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是一份延續休賽期新秀系列的新秀觀察報告,每月分篇更新(每個月可能是一篇,也可能是兩篇,最多就三篇了)。儘量保證客觀公正,當然了,遇到喜歡的新秀難免會吹一下的。
以下是常規賽第二個月第三篇新秀報告。
賈萊特·阿倫
月數據:6.9分4.9籃板1.2封蓋
英格拉姆、杰倫·布朗,加上今年的新秀約翰·柯林斯,他們的小短褲總能讓人回憶起80年代職業籃球運動員的裝束。而賈萊特·阿倫的造型不單單復古,還有一種花式籃球運動員的氣質。尤其是在布魯克林這座城市,顯得更為應景。
儘管籃網正在重建,但由於歷史遺留問題,籃網沒有高順位選秀權供馬克斯為球隊補充天賦。講道理,透支選秀權對於一支重建球隊來說是很糟糕的事情,這意味在選秀大會上哄搶頂級天賦啥的和你沒多大關係。
首輪22順位是籃網自2013年以來獲得的最高選秀順位,2013年籃網用這個順位拿下了普拉姆利,今年籃網則又在這個位置選中了賈萊特·阿倫。
不得不說,籃網在中低順位淘寶新秀方面的確有獨到的眼光。像朗戴·霍利斯-傑弗森、卡裡斯·勒維爾都是在籃網打出一片小天地的低順位新秀。而且今年的賈萊特·阿倫看起來也會追尋前輩們的腳步,在阿特金森的體系下茁壯成長。
賈萊特·阿倫在選秀前接受《薩克拉門託蜜蜂報》記者傑森·瓊斯採訪時說道:
「我懂得如何防守。我是個運動能力優秀的大個子。」
誠如賈萊特·阿倫所言,迄今為止他在比賽中能夠為籃網做出的貢獻主要集中於防守、護框這兩方面。
照慣例先放數據:離籃筐6尺以內,賈萊特·阿倫對位球員的投籃命中率為51.9%,而常規投籃效率為62.3%,賈萊特·阿倫這兩項數據的差值可以排在聯盟所有內線的第14位。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你也可以說賈萊特·阿倫是這個聯盟保護籃筐第14好的內線。
說句題外話,這屆新秀的內線成色挺不錯的,儘管天賦不及前幾個賽季的唐斯、約基奇、特納、波爾津吉斯、努爾基奇什麼的。但大方向走的是另一種路子,暫時來看更多的是 「護框吃餅」 型內線。
賈萊特·阿倫這個效率在今年新秀內線中只能排在第3位,扎克·柯林斯、阿德巴約在數據上領先他半個身位。三位新秀內線的護框效率排進了聯盟前15,不算差了。而且爵士那邊還有個託尼·布拉德利,也是個有防守大閘潛力的新秀。
回到正題,賈萊特·阿倫是本屆新秀護框最好的內線之一,而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的錯位防守能力很強。他不太容易被對手後衛用掩護換位抓著打,而一位內線擁有如此素質,在當下的籃球環境裡算得上一項優勢了。
「我可以防擋拆,我可以蓋帽,我能將球隊的防守質量提升一個檔次。」
把這句話用數據翻譯過來就是:和賈萊特·阿倫對位球員在離籃筐15英尺外的投籃命中率為29.9%,這個防守效率在聯盟所有內線中排第5;如果精細到三分球,那麼這個數據是25%。封蓋方面,場均16.8分鐘的出場時間有0.9次,換算成36分鐘就是2.1次。而且犯規不高,只有4.1次。
在上述賈萊特·阿倫 「炫耀武力」 的回答後邊還接著一句:
「在大學賽季的收官階段,我的投籃也有很大提升」。
