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這一個畫面嗎?
這是2016年,在裡約奧運會決賽現場,隨著惠若琪最後一記攔網扣殺,中國女排擊敗強敵塞爾維亞,時隔12年再次奪冠,舉國沸騰!
不僅電視機前的中國人哭成淚人,場上的女排姑娘們,跳起來歡呼,相擁痛哭!
在中國三大球中,中國女排是唯一一個拿到冠軍獎盃的隊伍,所以它一直被寄予厚望。
但在2004年拿下奧運會冠軍後,整整12年,中國女排一直經受著各種病痛、打擊、質疑。要不是中國女排精神,或許我們還沒能這麼快看到她們回到世界之巔。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說女排精神,可是什麼是女排精神,我想電影《奪冠》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最好的答案。
我們先跟隨鏡頭,來看看《奪冠》這一部電影!
電影開頭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那個時候中國女排才剛組建。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窮二白,別說排上號了,就連世面都沒見過。
吳剛飾演的主教練「袁指導」對女排們說,第一次出國,看到別的國家高樓大廈,有冰箱、彩電,很先進,而我們什麼都沒有,都哭了!
貧窮落後,科技、設備遠不如人家先進,讓所有人都憋著一口氣,除了拼命,沒有任何的優勢。
開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李現飾演的科技人員告訴他們:美國已經用上了計算機了,可以分析每一個運動員的打法,從而研究制定最佳戰略,以後的比賽,靠的不是人,而是科技。
聽完李現的陳述,吳剛飾演的「袁指導」並沒有被嚇倒,走到球場邊,直接將攔網抬高了整整15cm!
當然那個時候也沒有人看好女排們,很多人都覺得「她們永遠高不過俄羅斯,也跳不過巴西,也沒有塞爾維亞和義大利的力量」,先天條件不如,連科技也比不上,拿什麼去贏?
估計就連當時的女排們都沒底,她們只能發瘋式地拼命訓練,看著女排姑娘們膝蓋上、手掌上的傷口往外滲著血,但還在堅持高強度訓練時,一次次被打倒後又站了起來,真的是讓人心疼!
經過殘酷的訓練,中國女排迎來了第一次高光時刻,於在1979年的亞洲女排錦標賽中在決賽以盤數3-1擊敗當時的亞洲和前世界冠軍日本女排,首次稱霸亞洲。
當時的日本女排有「東洋魔女」之稱,幾乎沒有人看好中國女排,而她們從那個時候開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那個時候,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也是中國站上世界舞臺的開始。當時所有人都搬著凳子坐在街上全神貫注地看女排比賽,當女排奪冠後,大家熱淚盈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自那以後,中國女排以拼搏精神贏得三連冠和五連冠的成績,中國女排成為了中國人的模範和驕傲,或許也就在那個時候開始,中國女排精神在所有國人心中生了根,發了芽!
陷入低谷,到再次崛起,讓人看到了中國女排的韌性!
盛極必衰,中國女排也沒有逃過這個規律。當其他國家都在大刀闊斧地改革,而中國女排還在沿用老辦法,在比賽中頻頻失利,陷入了迷茫中,看不到未來和方向!
就連我們自己都不看好中國女排,覺得她們的輝煌時代結束了,各種嘲諷之聲不絕於耳!
臨危時刻,大家想到了郎平,請她來執掌中國女排,也僅僅是為了穩住局面。
黃渤飾演的主教練在邀請郎平的時候就直接說了:「郎平的到來能給大家帶來暫時的希望。」
在決定執教中國女排後,她對多年的好友說「我郎平從來不裝,我都是玩真格的」,這句臺詞鏗鏘有力,讓人看到她帶領女排重回輝煌的信念和決心。
而郎平的到來,也重燃了女排們奪冠的心,一系列改革後,中國女排終於重新站了起來。
經過十多年的臥薪嘗膽,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重新騰飛,重奪失落了20年的奧運金牌!
之後,中國女排一直保持高競技實力,而郎平在2013年正式掛帥,再次執教中國女排,再迎來巔峰時刻:
2015年世界盃,中國女排奪得冠軍;
2016年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得冠軍。
2019年世界盃,中國女排奪得冠軍。
電影將中國女排從巔峰到低谷,再到巔峰串聯成一個時代,中國女排精神也一代又一代傳承了下來。
這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意志,當所有人都說我們不行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證明給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在,就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