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打破固有認知:日常情緒不能僅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

2020-12-14 排頭博覽

亞里斯多德說,臉是心靈的一扇窗,透過表情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思想。古羅馬時期的大哲學家西塞羅也是這一觀點的支持者。的確,兩千年過去了,面部表情仍然被普遍認為是判斷人們感受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不論年齡、性別和文化差異。比如:挑起眉毛表示困惑,微笑表示幸福,皺眉表示悲傷。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心理學家針對數百篇關於面部表情和潛在情緒之間關係的論文進行了一項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有點兒令人意外:並沒有翔實的科學證據表明,人們的日常情緒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也就是說,一個沒有面帶微笑的人,並不意味著他不快樂。

心理學家發現,以城市為生活背景的成年人,生氣時皺眉的機率平均為30%。這就意味著, 人們在生氣時,大約有70%的情況是不會皺眉的。相反,人們把皺眉用在了別處,比如,當人們集中注意力時,當有人講了一個糟糕的笑話時,或者當他們體內有氣體時(想要放屁時)。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皺眉,或者面有怒色,是人們表達憤怒的方式之一,但絕不是唯一。人類面部表情之複雜和難以捉摸,不僅限於憤怒,也適用於心理學家定義的六種情緒類別:憤怒、厭惡、恐懼、快樂、悲傷和驚訝。

這讓人們對科技公司開發人工智慧算法的努力產生了疑問。科技公司總是聲稱,人工智慧算法可以識別面部表情,並計算出潛在的情緒狀態。例如,微軟聲稱其"情感分析應用程式"能夠通過檢測人們的視頻片段來判斷他們的內心感受。然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計算機工程師阿歷克斯·馬丁內斯對此表示懷疑。他認為,試圖根據人臉圖像識別人類情緒的做法,事實上是忽略了產生情緒的背景環境的重要性。

首先,面部表情是人們用來交流的許多非語言形式之一,類似的還有身體語言。人工智慧識別人的情緒也需要考慮這些因素。而了解情緒產生的背景對於面部表情的解讀似乎更為重要。對此,馬丁內斯博士引用了一項實驗來加以證明。在該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參與者展示了一名男子的臉部特寫照片,照片上的人嘴巴大張著似乎在尖叫,臉漲得通紅。

僅僅根據這一點,大多數參與者會猜想照片上的人非常生氣。然而將照片拉到全景,才發現照片實際上是一名足球運動員伸出雙臂慶祝進球。他那張局部看起來像是生氣的臉,實際上是一種狂喜的表情。

考慮到人們在大部分時間裡無法通過表情來準確猜測彼此的情緒狀態,馬丁內斯博士認為,計算機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他表示:"一些公司聲稱算法可以通過人們的表情來識別他們的情緒狀態,並將其應用到比如招聘等場景中,""有些公司要求應聘者提交一份視頻簡歷,然後由一個機器學習系統對其面部表情進行分析,之後得出是否適合僱傭的結論,""這種做法真的很令人震驚,因為有些算法可能是基於錯誤的假設,甚至是一個危險的假設,而在此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可能是非常可怕、甚至是危險的。"

