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四子王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烏蘭察布市西北部。東與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及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毗鄰,南與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交界,西與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相連,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全長104公裡。四子王旗地形從南至北由陰山山脈北緣、烏蘭察布丘陵和蒙古高原三部分組成。旗境東南西河子、活福灘、忽雞圖、三元井地段屬陰山山脈北坡。中部烏蘭哈達、供濟堂、白音朝克圖、查幹敖包、查幹補力格、吉爾嘎郎圖、紅格爾、大井坡低山丘陵地段,海拔1 500米左右的山峰約數百座。這些山峰均屬輕微切割,相對高程500米左右。四子王旗已探明的礦藏有40餘種,尤以銅、鎳、金、錳、鉛、鋅、鐵、鎢、螢石、石膏、芒硝、石灰巖、珍珠巖、電氣石、煤、石英等儲量大。
1、格根塔拉草原旅遊區
她始建於一九七九年,一九九六年轉制民營企業,近年來,經過大規模的新、擴、改建,現已形成集食、宿、行、遊、購、娛為一體的,獨具草原風情的旅遊景區。格根塔拉也是內蒙古規模最大,距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旅遊景區,是內蒙古唯一跨盟市經營的最大的旅遊企業,是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區之一。舉世矚目的載人航天飛船主著陸場位於四子王旗草原,距格根塔拉僅50公裡。格根塔拉也是通往口岸城市二連浩特的必經之地。如今的格根塔拉草原更加美麗動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海浪似的馬群,金色霞雲的駝群和白雲似的羊群在綠海中遊動,騎馬的牧人,手裡拿者細細的套馬竿,像矛頭一樣尖尖地指向天空。傳統的蒙古包和現代的蒙古包相映成輝,為格根塔拉草原組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每年的8月份,是舉辦那達慕盛會的季節。格根塔拉旅遊點每年8月15---8月25日,都要舉辦旅遊那達慕,這個時候也是避暑的極好時光……2、錫拉木倫廟
錫拉木倫廟(大廟)位於烏蘭花鎮西北62公裡處的紅格爾蘇木駐地,是全旗最大的教召廟,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在內蒙古、青海、西藏等地有較大影響。
錫拉木倫廟是本旗貴族出身的丹巴拉布吉修建的。整座召廟佔地約1平方公裡,其建築均為藏式石木結構,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環山臨水,景色宜人,全廟共建有五座獨貢(-頌經處)、四大拉布仁(藏語;-寢宮)和四個廟倉(存放和掌管財物之處)以及360餘處-住宅。五座獨貢即賽胡勒森獨貢(神殿)、朝格慶獨貢<大型頌經活動處)、珠得布獨貢、卻熱音獨貢(佛教理論頌經處)、乃登獨貢。其中朝格慶獨貢鼉大,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四個拉布仁即葛根拉布仁、巴潤拉布仁、漢斯日拉布仁、準拉布仁;四個廟倉即依和吉寺倉,卻熱音倉、珠得布倉、甘珠日倉。
每個獨貢都有地毯、柱毯,掛麵和壁畫,還有相當數量由上等木材雕刻而成的供桌和無數供燈。錫拉木倫廟是……
3、杜爾伯特草原
四子王旗是哈薩爾第十五世孫諾顏泰統轄的杜爾伯特部落。諾顏泰的杜爾伯特部落,也是明未奎蒙古塔斯哈喇東進隨同遷徙的部落。
「諾顏泰有四子。長子僧格,號墨爾根和碩齊;次子索諾木,號達爾臺吉;三子鄂木布,號布庫臺吉;四子伊爾扎吉,號墨爾根臺吉。四子分牧而處,後遂為所部稱。」蒙古語為杜爾伯特部落,即四子部落。1636年授扎薩克賜達爾漢卓裡克圖號,建四子部落旗,也就是現在的四子王旗。歷史的杜爾伯特-,現在的杜爾伯特美麗富饒。這裡,春季綠草如茵,鳥語花香;夏季,水草豐美,氣候宜人;秋季,天高氣爽,風光秀麗;冬季,銀裝素裹,一望無際。四子王旗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一萬年前舊石器時期,古人類就在這片原始草原上繁衍生息。目前,境內紅格爾蘇木、江岸開發區已出土了鍥形石核、石葉、石鏟、刮削器等舊石器,證實了古人類曾經在這裡的活動。
因古地理、古氣候很適宜動植物生存,在烏蘭花鎮南3公裡處的磚廠還發現了我國第三紀犀牛化石……
4、奧特奇溝
奧特奇溝位於四子王旗紅格爾鎮境內,塔布河河谷上遊,北距希拉穆倫廟10公裡。其溝長約10公裡,塔布河深切30-50米。河谷兩側,怪石嶙峋,形成多種多樣的象形石。早生的灌木生於巖壁上,構成一幅震撼人心的自然美景。河谷內,塔布河彎轉曲流,間或有水鳥躍起,飛鴻成圖。溝的北端是歷代-避暑勝地。
