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安娜
編輯:原 野
排隊、吃、逛,再排隊、再吃、再逛……
每位來到長沙的遊客,都會反覆經歷逛吃、逛吃、逛吃的行程。
微信朋友圈湊一組長沙美食九宮格,簡直不要太容易:街頭巷尾的茶顏悅色、海信廣場的超級文和友、天寶兄弟的口味蝦、黑色經典臭豆腐、炊煙時代的小炒黃牛肉……
長沙真是太好吃了。
中國的「步行街們」鮮少能創造出長沙太平街、坡子街、冬瓜山的味道,它們更像是北京的南鑼鼓巷,遊客逛一圈,除了南鑼鼓巷名字本身,很難找到其它記憶點。
無論是甜膩的文宇奶酪、售賣價值只有「老北京」三個字的老北京酸奶,或是在全國任何小吃街都可以嘗到的烤腸和大魷魚。
它們更像是因人流聚集而炮製出來的快捷口味,是令遊客記憶猶新的「不會買第二次,還會為第一次花的錢感到心痛」的味道。
「南鑼鼓巷們」是城市設計者生硬創造出來的乏味、空洞的消費符號,是一排排沿街商鋪連綴成的虛假布景,遊客除了擁擠和後悔之外,體會不到更多獲得感。
長沙步行街的走紅不來自規劃,它們不是遊客去到一個城市,再後續選擇出來的閒逛地點。遊客就是專程為它們來的。他們被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內容吸引而來,是被流量培育出來的吃客。
而長沙本就是一座被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孵化出來的網紅城市。
1 入口
「黃興銅像見要的唄。」
在長沙約朋友逛街,只要講黃興銅像,對方就會立刻明白你說的是哪裡。
它是屬於長沙人的接頭暗號。銅像周圍,每天都可以看到一波又一波,刷著手機等候朋友的人。
這位百年前生於長沙的民主革命英雄,樹立在黃興路和解放西路的交叉地段——司門口,身著西裝、右胳膊搭著外套,風塵僕僕的樣子。他的神情注視著霓虹裡享受歡愉的人們。
黃興銅像是長沙的經典地標,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能夠滿足行人邊走邊逛、邊逛邊吃的需要。
東北方向是長沙新消費勢力的代表,拔地而起的國金中心IFS,高452米,刷新城市的天際線,聚攏眾多潮流品牌入駐。
西北方向走500米是太平古街,魚骨狀的街道遍布長沙特色小吃,口味蝦、臭豆腐、涼粉……
南面的坡子街則是老長沙的日常風味,米粉、糖油粑粑、炸炸炸……
長沙太會拴住一個人的胃了。
全國遊客對長沙味道的熱情,體現在數據中。
國慶期間,長沙火車站預計發送旅客88萬人,鐵路客流僅次於北上廣深。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長沙的酒店預訂量首次躋身全國前十強。
這些擠進長沙的遊客,將會變成各網紅門店的排隊者,分散在超級文和友門店,茶顏悅色點單臺前,炊煙時代的等位區。
而長沙正張開懷抱,將湧入進來的人流轉化成它的粉絲。他們是長沙對外展示的流量大軍。遊客手中的手機,拍攝的短視頻,朋友圈的照片,都將成為外界了解長沙的一個個窗口。
湖南人很懂怎麼交朋友,這片區域培育了微信、快手、陌陌等移動應用的創造者,網際網路湘軍們收割了社交網絡的大半壁流量。
長沙亦知曉如何將線上流量的玩法引入線下。
黃興銅像就是一座巨大的流量入口,司門口巨大的人潮,吸引這個時代的頂流明星爭相展示。步行街工商銀行樓上的LED屏,是愛豆們的牌面。
2 國潮
十一期間,走進茶顏悅色的任何一家門店。點單臺處都可以看到印有金桔色湖南秋景的「三湘四水五彩弗蘭茶」。
裝有十個獨立包裝的一盒茶,一次性搞齊包括石門綠茶、石門紅茶、安華黑茶、古丈毛尖、桑植白茶在內的湖南地方茶。
它是為被稱為小主們的茶顏用戶準備的,年輕人來湖南旅遊,不知道如何選擇有顏值、有個性、價格又不貴的湖南土特產,茶顏悅色製作的小禮盒,幫你做了決定。
這其實是移動網際網路社交裂變的線下實踐,定價30元的小禮盒,將會以伴手禮的形式走出湖南,它讓茶顏悅色被更多的朋友所了解。
長沙是座很懂得將移動網際網路打法在線下商業生態進行實踐的城市。網紅店鋪們很了解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數、使用時長、社交裂變的流量玩法,並頗具創意的運用到品牌運營。
新茶飲品牌茶顏悅色在長沙開出多家主題店,最大的一家是太平四街的活字印刷主題店,足足有四層。
從外觀上看,「活字店」是一棟仿古建築,內部以中式的磚石桌、圈椅、碉樓等作為裝飾,展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的前世今生。
進門一層是同茶顏其他門店一樣的點單臺。二層有一面很特別的牆,幾百個姓氏被穿成十串,用戶可以來找找自己的姓氏,體驗活字印刷工匠們找字的辛苦。四層像是博物館,展示了印刷方式的轉變和印刷工具的變遷。
茶顏坐落太平街的另一家概念店好多魚,用到了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的《海錯圖》元素,進入門店,臺階下全都是遊來遊去的錦鯉,兩側的玻璃立柱寫著各種「魚」字,抬頭便可看到從二樓垂下來的小魚。二樓有一面很特別的噴墨牆面,隨手一拍就是時尚感。