賈萊特·阿倫的投籃好麼?不算好,但也沒有差到不能投的地步,暫時來看中距離對他來說有點難,三分倒是他更應該著重開發的。
我認為亞當斯是他應該參考的學習對象,先從護框、籃板球方面做文章,然後再一步步「卸掉」進攻端對於球隊的負面影響,開發策應傳球、掩護外彈投籃什麼的……但另一方面,他的移動姿態總讓我想起了賈維爾·麥基……而且麥基的臂展為2.27米,賈萊特·阿倫為2.25米。
賈萊特·阿倫的出場時間限制在15-20分鐘這個區間,雖然不多,但作為新秀能在籃網擁擠的內線群中獲得阿特金森的信任實屬不易。
「阿倫可以護框,我也真的認為這是個稀有的7尺大個,因為他可以防後衛。而大多數能護框的內線的移動都有些緩慢。」
當然,賈萊特·阿倫不具備奧卡福那樣的進攻腳步,但他所具備的運動能力、活力、防守面積……是籃網內線所稀缺的,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好賈萊特·阿倫能在後續賽季裡承擔更多的原因。同樣的,賈萊特·阿倫也不具備奧卡福那樣漫溢的天賦,他的上限擺在那裡。但換句話說,這也讓他為球隊提供的幫助更加寫實。
喬丹·貝爾
月數據:7.7分5.3籃板2.8助攻1搶斷1.5封蓋
在十一月中旬,SBNation上有一篇標題為《史蒂夫·科爾為什麼不多用喬丹·貝爾?》的文章,作者為Eric Apricot。其中文章結尾有一句話非常有趣:如果大衛·李不受傷,那麼科爾不會用德雷蒙德·格林首發。
在德雷蒙德·格林傷停的4場比賽裡,喬丹·貝爾場均7.3分3.8籃板4.3助攻1.3搶斷1.5封蓋,70.6%的投籃命中率,相當勇士的數據。而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喬丹·貝爾正式成為了勇士的主要輪換,加上庫裡和帕楚裡亞的缺席,喬丹·貝爾進入首發陣容後的表現相當驚豔。
整個十二月,喬丹·貝爾有場均20.3分鐘的出場時間。其中和騎士聖誕夜大戰,喬丹·貝爾足足打了40分鐘,拿下12分12籃板11助攻的三雙。
如果給足輪換時間,那麼喬丹·貝爾就是本屆新秀的尖子生。至少在數據上是——每36分鐘,喬丹·貝爾的數據單為:12.7分9.9籃板4.6助攻1.8搶斷2.7封蓋2.5失誤。就全面性而言,僅次於本·西蒙斯,和約翰·柯林斯、朗佐·鮑爾相當。
當然了,36分鐘的數據只是一種參照,並不是結論。而且在勇士打球的前提條件對喬丹·貝爾也是一種加成。
喬丹·貝爾就是勇士的菜,很難不承認這一點。護框和傳球會一樣的內線總能在勇士吃上飯,兩樣都會?好的你被錄取了。
「小格林」是大多數球迷對於喬丹·貝爾的初步印象。的確,他們之間有相似之處,或者說喬丹·貝爾更像是13/14賽季的格林;也就是那個更加內線藍領的格林。
從夏季聯賽開始至今,喬丹·貝爾所展示出來的優點基本都集中於「如何作為小球內線護框」。他的運動能力,防守端的覆蓋面積才是他的核心競爭力。是的,雖然他也能傳球,稍微做一些策應的工作,但和現在的德雷蒙德·格林不是一個概念。從奪冠賽季開始,德雷蒙德·格林就逐漸接過一部分庫裡作為控球者的職責,一定程度上格林算是半個一號位。
或者這麼說,喬丹·貝爾未來接替的是大衛·韋斯特的位置。暫時來看,喬丹·貝爾和德雷蒙德·格林在大體框架上看類似,但職責細分後則截然不同。
「那喬丹·貝爾在勇士的前景如何?」
