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周三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18)》(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到 2050 年,全球 68% 的人口將在城市生活。這一進程在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國家尤為明顯。
1950 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為 7.51 億,佔比僅為 30%。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 55%。考慮人口淨增長的因素,未來 30 年 13% 的增長意味著將有大約 25 億人遷入城市。
各地區的城市化進程並不均勻。北美、拉美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 80%,而亞洲、非洲的城市化率尚未超過 50%。未來新增的城市人口預計有 90% 來自這兩個地區。其中,印度新增 4.16 億,中國 2.55 億,奈及利亞 1.89 億。
1988 年來,聯合國人口司定期更新這份全球城市化展望。大部分數據來自各國的人口普查,少量缺失年份的數據來自聯合國的估算。
報告還提到了幾個有趣的事實:
農村的人口增長即將迎來拐點。目前,全世界共有 34 億人住在農村,印度有 8.93 億,中國 5.78 億。這一數字還將小幅上升,但到 2050 年,農村人口總數將回落至 31 億。更多超大城市將會崛起。目前,只有大約八分之一的城市人口生活在人口超千萬的城市。1990 年,還只有 10 個城市容納了這麼多人口。聯合國預計,到 2030 年,這類城市的數目將從目前的 33 個上升至 43 個。印度的德裡(Delhi)將取代東京,成為人口最多的城市。東京現有大約 3700 萬居民,德裡 2900 萬,上海 2600 萬。印度城市的增長潛力更大——預計到 2028 年,德裡的人口總數就會超過東京。德裡能夠取代東京的位置,部分歸功於東京的人口減少。2000 年以來陷入人口負增長的城市主要來自日本、韓國、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和烏克蘭。低生育率是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但其他因素也制約了一些地方的人口增長,比如經濟停滯、自然災害和移民潮。
總的來說,聯合國人口司積極評價這一展望。司長 John Wilmoth 說:「人口集聚到城市可以促進各項服務的提供,我們發現,城市人口能夠更便利地獲得醫療和教育資源。」他同時指出,城市人口的增加也有利於控制環境汙染。
不過,這些積極面向恐怕離不開配套政策的支持。聯合國人口司的報告指出,許多人口迅速增長的國家正面臨巨大挑戰,需要想方設法滿足新增人口對住房、交通、能源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需求。就業、教育等基本服務業必須在考慮在內,政府需要為弱勢群體提供體面、安全的生活環境。
此外,發展城市絕不意味著放棄農村。報告建議,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應得到政策的一體支持,城鄉之間的經濟、社會、環境聯繫應進一步強化。
完整報告參見: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2018。
題圖來自:Reuben Lalmalsawm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