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纖維化預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猝死風險

2021-01-18 澎湃新聞
心肌纖維化預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猝死風險

2021-01-12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冠狀動脈疾病(CAD)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因CAD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900萬。心臟泵衰竭是CAD的重要死亡方式,其中心源性猝死(SCD)佔50%以上。美國和歐洲的前瞻性研究發現,普通人群的SCD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50~100人不等。

其中,罪魁禍首要數室性心律失常(VA),即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s)是延長有 VA 風險的患者生存期的唯一療法。

目前的指南建議對室顫或持續室性心動過速的存活者和LVEF<30%或<35%的患者進行ICD治療。然而,在此基礎上每年僅有 2%-5%接受ICD 的患者繼發 SCD。另一方面,心肌梗死後繼發SCD的患者中,相當一部分人的LVEF仍>35%。

因此,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和心律協會已經認識到LVEF作為心律失常事件預測指標的局限性。他們因而認為因將SCD早期危險因素的檢測確定為優先事項。其中,一個十分被看好的心律失常風險分層工具是心血管磁共振(CMR)。

CMR的檢查重點是心肌纖維化(MF),包括完全纖維化和所謂的 "灰區 "纖維化(GZF)。那麼CMR是否能預測SCD和VA伴LVEF≥35%的患者的風險呢?為此,來自英國阿斯頓大學醫學院的專家探討了CMR測量總纖維化和GZF與CAD患者的SCD和VA的關係,相關結果發表在最新的心臟病學頂刊《美國心臟病學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CC)雜誌上。

該研究為對CAD患者的回顧性研究,主要目的是確定GZF是否能預測CAD和多種左室射血分數(LVEFs)患者的SCD和Vas風險。研究人員對目測評估為心肌纖維化(MFVA)的患者心肌纖維化的存在和MFVA患者的GZF與SCD以及SCD或VA的複合、心律失常終點的關係進行探討。

共納入979名患者(平均年齡65.8±12.3歲),其中在中位數5.82年(四分位數範圍:4.1~7.3年)的隨訪期間,29名(2.96%)經歷了SCD,80名(8.17%)達到心律失常終點。

在整個隊列中,MFVA與SCD(HR=10.1,95%CI:1.42~1,278.9)和心律失常終點(HR=28.0;95%CI:4.07~3525.4)密切相關。在競爭性風險分析中,LVEF<35%與SCD(sHR=2.99;95% CI:1.42~6.31)和心律失常終點(HR=4.71;95% CI:2.97~7.47)之間的關聯較弱。

進一步在MFVA亞群(n = 832)的競爭性風險分析中,使用3SD(GZF3SD)>5.0g的GZF與SCD(sHR=10.8;95% CI:3.74~30.9)和心律失常終點(sHR=7.40;95% CI:4.29~12.8)密切相關。同時,LVEF<35%與SCD(sHR=2.62;95% CI:1.24~5.52)和心律失常終點(sHR=4.14;95% CI:2.61~6.57)之間的關聯較弱。

由此可見,在CAD患者中,MFVA加量化的GZF3SD與SCD和VA的關係比LVEF更密切。在選擇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的患者時,使用GZF3SD評估MFVA可能比LVEF更可取。

原始出處:

Myocardial Fibrosis as a Predictor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21 Jan, 77 (1) 29–41. doi: 10.1016/j.jacc.2020.10.046.

