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機場戰「疫」記

2020-12-22 澎湃新聞

「阿福」機場戰「疫」記

2020-03-20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Hi~大家還記得那個

90後 「大個子」沈駿福嗎?

隨著近期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成為當前最緊要的任務,區司法局機關90後黨員幹部第一時間加入楊浦機場值守分隊。

讓我們一起看看「阿福」 是如何在虹橋機場守好入境「第一關」的。

抗疫「夫妻檔」 詮釋別樣「浪漫」

「好的,我妻子在一線,作為共產黨員的我也應該去一線」。3月5日晚上9點,已經在社區一線值守兩周的阿福接到去機場值守的任務後,一口答應下來。他的妻子小周是上海市三甲醫院的普通醫護工作者,前兩天也剛剛被緊急抽調到醫院的發熱門診,直面最嚴峻的疫情。得知平日有些「馬大哈」的丈夫要去機場一線,妻子小周心裡不禁也為他捏一把汗,一線的巨大風險身為醫務人員的她比誰都更清楚,在丈夫臨行前的那個晚上,急忙趕回家為他理了發,並做了防護服穿戴的專業培訓,第二天一早,兩人便奔赴各自的戰場。

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一起看櫻花」的約定在疫情之下未能實現,多日未見的他們只能通過微信視頻在各自的戰場上互道一聲平安、互喊一句加油,有一種浪漫叫做戰「疫」路上共同堅守,攜手逆行。

On call 16小時 變身「咖喱味」「大白」

N95口罩、帽子、防護服、護目鏡、手套,全副武裝值守在虹橋機場的志願者們被親切稱為「大白」,而阿福憑藉1.8米的個子以及200斤的體重被小夥伴們評為最像「大白」的「大白」。但這樣的身形在悶熱的防護服面前並沒有什麼優勢,基本穿上身一個小時衣物就全部溼透了,甚至連防霧眼鏡都在起霧。為了減少防護物資的消耗,減少上廁所的次數,他把每日三餐縮減為兩餐,喝水量也嚴格控制,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每天要在機場從早上9點駐守到次日凌晨1點半,回到家中往往已經是凌晨3點,16個小時下來,臉上早已被口罩勒出深深的痕跡,皮膚也泡得發白,他戲稱自己變成了「咖喱味」的「大白」。

耐心細緻疏導 溫暖送走每位旅客

負責護送途徑重點國家和地區的旅客到集中隔離點是阿福這次機場駐守的主要任務,出入境人員往往只帶著簡單的口罩,從虹橋機場到楊浦的集中隔離點近一個小時的車程中充滿著風險,穿著防護服,他一刻也不敢懈怠。送「情緒不穩定」的旅客回家是工作中的難點,甚至有許多「突發狀況」。那天,阿福在機場接到一家四口由美國經香港轉機回上海的旅客,要求回家進行居家隔離。他及時聯繫街道核實相關信息,發現這「一家四口」在上海租房居住並無其他住處,而房東不同意他們「回家」隔離,因此只能到隔離點進行集中隔離。旅客經過長時間飛行、多小時排隊,情緒極不穩定,對於這樣的安排一時之間無法理解,態度強硬,堅決不肯上車去隔離點,此時已經是晚上11點。擁有三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的阿福就耐心進行心理疏導,邊安撫情緒邊解釋上海疫情防控政策,希望取得他們的理解。一個小時後,旅客情緒緩和,但對於隔離點的住宿條件又提出質疑,阿福敏銳地鋪捉到旅客兩名年幼的孩子出現了焦躁情緒,他便以此為切入點積極勸說,努力協調,凌晨1點,在寒風細雨中,一家四口終於坐上了去往隔離點的大巴,阿福這才鬆了口氣。

從機場到社區,點對點無縫銜接,這其中的每一步都凝聚著像阿福一樣,戰鬥在嚴防輸入性疫情傳播最前線的守「滬」者的努力和付出,築牢上海的「安全結界」。

我們歲月靜好,只因你們風雨兼程!

前方高能!!!

阿福和他的「戰友」們送上超燃視頻!

