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比美,怎麼能落下宜都。宜都的美,沒有北上廣的繁華,沒有西安的歷史,不同於廈門的海濱小資情調,不同於西藏的神聖靜謐,不同於麗江的名族風情,但它就是遺留的另一種美!宜都的美,只有來過的人才知道。
♥在宜都,有個省「十一五」旅遊規劃重點建設風景區叫宜都天龍灣風景區
天龍灣風景區位於宜都市五眼泉鄉石門,省「十一五」旅遊規劃重點建設風景區。這裡建有湖北省第一座天文臺、金色沙灘浴場、智慧道、智慧迷宮等,集水上運動、觀光休閒、科普教育於一體。環水而築的「智慧道」沿途矗立著十一尊中外科學家的青銅雕像,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人類文明的海洋;依水而建的「智慧迷宮」採用八卦原理,向遊客的智慧和知識儲備提出挑戰;智慧廣場以彩色音樂噴泉為中心,用遞進的環形廊柱相烘託,是遊人理想的休閒狂歡場所。登上天文臺,仰望蒼穹,天龍灣盡收眼底。
♥在宜都,有個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距今4.7到5.2億年的奧陶紀石林
奧陶紀石林景區位於宜都市潘家灣鄉,國家AAA級風景區。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距今4.7到5.2億年的奧陶紀石林景觀。區域內綿延50公裡的大懸崖剖面清晰,年輪可依,奇石高大挺拔,千姿百態,巧奪天工,古生物化石品類繁多,是一處集科普、尋古、探險、覓奇、攬勝的絕佳場所。
♥在宜都,有個國家AAA級風景區省級森林公園叫宜都大宋山風景區
宋山位於宜都高壩州鎮宋山衝,國家AAA級風景區,省級森林公園。宋山是一座「香山、聖山、長壽山」,這裡檀香撲鼻,四季花香。景區有千年垂枝銀杏、百年桂花、十萬松濤林、百畝「方向竹」、名剎法泉寺。「宋山十大碗」、千年垂枝銀杏「長壽湯」、帳蓬式賓館「野人巢」、中小學實踐教育基地「宋山十八課」名揚全國。
古潮音洞又名謝家洞,分別因洞中神奇潮音和明末謝氏家族在洞中躲避李自成起義軍追剿而得名,地處宜都市聶河鎮,國家AAA級風景區。該洞為灰質白沙巖層結構,成洞於寒武紀,距今約5億3千萬年,上下旱水兩洞,洞疊洞,洞連洞,深不可測。洞口一擎天巨柱,高39米,圍徑37.8米,據專家考證,該柱為目前國內發現的巖溶洞穴中第一巨柱。
♥在宜都,有個水上運動、休閒的理想場所叫宜都天龍灣水城
天龍灣水城度假村按國家四星級標準建造,裝修溫馨、雅致、豪華氣派。是宜昌地區特有的、大型的水上「歡樂水世界」運動中心,配有驚險、刺激的水上運動設施,是運動、休閒的理想場所。
青林寺位於省宜都市高壩洲境內,清江高壩洲庫區北岸、緊靠318國道、離宜昌城區僅40分鐘車程。在青林寺,村民們制謎、猜謎,痴謎成風,幾乎人人能說謎語,全村上下,不論男女老幼,隨時隨地都能相互比試自己的得意之作。掌握謎語30至100則的佔人口的15%,100則以上的佔人口的5%。青林寺謎語村落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近年來受到了全國眾多學者、專家的廣泛關注。專家一致認為:青林寺謎語鄉土氣息濃鬱,地方特色鮮明,集娛樂性、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對研究我國民間文學、民俗學、方志學等均有獨到的參考價值。
在宜都除了風景,當然必不可少的也不能沒有美食!地上的小攤、高級的酒樓,比比皆是,真可謂走到哪吃到哪!
