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淅川縣:脫貧路上「短平快...

2020-12-26 央廣網

  

  村民吳振業帶著剛採摘的金銀花稱重交貨(央廣網 陳振華 攝)

  央廣網南陽7月31日消息(記者王勇生 陳振華)「一季花期俺能收入5000塊錢,現在不用給孩兒們伸手要錢,收入能顧住俺自己,還能存點」家住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唐王橋村的村民吳振業告訴記者,他剛在金銀花種植基地摘完一筐金銀花前來福森金銀花產業產業扶貧基地收貨處稱重。「旺季時,一天能收2—3噸金銀花,第二期花期一天能收一噸多」收貨員連麗紅說。

  劉成岐是福森公司中藥材種植公司總經理,他告訴記者:「淅川縣這裡有丹江口水庫,為了更好地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環境,我們公司的金銀花種植不打化肥、不打農藥,僅使用有機肥,這樣既保證藥材品質,又不損害這裡的生態環境。」

  

  沙聚忠家的精準扶貧明白欄(央廣網 陳振華 攝)

  「我們淅川縣九重鎮唐王橋村金銀花種植產業是有基礎、有銷路、效益高、收效快的『短線』產業,老百姓依託上市公司的金銀花種植基地,依靠採摘獲取收入」九重鎮鎮長梁虎兵介紹,目前,全村種植總面積8000畝,採摘期時,可帶動鄧淅兩縣四鎮3000餘人務工,為鎮上130戶貧困戶務工增加採摘收入,而這一收入僅僅是淅川縣在脫貧攻堅道路上帶給農民的「微小」收入。為了幫助貧困戶脫貧,推動當地產業發展,提振當地經濟,淅川縣針對金銀花、軟籽石榴等特色農業產業創新推出「一地四金」的致富法寶,帶領當地百姓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短平快」確保「綠水青山」

  淅川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地處豫鄂陝三省七縣市結合處,總面積2820平方公裡,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國家生態安全戰略要地。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8678戶97110人,是河南省僅有的四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縣委、縣政府提出『生態至上、綠色發展』的理念,要求把水質保護作為首位要求,我們淅川縣把破壞水質安全的產業和項目一律叫停,網箱養殖、畜禽養殖、工礦企業等均被關停取締,轉而發展生態林果、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讓縣貧困群眾享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紅利」,經過渠首大壩時,淅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邵書燕向記者說起縣裡的脫貧理念。

  

  隨取隨飲的甘甜可口的丹江水(央廣網 陳振華 攝)

  「確保首都和受水區人民喝上純淨甘甜的丹江水」是淅川縣人民的政治擔當和長遠發展意識。如何開對「藥方子」,拔掉淅川「窮根子」,把生態壓力變為轉型動力呢?經過認真調研,淅川縣確立了「短中長」三線結合的發展思路。

  「短」:通過「菜單式扶貧」抓「產業有基礎、市場有銷路、當期效益高」的短、平、快特色優勢產業,著力打造光伏和生態助力貸增收、特色生態養殖增收、特色種植增收、就業增收為一體的「四重疊加增收」,讓老百姓當年「見實惠」,實現了貧困戶增收全覆蓋。

  

  南陽市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周曉義向記者介紹當地的軟籽石榴種植產業(央廣網 陳振華 攝)

  今年59歲的程光英因病致貧,重活累活做不了,通過當地政府推薦,在「扶貧車間」就業,從事勞動強度不高的蛋卷原材料打漿工作,每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現在有穩定收入了,生活有保障了,下一步準備攢點錢,跟著村裡包點地種果樹,多掙點錢,不讓孩子們為我的養老發愁」程光英說。

  程光英口中的包地種樹,說的就是淅川縣提出的中線脫貧產業:生態林果套種。

  林果的成果期為3—5年,成果後經濟價值較高,但傳統生態種植意味著林果產量有限,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淅川縣扶貧辦主任周保全告訴記者當地生態林果種植的增收「竅門」:「雖然生態種植會導致產量上不去,但我們選擇了成果價格較高、銷量較好的杏李、軟籽石榴、大櫻桃等生態經濟林果,並且採用林下套種的形式,套種油牡丹、花生、辣椒、紅薯等林下作物,同時,林間生長的雜草還可以用來養牛、養羊,這樣就使農戶的畝產收入不減反增」。