原標題:《「阿福」機場戰「疫」記》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戰「疫」動漫 | 隱瞞接觸史判刑記
    戰「疫」動漫 | 隱瞞接觸史判刑記 2020-04-06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在霍林河機場防控一線的鐵姑娘
    面對疫情,霍林河民航人沒有退縮,按照地方防控指揮部和集團公司的統一部署,霍林河機場緊急協調動員,強化組織指揮,組建一支強有力的逆行軍,深入疫情一線。在這支戰「疫」隊伍中,有幾個鐵姑娘的身影一直出現在戰「疫」一線,無論是保障航班還是參加地方聯防工作,她們一直衝鋒在前。他們兢兢業業、不畏嚴寒,24小時負責在小區排查、登記、測溫。
  • 上海機場邊檢站:在國門戰「疫」中淬鍊忠誠擔當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連續17年年度出入境人數位居全國空港口岸首位,出入境航班多、客流密集的特點使得該口岸成為疫情防控的重要戰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上海機場邊檢站第一時間吹響了國門戰「疫」的「集結號」。
  • 武漢戰「疫」記:迎「解封」,武漢準備好了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迎「解封」,武漢準備好了  中新社武漢4月7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迎「解封」,武漢準備好了  中新社記者 張芹  從凜冽寒冬到春暖花開,以武漢為主戰場的中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4月8日零時起,武漢即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
  • 【戰「疫」心聲】芬蘭一周訓練記
    【戰「疫」心聲】芬蘭一周訓練記 2020-04-22 1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福搏擊根系向下,少年敢戰,不負韶華,這不只是榜樣的力量
    近日,阿福搏擊率隊出徵,前往河北參加金腰帶爭奪戰,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坐在房車裡的是一群孩子,阿福的新鮮血液,他們組成了阿福搏擊的新生代力量的代表,本次出徵也體現了阿福搏擊的人才梯隊建設,不僅有當打之年的歐陽鋒、李聯邦、孫魯瑤等,還有正在崛起的王建魯,更有茁壯成長的青少年,他們是八九點的太陽
  • 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傑弗裡•雷蒙等在滬外籍教師戰「疫」事跡
    雷蒙(右二)從紐約飛回上海,與上紐大教職工並肩戰「疫」。  面對新華社記者的鏡頭,雷蒙起初想脫下口罩以表示禮貌,後來又想想,要以標準的姿勢戴上口罩,來一次示範。  有人選擇飛回上海戰「疫」,也有人從春節起就一直堅持當一名戰「疫」志願者。在有「小小聯合國」之稱的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總有外籍志願者忙著翻譯各種公告,從居家隔離的說明書到預約口罩的通知,有時是中英雙語,有時是日、韓、西等更多語種齊上陣。
  • 來看這群駐點機場「大白」的戰「疫」日常
    來看這群駐點機場「大白」的戰「疫」日常 2020-03-27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創漫畫《一隻口罩的戰「疫"記》
    疫」高牆內,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疫情防控阻擊戰拉響集結號後,我被送進了高牆內,來到藏藍身旁,成為他們的護身符、防「疫」紗,時刻切斷傳播可能,為監管安全和疫情防控保駕護航。寶貝,乖,爸爸去打怪獸啦!記得在家聽媽媽的話。我作為一隻口罩,雖然看不清楚他們一張張堅定的面孔,但是,我可以感知他們一顆顆溫暖的心。那是祖國和人民的寄託,賦予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的光榮使命。
  • 特稿:梅西的球衣與抗疫專家——中拉攜手戰「疫」記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特稿:梅西的球衣與抗疫專家——中拉攜手戰「疫」記新華社記者黨琦 席玥「他問我秘魯在哪,我告訴他,從地球這邊鑽個洞過去,那邊就是秘魯。」中國赴秘魯抗疫醫療專家組組長郭怡摟著8歲兒子馬翌宸,笑著說。
  • 疫情防控|黃碾鎮戰「疫」記—女「兵」們當先鋒
    疫情防控|黃碾鎮戰「疫」記—女「兵」們當先鋒 2020-02-10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線戰「疫」志 盡顯身邊小人物的擔當│戰「疫」記
    從蕭山日報春節復刊起,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群不普通的平凡人上,開設一線戰「疫」志專欄,從每天四個版中單獨開闢一個專版,聚焦活躍在戰「疫」一線的普通人,挖掘近百個普通人背後感人小故事,向這場戰「疫」背後的百姓致敬。
  • 機場聯絡線、大蘆線航道整治等交通工程何時復工? | 戰「疫」中來
    機場聯絡線、大蘆線航道整治等交通工程何時復工?| 戰「疫」中來 2020-03-03 1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山深處「鐵娘子」 戰「疫」一線展風採 ---記五峰鄉上塔村...
    【疫情防控,用心守護】大山深處「鐵娘子」 戰「疫」一線展風採 ----記五峰鄉上塔村支部書記馬國秀 2020-02-26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丨戰「疫」,堅守在基層一線——記祁縣司法局城趙司法所薛曉萍
    一線風採丨戰「疫」,堅守在基層一線——記祁縣司法局城趙司法所薛曉萍 2020-03-08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中新社武漢4月3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中新社記者 張芹一碗熱乾麵、一杯蛋酒,是武漢小夥楊子航每日過早(武漢方言,意為吃早餐)標配。
  • 戰「疫」:「青蔥」在「疫」線閃光
    在「疫」線,廣元監獄共青團員聞「疫」而動,毅然「逆」行,增長才幹迎接挑戰,苦練本領接受考驗。1月27日,負責監獄團委工作的宣傳培訓科副科長何新成,主動申請第一批封閉值班。「牢記習總書記五四運動100周年講話,越是艱險越向前,勇立『疫』線潮頭,爭做戰『疫』先鋒,上為黨委分憂,下為團旗添彩」。
  • 戰「疫」線上的巾幗英雄蕙質蘭心——記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兒科抗疫
    戰「疫」線上的巾幗英雄蕙質蘭心——記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兒科抗疫 2020-03-1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博會目擊記:科技戰「疫」裡的「創新密碼」
    新華社上海9月19日電(記者龔雯、周琳)大到一臺「零接觸」智能CT,小到一支疫苗用玻璃管,在上海舉行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展示了一批科技戰「疫」的創新成果,讓人眼前一亮、倍感振奮。↑9月16日在展會現場拍攝的工業機器人。
  • 阿福
    小狗頭上有一朵像雲頭如意狀的花紋,夫人給她起名「阿福」。池畔石頭常常盤著一條小青蛇沐浴陽光,直到我和阿福走近,才慢慢鉆入洞穴中。偶有閑人在池畔垂釣,阿福會靜守旁邊,一但有魚上鉤甩上岸,興奮的阿福用那雙大爪子緊緊按著亂蹦亂跳魚兒,開心的汪汪叫……幾個月後,園子的餐廳易主重新開張迎客,生意很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