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到四處找對象的金莎時,很多人詫異不已,金莎這樣優秀的人居然還愁找不到男朋友?直到另一檔戀愛綜藝播出時,更多人在探索她為什麼單身。
其實優秀的單身人士豈止金莎?不少人在金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紛紛留言「是我本人」。
「慣性單身」這個詞有些陌生,但你我身邊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優秀又努力,他們看起來像是不愁追求者,卻始終單著。
自我獨立的慣性單身
看到「獨立」這兩個字,有人下意識地避而遠之,其實大可不必。
獨立不是一種片面的姿態,而是從內到外的狀態。
獨立的人們怕束縛,怕麻煩,哪怕偶爾覺得自己不太靠得住,也會先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
比如出門在外靠手機地圖的時候多過於問路,比如真的沒錢了先考慮某唄等軟體多過於借錢……
科技的急速發展會讓上一輩的人有所迷茫,不過跟隨科技發展成長的這一代人卻過得更加舒心自在了。
與其說這一代人是習慣了一個人,不如說,我們是習慣了依靠自己。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有度
生活和工作如何平衡?這個問題往往被打工人們擺在桌面上。不過,對於慣性單身的朋友們來說,這好像並不是什麼麻煩。畢竟,生活裡只要管好自己,工作上把控好尺度,沒了其他人的聲音,反而更加純粹。
精神上達到滿足,如果經濟上也能自我獨立,一切看上去仿佛也就剛剛好了。
既然如此,為何要去改變現狀,強迫自己告別單身呢?
但催婚、相親接踵而至,甚至在有些人的眼中,單身是不完美的生活狀態。可單身的朋友們到底惹了誰?
絕不將就的內心本質
「別眼高手低。」「過日子不要想那些不切實際的。」單身者們聽到的評價五花八門,而這其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對他們的貶義。
但凡節日都能過成情人節,這是情侶們的本事,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戀愛的味道,不過要說有多羨慕,好像也不多。因為,單身的朋友們習慣了對自己好,給自己花錢買禮物,每天都能多愛自己一點。
絕大多數的慣性單身不是不想談戀愛,他們甚至偶爾也會像金莎一樣主動尋求生活上的改變,尋找情感的宣洩口。
可哪怕這種情緒再怎麼波動,他們也不會放棄一個理念——絕不將就。
喜歡就是喜歡,不愛就是不愛,不會因為「想改變」就勉強接受一個對自己來說好感度並不高的人。
換言之,即「我的改變是因為我願意」。
在感情這件事上,旁人看待慣性單身總覺得他們不夠正視生活,實則恰恰相反,他們坦誠面對自己的憧憬。
單身,不是對自我的保護,不是對情感的毫無需求;只是自己能過得不錯,又恰好沒有遇見合適的人時,這一期間的狀態罷了。
這樣的慣性單身們,其實情感比誰都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