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麗·褒曼和亨弗萊·鮑嘉的
裡克咖啡廳
是這裡的旋律
面朝大西洋
世界第三規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被太陽裝點的無比壯闊
宗教與科技被無縫銜接
阿訇的傳經聲
隨著海風四處散開
這裡是
摩洛哥
卡薩布蘭卡
也是世界多數地區
前往摩洛哥
甚至是西北非地區的大門
玩在北非
樂在北非
食在北非
一個值得期待的行程
請跟我一起往下看
雙版本獵奇新選擇
3POLAR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精華之旅 共20天
3POLAR摩洛哥突尼西亞精華之旅 共17天
這是一場文化之旅
500年菲斯古城
尋找最本地化的大染坊
穿越在
至今保留著500年前
樣貌的菲斯古城中
藍色馬賽克拼貼的城門是古城的入口
沒有現代的發達的商業模式
這裡甚至連車輛都不能進入
民眾出行至今全靠毛驢
這裡的大染坊舉世聞名
上萬條密集街道
連google地球都在此失靈
土黃色造就了菲斯的基調
只有無比高貴的清真寺
才配得起綠色的屋頂
走進4月的杜加
造訪杜鵑花海下的羅馬遺蹟
很難想像
位於突尼西亞的杜加
竟然分布著古代羅馬的建築
這座已經有2700年歷史的城市
一度見證了迦太基文明、羅馬文明和伊斯蘭文明
四月的杜加
在羅馬標誌性建築的斷壁殘桓下
盛開著片片杜鵑花海
往日輝煌的悽涼的
全部
杳無音訊
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恆的存在
親臨YSL花園
感受藝術大師伊芙·聖羅蘭的藝術生活
如果提起馬約爾
可能大家都有所陌生
但是提到伊夫·聖羅蘭
我想都會知曉其名
位於馬拉喀什的YSL花園
就曾居住過兩位藝術界傑出大師
YSL花園早已不是簡單的官邸
而是一件世間罕見的藝術品
歷經了半個世紀的修繕
兩位藝術大師毫無保留的設計
無論是充滿魔性的花園
還是藍黃強烈對撞的阿拉伯風格建築
都無不令人讚嘆
每一個角落
都是一場彌足珍貴的藝術盛宴
這是一場趣玩之旅
玩轉撒哈拉沙漠
併入住奢華沙漠酒店
撒哈拉之門梅祖卡衝沙
騎著駱駝在茫茫沙海中前行
入住沙漠帳篷酒店
你能想像麼
在沙漠中竟然還有帳篷酒店
裡面樣樣俱全
就著曠野
享用一份精心準備的
沙漠晚宴
不走馬觀花
住進特色北非小鎮
網紅小鎮
舍夫沙萬
當地只是因為
塗藍色顏料驅蚊的做法
讓小鎮的建築都被深深淺淺的藍色所包圍
這無意刷出的藍色
竟然成了舍夫沙萬最具標識的意義
舍夫沙萬很小
半天都可以慢慢地閒逛而完
這裡的野貓並不怕生
足球少年在不算寬的巷子中踢球嬉戲
打卡藍色的舍夫沙萬
還有一個地中海模板風格的小鎮等你來玩轉
這就是突尼西亞的西迪·布賽
又被稱為藍白小鎮
地中海風情的白色牆壁
藍色的門和窗框
盛開的鮮豔花朵
讓我們從滾滾黃沙中瞬間穿越
女孩子們的DIY地中海房子模型
男孩子心中的地中海木船
都在這裡可以找到答案
太陽依舊很灼眼
只是目所能及已是大海
小飛機遊覽白色城市
搭乘小飛機
升上藍天
眼下的哈馬馬特城
漸漸變得整體起來
這座用純潔的白色
拼接的海濱城市
到處種植著清新的檸檬樹
俯瞰哈馬馬特
走進哈馬馬特
沙灘上擱淺的木船和駱駝作伴的少年
突尼西亞的海濱勝地自是名不虛傳
這是一場美食之旅
穿行於不眠廣場
品嘗最地道的美食
全非洲最大的集市
就是位於馬拉喀什的不眠廣場
傍晚時分
廣場上的人潮開始聚集
小販們在此搭建一個又一個的簡易棚子
售賣著當地的小吃、裝飾品
甚至你還會發現手藝人和算命者
夜市是最市井的美食勝地
尤其是這裡的蝸牛一定不能錯過
和法式的焗蝸牛有著很大區別
這裡的蝸牛是水煮的
有點像我們燒烤攤的水煮毛豆
和當地人一樣端著美食
在煤氣燈下用餐
才是很愜意的事情
薄荷茶
被稱為是摩洛哥的國飲
有摩洛哥威士忌之稱
輕抿一口
盛產與撒哈拉薄荷的辛辣
將中國綠茶的清香二次裝點
儘是摩洛哥獨有的味道
不設中式團餐
舌尖上的北非盛宴
庫斯庫斯
應該算是摩洛哥和突尼西亞人最愛的美食之一,
被封為突尼西亞的國菜
北非的粗粒小麥粉用雞汁蒸熟後
輕敷陳年奶油再蒸
反覆三次後
雞汁的甜.奶油的香鬱都入滲後
才將各式肉類
蔬果、湯汁、淋上
在突尼西亞
庫斯庫斯的味道
被人們認為就是媽媽的味道
因為大家從小就是吃它們長大的呢
而在突尼西亞南部
最有名的特色菜
就數悶罐羊肉了
這種肉的做法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叫花雞
當地人把羊肉、土豆、西紅柿
青椒、鹽、胡椒粉等食材和調料混合放入罐中
然後用面封上罐口
埋入炭火下的沙坑燜烤
這樣做出的羊肉酥而不爛
土豆綿軟鮮香
整體口感清淡而不膩異常美味
這是一場攝影之旅
多角度欣賞北非熱土
非洲好萊塢
愛本哈度村和瓦爾扎扎特
赤紅的建築在戈壁上無比耀眼
舉起相機捕捉大片中的傳奇背景
走過摩洛哥四大皇城
相機記錄每個時代的經典
拉巴特
梅克內斯
菲斯
馬拉喀什
自然風光
人文色彩
當然還有你
和3POLAR
走進北非當地生活
還原北非
最主要的是免籤哦~
///////////////////
了解更多資訊,搜索關注「極至旅行」jizhi3polar &「極至旅行指南」jizhi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