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因長江而興,因平湖而美,親水的基因已經深刻融入城市血脈。近年,萬州突出濱水城市特色,持續建設了一批親水空間和觀景平臺,構建山城城鎮格局,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平湖之州打造成了一座人與水、城與水和諧共生的生態之城。
十裡濱江長廊美如畫
江邊鄉村風光好,十裡長廊迎客來。
位於大周鎮的十裡濱江長廊,常常遊人如織,是萬州近年熱門網紅打卡親水景點。
以前,這裡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濱江小鎮。近年來,大周鎮請上海交大設計團隊,高標準高起點開展濱江長廊規劃建設。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密結合群眾需求和濱江特色,深度融入旅遊元素進行設計,在五土村、鋪埡村的濱江一帶建設了全長6.5公裡的藝術長廊。長廊、廣場、觀景平臺、景觀河堤、休閒步道不僅方便了農民耕作,更與煙波浩渺的高峽平湖、青翠的中山杉、火紅的紅桔融為一體,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漫步大周十裡濱江長廊,外側是浩蕩碧波,平湖靜美。內側是連綿青翠的古紅桔林。景區內五彩濱江長廊、青石梯道、復古欄杆和周圍的青山綠水相輔相成。依勢而建的日月廣場、撫琴廣場、八角井廣場三大群眾休閒娛樂廣場面積6000多平方米,大氣寬敞。
如今,十裡長廊又新建了永定橋、雙鳳橋兩座小橋和特色水井,三生情緣等元素以藝術雕塑的形式植入了十裡濱江長廊,增加了文化氣息。鯉魚躍龍門的噴泉景觀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雕塑,增加了市民遊玩打卡的趣味性,彰顯出樸實的巴渝風格。
十裡長廊火了,萬州區為此專門開通了萬州——大周水上巴士鄉村遊專線。美麗的濱江小鎮遊人如織,各地來客在這裡觀景、唱歌、跳舞、野餐、露營、採摘、吃農家飯,盡情享受綠水青山的濱水休閒生活。數十家農家樂、民宿、農旅融合項目紅紅火火搞起了餐飲旅遊服務,村民因此增收致富,大周也成了鄉村旅遊示範村。
彩泉映月人氣旺
鄉村如畫,城市也如景。
自從音樂廣場改造提升為「彩泉映月」,北濱路三段增加9個觀景平臺,音樂廣場外增加兩列大梯道和觀景臺階、江灘溼地,這一帶就成了萬州城區最熱鬧的散步區,夏夜更是行人如織,摩肩接踵。
9個觀景平臺均勻分布在音樂廣場至紅砂磧之間,平臺外側即是平湖碧波,俯首可見遊魚,宛如給濱江路打開了一扇景觀飄窗。每個觀景平臺長12.2米,寬5.7米。鋼筋混凝土基座讓它牢牢嵌入濱江大堤護坡1米多深,堅實牢固的全鋼結構為底座,上面鋪設了特製的戶外竹木地板,堅固耐用,防腐防潮,易於維護,腳感也不錯。三面護欄以不鏽鋼為骨架,雙層鋼化玻璃為圍護,戶外防腐竹木為扶手,通透性好,堅固美觀。
除了觀景平臺,音樂廣場提升還打造了觀江大梯道和觀景石階。兩列壯闊的大梯道寬近20米,各80多步,一直從廣場延伸到消落帶灘涂。臺階兩側還同時羅列了18級寬大的較高的花崗石寬階,作為觀景階、休閒座椅使用,供市民看江、休閒、發呆。
大梯道下,5萬平方米自然灘涂是大自然恩賜的季節性溼地。如今,灘涂上打造了6個溼地,蓄了清淺池水,種上了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已經開出花朵。灘涂上打造了自然起伏的微地形,修建了人行步道,每晚都有很多市民來這裡吹風,戲水。在這片碧綠的大草坪中,沿著小路散步,吹著江邊涼風,是獨特的濱水生態休閒體驗。
自從搬家到北山,宅男陳長河就成了運動達人,每天在北濱路三段跑步、騎車,或在音樂廣場江灘散步,或到紅砂磧濱水生態公園鍛鍊,休閒愜意。「萬州的濱江環湖區打造得越來越漂亮了!」他說,每晚在這裡都會看到市民舉起手機拍不停,大家無不讚嘆景觀之美麗、親水之便利。
十六景構建城市新景觀
千年古城萬州,千載風情氣韻,無不與水有關。古萬州八景中,峨眉磧月、金島印浮都是江畔風景。如今,萬州以25公裡環江生態為基礎,正著力打造一環兩岸「十六景」,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同時,也為市民創造高品質的居住環境。
「一環」指萬州濱江活力聚集環;兩岸分為為北岸文化城市休閒帶和南岸時尚旅遊觀光帶;十六景除了彩泉映月,還有櫻花渡、南門印象、漁聚紅砂、南浦城根、三生雲廊等。
為了滿足廣大市民親水的願望,為了將長江水環境保護與景觀打造相結合,在「十六景」設計中,萬州重點突出濱水城市特色,向江畔延續城市綠楔。這些項目都針對江畔場地和季節特徵,採取了親水景觀設計。內容包括:保留自然生態修復的適應性設計,與水為友的彈性設計,融入城市自然、歷史、未來的文化元素,根據人流線編織的休閒體驗空間。對原有護岸、灘涂進行生態化改造等等。從生態性、景觀性、功能性等方面,深入研究、利用消落帶,打造集公共遊樂、生態護坡、自然灘涂為一體的濱水觀景開放空間。
每個項目中,都設計了大量供市民親水、觀景的步道、觀景平臺、石階等。
其中,彩泉映月和櫻花渡體育公園已經新妝亮相。
櫻花渡位於萬州長江三橋南橋頭,公園用地面積面積達173165.44平方米。公園西臨長江江岸,東接江南大道,南北與南濱大道平行,北起大石還房,南抵「錦繡江南」,與南濱公園相通。公園以櫻花為特色,定位為「自然生態、運動時尚」的生態型體育公園。目前公園已經基本建成。
前不久開工的白鷺灣項目坐落在萬州長江二橋連接南濱大道下兩側江岸線,毗鄰萬州南濱公園,和萬州長江二橋濱水生態公園隔江相望。該項目以生態修復與保護為核心進行設計,力爭打造成高品質的生態濱江公園。其主要濱江遊步道寬度為2米,親水步道為1.5米。在豎向空間上著重打造145米至168米高程區域設置灘涂休閒步道,貫穿場地南北,沿途串聯水灣生態節點。採用現狀江石和青石為主,強調野趣、自然。
一個個濱江親水空間,
將把萬州裝扮得更美更生態,
讓萬州成為具有豐富生態景觀、親水觀景、
和諧宜居的山水城市,
成為更具魅力的平湖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