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在網上分享自己在機場偶遇女神賈玲的照片,網友紛紛大讚其親和力、接地氣外,也紛紛評論道:女神又胖了!
隨即也有諸多網友提出一個問題:賈玲為什麼不減肥呢?
回答中也是眾說紛紛,甚至較為離譜且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賈玲算過命,只有胖著才能火,瘦下去不會火了。
事實上,不用說那麼玄幻,大家都知道一個喜劇演員,只要瘦下來,很多人或許就不會再粉她了。原因或許就跟這位美國歌手Lizzo的經歷一樣。
Lizzo是一位歌手,而且曾獲格林美獎,這可是一個音樂獎項中的重量級的獎項。所以她才是完完全全是靠才華吃飯的。
而就在不久之前,她在個人社交站發布了一條《10天瘦7公斤的綠果昔排毒法》的日常,卻引來諸多批評。
網友粉絲紛紛評論道:她開始減肥了,她背棄了自己長期倡導「要愛各種尺寸的身體」的理念,更不符合自己建立的「自信愛身體」形象。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節食方式對身體造成不良後果,很不健康。
肥胖的危害
事實上,170cm身高的她,體重高達140kg,BMI逼近45,已經屬於三級肥胖。這意味著什麼?
根據WHO官網發布的關於肥胖對於健康的影響:
體重過重或身體肥胖對健康具有嚴重影響。脂肪過多會導致種種嚴重的健康後果,比如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臟病和中風)、二型糖尿病、骨關節炎等肌肉骨骼 疾患和一些癌症(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和結腸癌)。這些病症造成過早死亡和嚴重殘疾。
或許你會說我危言聳聽,人家賈玲,尤其是胖如Lizzo,也沒見她們健康有什麼問題。
的確,就你我通過 媒體了解到的,屬實沒有聽見她們健康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按照全世界通行的衛生健康基礎來說,肥胖本生就是一個引發健康問題的高危因素。
而我們明明知道肥胖不健康,而且這個高危因素本可以預防和幹預,為什麼還要留著它,任由其發展呢?而那些所謂的粉絲,真的只是為了偶像好嗎?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試行)》中發布的,因為肥胖可能帶來的健康問題的相關數據。
數據表明:BMI≥24者,患高血壓的概率是BMI正常者的 34倍,患糖尿病的危概率是BMI正常者的23倍,且具有 2項及2項以上危險因素,比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是BMI正常者的34 倍。
而隨著BMI的增高,具備危險因素的概率隨之增加。如果BMI≥28者90%以上,都具備高危因素或者上述疾病。
身體質量指數(BMI) = 體重(公斤) ÷ 身高(米) ÷ 身高(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亞太區體重指標指引,成年人的體質指數應按如下劃分︰
所以,看到這裡,還覺得只要不是疾病,胖著就沒事兒嗎?而開頭所說,賈玲為什麼不去減肥呢?個人分析以及網絡報導綜述後得出結論無外乎三點:
第一:賈玲也曾表示自己在24歲的時候減肥過,而且成功了,但是後來沒管住嘴,所以又反彈回去了;
第二:觀眾不喜歡瘦的女笑星,喜歡胖的更符合笑星這個職業特徵,亦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我剛開始知道她就是因為與瞿穎合作的《女神和女漢子》那個節目。有幾人還記得瘦瘦的、美美的喜劇女演員,但大家都記住了胖乎乎、非常討喜的賈玲。
第三:她現在的工作量沒法去減肥,一天到晚錄節目、出通告,工作行程滿滿當當,根本無暇去減肥。而且很多工作都和吃有關係、比如外賣、快餐的代言等。
所以,她不是不想減肥,是不能減肥,減不了肥。但是我要說的是,如果一旦因為肥胖的發展將預防幹預發展成為臨床幹預之時,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這不就是拿健康患事業,換工作嗎?
當然,只要賈玲自己覺得現在的生活狀態開心滿足就行,畢竟每個人活法真的不一樣!而下面這些,是分享給那些想要瘦身減肥的人的。
如何抗擊肥胖症?
肥胖的成因眾多,包括飲食習慣、運動量不足、家族遺傳、藥物副作用等,但多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成功減肥的首要條件,是製造能量上的負平衡,不外乎控制吸收的熱量,或增加消耗的熱量。簡言之,即從飲食和運動入手。
減肥需要減少食量,並增加活動量,達至每星期消耗3,500 – 7,000卡路裡,即每天要消耗500-1,000卡路裡,才能每星期減去0.5 - 1 公斤(約1 - 2磅)體重(脂肪)。
減肥飲食十大要點
1. 減少熱量攝取,並增加活動量,製造熱量負平衡
2. 多選蒸、焗、炆、灼、上湯、烤等低脂烹調方法,減少煎炸及獻汁(例如:白汁、葡汁、咖喱汁)
3. 選擇低脂肉類及代替品,每餐最多進食3両肉份量(相等約3隻廣東麻雀牌或成人手掌心大小),如瘦肉、雞鴨(去皮)、魚、豆腐等
4.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多選含蔬菜的菜式或另加灼菜或上湯浸菜,每餐進食少半碗蔬菜
5. 避免飲用過量酒精及高熱量飲品
6. 飲食八分飽,不要勉強吃清剩下的食物
7. 餐前避免過餓
8. 進食時多咀嚼,切忌狼吞虎咽
9. 貴精不貴多,避免過量點餸菜
10. 外出用膳宜選「有營食肆」,多選「蔬果之選」及「三少之選」
熱量攝取得宜對減肥尤其關鍵,食物簡單可分為三大類:
運動建議
· 要符合運動這定義,最少要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它要涉及大肌肉的活動,二是活動期間要有心跳加快的跡象
· 調整心態,明白運動可減少身體中的脂肪,即使體重無明顯轉變,亦對減肥有幫助
· 培養運動習慣,持之以恆
· 運動量和強度應循序漸進
· 成年人每周應最少進行兩天肌肉強化活動, 以及最少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活動,例如:急步行、跑步、遊水、踏單車、太極等
· 日常生活亦可增加活動量, 如以走樓梯代替乘電梯、提早下車增加步行時間等
運動減肥Q & A
運動有助燃燒多餘熱量,保持體態適中,亦能訓練心肺功能、肌肉及骨骼力量。如要透過運動減肥,又有什麼要注意呢?
Q:我可以做什麼運動?
A:根據世衛建議,成年人每周應最少進行兩天肌肉強化活動,以及最少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活動。
Q:我有膝關節退化,可如何運動?
A:部分肥胖人士可能有關節、肌肉或骨骼問題,選擇運動時要量力而為,可按自身情況嘗試踏單車、遊泳或水中運動等。
Q:我適合進行劇烈運動嗎?
A:不少肥胖人士或可能患有心臟病,因此在開展運動計劃前應諮詢醫生意見,即使評估後認為可進行劇烈運動,亦要留意是否出現心悸、胸悶、胸部不適等徵狀,如出現以上不適,應停止運動並儘快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