十八號包子
這家包子店已經有二十多年歷史,之前位於文峰路陸城幼兒園對面,那時候的十八號是沒有招牌的,只有一個小門牌寫著文峰路18號,久而久之大家便叫他十八號。後來由於菜場拆棚改造搬到了文峰路中段,加上了一個招牌,招牌就叫「十八號」。這個離我家非常近,所以先說。。而且這家包子鋪歷史悠久,在宜都包子界的口碑也是最好的,除了有些人說個太大吃不下。。
十八號的包子只有豬肉的,個大肉足,絕對不會出現一口不見肉,兩口肉不見得情況。。
十八號全年都有人排著隊。可能正是因為長時間的等待垂涎,才讓他的美味更加突出。
十八號包子地址:文峰路菜場18號
蔡師傅油餅小面
這估計是宜都唯一一個必須先給錢才能吃的過早的地方了。
說實話,那裡的老闆可謂實在是小氣。不給錢不給面,榨菜五毛錢一小碟,桌上不提供紙。。
但是這裡每天排隊的隊伍仍然是非常的長,就因為這裡的面和油餅確實誘人。。
這裡的面只賣二兩和三兩的。。切沒有其他花樣,只一種素麵。。卻跟別處的面差別很大。
嚼勁十足,入口清爽。整體上看來貌似普通,但是配上他特色的湯料,就別有一番滋味。也不知道那湯料的配方會不會是蔡師傅的傳家之寶。。
如果你肚量大,就更有的福氣了。油餅配上麵條,在吃完半面後,用筷子將油餅分開,浸在麵湯之中,使油餅有了面味兒又有了湯味兒,入嘴舒爽,回味無窮啊。
地址:陸遜廣場對面靠近車輛檢測站
回民餐館牛肉麵
據說這家的老闆是正宗的回民。以前在工農路中心機關幼兒園旁邊,後來工農路政治亂搭亂建搬到了工行對面,現在的老闆好像也已經換了。。
說到回民飲食,與我們最大的區別就是不食豬肉,豬油,也不能用豬祭祀祖先。因為伊斯蘭教認識豬是極醜陋之物,所食之物也是汙穢不堪,更重要的是,豬會**,在它交配之時可能會同它的養父母交配,後代也無長幼尊卑之分。。這在哺乳動物界算是少有的。。
回民餐館的牛肉麵現在的作法已經慢慢向傳統宜都牛肉麵靠攏了。但還是留有一些自己的特色。不辣不油,辣油紅豔,香菜翠綠,麵條柔韌、滑利爽口、湯汁、諸味和諧,香味撲鼻。。
地址:長江大道體育路交匯處工商銀行正對面
季狗子包子
季狗子在宜都是個傳說。。
那是一九八幾年,宜都望江樓,有兩家早餐鋪,一家是雞湯麵另一家便是季狗子包子。
正是這兩家的面和包子,讓很多老一輩的宜都人愛上瞭望江樓,後來改置飯館讓很多人大呼遺憾,在望江樓拆棄之時更是厲聲反對。
時隔二十餘年,季狗子重現宜都,另名為季品香。但大家還是叫它季狗子。有一天早上起床我媽對我爸說,季狗子又開了,言語之中十分歡喜,這種高興當然是我無法理解的。當即一家三口來到西正街南洋百貨旁,要找的店子在一個巷內,因為之前已經打聽清楚所以很快就找到了。攤位也是異常簡陋,點了兩籠羊肉包子,三碗湯。我媽入口之時便驚呼這味道讓她想起二十多年前在望江樓吃包子的感覺。。
季狗子的羊肉包子牛肉包子味道都很不錯,餡足實在。。你點單的時候老闆也會告訴你要等多久。。
不過現在價格是越來越貴了。貌似羊肉包子賣到1.4一個了。。但是仍然很多人專程去吃。
地址:長江大道石油大廈旁,靠近育才路路口
小桃園
小時候去宜昌,除了兒童公園的遊樂設施以外,最大的期待莫過於能在早上吃到小桃園的包子。小桃園包子由宜昌市民陶柱雲老人和其老伴創立於一九八一年,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由當初的一張半桌子,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多家分店的老字號招牌。小桃園包子以皮薄、餡嫩、汁多、味道鮮美遠近聞名,有言道:籠中蒸白玉,桃園獨飄香。
相比於季狗子,十八號,工農路羊肉包子等宜都其他地方的包子,小桃園的特點在於皮,小桃園包子的皮格外細膩,好似有一些許甜味。。口感柔潤。