相關焦點

  • 知人知面不知心:為什麼面部表情不能真實反映情緒?
    我們能否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情緒呢?開心時眉開眼笑,生氣時眉頭緊皺,吃驚時瞪大眼睛。人類表達情緒的表情似乎雖不完全相同,卻也還算整齊劃一。這不,許多AI也開始學習如何通過面部表情判斷對象的情緒。通過「觀看」一張張面部表情的照片,配上情緒的標籤,AI就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測出一張從未出現在訓練數據中的人臉的情緒。然後,再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通過面部表情識別情緒,這件事本身靠不靠譜呢?對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家們已經爭論了近百年。
  • 情緒心理學:為什麼「面部表情管理」這麼難?!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對於「情緒」和「面部表情」的研究。一、「情緒」研究不受重視在艾克曼之前,幾乎沒有心理學家單獨研究過「情緒」這個課題。雖然「情緒障礙」在心理治療過程中,也算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但是,心理治療師們卻只是把「情緒障礙」看作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個需要獨立研究的問題。
  • 福祉科普|表情識別——讓機器了解你的情緒
    還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的方法來理解老人的話語,識別老人的表情和情緒,從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陪護服務,真正的成為老人的陪護夥伴,而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表情識別是讓其具有人性化的關鍵技術,也是我們今天所要科普的主要內容。1. 表情識別的意義我們每天都在展示著自己的表情,表情的具體定義什麼呢?
  • 戴口罩也能識別面部表情?康奈爾研發耳機表情識別系統
    而在VR中,實時面部表情追蹤也會需要多顆攝像頭,缺點是硬體成本高、體積大。近期,康奈爾大學的科研人員發明了一種利用耳機來實時追蹤面部表情的方案C-Face,它的特點是通過追蹤臉部輪廓來識別表情,並轉化成emoji表情符號或無聲指令,用於輸入或控制電子設備。
  • 和人類一樣,這種小動物也能用面部表情表達情緒
    每個人表達情緒的面部表情都是基本一致的。例如,當討厭某種東西時,我們的眼睛會眯起來,鼻子會皺起來,上嘴唇也會變得扭曲。即便是新生兒,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悲傷、開心等情緒。不僅如此,我們還覺得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了解寵物的感受。相比之下,其它動物在人類看來似乎是面無表情的。
  • 面部識別來幫你
    眉毛上挑並擠在一起表示恐懼、抿嘴表示對自己的話沒有信心、假笑時眼角是沒有皺紋的……曾經,風靡一時的美劇《別對我撒謊》讓很多人了解了,面部表情會出賣自己的那點小心思。而如今,面部活動識別的功能又被科學家給拓寬了,它們還可能透露出自己都不知道的心理健康狀況。
  • 超越地域和文化,AI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瑪雅人藝術品的面部表情是普遍表情的證據。但幾年前的一項大型研究讓測試對象嘗試猜測電腦處理過的面部表情,結果發現,解讀會隨著測試對象的文化背景而改變。因為各種研究方法對參與者的語言、規範和價值觀都很局限,所以不一致的研究結果支持了關於情緒普遍性的不同觀點。
  • Nature:超越地域和文化,AI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瑪雅人藝術品的面部表情是普遍表情的證據。但幾年前的一項大型研究讓測試對象嘗試猜測電腦處理過的面部表情,結果發現,解讀會隨著測試對象的文化背景而改變。因為各種研究方法對參與者的語言、規範和價值觀都很局限,所以不一致的研究結果支持了關於情緒普遍性的不同觀點。
  • 不道德的心理學實驗——面部表情實驗
    在1920年代,心理學家卡尼·蘭迪斯(Carney Landis)對情緒的表達感興趣。他想知道人類在微笑和做鬼臉時是否天生就以類似的方式拉動肌肉。蘭迪斯計劃通過有形的暗示使患者的情緒反應非法,並記錄他們的面部肌肉運動,以查看是否存在共同的模式。
  • 戴上口罩也能人臉識別了!科學家發明耳機追蹤面部表情,準確率還不錯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耳機,可以通過觀察臉頰的輪廓來連續跟蹤完整的面部表情,然後可以將表情轉換成表情符號或無聲的語音命令。「這種設備比任何現有的可佩戴在耳朵上的跟蹤面部表情的技術更簡單、更不顯眼,也更有能力,」康奈爾大學科幻實驗室(Cornell's SciFi Lab)主任張成表示,他也是這項研究成果的作者之一。
