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孕婦生孩子特別快,幾個小時就結束。有的生得就特別慢,進產房20多個小時,仍沒有生出來。
新媽媽們談論著自己的分娩過程,誰都希望自己生得快一點,以為生寶寶是越快越好,自己受痛苦的時間短。
事實上,生孩子是越快越好嗎?讓我們看看分娩的自然規律。
正常分娩過程
分娩的全過程指從開始出現規律宮縮直到胎兒、胎盤娩出,我們叫做總產程。一般初產婦需要十多個小時,經產婦需要4~5小時。正常分娩過程被人為劃分為四個產程,便於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第一產程,又稱宮頸擴張期。一般初產婦因宮頸較緊,宮口擴張較慢,需11~12小時。經產婦宮頸較松,宮口擴張較快,需3~4小時。
宮口擴張的速度是不均勻的
潛伏期:宮口擴張3釐米以前,叫做潛伏期,平均2小時宮口開大1釐米。潛伏期大於16小時,意味著難產,改為剖宮產。
活躍期:宮口擴張3~10釐米,叫做活躍期。活躍期大於8小時,預示難產。
第一產程,尤其是在潛伏期,宮口擴張較慢,孕媽媽們不要著急。
什麼是急產
總產程小於3小時稱為急產,總產程超過24小時稱為滯產。
醫學上對急產的界定則為:初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的速度大於5釐米;經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速度大於10釐米。
急產的誘因
引起急產的原因有很多。如:早產,孕29~36周,多見於18歲以下或40歲以上的孕婦;孕婦患有貧血、甲亢、高血壓等疾病;有胎兒過小、雙胎、胎位不正、胎盤異常等情況。
急產的表現孕28周以上的孕婦,突然感到腰腹墜痛,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有排便感(甚至有孕婦如廁用力排便,而將胎兒娩出的)。
短時間內就出現有規律的下腹疼痛、破水、出血、出現排便感、甚至陰道口可看見胎頭露出。
急產對寶寶的危害
1、胎兒窘迫。由於急產時的宮縮力度過強、頻率過快,未娩出的胎兒很容易在子宮內出現缺血、缺氧的狀況。
2、新生兒損傷。胎兒出生過快,由於宮內和外界壓力的變化,很容易造成寶寶皮膚下的毛細血管破裂,嚴重的還會造成頭部的血管破裂,發生顱內出血。
3、新生兒肺炎。胎兒還會有可能發生羊水吸入的情形,使得新生兒窒息,或引發新生兒肺炎。
4、新生兒臍帶感染。急產由於緊急,多數發生在非醫務場所,消毒措施不夠,容易造成新生兒臍帶感染。
急產對媽媽的危害
1、軟產道裂傷。急產時,子宮急而快地收縮,大力度和高頻率的宮縮將胎兒迅速娩出,極容易造成宮頸會陰撕裂,嚴重者大小便失常。
2、產後大出血。急產可繼發子宮收縮乏力,出現產後大出血。
3、產後感染。接生時來不及消毒,可能造成產後感染。
急產的急救要點
當急產發生在家中,或路上,這些急救的要點在醫護人員趕來之前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準爸爸和家裡人應該有所了解的。
1、叮囑產婦不要用力屏氣,要張口呼吸。
2、因地制宜準備接生用具。乾淨的布、用打火機燒過消毒的剪刀、酒精(如沒有,可用白酒)等。
3、嬰兒頭部露出時,用雙手託住頭部,注意千萬不能硬拉或扭動。當嬰兒肩部露出時,用兩手託著頭和身體,慢慢地向外提出。等待胎盤自然娩出。
4、將嬰兒包裹好以保暖。用乾淨柔軟的布擦淨嬰兒口鼻內的羊水。不要剪斷臍帶,並將胎盤放在高於嬰兒或與嬰兒高度相同的地方。
5、儘快將產婦和嬰兒送往醫院。
預防急產
初產婦先學習要分娩的前兆,比如見紅(陰道帶血分泌物)、破水(大量陰道水樣分泌物)、子宮緊繃感、下腹部疼痛、腰疼、便意感等,及時急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