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球迷圈裡流行一種風潮——懷念施密特。
這搞得人一頭霧水。中國有句俗話:敗軍之將,安敢言勇?一些北京球迷會懷念一個失敗者,難道是自己吃的虧還不夠多嗎?
國安從2011年帕切科開始聘請歐洲足球發達國家的教練,帕切科、曼薩諾、扎切羅尼、何塞、施密特和熱內西奧,共有6任主教練,分別來自5個國家,但是如今,另外5人都沒有人懷念,只有施密特,卻被部分球迷心心念念。
原因為何,實在是想不明白。
從成績來論,帕切科兩年第二第三,曼薩諾兩年第二第四,扎切羅尼和何塞是中途下課。
而施密特帶隊2017年半程第九,2018年第四,2019年半程第三。第一年的第九不能全賴他,不過施密特接手的時候,國安排名第八,他接手以後,球隊並沒有止跌回升,而是反而下滑了一位。而2019年,他離開的時候球隊第三,最終國安在熱內西奧的帶領下上升了一位,排名第二。
施密特接手的時候球隊成績第八,他帶隊後球隊反而滑落到第九
從亞冠比賽來看,帕切科帶隊第一年沒有亞冠,第二年亞冠小組沒有出現。曼薩諾帶隊第一年亞冠沒出線,第二年小組出現。扎克和何塞沒有帶隊踢過亞冠,施密特踢了一次亞冠,小組賽沒有出現。
可以說,在聯賽和亞冠的賽場上,施密特的成績遠遠不如帕切科和曼薩諾,僅僅強於失敗者扎克和何塞。當然,施密特在足協杯賽場上表現神勇,拿到了足協杯冠軍。
只是,考慮到足協杯冠軍的含金量,以及國安此前多次拿過足協杯冠軍,這並不足以成為施密特力壓曼薩諾和帕切科的理由。
不說成績說成就。在國安這些外教當中,帕切科的成就無疑是最高的。帕切科對國安的貢獻有三點,第一,他讓國安從一個中國球隊、亞洲球隊開始領悟到西歐先進足球的戰術思想,這甚至影響到了整個中國足球。第二,帕切科力主更新換代,重用新人,樸成、張稀哲、于洋、雷騰龍、侯森、李提香等球員都是帕切科力捧的對象。第三,帕切科將國安隊內很多雞肋球員激活,讓他們達到了職業生涯的巔峰,比如王曉龍、張辛昕、小馬丁,甚至包括徐亮和周挺。
帕切科之後,曼薩諾也給國安留下了很高的成就。曼薩諾執教的國安,是團隊體系最完善的球隊,被認為幾乎沒有明顯的弱點,球隊的運轉良好,並且幾乎把恆大拉下冠軍寶座。
從技戰術提升的角度講,施密特遠不如帕切科成功
施密特跟這兩位教練相比,在打法上相差較遠。從讓國安接受先進打法方面來看,施密特遠不如帕切科和曼薩諾。帕切科接手的時候,國安此前僅僅請過前南斯拉夫和韓國的教練,對於歐洲足球的理念幾乎等於零,但帕切科用了一個準備期就讓球隊脫胎換過。而曼薩諾也不用說了,他的國安攻守平衡和戰術體系是最完備的。
施密特執教國安,很多人都認為並沒有將其自己希望的打法複製到國安身上,而是做出了妥協。換句話說,帕切科將自己的想法在國安身上付諸實踐,曼薩諾也將自己的想法在國安身上付諸實踐,但施密特卻並沒有,他只是進行了稍微的改良。從戰術理念的塑造來說,施密特並不如帕切科和曼薩諾。
有人說施密特的高位逼搶先進,但不要忘了,帕切科和曼薩諾也都是高位逼搶,曼薩諾時期的高位逼搶甚至效果比施密特更好。事實上除了扎克之外,國安的其他外教也要求球隊的高位逼搶,包括被球迷們最不喜歡的何塞,同樣沒有放棄過高位逼搶。
所不同的是,施密特的高位逼搶要求強度,而不要求位置。曼薩諾時代的國安高位逼搶不僅僅要求強度,而且還要求球隊逼搶時的整體位置移動。曼薩諾時代兩個後腰頂的非常向上,給對手的壓力極大。
所以說,從技戰術的成就來說,施密特不如帕切科也不如曼薩諾。
至於是什麼原因,有人認為是國安球員滿足不了施密特的要求。但問題是,國安球員怎麼就能滿足帕切科和曼薩諾的要求呢?一種原因是帕切科和曼薩諾的教學水平高,能把自己的東西灌輸給球員。另一種原因就是施密特的戰術特別先進,球員接受不了。問題是,帕切科接手國安的時候,國安連基本的歐洲足球理念都沒有,帕切科能讓球員接受自己的戰術理念。而施密特接手的時候,國安球員已經經歷了多名外教,戰術素養早就不是當年的「小白」了,可還是無法理解施密特的戰術,到底是因為施密特的戰術確實太太太先進了,還是施密特自己沒有辦法教會學生們?
