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百米是備受矚目的田徑項目,每個時代的精英名將們奉獻出該時代水平最高的飛人大對決,哪一場決賽可作為人類目前百米最偉大的比賽?回顧電計時代以來的歷屆奧運會/世錦賽百米,1991年劉易斯主導的東京世錦賽與2009年博爾特主宰的柏林世錦賽,是呼聲最高的兩場偉大比賽,這兩場比賽誰的偉大程度更高?
首先來看1991年的東京世錦賽決賽前八,30歲劉易斯以9秒86摘得金牌,打破以9秒88獲得銀牌的同胞伯勒爾兩個月前剛創下不久的世界紀錄(9秒90),美國另一名將米切爾跑出個人最好成績9秒91收穫銅牌,英國克裡斯蒂以9秒92個人最佳獲第四,打破歐洲紀錄,納米比亞名將弗雷德裡克斯打破非洲紀錄,以9秒95獲第五,牙買加斯特沃特跑出9秒96破全國紀錄獲第六,七八名成績分別為10秒12、10秒14。
再來看2009年柏林世錦賽,博爾特以9秒58破世界紀錄的成績摘得金牌,美國泰森蓋伊以9秒71破全美紀錄的成績獲銀牌,牙買加鮑威爾以9秒84摘得銅牌,安地卡及巴布達名將丹尼爾·貝利以9秒93獲第四,北京奧運亞軍、千里達及托巴哥名將湯普森以9秒93獲第五,六七八名成績均在10秒開外。
從整體水平看,東京世錦賽前六名全部打開10秒且刷新個人最好成績,其中誕生一個世界紀錄、一個國家紀錄和兩個大洲紀錄,柏林世錦賽只有前五名打開10秒,兩人刷新個人最好成績,誕生一個世界紀錄和一個全國紀錄,整體實力比拼激烈程度方面無疑是東京世錦賽排在第一。
其次看冠軍成績的深度和遠度,劉易斯創下9秒86個人最好成績,將伯勒爾的原世界紀錄提升0.04秒,但這個世界紀錄保持世界不算長,三年後就被伯勒爾以9秒85打破。博爾特以9秒58摘得金牌,將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提升了0.11秒之多,保持至今長達11年,從目前形勢看有望再保持幾年,柏林賽冠軍的深度和遠度遠超東京。
最後看兩場決賽選手們的重要身份對比,東京世錦賽30歲劉易斯作為衛冕冠軍,擊敗了後起之秀伯勒爾、奧運亞軍克裡斯蒂、世錦賽亞軍斯特沃特、實現了世錦賽第三金的衛冕,柏林世錦賽23歲博爾特作為後起之秀,戰勝了作為衛冕冠軍的泰森蓋伊、奧運亞軍湯普森、前世界紀錄保持者鮑威爾,首摘世錦賽金牌,新人勝舊人,徹底終結美國當時在世界短跑的領軍地位,建立起強大的牙買加王朝,直至2017年。
因此,從整體競爭水平看,東京世錦賽決賽是目前最偉大的百米比賽,而從冠軍的深度遠度以及往後對世界百米格局的影響看,柏林賽無疑排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