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復旦人周報 復旦人周報
《三體》作為我國科幻界的最大IP,粉絲對其可視化的呼聲一直很高。但是由於其故事龐大、人物細節眾多,早就放出消息的電影與電視劇都遲遲沒有播出。
在此期間,一部粉絲自製出身的動畫悄然成為了粉絲們心中的top one。
幾個月前,滷肉飯(匿名,數學科學學院,18級)的朋友圈裡出現了幾篇長文,長文的配圖是一個粗糙的方塊人,文中卻是不盡的感慨:「北海啊,要多想。」
正是從那時開始,她發現周圍掀起了一陣《我的三體》熱,點開群聊,就能看見朋友感慨:「原來方塊人都能這麼帥!」
於是,滷肉飯打開B站,看見一個穿著航天服、舉槍瞄準的方塊人就飄在首頁推薦區上,右邊眉毛是斷眉,不知為何,竟然能從方塊的臉上看出他的堅決。他的背後是黝黑冰冷的宇宙,是未知,也是他的理想所在。
他就是《我的三體》第三部的主角,那個帶領人類逃向宇宙深處的亞洲太空軍政委,章北海。
編輯 | 金夢恬
記者 | 鄒思遠
文 | 鄒思遠
重構《三體》:羅輯與「黑暗森林」、章北海與「前進四」
大多數人都是從B站首頁推薦點進《我的三體》的。而與他們不同的是,屈弘化(匿名,生命科學學院,18級)頭一次知道這個動畫是在B站搜索框敲下了「三體」兩個字之後。
「因為很喜歡這本書,所以想知道除了一般的『帶你多長時間看完《三體》』以外,還有沒有別的視頻。」抱著這樣的心思,屈弘化找到了當時還只有兩季的粉絲自製動畫《我的三體》。
《我的三體》最初是三體粉絲、B站up主神遊八方「用愛發電」的作品,第一季大部分在遊戲《我的世界》界面裡拍攝。最開始,他只是在遊戲中搭建出需要的場景道具,並且安排遊戲角色在場景內活動,通過遊戲錄屏功能製作動畫。
那時候還是2014年,一個人對《三體》可視化的嘗試點燃了一群人心中的渴望。到了第二季,製作組從一個人擴大成了一個團隊,許多熱心的粉絲加入,也有了更多的經費。這也造就了《我的三體》第一季到第二季動畫質量的巨大飛躍,因而被粉絲們戲稱為「技術爆炸」(化用《三體》中的一個概念,本意指一個文明的科學技術在極短時間內爆炸式發展的現象)。
這部動畫吸引了屈弘化,她一路追到了第三季:《章北海傳》。
「我沒有重刷的習慣,但是有一些細節是真的很震撼我,所以第三季我重新回顧了一些細節。」
這些細節實際上也是她在看《三體》這本書時,最想親眼看到的場面:空天飛機「高邊疆號」拋出副油箱,畫面震顫,飛機尾部噴出金色的火焰,「高邊疆號」伴隨著BGM向太空前進,整個過程讓她看得全身起雞皮疙瘩;而隨著章北海父親的話語聲和背景音樂的響起,他有條不紊地完成一系列如切割隕石、獲取彈殼、射擊調試的動作時,她會帶著迷妹的語氣驚呼「好帥啊」;而在《命運交響曲》的伴奏下,水滴優雅又令人心驚地大破人類艦隊時,她對著屏幕紅了眼眶。
| 滷肉飯的朋友推薦《我的三體》
但對《三體》的粉絲來說,這部動畫的意義不僅在於對小說中「名場面」的重現。在危機背景下將一個人物的故事抽出來完整敘述,令橙子(匿名,自然科學試驗班,19級)聯想到了自己的生命感受。
「我想到的是一根撐著自己走下去的線。」他說。
橙子因為高考失利復讀了一年。那一年,他一個人在外地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在晚上騎車回家的時候,他看著滿天的星星,一種想改變自己卻力不從心的感覺油然而生,這讓他能夠體會第二季主角羅輯在無能為力時還要硬抗下來的心情。
在人類太空艦隊被水滴毀滅殆盡的絕望之際,羅輯成了人類最後的希望。他在回城時被上萬人拜成「神」,而一年後,人們發現他的計劃不能拯救人類,他又被到處唾棄。「這個鮮明對比讓我很心酸。」橙子說,「就像是落水之後,沒人救你,只能自己找到一條水草,把它當成繩子把自己拼命地往上拉。」
而對第三季的主角章北海,橙子也從他的故事中看到了更多。
在第三季中,章北海的人生軌跡被清晰呈現出來。憑藉自己謹慎的計劃,他為人類保存了最後五艘星際戰艦,使得殘存的人類能夠前往另一個恆星建立文明。
令橙子無法忘掉的是一個畫面:在亞洲艦隊自然選擇號逃亡之際,艦長東方延緒問章北海:「那你是誰?」
他回答說:「一個盡責任的軍人,為人類文明的生存而戰。」
