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吉林松原長嶺縣發生一起校園暴力事件,一名男生在宿舍內遭多人毆打。網傳視頻中,一名男孩在宿舍床邊,遭遇多人不斷掌摑、辱罵,打臉打頭,而且還被逼迫跪下,並要求其叫「大哥」。
文丨鼓勵多順勢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關注轉發)
該校園霸凌視頻引起了網友紛紛討論,有網友認為,學校沒有起到監管的責任.疏於管理。一方面打人者是校外人員,他為什麼能夠出入學校宿舍,另一方面,打人時聲音很大,宿管老師肯定聽到了,但為什麼沒有出面制止,是也怕被打嗎。學校對學生被打一事難辭其咎,同時,視頻中的打人者和被打者都未滿18歲,打人者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也存在嚴重缺失。
校園霸凌是一個長期討論,但屢禁不止的社會現象。無論怎麼防範,總是時有發生, 男女生均存在霸凌他人和被傷害的現象,且女生被霸凌的比例較男生更高。校園霸凌讓每位家長都提心弔膽,有的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辱,而有些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霸凌別人,發生意外,惹出事端。
在進行了大量案例分析後,我們發現有以下幾類學生更容易受到校園霸凌的侵害:
1、學校裡成績普通的學生
首先,實施霸凌的學生一般學習成績都不好,而他們選擇霸凌的對象一般也是成績普通的學生。因為成績好的「學霸」,一般受到老師的關注度比較高,實施霸凌的孩子並不傻,也不願意給自己找麻煩,去霸凌受老師保護的學霸,不但容易被老師發現,導致還沒有開始實施霸凌,就被老師阻止批評。實施霸凌的孩子一般還是害怕老師和家長的,因此「學霸」一般會被霸凌者排除在外。
2、缺乏家長關心
家長要時刻關心孩子的情緒, 懷有一顆好奇心,多和孩子交流校內遇到的事情, 及時把握孩子的情況。
吉首二中的學生小蔣在學校男廁所裡,被同年級的15名學生毆打,其中一人將小蔣摔倒在地,剩下十餘人一擁而上,對他進行拳打腳踢。被霸凌的小蔣父親在他3歲時去世,母親外出打工,他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特殊的成長環境導致來自家庭的關心較少,孩子缺乏和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導致了他被持續霸凌,最終事件升級,釀成2人重傷,1人輕傷的慘劇發生.
3、性格內向、孤僻、一味退讓的孩子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孤僻,遇到事情不愛交流,朋友也不多,這樣獨來獨往的孩子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少年的你》裡面的陳念,性格比較內向,被同學欺負就一味退讓,但是霸凌者覺得她好欺負而更加變本加厲,不斷欺負她。因此,我們遇到霸凌,迴避解決不了問題,一定要主動想辦法,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
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需要被保護,隨著校園霸凌悲劇事件的不斷發生,校園霸凌也被社會廣泛重視。希望在學校、社會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校園霸凌的事件越來越少,還學生一個安全、輕鬆的學習環境。
今日話題:大家同意校園霸凌者會有選擇性地去霸凌孩子嗎?你會如何處理校園霸凌呢?歡迎在評論處留言,提出對於校園霸凌的看法。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我,我們一起升級打怪,做更好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