  • 你真的了解情緒嗎?不要讓情緒問題成為孩子未來路上的絆腳石
    神經科學研究發現,長期處於抑鬱狀態中,大腦負責認知、記憶和部分情緒功能的海馬體會發生萎縮,也就是說,個體會出現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和抑鬱的情緒狀態。正常大腦(左)與抑鬱症患者大腦(右)海馬體大小對比 Videbech P andRavnkilde B, 2004此外,還可能會導致杏仁核活躍程度增強(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活躍程度增強,會對刺激事件有更強的情緒反應),背側前額葉的活躍程度降低(負責認知控制,活躍度降低,會使個體更易情緒化)等。
  • 人工智慧識別人類16種表情,人與人的不同和相通
    也就是說,人類豐富的面部表情可以超越地域和文化。 這也是第一次對日常生活中的面部表情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全球分析。首先,研究人員使用考恩的機器學習算法記錄了全球600萬個事件和互動的視頻片段中顯示的面部表情,例如觀看煙花、歡樂地跳舞或安慰哭泣的孩子。其中,研究人員開發的在線地圖顯示了與16種情緒相關的面部表情變化。
  •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定義「情緒」?教你解讀面部表情的含義!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定義「情緒」?情緒是一系列主觀體驗的統稱,它是多種複雜的感覺、思維和行為表現綜合產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直接用「情緒」這個詞,而是用一些更加口語化的詞彙來表達類似的含義,例如:「感覺」「心情」「情感」等等。
  • 學點心理學:情緒表達
    情緒的定義當代心理學家將情緒界定為一種複雜的身體和心理變化模式,包括生理喚醒、感覺、認知過程、外顯的表達(包括表情和手勢)以及特殊的行為反應,這些反應都是針對個體認為具有個人意義的情境做出的。為了了解為什麼所有這些成分都是必需的,請先設想一下讓你感到特別快樂的情境。
  • 人工智慧終可「識別人心」
    因此「其精確的功能組織可以通過語言對其信息功能進行準確的描述,即通過認知而非細胞解剖或者化學的形式來予以描述」。[11]心理學家通過核磁共振等神經影像技術比較識字者與文盲的大腦時發現,兩者的大腦活動方式有諸多不同。
  •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戴著口罩也能跟蹤面部表情的耳機
    站長之家(ChinaZ.com) 10月13日 消息: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耳機系統——C-Face,即使戴著口罩也可以追蹤佩戴者的面部表情。據介紹,C-Face可以監測耳機佩戴者的臉頰輪廓,並將佩戴者的表情轉換成表情符號。
  • 表情包AI生成器:識別人臉情緒,自動配文字
    表情包AI生成器:識別人臉情緒,自動配文字 2020-10-08 0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虛擬人物也有小情緒!迪士尼研發深度語義面部模型,讓表情更豐富
    如今,動畫特效師已經可以快速製作出高清、逼真的3D人臉,但是人類微表情中的微妙區別,仍難以摹擬。就以微笑為例,你可以輕鬆分辨出,身邊熟悉的朋友是因為開心真正地大笑,還是只是敷衍應酬的假笑,但要讓虛擬人物面部能表達出這種因為情緒產生的細微區別,並不容易。
  • 《情緒》深度解析到底什麼是情緒
    當某件事發生時,我們的情緒就會自動出現,並且通過特定的面部表情或者身體動作展現出來。比如我們高興時會微笑,憤怒時會皺眉,驚訝的時候會張開嘴,瞪大雙眼。這就好像是,每種情緒都有著專屬於自己的指紋,特定的情緒,對應著特定的行為表現。通常,你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就能夠判斷出他此時此刻有著怎樣的情緒。科學家們把這種觀點叫做「情緒指紋」。
  • 來學學如何控制面部表情
    來學學如何控制面部表情吧。人生的旅程,其實就是心的修行,所謂相由心生,按理說我們的心情一般是要表現在臉上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將自己的實際想法寫在臉上,那跟直接說出來有什麼區別呢?直接說出來的話,有真有假,別人還將信將疑,可是一旦別人在你的臉上讀出了你的想法,或者說,你沒有這種想法,但是仍然被人誤解從你臉上讀取成這樣,那可真就是板上釘釘難以說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