現今仍留有-避暑山莊的遺蹟及石砌甬道。在部分巨石上還刻有王爺跪拜等石雕圖。此間,夏涼冬暖,空氣清新。據說過去草木茂盛,綠樹成蔭,還棲息著金雕、野雞、盤羊.……
5、四子王旗王府
時代:清地址:內蒙古中部陰山北麓烏蘭察布高原這是唯一倖存的清代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扎薩克郡王府。辛亥革命以後,四子王旗扎薩克被袁世凱政府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分別封為親王,隨後被稱為「四子部落扎薩克多羅達爾汗卓力克圖雙親王旗」,名聲傳遍漠南漠北大草原。該王府座落在四子王旗所在地烏蘭花鎮東北24公裡處的查幹寶力格蘇木,緊靠通往格根塔拉草原旅遊點和蘇尼特右旗的公路左側。王府由扎薩克王府及後宮、衙門等組成,佔地一萬多平方米,由當時的扎薩克王拉旺諾爾布於清末光緒31年(1905)建成。接著於光緒34年(1908)建成王府家廟。王府以及後宮、扎薩克衙門等建築為漢式磚瓦結構,雕梁畫柱,極其精美。
王府家廟由藏式兩座獨剛和舍利塔組成,古色古香,別有韻味。王府倚靠河床,河床長滿芨芨草,四邊平坦無障礙物,為典型的草原景色。四子部落做為成吉思汗胞弟哈薩爾後裔屬部,在清代為蒙古阿魯部落的重要一支,具有悠久和充滿傳奇色……
6、腦木更山
腦木更山坐落在旗西北部,位於腦木更蘇術所在地東北45公裡處。山勢南北走向呈長方形,山頂較為平整。南北長約15公裡,東西寬約10公裡。這裡雖然屑無水草場,但雨季牧草茂盛,常有季節性水淖,是天然草場。山頂上有數個敖包,其中最高的「烏罕特音勃爾和圖敖包」,海拔1129.9米,山地特產「髮菜」聞名中外。因土質發紅,也稱大紅山。
山頂平整,草場優良,好似一個天然的動物園。世界上已經罕見的動物一盤羊,在這裡也能見到;黃羊、狐狸等其它野生動物經常出沒。腦木更山下,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夏季水草豐美、牛羊遍地,百靈鳥嗚叫,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興旺發達的景象。到了冬天,這裡白雪皚皚,一望無際,一派北國風光。高大美麗富饒的腦木更山,好似一匹駿馬在奔馳。
7、道蘭斯日背(七層山)
道蘭斯日背,蒙語即七層山的意思,位於烏蘭哈達蘇木境內,總面積約75平方公裡。本山由東西橫亙的七道山粱組成.從南往北依次為拜興期日背、阿拉臺音斯日背,溫根斯日背、混其日斯日背、敖包斯日背、烏林斯日背、達呼拉音斯日背.主峰敖包斯日背,海拔1761米,佔地面積約10平方公裡。鳥瞰道蘭斯日背,好似七道互不相連的天然屏障;近觀又象七條巨龍相互爭高鬥頑。其特殊的地理雄姿,不僅成為人們辨別方位的天然標記,而且是野生盤羊的樂園。
道蘭斯日背四周溝壑縱橫,泉水叮咚,牧草肥美,牛羊膘壯,很早就是烏蘭察布草原上令人嚮往的天然牧場。地下蘊有豐富的螢石、石英等礦藏,蘇木東南的海底石林,幹奇百怪,也是觀光的好去處。
8、烏蘭花生態公園
烏蘭花生態公園位於烏蘭花鎮東粱,亦稱東山生態公園,佔地面積31.5萬平方米,投資總額670萬元。烏蘭花水庫、烈士陵園紀念碑均在規劃區內,2004年開始建設,當年建成混凝土仿古牌樓一座、涼亭一座、石階路70多米,水池一處。
2003年4月始,園內共鋪設草坪1250平方米,種植杜松、雲杉等9個品種的樹木5792株,其中杜松1105株,雲杉1015株,檜柏55株、紅葉小檗55株、柳樹100株、國槐4株,玫瑰、榆葉梅、丁香等共4358株。為保證樹木成活率,同時還修建了80平方米的蓄水池2個,安裝了提水設備,埋設輸水管道400米。東山生態公園的建設,既改善了環境,又為城鎮居民提供了休閒、鍛鍊的場所。
9、葛根塔拉草原
葛根塔拉草原位於呼和浩特市北140公裡處,屬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蘇木鄉轄區,於1979年開始對遊人開放。葛根塔拉草原地處烏蘭察布大草原的腹地,位於大青山以北,是國家旅遊局投資建設的蒙古民族風情旅遊景點之一,景區的夏秋季節水草豐美、牛羊肥壯、氣候宜人、景色優美,整個景區丘陵起伏,放眼望去,極盡草原風光之美。
葛根塔拉草原旅遊中心各種服務設施非常齊全,經過長期的規劃和建設,現已經成為一處集遊樂、休閒、觀景、商務會議等多功能旅遊景區。在葛根塔拉草原景區內既可騎馬馳騁,也可乘駱駝漫遊;既可欣賞民族歌舞,也可觀看「好漢三賽」;既可品嘗蒙古美食,也可享受蒙古風情。
10、神舟著陸區
四子王旗紅格爾蘇木大草原,有「神舟家園「的美譽,與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主著陸場、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俄羅斯載人航天主著陸場都是世界著名的航天著陸場。這裡地勢平坦開闊,人煙稀少,坡度不超過5度,坡長都很小,沒有鐵路,沒有樓房與河流,空氣能見度高,有利於飛船平穩著陸,有利於搜救人員對航天員的快速救援,成為我國神州飛船著陸的首選地。我國的神州系列飛船,都是在這裡成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