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肉降低智商?「肉老虎」會被同齡人落下,還易增加生病風險

2020-12-23 微夢媽咪育兒經

編輯:微夢媽咪

審核:貝貝豆

孩子從小就很聰明,吃飯的時候,在蔬菜和肉類之間進行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本能地更傾向於美味十足的肉類,對於蔬菜總是冷落,人們也總會稱這些孩子為「肉老虎」,然而有研究顯示「長期吃肉會降低智商」,其實這一說法並不是天方夜譚。

長期吃肉降低智商?「肉老虎」孩子會被同齡人落下,還會增加生病風險

英國一所大學的科學家對30歲之後的成年人進行跟蹤調查,了解了這些人在10歲時的智商和飲食情況,只有4.5%的人會喜歡並習慣吃蔬菜類食品,而大部分人飲食偏好為吃魚肉、雞肉等肉類,科學家後來對他們的智商進行了測定。

研究人員發現:10歲時智商差不多的人,如果在飲食中非常喜歡肉類的人,他們的智商在成年後大概只提高了15%,而喜歡吃蔬菜的人,10歲之後,智商大約提高了38%,從而也證實了長期吃肉會降低智商。

每一種食物都可能會「過猶不及」,目前我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攝入肉類50-75克,過多的攝入就會增加糖尿病、老年痴呆等其他疾病發生的風險,尤其一些加工肉類食品,比如烤腸、紅色醬肉等之類,還會讓癌症風險變得更高。

孩子胃火大,易上火,消化不良還積食很可能也是吃肉引起的

小朋友是屬於「純陽之體」,他們本身體質就偏熱,日常就會很容易出現胃熱的現象,這種現象雖然很普遍,症狀也不是很明顯,就容易被家長忽視或者誤判,不及時解決,孩子的胃腸道肯定會受到影響,就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了。

表姐家的孩子小果,前段時間總是哭著喊牙疼,想到孩子一直都特別愛吃肉,每次還吃到撐,一開始表姐以為是積食上火了,就給他吃了一些助消化的食物和藥,吃了幾天也不見有好轉,還同時出現了口臭、便秘的情況。

表姐見孩子一直上火不舒服,還出現了其他新症狀,為了安心還是決定帶孩子去醫院看一下,她向醫生說明了孩子最近的情況,醫生給出的結論是:孩子是胃火太嚴重了,這是吃肉太多時會出現的普遍現象,近期不少孩子都出現了這種情況,讓飲食均衡一些就會很快好轉。

讓「肉老虎」愛上吃蔬菜,糾正飲食壞習慣刻不容緩

孩子的飲食習慣要在小時候養成,對於糾正飲食壞習慣也是很好的時機,否則孩子長大後就很難改變這種習慣,挑食營養不良或者肥胖就會圍繞著孩子。

嬰兒期

在這個時期,就應該給孩子添加一些蔬菜的輔助食物,一開始可以給孩子喝一些蔬菜汁,比如黃瓜汁、胡蘿蔔汁等,之後可以換成蔬菜泥,孩子快一歲的時候,就可以加一些細小的碎菜葉,放入麵條、粥等食物中。

寶寶1歲時

這個時期,有的孩子已經長乳牙了,可以把一些黃瓜、胡蘿蔔、西紅柿等可以生吃的食物,切成條或者塊,讓孩子自主拿起來啃食,其他的食物可以做得軟一點,更好讓孩子接受吸收,也更快地接受蔬菜的味道。

寶寶2-3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處於泛靈期,會更喜歡一些有童趣的食物,父母可以把食物精心「打扮」一下,做個笑臉,小貓等的樣子。因為有趣的外表,孩子會被更加吸引,也就不會過於排斥了,父母多下點功夫迎合孩子的喜好,會更有利於寶寶喜歡上蔬菜。

孩子的健康還是需要飲食均衡,既不能缺少肉,也不能過多地只吃肉,蔬菜水果要在孩子的餐盤裡佔據半壁江山,也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好及時的搭配以及補充。

