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去看牙醫?害怕牙科診室?莫非你有牙醫恐懼症?

2020-12-17 騰訊網

如果你問小編從小到大最怕的是什麼?

小編會以0.3秒的神經傳導速度來回答:看牙醫。

這世上沒幾個人受得了牙機鑽頭不停的「吱吱」聲!

也恐懼躺在治療椅上的視角,感覺自己就好像待宰的羔羊!

所以在口腔門診裡看到的患者們總是皺著眉頭的!

那麼應該如何避免要去看牙醫呢?這就得從預防齲齒開始做起了!

因為去看牙醫的,80%都是由於齲齒而要補牙的患者!

在預防齲齒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齲齒是怎麼來的?

首先它是一種牙齒長期處在酸性環境中,導致被侵蝕發生的脫礦現象。

再加上日常的口腔護理不到位,牙齒間殘留的食物會在細菌與口腔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導致牙齒持續脫礦發黑,甚至伴有牙菌斑、牙結石的附著。

同時齲齒形成的牙洞和附近的牙菌斑、牙結石都是滋生厭氧菌的極佳場所。

但是有不少網友曾經問到為什麼出現蛀牙後,總是時痛時不痛?

據廣大口腔精準綜合治療科的專家表示:齲齒不痛並不代表,蛀牙康復了!而是仍然處於病情的發展過程。

第一階段:牙釉質表明已經開始被侵蝕,牙齒表面出現黃色斑點或是堊白色斑點,慢慢透出牙本質的顏色,這只是輕微的蛀牙表現。

第二階段:牙釉質下表層開始被侵蝕,這個時候牙齒開始變得敏感,稍不注意就會使牙齒表面碎裂形成淺淺的黑洞。

第三階段:細菌開始侵蝕琺瑯牙本質,牙齒就會感到疼痛,對酸甜冷熱感到極其敏感,飯不能食,夜不能寐。

第四階段:細菌開始侵蝕牙髓,牙神經遭受破壞,疼痛感無法傳輸回大腦,所以會感到時痛時不痛,這說明你的蛀牙已經非常非常嚴重了。

第五階段:細菌膿腫感染到牙根尖的位置,繼續擴散到牙槽骨,引起劇烈疼痛,你的臉或許會因此而變得腫大。

一般在前兩個階段就應引起重視,但據小編發現現在不少市民都忽視蛀牙的危害,因為不及時處理齲壞的牙,可能會連累鄰近的好牙,造成牙齒缺損,嚴重的缺損甚至影響臉部對稱。

相關焦點

  • 孩子一口爛牙,看牙醫死活不肯配合,怎麼辦?
    紅網時刻11月5日訊(通訊員 劉慧超)走進診室、看到白大褂撒腿就跑,聽到牙鑽機響渾身發抖冒冷汗,醫生檢查也不配合,咬緊牙床不鬆口……孩子看牙恐懼症發作,你該怎麼辦?孩子補牙有這種表現,你家是不是「同款」?
  • 從一間牙科診所做到牙醫集團
    從一個普通的牙科醫生到管理一個龐大的牙醫集團,黃震霄前行的步伐從未停止過。從買下第一家牙科診所開始,在20多年的時間裡,黃震霄創立的全民牙科集團公司已將事業的版圖拓展到海內外。忙不過來的黃震霄看準商機,開始在全島開設牙醫診所。「我們把牙科診所開在住宅區附近,開在地鐵站附近,開在最便民的地方。在價格方面,我們也比其他牙科診所都要更便宜。」黃震霄說,「當時新加坡最大的牙科集團只有不到10家診所。從1996年開始,我們每年開5家診所,發展得非常快。」
  • 如何在香港看牙醫及查找牙科診所?
    如何在香港找牙醫及牙科診所呢?很對家長並不是很清楚。香港的牙醫,按業務類型可分為私家、政府和大學三類,如需就醫,可找就近或妳認為適合的合資質的牙醫及牙科診所。如果不了解牙醫的相關信息及不知哪裡有牙科診所,可參閱筆者提供的以下兩種比較便捷、實用的查找香港十八區合資質牙醫及牙科診所的方法。(1)可通過「醫健通」網站檢索。
  • 孩子刷牙不配合,害怕看牙醫?這套兒童科學護齒繪本可以幫到你