原標題:《JACC:心肌纖維化預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猝死風險》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談談「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健康界
    「心肌缺血」這個詞估計大家都了解,就是冠狀動脈出現狹窄,少數患者可以發生堵塞,引起心臟冠狀動脈的血流減少,不能滿足心臟的血液的需求,最終導致胸痛的發生,甚至出現心律失常或猝死。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心肌缺血」!Q心肌缺血有哪些臨床表現?
  • 猝死前,身體可能會發出這些信號,一定要注意!
    由於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是猝死的最常見的病因,也就是心源性猝死。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佔75%,而80%的心源性猝死與心肌梗死有關。約70%的急性心肌梗死有先兆症狀,如果能儘早發現蛛絲馬跡,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猝死的發生。
  • 猝死誘因不止熬夜!這些「導火線」 更要警惕!
    猝死有三個典型特徵: 發病快且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病死率高,一旦患者出現猝死症狀,心肌極度缺血導致心電活動紊亂,造成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若短時間內沒有進行有效的心肺復甦,患者很快就會死亡; 院外發病,據有關文獻報導,87.7%的猝死發生在醫院外,多數患者因無法得到專業醫療救治或因錯失最佳治療時間而死亡
  • 心肌缺血分5種,不同心肌缺血治療方法不同!心血管專家說清楚
    心血管疾病中,發病率最高,導致猝死最多的就是心肌缺血!嚴格說心肌缺血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種病理生理狀態。心肌缺血最主要是由於心臟動脈血管,也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血管給心臟不能充分供血供氧從而導致的病理狀態。
  • 冠狀動脈疾病和Takotsubo症候群,真的風馬牛不相及嗎?
    Takotsubo症候群與冠狀動脈疾病常並存過往的醫學文獻中已經有一些與冠脈疾病相關的Takotsubo症候群病例或小型註冊研究,而在臨床上也發現許多典型Takotsubo症候群病例表現為阻塞性/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但無法證明其與心肌功能障礙相關。
  • 猝死到底能不能防?
    國內文獻指出:「在心臟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與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有關」。這類患者是死於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脈症候群發生後,突發的心肌缺血造成患者心臟的電活動紊亂,進而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多為室顫),此時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心肺復甦或復甦失敗,就會發生猝死。
  • 猝死前兆別忽視,醫生:這2個表現是「警示燈」
    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關於疾病「猝死」的知識。首選要了解什麼是猝死,百度百科中解釋說「猝死是指人因不明疾病導致的突然死亡"。患者平常身體比較健康,沒有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病史,但是會在突然之間病發後倒地身亡,或者短暫眩暈後繼發死亡。
  • 健康殺手冠心病,7個致命傷害,猝死只算其中之一
    冠心病的全稱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異常導致的心臟病。 冠狀動脈是專門為心臟的肌肉(心肌)供血的血管。血液中某些脂質成分沉積在冠狀動脈管壁上形成的「粥樣硬化斑塊」、斑塊破裂後引發的血栓以及冠狀動脈血管痙攣等原因,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使心肌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心肌缺血的症狀,就是我們常說的冠心病。
  • 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的風險評估和圍術期管理
    外科手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已確診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中進行的,尤其是那些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史的患者,其圍術期不良心臟事件的風險可能更高。 非心臟手術期間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機制與現有的限流性冠狀動脈狹窄背景下的供氧-供需失衡或易碎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有關,這兩種機制都使冠心病患者傾向於不良心臟事件的高風險。
  • 拜瑞妥獲批治療冠狀動脈疾病 可降低心血管疾風死亡風險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批准拜耳拜瑞妥(利伐沙班片)與阿司匹林(ASA)聯合給藥,用於慢性冠狀動脈疾病(CAD)或外周動脈疾病(PAD)患者,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風險。據悉,拜瑞妥是目前唯一獲準聯合阿司匹林用於存在缺血事件高風險的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或外周動脈疾病患者,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非維生素K拮抗劑類口服抗凝藥。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十二):先天性冠狀動脈異常