章北海作為一個軍人,為了捍衛自己心中所珍重的東西可以付出一切。他掩蓋自己的情緒,為了工介質輻射驅動飛船的研發槍殺老一輩航天人員,做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只有從歷史的角度上看,才能夠明白他所做的一切的意義。
「這啟示我要好好思考清楚,堅定的做自己。」橙子說。
在第三季最後一集開頭,彈幕中鋪天蓋地都是「全體起立,在此向人類文明的延續者,章北海同志致以最高敬意」,此時,僅存的五艘星際戰艦全部開始聽從章北海的指揮。
誠意:從粉絲自製到「正統」
《我的三體》作為一個粉絲自製出身的動畫,它沒有明確的商業目的,因而在製作時,將精力更多放在了劇情和整體效果的打磨上。在豆瓣,三季評分均達到9.7,在B站上更是擁有9.9分的「傳奇高分」,這在B站歷史上僅有兩部國創動畫曾達到過。
但《我的三體》擁有不同尋常的「方塊兒人」畫風,這使得一些up主在製作推薦視頻時,都不得不加上一句:「只要你能夠接受它的畫風,你會發現它非常優秀。」
| 《我的三體》畫面
儘管在安利的時候會出現畫風接受不能的困難,但對於忠實的書粉來說,這並不是問題。許多接受採訪的粉絲都提到了「正統」《三體》PV,儘管擁有充足的經費和優秀的技術人員,評論卻一邊倒向小製作的《我的三體》。
在屈弘化的眼裡,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劇本。
《我的三體》選取某一個特定的人物展現他的故事,避免了受限於有限的資金技術條件而無法將內容龐大的《三體》展開表現,並且對於書粉來說,這樣的節奏緊湊而有吸引力。
更為重要的是,編劇在動畫中加入了一些令書粉拍案叫絕的改編內容。其中最讓吳雨濤(匿名,數學科學學院,18級)耳目一新的,是章北海傳裡飛船出逃後添加的吃蘋果情節和船員出逃情節。
飛船出逃後,由於與目標恆星的距離過遠,飛船上的資源極度緊張,從艦長到船員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一次船員意外死亡的事故中,前來調查的一名船員撿起死者手中吃了一半的蘋果放進嘴裡,說道:「也好,少一個人,少一張要餵飽的嘴。」
在這之後,更添加了有幾名船員企圖奪取物資逃往海王星基地生存的劇情:他們已經意識到,飛船上燃料和食物都不夠,留下來只有死路一條。
吳雨濤原本只是抱著「能多大程度上還原原著「的心態在看《我的三體》,但這兩個原創的情節完全超越了他的心理預期,他評價道:「這一段極佳地烘託了那種『新道德正在形成『的氛圍。」
而《我的三體》在音效和配音上也下了大功夫。
「看有一集製作人員評論留言『有一段重新錄了好幾遍,才終於找到感覺』,這也意味著更多的付出。」DreamAR(匿名,數學科學學院,18級)平時很少看國產動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配音令他尷尬,但是他對《我的三體》卻評價很高。
在第二季第六集,面壁者弗裡德裡克·泰勒被他的破壁人道破計劃後,他向世人宣布自己已經失敗,卻仍然被認為是他在掩蓋自己真實的計劃,這讓他精神崩潰。他在自殺前找到羅輯陳述自己的感受,配音演員將他崩潰的情緒、對無知群眾的語氣的模仿表演得惟妙惟肖,憤怒中儘是蒼涼無奈。在播放的同時,屏幕前飄過「這個CV太難了,導演記得加雞腿」的彈幕。
而ETO(地球三體組織,其目的在後期轉變為「消滅人類暴政」,希望三體文明接管地球)重啟後智子與成員對話的這一段也令DreamAR印象深刻。「(他的表現)既不能是歇斯底裡的狂喜,又不能是死氣沉沉的頹廢,這種感覺就很難找。」
在其他方面《我的三體》也受到了書粉不同程度的讚賞,究其原因,是製作組展現了充分的誠意。在每一集的片尾,製作組會放出分鏡的線稿、建模的設計圖,可以看到整個精心構思的過程;羅輯傳(第二季)和章北海傳(第三季)的片尾曲,歌詞為了主角的故事量身定做,並且總是在主角說完一句關鍵臺詞後驟然響起,令人意猶未盡。
| 太空城市
它滿足了《三體》核心書粉的需求,在他們急切渴求可視化作品的時候出現,並且基於對原著的充分理解進行劇情編排、設計和改編。在第三季時,《我的三體》製作組已經獲得了劉慈欣授權,正式進軍B站國創區,終於從同人走成了官方。
