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的《寄生蟲》地下室,環境嘈雜混亂,生怕被人嗅出味道

2020-12-23 背起行囊去旅遊

前段時間,韓國電影大火的《寄生蟲》,在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榮獲了好幾個獎項,最好的電影、最好的導演、最好的國際電影和最好的原創劇本四個獎項。韓國電影《寄生蟲》中為觀眾展現了蝸居在半地下室裡的場景:斑駁發黃的瓷磚、搖搖欲墜的門窗、蜷縮著蟑螂的浴廁等。其實不僅在電影裡有這樣的場景,韓國現實中也有這樣真實的存在。

提起韓國首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韓國首爾是中國遊客最喜歡的旅遊景點之一,這個城市是韓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而韓國旅遊目的地集中,以首爾和濟州島為最熱門的兩大旅行地,含括城市魅力和自然風光。臨近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美景,便利的旅遊設施,並伴隨著不斷輸出的韓流文化,讓韓國成為了國人出境休閒遊的不二選擇,即是購物天堂也是度假勝地。

但是在這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卻還擁有著另一面,那就是住在半地下室的韓國人。在韓國,作為窮人代表的半地下室被稱為「banjiha」(班吉哈),也就是電影《寄生蟲》中的現實版。目前,有成千上萬人住在這樣的地方。據韓國國土交通部2018年統計,韓國目前有38萬戶家庭居住在地下、半地下以及閣樓內,在韓國最繁華的首爾,半地下室的住宿比例佔到全國的60%。

和我們理解的地下室其實並不一樣,班吉哈是一種半地下室,一般的空間在地面下,一般的空間在地上,所以經常擁有一個可以對外通風的櫥窗,只不過往往只能看到別人過往的大腳丫,俗稱半地下室。在韓國各地公寓都用,主要的優點就是租金便宜,但相對生活條件比較差,陰冷潮溼經常生黴菌,以及在暴雨的時候被淹和漏水的問題。居住在這裡的住戶大多收入水平較低,半地下室對於很多居住在首爾的人來說,是一種「能負擔得起的選擇」。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蝸居在潮溼陰暗的半地下室,窗戶裡透進來的一點點光不足以照亮整個房間,從狹小的窗口看出去,只能看到人們來來往往的腿和腳。聲音卻是毫無隔絕,能聽到各種紛雜的噪音。信號不好,得滿屋子找信號,牆壁上都是溼氣和黴斑,一起同居的除了家人外還有四處亂竄的蟑螂。每逢下雨天,人們的心裡一咯噔,因為雨水很容易倒灌進半地下室,只要一場大雨,就足以把一直以來勉強忍受的人們澆個透心涼。

事實上,生活在班吉的大多數人是年輕人和年輕夫婦。首爾的住房壓力很大,所以很多年輕人選擇住在這個半地下室。 省錢住在住宅套房,有一些比較貧困的年輕人,甚至選擇男女混住,也正是因為合租,導致房間內雜亂不堪。

但是年輕人也有自己的追求,他們討厭別人說他們口味的事情,其實班吉哈真的很像電影,有著潮溼和腐爛的味道,畢竟地下,很難有機會通風。那麼多年輕人都會買各種除溼機和薰香,來掩蓋那股味道。所以對於生活在半地下室的年輕人們來說,生怕外人嗅出味道。沒想到光鮮亮麗的韓國,居然還有這樣的一面,真的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大家聽說過韓國的半地下室嗎?歡迎各小編留言。

