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組名人巨星的籍貫出生信息: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於中國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祖籍河北省大名縣,
瓊瑤(1938年4月20日-),本名陳喆,生於四川成都,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古龍(1938年6月7日一1985年9月21日),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南昌,漢族。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陳文統,出生地廣西蒙山
倪匡,原名倪聰,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寧波
李連杰(Jet Li),1963年4月26日生於北京市,祖籍遼寧省瀋陽市
劉德華(Andy Lau),1961年9月27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籍貫廣東新會
黎明(Leon Lai Ming),1966年12月11日出生於北京,
張學友(Jacky Cheung),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天津市
王菲(Faye Wong),1969年8月8日出生於北京
梁小龍,1948年4月28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中山市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師承葉問,194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
甄子丹(Donnie Yen),1963年7月27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
……
由上圖可見,大陸並非不生產這樣的人才,許多名人巨星根本就是大陸流失出去的,或者是從大陸移居港臺的後代。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大陸的這種人才流失,以及大陸內地沒有成長起來這種人才呢?
首先是不同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了不同的藝術需求。
港臺藝術著走的是市場化路線,靠著迎合娛樂民眾來發展自己的藝術市場。打的就娛樂牌,最怕你不喜歡。而大陸卻是走的民主集主制的精神文明建設,藝術家是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進行創作。是用來教育和引導群眾的。更看重的是教育功能。首先要求的是政治目的,其次才是娛樂功能。
這客觀上就造成了港臺式的藝術產品更討喜,群眾的接受度更高,更受歡迎。
不同的市場需求同時也使得不同的人才流向不同的市場這樣一來,港臺發展起了受眾極廣的通俗藝術。而大陸則進行了旨在改造民眾思想的創作。
並不是大陸缺乏金庸這樣的人才,而是不需要這樣的人才,沒有給這樣的人才留出成長發展空間。港臺並非是盛產這樣的人才,而是港臺有適合這樣的人才生存發展的土壤,所以這些人都跑到港臺去發展了。而留在大陸的藝術家,要麼轉型去搞精神文明建設了,要麼就成長不起來了。因此造成了這樣的現狀。
其次,是對藝術家的保障制度不同。
港臺藝術家要麼是自己打天下,自力更生,沒有作品就要餓肚子,要麼就是背靠商業公司運作,所以一定會極力榨乾每一滴商業價值。所以,藝術家極度高產。
內地藝術家是由政府統一管理,不是國家幾級作家就是國家幾級演員,屬於旱澇保收,管理他們的又屬於政府官員,大家都沒有業績壓力。沒有作品也可以躲在制度內不愁溫飽。沒有創作的積極主動性,因而也就相對作品較少。更因為政府統一管理下人才眾多,因而也就不至於量身定製般地極力榨乾每一滴商業價值,所以,藝術家們也沒有外來的壓力。既沒有來自生活的壓力,又沒有內在的創作動力,還沒有精準的針對和扶持,因此,這些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就不夠積極了。
第三,面對的市場深度廣度不同
大陸市場巨大,作品生命周期相對要長,收益大,許多明星一首歌就能吃一輩子,甚至紅一時掙的錢就夠花一輩子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了。港臺的市場就小多了,也殘酷得多了,市場小,作品的生命周期短,收益也少,需要更多的精耕細作式的操作,榨乾每一滴汁水還不夠,還要快速地推出新作品延續人氣……所以,港臺名人明星要比大陸的名人明星更懂市場人心。大陸明星名人一出名就飄了,但港臺等小地方的明星名人卻沒有張狂起來的資本,長此以往,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一種生態下生存的生活態度。因此,在市場競爭中顯得更為勤奮和敬業。相比之下,改革開放後的大陸娛樂行業不過是打入娛樂市場的一支新兵,而港臺娛樂圈卻是在更殘酷的市場環境中久經戰陣在娛樂市場中廝殺已久生存下來的老將。這使得即使在改革開放後,內地的娛樂圈競爭力仍然不及港臺。內陸的藝術及明星的生命周期及競爭力都有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