  為使淅川百姓端上「金飯碗」,不再為生計發愁,淅川縣將生態旅遊作為長線產業,以丹江湖5A級景區創建為載體,大力推動農旅、林旅、體旅、文旅的深度融合,打造環丹江湖生態旅遊圈,通過景區拉動、典型帶動、融合聯動,讓百姓在生態旅遊產業鏈上增收致富。目前,全縣共建成旅遊重點鄉鎮10個,旅遊重點村36個,鄉村旅遊產業園40個,農家樂和特色民宿500多家,年接待遊客500多萬人次,輻射帶動16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一地四金」提升貧困戶脫貧動力

  

  喬玉良、沙聚忠現在住的新房和以前住的危房有著鮮明的對比(央廣網 陳振華 攝)

  在武店村的石榴承包田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喬玉良正在給石榴幼果套袋,再過兩個月左右,這些軟籽石榴便能夠銷往各地。看見記者前來採訪,她打開了自己的話匣子,「早年俺得了場大病致了貧,甚至想過不活了,後來在村裡的號召下,俺將3畝地流轉給石榴公司,每畝地年租金800元,去年俺家又承包了38畝石榴園管理,每畝一年給俺600元的管護費,石榴成熟後還給俺獎勵,最好的果一斤給俺一塊錢。另外俺在石榴園裡套種的紅薯、辣椒的收入全都歸俺,還額外獎勵400元/畝,好幾項收入加起來俺一年能掙5、6萬塊,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數字。去年一年俺家就脫了貧,現在的生活太幸福了,俺得好好活下去」。

  

  說到脫貧攻堅的成果,喬玉良豎起大拇指(央廣網 陳振華 攝)

  喬玉良所說「好幾項收入」指的就是村裡推行的「一地生四金」。

  武店村是九重鎮政府招商引資企業河南仁和康源軟籽石榴公司的石榴種植基地。公司總經理李峰告訴記者,為增加農戶收入,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公司創新管理運行機制,在軟籽石榴規模化種植方面秉承「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三權分治、利益共享」的原則,讓土地所有權歸村集體、承包權歸農戶、經營權歸企業的方式,為當地農民提供「四金」:即土地流轉的租金(800元/畝/年)、佣金(農民反租倒包石榴園的管護費600元/畝/年)、果金(果品收入提成按每斤精品果1元、商品果0.5元、殘次果0.1元)、股金(貧困戶以到戶增收資金入股分紅500元/畝/年、土地出租戶以土地入股第五年起按淨收益的50%比例分紅),針對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仁和康源公司還免費為其提供水肥一體化配套設施以及獎金(林下套種收入和產業獎補400元/畝/年)。

  

  已脫貧的沙聚忠、喬玉良老兩口在自家新蓋的二層小樓前開心的合影(央廣網 陳振華 攝)

  鄒旭斌也是「一地四金」的收益貧困戶。2017年,鄒旭斌流轉了3畝土地,通過在石榴基地務工幹活兒一年收入26000餘元,當年就光榮脫貧。嘗到了脫貧致富的甜頭,老鄒越來越有幹勁兒,他買了牛搞養殖,又從仁和康源公司反租倒包了6畝石榴園,「估計今年攏共差不多掙個7、8萬元錢吧」老鄒笑的合不攏嘴,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已脫貧的鄒許斌在自己承包的石榴園裡幸福地說著自己的脫貧故事(央廣網 陳振華 攝)

  「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只要我們努力去幹,都能過上幸福生活,我相信以後的生活會過的更美」,貧困戶沙聚忠站在自家新蓋的二層小樓前充滿信心地說。

  目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基本實現脫貧,每戶貧困戶家庭裡張貼的精準扶貧明白欄上,清清楚楚的記錄著村裡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數字」,這是淅川縣脫貧奔小康的道路上,「加速跑」的有力見證。