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微夢媽咪育兒經。

相關焦點

  • 60歲後,每天吃多少肉好?醫生:3種肉可以多吃,強身護腦防痴呆
    那麼,60歲後,每天吃多少肉好?什麼肉都能吃嗎?老年人該如何選擇、正確吃肉?接下來醫生一次性向大家介紹下,以後別再吃錯了。60歲後,每天吃多少肉比較好?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每天吃肉的量在100-150克就可以了,不管是豬牛羊肉還是雞鴨魚蝦。這個標準適用於大部分的健康人群,對於60歲以上的人也同樣適用。
  • 較真丨人只有4顆虎牙,所以不能多吃肉?
    比如文章稱:「根據人類牙齒的比例,飲食結構中有1/8是肉就足夠了」。 2但其實人類現在的牙齒是不斷進化形成的,影響因素很多,用來反推飲食結構,是不合理的。文章還稱:「吃得越少,心眼越多、越聰明,同時壽命還延長」, 現代科學數據顯示「適當控制飲食有利於健康」。
  • 食肉有風險,吃肉請謹慎?紅肉、白肉、魚肉哪個更健康
    毫無疑問,他們吃的肉也比以往的記憶中更多。比如,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平均每年吃138磅肉,其中有107磅是紅肉。到了2000年,他們平均每人每年吃的肉超過195磅,其中差不多有114磅紅肉。乍看起來,肉類攝入量的增加和腰圍增加這兩種趨勢的並行似乎大大肯定了吃肉有害健康的說法。這只是總體發展趨勢,在過去的10多年間,美國人大幅減少了對肉類的攝入量。
  • 年齡越大,越要儘量多吃肉?醫生建議:3種肉,50歲後不妨多吃點
    年齡越大,越要儘量多吃肉?醫生建議:3種肉,50歲後不妨多吃點導語: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吃的也越來越豐富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當然的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身體就是會發生很多改變的。很多人的腸道功能沒有以前好了,這是非常明顯的。
  • 蔬菜這樣吃,比吃肉更易胖!有人卻天天拿來減肥
    不少正在減肥的小夥伴,為了控制體重,一日三餐都拒絕吃肉,只吃蔬菜。可是,堅持了一段時間,有人就發現——體重竟然不減反增,太心塞了!其實,「吃肉長胖,吃素瘦身」的觀念是錯誤的。吃肉不一定會發胖,吃菜不一定有利於瘦身。
  • 減肥能吃肉嗎 適當吃肉有助減肥瘦身
    很多減肥人群都誤以為減肥期間是不可以吃肉的,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減肥期間可以吃肉,只是吃的肉類要做好選擇,那麼,什麼肉可以在減肥的時候起到幫助的作用呢?  當然可以,想減肥效果好的話,一定要吃肉,但是吃肉要適當,而且要選對才行。如果一點肉都不吃,整天吃素的話,減肥效果往往不好,而且還會導致體內營養失衡,降低身體免疫力,增加生病的概率。
  • 不吃肉,不會瘦|shou=食肉 瘦
    不吃肉,危害多多很多人在減肥時把肉當作洪水猛獸,認為發胖的罪魁禍首是脂肪。如果拒絕肉類會造成蛋白質攝入不足,使得我們的肌肉流失,肌肉流失又會導致我們的基礎代謝水平降低,變成易胖體質(俗話說喝水都要胖的那一類人);
  • 素食主義者經常可見,但是長期吃素真的好嗎?
    長期吃素的好處1.減少患癌機率有調查顯示,每天都吃肉、蛋類和牛奶的男性,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比少吃這些食物或不吃的男性多3~6倍以上,而且也有研究顯示,肉食與結腸癌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但是長期吃素也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壞處1.營養不良在日常飲食中長期不吃肉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身體攝入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不足,進而就有可能引發人體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還會對我們身體的各項機造成不利的影響,比如說人體貧血。
  • 孕期到底如何健康吃肉?
    孕期是個特殊時期,孕婦對於鐵、鋅和優質蛋白質的需求量都會增加,而純素的飲食,容易導致這些營養素的不足甚至缺乏。特別是鐵元素,攝入不足會導致貧血和免疫力降低,對母體和寶寶的健康會造成威脅。而肉類是優質蛋白質、鐵、鋅等的優質食物,所以,孕期還是應該儘量吃肉的。實在不吃肉、純素食的,也應該在專業營養師指導下注意補充這些營養。
  • 寶寶多大可以吃肉?第一口肉吃什麼?很多父母搞錯了
    比如輔食肉的添加。寶寶多大可以吃肉?第一口肉吃什麼?有的父母擔心肉不好消化,孩子八九個月還不肯給他們吃,孩子長得特別瘦小;有的父母感覺肉營養高,能夠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一天吃好幾頓,結果孩子積食嚴重。