    2.2   臨床表現AAOCA 患者可能長期無症狀,存在冠狀動脈缺血者出現的症狀包括勞累或劇烈運動後的胸痛、暈厥。多達 38%~66% 的 AAOCA 患者猝死前從未出現過相關症狀[3]。大動脈間走行的 AAOCA 中,ALCA 的猝死發生率高於 ARCA,約為 1.8~4.7 倍[3]。
  • 打籃球猝死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會猝死?
    生命在於運動,但是每年因為運動猝死的人並不在少數,尤其是夏季,因為運動過量而導致猝死的悲劇時有發生。有人會產生疑問,經常運動的人按理來說,身體素質很好,為何還會發生猝死呢?圖片來自網絡猝死的原因猝死,指的是意料之外,人突然死亡,大多數情況都和心臟有關,不管有沒有心臟疾病,都有可能出現猝死,不及時救治,患者在一小時內即可死亡。
  • 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的風險評估和圍術期管理|風險評估|冠狀...
    在美國,大約每33例接受非心臟手術的患者中就有1例患者發生圍術期心血管事件。全世界每年進行超過3億次外科手術,圍術期心血管併發症是巨大的醫療負擔。外科手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已確診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中進行的,尤其是那些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史的患者,其圍術期不良心臟事件的風險可能更高。
  • 肥厚型心肌病屬於遺傳性疾病,會引起身體變化,因此需要引起重視
    ,部分患者會出現一過性暈厥的症狀,甚至會出現猝死的情況,為了讓大家了解肥厚型心肌病具體怎麼回事,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2、心前區悶痛大概有2/3患者會出現非典型的心絞痛,通常因為勞累誘發,持續時間長,對硝酸甘油反應不是很好,可能因為肥厚的心肌需血量增加,冠狀動脈血供也相對不足,因此有心肌缺血的表現。
  • 又一民警心臟驟停去世,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除了有心臟疾病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方面,10年的吸菸史可使心臟性猝死風險增加2-3倍;體重增加、工作壓力大、各類加班熬夜、過度劇烈活動或不活動人群猝死的風險也都會增加。 心臟猝死並非不可預料 在很多人眼裡猝死發生突然,難以預料,而事實上,很多猝死尤其心臟性猝死都存在病變基礎或者存在誘發因素,往往是可以預測和預防的。 德國一項研究發現,四分之三的猝死發作前有心絞痛或呼吸困難。
  • 哪些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有這7個特徵的人要小心了
    猝死人群在我國有一個非常高的比重,據統計,我國每年有超過50萬人的猝死人數,平均下來,一分鐘就要猝死一個人,並且,猝死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很多患者在送到醫院後,已經來不及了。其實猝死是有一些徵兆的,如果能夠早點認清這些徵兆,就能為自己的生命多爭取一點時間,為醫生的救助減輕一點風險!
  • 球王馬拉度納心臟驟停去世,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在生活方式方面,10年的吸菸史可使心臟性猝死風險增加2~3倍。體重增加也可增加心臟性猝死風險。過度劇烈活動和不活動猝死的風險都增加。心臟性猝死都是心肌梗死惹的禍?大多數的猝死是心臟性猝死,80%是因為冠心病誘發,如不穩定性心絞痛、突發的心肌梗死。
  • 日照市中醫醫院:挑戰冠脈介入新極限,又一高風險急症患者得救了
    近日,日照市中醫醫院心內科介入團隊再攀新峰,成功為一名急性「左主幹閉塞」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目前該患者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患者李某,男,50歲,突發胸痛、胸悶半小時來日照市中醫醫院,心電圖提示I、aVL導聯ST段斜行向上抬高, II、III、aVF、V1-V6導聯ST段壓低,診斷「急性側壁心肌梗死」。醫院胸痛中心立即啟動導管室,行冠脈造影發現患者左主幹體部完全閉塞。左主幹病變是冠脈病變中風險最高的情況,左主幹急性閉塞,意味著瀕臨死亡。
  • 馬拉松賽場,為何成了心臟猝死的高發地?
    如果出汗太多,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很容易出現心肌供血不足,出現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此外,運動時動作過於劇烈,可能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風險,引發心肌梗死。 有研究發現[1],中老年馬拉松選手和久坐不動的人一樣容易患動脈粥樣硬化。所以,劇烈運動對於斑塊並沒有預防效果。和靜坐時相比,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在跑步的時候更容易發生心梗。
  • 透析合併高血壓患者的猝死,該如何防治?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腎臟病透析患者的常見併發症,亦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顯示我國透析患者高達85%以上合併高血壓,而且收縮壓每增加10mmHg,患者全因死亡風險顯著增加26%,其中心源性猝死已成為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約佔27%。因此如何對透析患者進行有效的心血管疾病管理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