的溫柔慢板,在酣暢淋漓的狩獵風格裡結束全曲。
《四季》,Op.8
維瓦爾第的《四季》可謂是最早期的標題音樂,不但配有文字標題,每個季節另附14行詩一首,春風、夏雨、秋收、冬雪,更迭輪迴。作品以音樂語彙形象地描述了作曲家眼中的四季,具有19世紀前藝術作品向外表達的典型特徵——寫景與抒情。
《春》E大調、《夏》g小調、《秋》F大調、《冬》F小調
其中以《春》的第一樂章(快板)最為著名,音樂展開輕快愉悅的旋律,使人聯想到春天的蔥綠;
《夏》則出乎意料之外,表現出夏天的疲乏、炎熱、惱人;
《秋》描寫的是收穫季節中,農民們飲酒作樂、慶祝豐收的快活景象,這個樂章歡快而又活潑;
《冬》描寫人們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態,以及由爐旁眺望窗外雪景等景象,其中第二樂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編為輕音樂而廣為流傳。
今晚七點半
我們期待與您共賞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