    這讓我想起了齊齊看牙醫治療牙齒的經歷,前前後後也有了四次,齊齊是從1歲半左右開始去看的牙醫,那時是因為門牙有兩個小齲洞,醫生說是因為吃夜奶造成的齲齒,當時1歲半,再加上齲洞不大,醫生建議在家好好刷牙,等孩子大一些再治療。後來兩歲三個月的時候把門牙的齲洞給補了,今年疫情期間,一顆臼齒又被蛀了一個小洞,趁著還沒怎麼擴大,再次去看了牙醫,補了齲洞做了窩溝封閉。
  • 疫情中美國牙醫的生存情況
    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Betsey Stevenson說:「如果你去觀察那些典型的牙醫診所,就會發現他們的運營模式完全沒問題,只是冠狀病毒發生了。」 牙科行業經受住了大流行經濟影響的誇大版本,經歷了比其他行業更急劇的下降和更快的復甦。由於各州都關閉了許多企業以減緩病毒傳播,大概一半的牙科工作者在3月和4月都暫停了工作。
  •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從繪本角度入手,幫你搞定不愛刷牙的孩子
    2、繪本的主要內容繪本一開始是一隻鱷魚捂著嘴巴來到牙科室看牙醫,並自言自語地說道:"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畫面一轉,一個留著小鬍子,禿頂,只剩後腦勺留著一圈頭髮的小老頭坐在牙科室,這可真是一個形象令人忍不住發笑的牙醫。當他瞥見窗外鱷魚的影子時,竟然也說了一句:"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原來,鱷魚害怕牙醫,牙醫也害怕鱷魚。而在後面的每一頁中,鱷魚和牙醫之間展開了心理之間的較量。
  • 牙醫拔牙途中踩平衡車玩消失:我太累了不想走路
    日前,美國阿拉斯加一位名叫魯克哈特(Seth Lookhart)的牙醫在給一名患者拔牙時,做出了令人吃驚的舉動。魯克哈特在診室為一名女患者拔牙時,居然腳踩平衡車離開診室,還在走廊轉身揮舞手臂,並摘下口罩面對鏡頭微笑。事後,他分享了這段視頻,並開玩笑地配文稱:「我太累了,不想走路了。」當時正接受治療的這名患者得知此事後,稱魯克哈特的行為荒唐又瘋狂。
  • 王一博演牙醫像在看偶像劇?牙科醫生了解下,粉絲表示要排隊看牙!
    王一博演牙醫像在看偶像劇?牙科醫生了解下,粉絲表示要排隊看牙!對於王一博這一位人氣演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吧。#王一博當牙醫好像在看偶像劇而就在近日,王一博在綜藝節目《天天向上》中,穿上了白大褂挑戰實習牙醫助理,神情認真的他,配上超高的顏值,簡直不要帥炸了呀。甚至《天天向上》官博都發文調侃「要掛王醫生號的人,這裡排隊」。哈哈哈……不得不說,看著王一博身穿白大褂的模樣,簡直就像在看偶像劇,而這一個高冷牙科醫生的人設,也不要太讓粉絲喜歡了。
  • 當偶像決定去做牙醫-虎嗅網
    「今天是我們第一次正式看診,感覺許醫生人挺好的」,大兒子拔牙時,她小聲地告訴坐在診室角落的我。這時,坐在她腿上的七歲小兒子用手機外放了可米小子的《超人心》。許君豪抬起頭,假裝不耐煩地對他說:「你為什麼要放我的歌哦?」小兒子從媽媽腿上跳了下來,開始拿著外放音樂的手機在診室走來走去。
  • 做牙醫到底有多賺錢網友怎麼說?如何成為一名牙醫?
    「樓主: 大街上的二吊旦:口腔診所到底有多賺錢? 陪老婆到醫院拔智齒,我們這社區醫院裡面有個口腔診所,裡面就一個女牙醫,相當於私人診所放在醫院的,天天生意爆滿,來晚了要排隊好幾個小時。四樓:甬城吳彥祖 :那是暴利的不行,牙醫這行業技術含量也沒比別的醫生高哪兒去啊,這錢這麼好賺?」
