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人在等待他的死亡,然後他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美妙而又能夠享受到所能想到的一切的地方,他剛剛踏上那片樂土,就有一個侍者樣子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您有什麼需要嗎?在這裡您可以擁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餚,所有您能想到的消遣方式,還有妙齡的美女,都能讓您盡情享用。」
這個人聽到侍者說的之後,覺得很驚奇,同時也很高興,他暗想:「這不正是我在人間時的夢想麼?」一整天的時間,他嘗遍了所有的美味佳餚,同時盡享美色。然而不久之後,他就開始對這些覺得索然無味了,於是他對侍者說:「我已經厭煩了這一切,我想要找些事情做,你能夠給我一份工作麼?」
可是他獲得的回答卻是不行:「對不起先生,這是我們這裡唯一不能為您做的。這裡沒有工作可以給您。」
這個人聽到之後非常沮喪,憤怒地揮舞著雙手大喊:「這真是太糟了,還不如讓我去地獄!」
「那麼您以為,您在什麼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
2.這個有些幽默感的寓言,告訴我們的是:失去工作就等於失去了快樂。但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都是在失去之後,才知道工作的重要性,這真是不幸的事情。
3.在這裡,我能夠非常自豪地說:我從來沒有嘗試過失業的滋味,這並不是我的運氣好,而是我從來不把工作當成沒有樂趣的事,相反,我能夠從工作當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4.我認為,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工作能夠帶來比所謂維持生活更多的事情,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所有繁榮的來源,同時也是那些天才們的塑造者。工作能夠讓年輕人更加發奮,比他們的父輩們做得更多,不管他們是多麼的有錢。
5.工作能夠用儲蓄表示,同時能夠奠定幸福的基礎。工作是生命當中掌握味道的食鹽,但是人們必須要先學會熱愛工作,它才能給予人們最大的恩惠,收穫最大的成果。
6.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只要我們懷著這個信念,就可以將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有一個偉大的畫家曾經說過,「痛苦終將過去,但是美麗永存。」
7.不管一個人的野心有多麼大,首先他要學會起步,才能到達高峰。第一步是最難的,只要第一步邁出去,繼續前進就不太困難了。工作越是困難或不愉快,就越要努力地去做好,如果等待的時間越久,就變得越困難、越可怕,這有點像打槍,你觀望的時間越長,射擊的機會就越渺茫。
8.你要知道,收入只是你工作當中的副產品,做好你應該做的事情,只要能夠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理想的薪水自然會隨之而來。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勞動所獲得的報酬,並不是我們所獲取的利益,而是我們最終因此成為什麼樣的人。
9.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當中,態度決定了我們是否快樂,同樣都是石匠,都在雕塑石像,如果這個時候你問他們:「你在做什麼?」可能有的人說:「你沒有看到麼?我正在鑿石頭,鑿完這塊我就可以休息了。」這種人是將工作當成累贅的人,從他嘴裡最常說的話就是「累」。
而第二個人可能說:「你不是看到了麼?我正在做雕像,這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薪酬很高,畢竟我有太太和四個孩子需要我去養活。」這種人永遠將工作當作一種負擔,而工作對於他來說,就是「養家餬口」的渠道。
第三個人可能會說:「你看到了麼?我正在完成一件藝術品。」這種人是以工作為樂趣的,在他嘴裡最常說的話就是:「這個工作十分有意義。」
10.選擇天堂還是地獄都是由自己決定的,如果你將工作賦予了意義,不管你做什麼工作,你都會感到由衷的快樂。如果你不喜歡,甚至厭惡自己的工作,那麼任何簡單的事情都會變得困難、無趣。當你口口聲聲喊著工作很累的時候,即便你不賣力氣,也會常常感到筋疲力盡,反之則大不相同,事情就是這樣。
11.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檢視一下你的工作態度,那會讓我們都感覺愉快。
1897年11月9日
(此時老約翰59歲,小約翰24歲)
洛克菲把自己畢生的經驗都寫在了給兒子的信中,裡面包括洛克菲勒的經商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等等,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而由於這些信件都很經典,因此還有人將其專門編撰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做《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這本書中不僅蘊含了洛克菲勒經商的智慧、為人處世的方法、優良的品德,還有他教育子女的方法等等。
所以本書在剛一上市的時候,就受到了很多企業家的熱烈追捧:
比如王健林就曾在自己兒子王思聰二十歲生日的時候,買了一本送給他;李嘉誠更是經常將其放在枕邊,並奉為「家教聖經」!
你可以買來給孩子看,培養他為人處世、做人做事的方法,讓他超越同齡人。當然,你也可以買來給自己看,讓自己能夠找到實現財富自由的方法等等。
而這樣一本如此優秀的書,現在恰逢出版社活動,僅需36元!也不過一頓飯錢而已,卻可以讓我們學到這個偉大富豪一生的智慧,何樂而不為呢?說不定你的孩子會成為下一個洛克菲勒哦!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