茶顏把散見於文化館、其他社交場所、戶外等場景,移植到自家門店的空間內,使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包裝,收割用戶在其他場景所要花費的時間。
長沙餐飲品牌很懂如何延長「用戶的使用時長」。
湖南本土餐飲品牌文和友,仿古上世紀的街巷風情在海信廣場打造了超級文和友店鋪,又花費1000萬元在解放西路209號開了一家名叫MAMACHA的奶茶店。
店名MAMACHA,將中國拼音字母用英文拼寫的形式合成。
在兩層470平方米的門店空間,同樣宣傳中國的茶文化和飲食文化。一樓吧檯與連廊整齊陳列著近300個玻璃罐子,裝著從全國各地收集來的茶葉與草本植物。
設計風格引入用廢墟元素呈現歷史的做舊感,廢墟由一萬五千多塊40年代的紅磚砌成。門店甚至辦過《未來的過去時》的展覽,表達過去時空的美感。
門店的當代藝術形象,吸引年輕人湧入,拍照、打卡、分享。長沙軟妹們在小紅書上寫著,MAMACHA的顏值不輸九龍倉的星巴克。
如果說早幾年的長沙味道是真實接地氣的湘辣勁,是食物送入口中的溫度感。現在,它還增添了些許文化香氣。
3 懷舊
長沙的解放西路最了解年輕人。
他們入夜後的時光大部分消磨在沿街的一家家酒吧。
2020年的十一期間,他們在解放西路346號,看不到穿著白色運動服、扎著雙馬尾的李志。她的魅力四射鑽石店還在裝修。
李志是土潮土潮的長沙老口子,也是長沙夜生活的締造者之一。世紀之初,她將酒吧文化引入長沙。
10年前,魅力四射還在解放路66號的東牌樓地域。
2009年8月5日,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政府公布實施了「芙政徵決字(2009)第1號房屋徵收決定」,對東牌樓地域東起蔡鍔中路、西至東魚塘街、南起解放路、北至東牌樓街區域內房屋及其附屬物實施政府徵收。
魅力四射所在的東牌樓棚戶區需要拆遷改造。它曾經所在的區域,如今成了長沙的CBD。香港地產商九龍倉在這裡修建了湖南第一高樓——國金中心IFS。它成為年輕人新的打卡聖地。
最近10年長沙城區大範圍的進行升級改造,老長沙的感覺日漸消弭,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太平街、冬瓜山等街道。
人們對老長沙風味的記憶和懷念,被微縮進海信廣場的超級文和友。他們與時代的碰撞感,就像盛小龍蝦的紅喜字白底的搪瓷盆,流行與懷舊融合在一起。
超級文和友用總計7層樓,2萬平方米的空間,還原了1980年代的老長沙筒子樓。
錯亂拉扯的電線、簡易的樓梯、以美發廳、批發部、照相館命名的包廂。整個餐廳內堆放了上萬件的老物件兒。
去年國慶期間,超級文和友創造了日單2萬桌的記錄。
2019年,超級文和友獲得了德國紅點設計的年度最佳設計獎。
評審團意見:館內的每一處細節都被精心塑造,包括損壞的電纜和無法使用的空調,這些設計巧妙地再現了一個古老亞洲城市。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到老長沙真實而愉悅的氛圍。
文和友很懂得在情感上建立與過去時間的聯繫,它們還在客流量巨大的太平老街為臭豆腐建立了博物館。
長沙美食的味道來自食物,也來自對歷史韻味的挖掘。
4 更迭
道路的規劃對城市商業生態的影響至關重要。
2018年5月,國金中心開業,擁有13個出入口的國金地下商場開放運營。長沙市政府曾試圖引導市民從地下商業街穿過馬路。
熱心市民張先生不滿意這種做法,國金中心與黃興南路步行街入口近在咫尺,行人過街卻十分繁瑣,並非直線過街。
他在向政府建言的信中,憤怒的寫到:
縱觀全球富裕地區的主要城市,所有商業核心區都是把人的舒適感放在首位,商業街的動線設計都是以人為本。反觀長沙,竟然完全禁止行人從地面過街,這麼規劃是為何?
同張先生一樣不滿意的,還有黃興中路各家百貨公司的負責人。
同年7月12日,長沙王府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頊、春天百貨總經理周仕平、世紀情董事長潘曉林一起聚在坡子街街道辦事處。
他們向區人大代表反映,地下國金街和九龍倉開業後,黃興中路以西及解放西路的人流只有原來的50%左右,營業額下降30%到40%。
人流是線下商業的基礎。簡而言之,他們認為地下通道分流了原先商圈的客戶。
九龍倉新地標的崛起,黃興銅像已沒有從前的地位。
這條路上的新標誌是國際知名藝術家KAWS設計的COMPANION 和藍色BFF 公仔,他們坐落於國金中心7樓雕塑花園上,觀看人氣鼎盛的步行街及遠眺湘江。
如今,湖南的年輕人逛街有了更多的接頭暗號,比如國金中心的茶顏悅色、星巴克。
黃興銅像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了。
在城市的迭代進化中,第一步永遠是新舊商業形態的交融共存,再如大浪淘沙一般,強者生存,弱者消亡。新的生命力也就此誕生。
這是長沙成為網紅城市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