相關焦點

  • 現實版寄生蟲:韓國半地下室的悲歡
    時代周報記者 謝洋韓國電影《寄生蟲》中為觀眾展現了蝸居在半地下室裡的場景:斑駁發黃的瓷磚、搖搖欲墜的門窗、蜷縮著蟑螂的浴廁等。當然,還包括一種獨特的氣味—電影裡,男主一家三口躲在樸家豪宅客廳的茶几下,聽著社長夫妻躺在沙發上聊天,說聞到了司機等傭人身上那種地鐵車廂的味道。事後,當主角一家人邊吃烤肉邊商量怎麼去除這種味道時,女兒冷笑著說:「這就是半地下室的氣味,除非我們離開這裡,否則這味道不會消失。」
  • 《寄生蟲》富人別墅保姆享受生活,窮人半地下室乞求生存
    與此同時,因為所處的階級不同,環境不同,所以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意識層面和觀念也會大不相同。前一陣子的大熱影片《寄生蟲》就藉以基澤一家為主的窮人家庭的故事,展現窮人卑微而又如同蟑螂般的生活。把他們拉入現實,是的,這一切都不是屬於他們的,他們只有一個半地下室的房子,他們都不過是依靠著樸社長生活的寄生蟲,他們屬於潮溼狹窄的地方,哪怕是這僅有的短暫享受,也會在樸社長一家歸來時,煙消雲散,讓他們如同蟑螂般慌張地爬回自己本來的地方。
  • 陰冷潮溼、蟑螂亂竄……探訪韓國真實版《寄生蟲》地下室一族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劉媛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金惠真】陰暗逼仄的密閉空間、蚊蟲叮咬、路人便溺……韓國電影《寄生蟲》中所描繪的這些場景,是該國社會底層居民的真實生活寫照。在該片斬獲奧斯卡多項大獎後,韓國「地下室一族」的生活狀況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令一些媒體唏噓不已的是,相比影片的藝術加工,不少居民所面臨的現實狀況可能更為不堪。
  • 《寄生蟲》—苦澀的味道,現實的生活
    錢就是熨鬥,把一切都燙平了——《寄生蟲》一個是金基澤夫婦和兒子基宇、女兒基婷一家四口,這是一個破產的小資產家庭,也是韓國最底層的赤貧無業游民的代表。另外一個,是同樣為四口之家, 有一對兒女的樸社長家庭,他們是韓國最富有的人之一,「善良單純,十分好騙」。
  • 從心酸老八看奧斯卡贏家寄生蟲,貧窮於你到底意味著什麼
    提到老八就不得不說一說他的三顧茅廬,我覺得很噁心,但不是他這個人噁心,而是這個事兒本身很噁心。 網上很多人都在關注這個話題,嘲笑推崇抑或不屑,好似自己站上了不吃屎的道德高地。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是老八,人總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直到有一天你離自己的初心很遠的時候,驀然回頭的瞬間你就會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什麼人中龍鳳,而是人中老八。
  • 在奧斯卡「四連殺」的《寄生蟲》,是實至名歸還是過譽了?
    在得知《寄生蟲》獲得大獎之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社交媒體上發來賀詞,表示了對《寄生蟲》劇組的感謝,表示這是過去一百年裡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揮想像力並放心大膽製作電影的環境。
  • 導演背景、電影元素和現實意義細品《寄生蟲》的魅力
    所以,接下來,我將從導演背景、電影細節和現實意義三個方面解讀這部電影。一、導演背景韓國國寶級導演奉俊昊執導了《寄生蟲》。他早在幾十年前憑藉《綁架門口狗》出道。後執導了《殺人回憶》,其憑藉這部影片被譽為當年度最佳導演,第三部作品《漢江怪物》,打破了韓國電影史賣座諸多記錄。在韓國民眾眼中,他是影片大賣和質量上乘的保障,從沒失手過。
  • 《寄生蟲》:隱喻的現實和逃脫不了的窮酸味,才是禁錮一生的枷鎖
    可以說,從《雪國列車》開始,奉俊昊對於社會的嚴肅性批判從暗示走向明示,並在《寄生蟲》中達到頂點。「臭味「,殺蟲劑殺不死的寄生蟲「只有離開這裡,才能擺脫那種味道。「《寄生蟲》講述了在陋室中生活的金基宇一家人為了擺脫社會底層的「臭味」,想盡辦法寄居於富人豪宅的故事。
  • 《寄生蟲》的社會性悲哀:大學生要救出地下室的爸爸,至少需要547年
    《寄生蟲》是一部集喜劇、犯罪、懸疑、寫實和社會批判的且是商業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反映社會貧富差距的電影。 故事完整而飽滿,人物性格形象刻畫細膩,故事明線暗線交替出現,帶動觀眾的情緒變化,細節處理得當給人觀影時以享受並且能夠吸引觀眾順著導演的鏡頭繼續探索,最後的結尾也十分引人深思。
  • 電影《寄生蟲》全新精彩解讀,深入了解真正的「寄生蟲」