  • 看牙時,牙醫手裡拿的都是什麼工具?
    去口腔醫院看牙時,你是不是覺得牙醫、護士都拿著一堆冰冷的金屬器械在你嘴裡撬來撬去,勾來勾去的,特別害怕。 躺在牙椅上,我仿佛已成為待宰魚肉,既害怕又緊張!牙醫手中的金屬器械,我一個也不認識。
  • 小說推薦:《徐徐誘之》腹黑牙醫x蠢萌實習生,你是我的念念不忘
    小說推薦:高冷腹黑深情牙科醫生x蠢萌膽小溫軟牙科實習生,女主小的時候去拔牙遇到了一個特別溫柔的牙醫,就默默地喜歡上了這個牙醫,還是她的初戀,就鼓起勇氣表白,但被牙醫小哥哥拒絕了,於是很傷心,但由於是初戀一直念念不忘。
  • 在美國看牙醫的具體費用和常用語【值得收藏】
    對,美國人的好牙齒,絕對值得我們儘快趕超。到了美國以後,我總算入鄉隨俗摸透了美國人牙齒保健的秘密。美國人牙齒好,完全得利於他們全民的愛牙意識。在中國,我們只有牙痛的時候才去看牙醫,而美國人每隔半年,就要去做牙科保健護理。他們的大白牙,就是這麼來的。誰都是媽生的,包括牙,從本質上說,誰都不比誰差。如果我們中國人也能如此愛護牙齒,肯定是神州處處顯白牙。
  • 成為美國牙醫,你必須經歷這些!
    如何在美國成為合格的牙醫 牙科執照是給予你在申請執照的州作為一個普通牙醫獨立執業的合法權利。雖然要求因州而異,但所有牙科執照的申請人都必須滿足三個基本要求: ? 教育的要求 ? 筆試要求 ?
  • 去看一次牙醫,就能讓90後直接「破產」
    去看一次牙醫,就能讓90後直接「破產」 2020-09-27 14:00:15
  • 牙醫:如何優雅地參加國際牙科會議?#葉子口腔科普#
    牙醫,學習技術不僅僅是「本土化」,還應該「國際化」。但是,面對著全英文的國際牙科會議聽不懂怎麼辦?
  • 加100個奢侈品櫃姐微信,都不如擁有一個私人牙醫更有幸福感
    小時候看香港電視劇,別人都在看型男,我卻專喜歡看中產階級香港人的生活,你們有沒有幻想過,長大以後也許會像TVB藝人在劇中那樣,每天都喝咖啡吃下午茶,每晚都去酒吧喝一杯,穿著職業裝吹著空調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自己的牙醫和心理醫生
  • 恐懼症有哪些不同類型?
    牙科恐懼症(對牙醫的恐懼)在英國,大約有10%的人患有極度的牙科焦慮症。牙齒恐懼症在西方國家是一種常見的恐懼症,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似乎是平等的。 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避開牙醫有多種原因。這些包括以前在牙醫那裡的創傷經歷,以及通過其他人學會的恐懼。
  • 指尖醫生|定期看牙醫有必要嗎?
    指尖醫生|定期看牙醫有必要嗎? 原創 上海寶山 上海寶山 來自專輯指尖醫生後疫情時代健康是大家關注的話題輕鬆是大家嚮往的心態小寶為你採制
  • 專訪日本牙醫:感謝中國患者23年來的信賴
    中新社·華輿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對於牙醫,我自認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最近5年間,由於植牙、根管治療等,幾乎每個月都要去牙醫那裡報到。當我得知有一位敢於斷言每進行一系列治療,次數不超過12次的牙醫時,是既感到不可思議,又想了解更多。通過實際採訪,他的理念、信念都令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