我個人的看法是:喬丹·貝爾可以和德雷蒙德·格林共存,而且他也是勇士陣容中所缺少的拼圖型球員,也是大衛·韋斯特、帕楚裡亞、麥基們離開後的備選方案。另一位內線——凱文·盧尼,他在勇士的地位相當雞肋,勇士看起來也不會留下他。
從現狀來看,喬丹·貝爾已經被球隊列入長期計劃中。雖然近期他的戲份有所減少,但他有機會成為球隊後續賽季的主要戰鬥力,甚至是季後賽。賽場經驗的積累和提高投籃,這兩項大概是喬丹·貝爾漲球的關鍵。
泰隆·華萊士
月數據:13.5分3.5籃板2.3助攻(一月份)
快船後保羅時代的首賽季看起來有些糟糕,大面積的傷病是影響其發揮的一項主要原因。同樣的,這也讓一眾臨時工打出了身價,成為了快船當下的主要輪換。上賽季選秀大會最後一位被選中的新秀——泰隆·華萊士,就是其中一員。
雖然華萊士是2016屆新秀,但在今年一月份他才完成了自己的NBA首秀。而且這場比賽的對手是衛冕冠軍勇士。有意思的是,泰隆·華萊士打出名號的那場比賽,對手也是勇士;那場比賽是杜蘭特的20000分之夜,也是路·威廉士的50分之夜,還是泰隆·華萊士的22分之夜。
華萊士在官方資料上的位置是控球後衛,但他的技術風格不太沾控球後衛的邊。從球風而言他更像是二、三號位搖擺人,在BBR上的數據顯示,賽季迄今的4場比賽裡華萊士大部分時間都是作為二號位出場的。
傳球和組織串聯不是他的優勢,從這4場比賽裡他也沒展示出有關於此的任何潛力。突破、切入才是他在比賽中更擅長的事情。華萊士的場均突破次數達到了8次,其中運動戰進球得分有5.5分,另外2分來自於突破時對手犯規獲得的罰球。華萊士的對抗對於後場球員來說很棒,能倚著防守球員突破完成得分,在罰球線附近的轉身攻籃拋投也挺實用的。
我必須承認,我之前對這位球員沒有太多了解。但翻看他大學四年的數據統計,從中你可以大致了解到——這是一個身體素質優秀,但投籃有些尷尬的後衛。華萊士大學四年的三分球投籃命中率平均下來是29.2%,而罰球命中率只有61.3%。這個罰籃效率對於突破手來說是相當差的。
但從華萊士最近的4場比賽來看,他的三分球和罰籃都提升了不少,4場比賽6投3中的三分球;77.3%的罰籃命中率,在場均5.5次站上罰球線的前提下。
雖然樣本有限,但大概能反映出一點:在過去的一年裡,儘管打得是發展聯盟,但他是在進步的。而且他出手三分球的姿勢給人一種——「不擅長投籃的人硬是通過訓練把投籃練出來」的矯正感,雖然看著僵硬,但喲呵真的能進。
一個看法,不一定對。
就像上述提到的,華萊士更像一位二、三號位搖擺人,臂展達到2.07米的華萊士也有這個基礎條件。綜合他的身體素質和技術風格,我對他的初步印象是——籃網的勒維爾。
擺在華萊士面前的問題是,他能夠繼續留在快船麼?他能夠利用這份雙向合同成功打進聯盟麼?
雖然他最近獲得了場均30.3分鐘的出場時間,包括一次首發出場。但這些都建立在快船的大面積傷停,當裡弗斯、加裡納利、C.J.威廉士復出,快船的輪換陣容裡還有華萊士的位置麼?
這也是所有想要躋身NBA的發展聯盟球員的關鍵問題。就像快船為了籤下華萊士所裁的賈米爾·威爾森,還有一度是太陽隊首發的麥克·詹姆斯。
「那麼以前的新秀報告怎麼看呢?」
「後臺回復關鍵詞 『新秀』 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