起點如此之高,這也為未來其他的《三體》衍生品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後的製作組如果沒有表現出更大的誠意,就很難讓書粉買單。
這一傾向在異畫開天工作室放出《三體》PV時就已經初露端倪。儘管擁有宏大的畫面、專業的CV和極盡寫實的人物建模,評論區卻對PV中的臺詞不盡滿意,認為脫離了劉慈欣原有的「以平靜的語氣講述不平靜的事」的文風。而它渲染的末世色彩,也讓屈弘化覺得編劇對《三體》的理解不夠透徹。在她看來,《三體》核心的在於實踐理性主義,人的尊嚴就在於認清現實的同時發揮人的所有意志,而非末世下的英雄主義。
以至於在屈弘化心中,《我的三體》在動畫中的地位與《三體》在書中的地位是互相匹配的。儘管是粉絲自製出身的動畫,她卻直言道:「它就是正統,number one。」
三體:科學、人性、宇宙
在初二的一個晚上,吳雨濤偶然地看到了《三體I》的開頭,於是他再也放不下這本書,在看完劉慈欣的所有短篇之後,他又欲罷不能地看起其他作家的科幻作品。從《三體》開始,他被」磁化「(劉慈欣的粉絲也稱為「「磁鐵」)為了一個科幻迷,加入了科幻協會,認識了許多同好。
《三體》給了這些少年人最早的科學想像,推動了他們第一次開始思考那些渺茫的、看不見的高維空間或者微觀粒子,那些宏大如「人類的命運」、或者是自己生活的這顆小行星之外遙遠的事情。
| 降維打擊
通過《三體》,還在讀小學的DreamAR第一次認識了高維空間,神奇的想像令他記憶猶新。屈弘化也一度把「人類的思維是四維空間實體」當作事實來看待,儘管現在認識到了其中想像的成分,卻並不影響她受其影響,在報考專業時選擇了自然科學試驗班。
除此之外,劉慈欣通過克製冷靜的筆法描繪的人類歷史、漫長時間中那些出場又落幕的人,也給她開了竅,使得那個十來歲的少女意識到,看待問題能夠採取這麼大的一個角度。
在潛意識裡,《三體》的思維架構了她的價值觀。她在看《我的三體》第三季《章北海傳》時猛然發現:「啊,原來章北海就是我心中的理想型。」
章北海展現出的剛毅、沉穩,他給自己肩負的沉重責任、以及最終死於五艘飛船爭奪資源之時說的「沒關係,都一樣的」,都令她感受到這個男人以全人類命運為己任的決心。
「當然不僅是作為一個男人,作為一個人也應該這麼辦的。」她說。
而作為一個文科生的饕餮魚(匿名,中國語言文學系,18級),也同樣被書中對於宇宙和人性的思考所吸引。
第三部中的人物程心由於她聖母般的形象被民眾擁戴,投票選舉成為執劍人。但由於她的威懾度太低,在羅輯與她交接的十五分鐘後,地球的引力波廣播系統被摧毀,地球不再屬於人類。
饕餮魚在程心當選時就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他對人類集體行為並不抱有很大的自信。「其實我深層的三觀比較黑暗悲觀,一般很難被接受。」他說,「但是在《三體》裡總找到了一點共鳴。」他因此而被《三體》吸引。
同樣是因為程心,Jungle(匿名,數學科學學院,18級)也開始反思自己對「價值上完美」的追求。相較於程心,羅輯是一個在生活中的行為並不完美的人,但在面臨全人類的危機上,時間證明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羅輯讓我覺得比較舒服,「他說。有感於兩代執劍人反差鮮明的遭遇,他也曾經把「人類不感謝羅輯」做了一年的QQ籤名。
這讓他意識到道德標準隨時代的不確定性,與其跟隨主流,遵循邏輯會更踏實一些,這樣也許能做一個更好的人。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思維方式影響了他最終選擇從管院轉專業進入數院,踏上追尋邏輯的道路。
「劉慈欣在《三體》中展現出冰冷質感的宇宙觀,多少總能賦予他的讀者一種更加唯物理性的思考方式。」 吳雨濤這麼評價。
《三體》給予他們的或許只是一些潛移默化的小影響,「更加喜歡開腦洞一點,或者偶爾把人類看作一個渺小的種族,對著星空悲天憫人一下。」
但是有了《三體》,才有那些幻想著智子、隔空取物、納米洗澡機器人的他們,才有十年後坐在電腦前點開《我的三體》,作為觀眾聚在一起,為其稱讚歡呼的他們。
原標題:《十年之後,我親眼看見了三體危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