    在這一過程中,基宇一家發現女管家竟然也同處底層,並在僱主家陰暗的地下室中和女管家因利益爭搶導致多個角色死傷,最終波及僱主丈夫。影片分析影片《寄生蟲》中的"寄生蟲"有哪些?寄生蟲通常指那些能勞動而不勞動,依靠剝削,或依靠他人為生的人。
  • 影評:整部《寄生蟲》電影就是一本韓國政治隱喻的《黑話白皮書》
    而在小兒子多松生日那天,身為「美國」的樸社長扮演成被美國人屠殺的印第安人參與遊戲,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金司機電影中「所謂的」寄生蟲——金司機一家人代表著千千萬萬普通的韓國百姓,想要改善生活,跨越階級,功成名就,卻因自身及大環境種種原因深陷生活的泥潭。
  • 配樂&音效|看奧斯卡最佳的《寄生蟲》,聲音對電影有多重要!
    《Opening》(波濤湧動的開頭音樂)影片開頭,鏡頭定格在地下室窗口,音樂由此引入。通過狹窄的窗口,看著外面的髒亂嘈雜,鏡頭隨著音樂慢慢下移,由窗口移到兒子基宇的身上,再隨著流暢的運鏡交代了這家人此刻的生活狀態、所處環境、社會地位。
  • 貧窮是什麼味道?不是韓國人,我們可以理解《寄生蟲》的多少含義
    寄生蟲是將韓國社會階級問題、貧富問題鮮血淋漓得肢解給觀眾看。故事的主角是一家四口擠在陰暗的地下室,兒子基宇考大學重考四次都沒有考上,女兒基婷卻因為家裡沒錢去不了補習班。家裡生活困難困難到什麼地步呢?電話停機網絡斷網只能蹭網,家裡唯一的制高點是馬桶,在馬桶那網絡效果最佳。一家四口人以折披薩包裝盒子來勉強維持生計,不過,他們沒想到很快就「石」來運轉。
  • 《寄生蟲》成奧斯卡最大贏家,汪曾祺這句經典的話是最好的概括
    影片《寄生蟲》講述了在一個居住在韓國半地下室的四口之家裡,家中長子基宇因其好友的推薦來到了一個富豪的家庭作富豪女兒的英語家教,基宇又在和其家人一番設計之後,這家子全部到這個富豪的家裡工作後發生的一系列既驚心動魄又充滿現實意義的故事。
  • 奉俊昊又一經典代表作,值得一看的電影寄生蟲,看後不由陷入思考
    《寄生蟲》這部電影帶來的心靈震撼遠遠大於任何一部諷刺現實的影視作品,韓國電影近幾年爆款頻出和國內電影相比較漸漸的有國足和韓國隊的味道了,而奉俊昊作為韓國電影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被提及,他的代表作《漢江怪物》《雪國列車》以及百看不厭的《殺人回憶》無疑都是口碑上乘佳作這部《寄生蟲》就是他的最新作品
  • 豆瓣均為8.7,為何《小丑》卻輸給《寄生蟲》,錯失最佳影片?
    儘管有如此多的光環祝福,《小丑》還是以微弱優勢被《寄生蟲》擊敗,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這部電影由一位美國導演執導,反映了美國社會的現實。在美國組織舉辦的頒獎典禮上,這部電影還將最重要的獎項移交給了韓國人。有些人認為這很奇怪,但其他人認為這是合理的。
  • 《寄生蟲》:趁著還有機會,成為更高階級的存在
    最近《寄生蟲》獲得了奧斯卡獎項,這部影片的背景立足於韓國,講述了一個窮人家庭寄生在一個富人家庭的故事。第一遍看過去,我們會覺得這家窮人挺可憐,但是在第二遍之後,我們便會明白這不過又是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 寄生蟲電影劇透講了什麼故事?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什麼意思?(2)
    而在此之前,韓國電影人,包括李滄東、樸贊鬱、金基德、洪尚秀等,有著一份華麗麗的坎城電影節徵戰史。去年,導演李滄東憑藉相似題材的《燃燒》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並斬獲銀幕場刊最高分。《寄生蟲》的得獎,不僅是韓國電影界的榮譽,對全世界的類型片創作者來說也是一次激勵。人們開始用大量的類型元素來表達藝術追求,來針砭時弊,反思社會。
  • 把《寄生蟲》和《燃燒》兩個故事疊加,會發現善惡其實與財富無關
    最終無論你是哪一種人,其實如果陷入了負面,都處於一種迷失狀態,就容易生惡。惡的根源不是財富,而是人心,是不願意活在當下的超越自身的妄想和欲望。《寄生蟲》裡的基澤一家也是這樣的,當他們家一個一個成功進入了樸先生的家裡工作的時候,他們都產生了超越自身的欲望,這種欲望讓人瘋狂、讓人拋棄原則不分對錯。
  • 《寄生蟲》效應:韓國政府撥款改善1500戶「半地下」家庭
    在展現韓國社會貧富差距的電影《寄生蟲》斬獲奧斯卡多項大獎後,影片中韓國窮人居住的半地下室也得到廣泛關注。  據韓媒2月18日報導,韓國首爾政府將撥款為住在半地下室的1500戶家庭改善住房條件,每戶家庭最多可獲得320萬韓元(約合1.9萬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