相關焦點

  • 決勝2020 全面小康看日照|產業敲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範奉雪 日照報導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打贏這場脫貧攻堅的徵途上,日照市全力兜住民生底線,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放眼日照市,隨著脫貧產業的不斷壯大,民生環境的逐步改善,廣大市民紛紛踏上了小康生活大道。
  • ...聲」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八論「奮戰下半年勇奪雙勝利」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貴在四方。「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反覆提及這樣的莊嚴承諾。當前,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寧鄉上下要踐行莊嚴承諾,一個都不能掉隊,一個都不能少。
  • 全面小康路上德保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全面小康路上德保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www.gxbszx.gov.cn  2020-12-10 09:02  閱讀:214次  作者:石永超  編輯:班潔  來源:德保之聲微信公眾號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會上,10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暢談了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成就、經驗和意義,並就如何防止返貧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出了意見建議。今天,本報特摘發他們的精彩觀點,以饗讀者。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成功,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更是中國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對世界「四方」都有著重要意義。  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性、中國人民選擇的正確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恰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由國務院扶貧辦重點推薦,國家廣電總局審核批准,全程在甘肅張掖創作拍攝的36集脫貧攻堅題材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從3月16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八時黃金時段首播,一經播出便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引發群眾強烈反響。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中國石化: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日前,中國石化發布《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中國石化助力脫貧攻堅文志》(以下簡稱《文志》),生動再現了中國石化高質量推進精準扶貧的奮鬥歷程。記者了解到,自1988年以來,中國石化積極投身扶貧事業,全系統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24億元。
  • 打贏硬仗中的硬仗,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
    △2020年3月6日,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我們務必深刻認識深度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性、重要性、緊迫性,採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紮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三區三州」堪稱我國發展短板中的短板,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近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主題座談會上多次強調要做好「三區三州」脫貧工作——
  • 淅川縣全域黨建助推脫貧攻堅
    建立聯合黨支部,幫助群眾解決脫貧難題,是淅川縣開展全域黨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淅川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深度貧困縣,2020年2月退出貧困縣序列後,仍有2557戶5537人未脫貧,其中又以五保低保、因病因殘致貧等群體居多,是難啃的「硬骨頭」。「我們以全域黨建為統領,凝聚各方力量,整合關聯資源,打通脫貧攻堅領域層級、行業等壁壘,為決勝脫貧、實現全面小康凝聚發展新動能。」
  • 人民日報評論部: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從「能吃飽肚子」到吃上「淨顆子」,從「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到「幹活挑著金扁擔」,一個個目標背後,寄託著老百姓的樸素心願,更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不屈不撓、長期奮鬥的果實,更是啟航新徵程、揚帆再出發的動員。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實現了7億多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達來胡碩村:小康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達來胡碩村:小康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2020-07-28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組織收看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 《一個都不能少》的通知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各鄉(鎮)、縣直各單位: 由甘肅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全程在張掖拍攝製作的36集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從3月16日起,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強檔播出,每晚兩集。
  • 決勝全面小康 | 雲浮2016-2020年脫貧攻堅紀實
    決勝全面小康 | 雲浮2016-2020年脫貧攻堅紀實 2020-12-18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第二屆全國殘疾人詩歌大賽頒獎活動在京舉辦
    圖為活動現場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關鍵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柳州精選...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柳州精選作品展示(二) 2020-11-18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口市開展「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鄉村振興看河南」暨...
    8月26日-28日,由央廣網河南頻道、中國搜索河南運營中心、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扶貧辦主辦的「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鄉村振興看河南」暨「脫貧攻堅看周口」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周口舉行。20家中央、省、市網絡媒體齊聚周口,深入項城、商水、扶溝、太康和鄲城等縣市區採訪宣傳,聚焦周口脫貧攻堅歷程、進展成效以及鄉村振興帶來的巨大變化。
  • 「中國的脫貧智慧」一個民族都不少 團結攜手奔小康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多年來,內蒙古各族幹部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線團結奮戰,同榮辱、共進退,在奮進全面小康的路上擼起袖子加油幹,用實際行動和成效努力踐行著「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的莊嚴承諾。有一個地方貧困,就不是「小康」;有一個民族苦厄,就不算「全面」。
  • 奇蹟2020:一個不能少
    2020年,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2020年,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 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脫貧攻堅的凱歌——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由國務院扶貧辦重點推薦、國家廣電總局確定,全程在張掖創作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近期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熱播。作為家鄉首播央視劇目,我們全家都以極高的熱情追劇觀看。該劇展現了國家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一主題,它帶我們與全國人民一起領略了家鄉七彩丹霞的瑰麗,冰溝丹霞的神奇,康樂草原的絢麗,扁都口的浪漫。作為一名張掖人,看到反映家鄉風情的影視作品登榜央視,激動心情難以言表。
  • 習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2020年6月,習近平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考察。這個社區常住居民近一半是少數民族群眾。社區廣場上,習近平同居民們親切交流。他說,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書法(篆刻)類...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書法(篆刻)類優秀作品、入展作品名單 一扶貧歌兩首 篆書 27 劉永輝 林鐸全面小康決勝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