地址:文化局樓下一路車站對面
渝和記麵館
巴蜀早年一些漢子、婆娘將五丁六醬、炭爐碗筷、麵條青菜收攏,置與肩上,敲著竹梆,用那祖輩沿襲下來的獨特叫賣聲,沿街走巷地吆喝,大人小孩聽此聲音猶如麻辣鮮香浸透全身,定得來上一碗,方才心滿意足,這就是無法追溯到底有好幾百年歷史的巴渝名吃「擔擔麵」。
和記面莊的就餐環境在宜都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乾淨的木漆椅凳,每碗面配一個託盤,一份印有招牌的面巾紙,筷子也是用包好的,十分衛生。而價格卻和別處相同。
和記的面分量十足,均可選擇大碗小碗,小碗可飽,大碗滿肚。。味道也是依人所好。品種繁多,除了招牌的擔擔麵外,炸醬麵,香菇燉雞面,牛肉牛雜麵。。另有米粉之類。。對於比較幹一點的擔擔麵,炸醬麵也會配送一碗味道不錯的湯。
和記的味道確實和獨特,根據店裡的介紹配料是從重慶總部寄過來的。。主要是以香麻為主,也不辣,很適合宜都人的口味。
地址:長江大道交通局重慶崽兒火鍋斜對面
將糯米粉和好並搓成條狀,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撈出,裹上白糖。金箍條外酥裡軟,是宜都人喜愛的小吃。過早經常吃的一種食物。
「炕」是湖北宜都的方言,是煎炒燜炸之外的一種做菜方式。「洋芋」就是土豆。) 俗話說「高山的洋芋低山的苕。」長陽有個黃柏山,盛產洋芋和包白菜。那裡流傳著一首情歌,「情哥來得稀,沒得麼之吃,炒一盤包兒菜,燒幾個大洋芋」。吃洋芋有多種吃法,特別是炕洋芋,松泡味美。其做法是,先將洋芋刮皮洗淨,放在鍋裡煮一煮,不等全熟撈起來,立即放在鍋裡炕,放進菜油或漆油,翻來復去將表皮炕得焦黃,再放進鹽,蒜末、辣椒粉,拌勻即可。客人來了,奉上一碗,作為飯前壓肚之食,是一種地道的風味食品。且這種待客的方式是真心誠意,沒把你當外人才有的,一般人在土家是吃不到炕洋芋的。因為這樣做既費時費工,而按土家整席的規矩,炕洋芋不能上正席,所以客人要吃到炕洋芋,除非主動提出要求,一旦客人有要求,東主必定樂意做,並保管你吃得滿意。
宜都著名的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是大米、黃豆和蘿蔔。其做法是:用90%的大米和10%的黃豆,浸泡4至5小時磨成漿。蘿蔔切成絲拌上辣椒麵、花椒粉、蒜(蔥)苗、精鹽等調料、油炸時,先在特製的彎月狀鐵勺中放入底漿,再放上拌好的蘿蔔絲作餡,再蓋上漿,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成。食之外酥內軟、辣而不刺,味鮮可口。
宜都本地稱之為芍筋鍋,具體做法是將紅薯煮(蒸)熟後,切成條狀,然後曬乾,即可食用;也可與乾淨的粗沙,一同放置於鐵鍋中烘炒,待其變脆後,即可在篩網中過濾沙子。顏色呈橙黃,香脆可口。
宜都出產柑桔的歷史很悠久,《史記·貨殖列傳》裡有「蜀漢江陵千樹桔」的記載。宜都蜜柑是柑桔中的優良品種,具有果型端正、皮薄光滑、色鮮汁多、肉嫩味濃的特點。這種柑桔芳香味甜、汁多無渣,多次獲得金獎。
又名節節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莖葉有魚腥味而得名,全草可入中藥。宜都市境內均有生長,多為野生,還有人工載植春季上市,以莖肥嫩者為佳。配姜、蒜泥、醬油、醋、蔥段、味精、麻油等即成,此菜脆嫩、清香、爽口、有清熱、解毒、消炎之功效。不僅是宜都市民的一大嗜好,且成為賓館宴席上的美味佳餚,深受歐美食客的喜愛。
對不起,
我留在宜都了,
別再來找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