  • 走路快、打麻將、愛吃肉、笑對仇人,百歲老人的8種特質
    相反,如果你長期不滿生活,經常抱怨,喜歡計較、攀比,家庭不和諧,不喜歡和別人分享、聊天,孤獨,不懂得感恩。 那可能你會活得不太長。 2015年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孤獨和社會隔離,使死亡風險增加29%和26%,而獨居老人與死亡風險增加32%有關。
  • 香腸、火腿、紅肉會致癌?!那該怎麼給孩子健康的吃肉?
    把香腸列為致癌物,是不是太誇張了 科普作家:增加癌症風險,並不代表致癌能力的大小今後還能愉快地吃肉嗎?」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分類指的是關於某一物質是否致癌的科學證據的力度,而不是評估風險水準。 全世界每年大約有3.4萬例癌症死亡可能是飲食中含有大量加工肉製品導致的。 香港衛生署建議幼兒避免進食加工肉製品,因其脂肪或鹽分較高。
  • 人造肉可以放心吃嗎?你真的懂怎麼吃肉?
    但才過了幾十年,吃肉這事兒除了吐槽「漲得快」,還平添幾分健康疑慮。豬肺灰塵多?豬肉吃多會致癌?豬肝有重金屬?人造肉能吃嗎?野生魚更健康?……吃個肉,難不成還得拼膽識? 關於吃肉,令人擔心的事還真不少,但很多是誤解。年關將近,為了讓大家放心打牙祭,我準備普及下哪些肉吃得,哪些吃不得。
  • 豬牛羊紅肉過多,心血管病及死亡風險增加
    大量研究顯示:豬牛羊等紅肉,尤其是加工過的一些紅肉,比如香腸、臘肉、培根、等吃得過多,會導致冠心病風險增加,並且增加死亡風險。最新的研究:英國醫學雜誌最新發表了一篇研究結果,該研究入選了4萬餘名男性,觀察30年,發現那些用豆類、堅果、大豆、全穀食物、奶製品、雞蛋等高質量素食來替代紅肉,可降低冠心病發生風險。
  • 豬肉、牛肉、鹹魚,都有致癌風險,但吃了就一定會得癌嗎?
    紅肉只是會增加患有癌症的風險,但是並不是說就不能吃,只要控制好量,不要過度食用,並不會致癌的。世界癌症基金會曾研究表明,每周的紅肉量在500克以內,並不會誘發癌症,從而也可以很好的證明,並不是吃了紅肉就會得癌症。這裡紅肉的量並不包含骨頭、肥肉,所以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量的控制,不要長期吃,就沒有太大問題的。
  • 闢謠:豬牛羊紅肉過多,心血管病及死亡風險增加
    大量研究顯示:豬牛羊等紅肉,尤其是加工過的一些紅肉,比如香腸、臘肉、培根、等吃得過多,會導致冠心病風險增加,並且增加死亡風險。 紅肉會增加血管炎症反應: 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豬牛羊肉等紅肉,尤其是加工紅肉、、動物內臟等是促炎食物。也即是這些食物會導致血管發生炎症反應,而炎症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也就是老百姓說的血管垃圾。從而導致血管狹窄,缺血,血栓風險增加,最終發生冠心病。
  • 會增加患癌風險的紅肉還能吃嗎?醫生:可以吃,但要這樣吃才對
    想要解開這個答案,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多食紅肉為什麼會增加患癌風險? 紅肉和癌症風險有什麼聯繫 近年來,很多研究都證明"紅肉與胃癌、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增加存在正相關關係"。究竟是為何呢?
  • 忠告:孩子身高有3個猛長期,家長抓不住,娃比同齡人會矮20釐米
    忠告:孩子身高的3個猛長期,家長若抓不住,娃比同齡人會矮20釐米 1、基礎:學齡前 4-6歲是孩子身高發育的一個基礎期,但是這個時間的孩子容易偏食、厭食,經常產生營養攝入不均衡,體質差易生病,影響發育的情況。
  • 溼度降低增加COVID-19風險
    2020年6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COVID-19早期流行階段在雪梨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溼度較低與局部獲得性陽性病例增加之間存在關聯。研究人員發現,溼度每降低1%,COVID-19病例數量就會增加6%。
  • 大多數猝死都有跡可循 長期熬夜會增加死亡風險
    尤其是當下年輕人工作壓力較大,一方面,過多壓力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發病風險;另一方面,壓力、緊張、熬夜等,易引起人體的炎症反應。若心臟血管中存在斑塊,過高的炎症因子會使斑塊破裂,從而引起心絞痛、心梗、心衰等風險。在工作時間過長、負擔過重、從事兩種以上不同工作等造成的「慢性疲勞應激狀態」下,青年冠心病、青年應激性心肌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都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