施密特執教國安,2017年其執教的場次裡進球23個,丟球19個;2018年進64個球,丟了45個球;2019年其執教的場次進39球丟了15個球。三年來國安的控球率為55.1%、56.3%、57.9%。
曼薩諾執教國安,2014年進球50個,失球25個;2015年進球進球46個,失球26個。控球率為56.7%和58.5%。
帕切科執教國安,2011年進球49個,失球21個;2012年進球34個失球45個。控球率為57.8%和53.4%。
從控球率來看,施密特的球隊控球率遠不如曼薩諾,其最高控球率和帕切科也差不多。從進球數來看,施密特的球隊進球最多,但失球也最多。2018年丟了45個球跟帕切科第二年持平,比帕切科第一年高了一倍。
曼薩諾的國安掌控力和整體性遠超施密特時期的國安
總進球和失球以及淨勝球來看,施密特執教球隊65場進球126個失球78個,場均進球1.93個,場均失球1.2個,場均淨勝球0.73。曼薩諾60場進球96個失球51個,場均進球1.6個,場均失球0.85個,場均淨勝球0.75。帕切科60場進球83個失球66個,場均進球1.38個,場均失球1.1個,場均淨勝球0.28。施密特場均進球率最高但失球率也最高,輪場均淨勝球他不如曼薩諾。
所以說,施密特手下的國安,攻防數據和比賽掌控力並不比曼薩諾時期出色。
此外還有一項數據可以做作證,創冰足球的統計中,2014年和2015年曼薩諾時期,國安的進攻主導率分別為64%和65%,而施密特帶隊的2018年國安的進攻主導率僅為55.3%。在攻進對手進攻三區和對手進攻三區內的傳球成功率方面,也不如曼薩諾時期。(創冰足球數據截止到2014年,故沒有帕切科執教期間這方面數據)
在進攻質量上來說,曼薩諾執教球隊的2014年場均射門14.4次,射正5.4次,施密特執教的2018年場均射門14.5次,射正5.9次,兩者相差無幾。
很多人都說國安現在缺少了「精神」,熱內西奧昨天解釋認為,所謂的「精神」並不是要踢斷對手的腿。精神這個東西無法衡量,但場上的犯規和紅黃牌或許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一支球隊的氣質。
施密特執教國安的2018年,國安場均犯規13.9次,黃牌1.5張,全年紅牌總數為3張。
曼薩諾執教國安兩年,國安場均犯規分別為17.9次和16.6次,黃牌2.1張和2.2張,紅牌總數兩年都是各有2張。(無帕切科時期數據)
從這個數字來看,施密特時期的國安在犯規數據上遠遠不如曼薩諾,黃牌數據也遠遠不如,反而是紅牌數據高於曼薩諾時期。這說明在利用犯規瓦解對方攻勢方面,施密特的球隊做的不夠,但構成傷人的動作,卻比曼薩諾時期更高。
從硬碰硬的強強對話成績來看,施密特對恆大2勝1平1負,對上港1勝3負,對魯能2平2負。曼薩諾對恆大1勝2平1負,對魯能1勝1平2負。帕切科對恆大1勝2平1負,對魯能1勝2平1負。
施密特對魯能的戰績,是他執教國安生涯的「汙點」
可以看到,施密特對恆大的成績比曼薩諾和帕切科時稍好,但是對上港和魯能的成績太差。當然,這裡面沒有計算足協杯兩場同魯能決賽的平局。但即便這樣,施密特面對魯能也沒有勝記。而曼薩諾和帕切科時代,上港還沒有崛起,國安當時跟恆大基本平分秋色,對魯能雖然不佔優勢,但也沒有被打慫。
這麼看來,從強強對話和場上的拼搏來看,施密特時期並不如帕切科和曼薩諾時期,當然這可能跟周挺和徐雲龍沒有退役有關係。但如果球員才是決定「精神」層面的主要因素,那麼是不是說,如今的熱內西奧被冠以「喪失精神」,其實跟他本人也沒有太多直接關係呢?
成績、成就、場面、精神,以上四項對比中,施密特沒有任何一項強於曼薩諾和帕切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球迷都在還念施密特,而不是帕切科和曼薩諾。
雖然不明白,但還是可以通過假設和猜想來嘗試解釋部分球迷的這種心態。
第一個原因,時間原因。沒看過帕切科和曼薩諾時代的國安。帕切科執教國安的時候是2011年和2012年,與現在相比已經快十年了。曼薩諾時代也過去五六年了。雖然十年對於國安快要三十歲的國安來說,並不算長,也說不上短。或許真的是北京球迷更新換代太快,那些懷念施密特的球迷,也許很多都是從2017年甚至2018年才開始看球的。
這些年國安球迷太年輕且飯圈文化流行
前幾天跟一個大連球迷聊天,這個大連球迷是2013年開始在北京上大學,2014年和2015年他看了很多國安的比賽,甚至還去工體看球,他自稱國安是自己的第二主隊,北京是自己的第二故鄉,這位外地球迷也認為,曼薩諾時期的國安是整體最成型的國安,施密特時期比曼薩諾時代差了不少。只不過,施密特時期的外援比曼薩諾時期要強太多,所以給球迷的視覺衝擊力有很大的感官刺激。
同樣,對於這些年輕的球迷來說,足協杯冠軍是國安最近十年來的唯一一個冠軍,儘管對於足協杯,國安已經拿了好幾座了,但對於這些連帕切科和曼薩諾都沒見過的球迷來說,足協杯冠軍成了他們給施密特的加分項。
第二個原因,心理原因。球迷對施密特受到了強烈的第一印象影響。施密特來到國安後的第一場比賽2比0戰勝廣州恆大,雖然這場比賽的難度和意義遠遠比不上2014年邵佳一天河絕殺的那場比賽。但是這是施密特的首次亮相,而且此後施密特又率隊來了一個三連勝。那個時候,連不怎麼看球的人都知道施密特很神奇。當然,神奇過後施密特就萎了,對於不看球或者不怎麼關心足球的人來說,他們也就無法獲知施密特成績不佳的消息,而是把第一印象深深的記在了腦海裡。
相比之下,帕切科和曼薩諾的第一印象都不算太好。帕切科的第一場球雖然贏了,但是在客場,回到工體的第一次亮相球隊就輸給了杭州綠城。曼薩諾的球隊雖然他從接手後就開始贏球,但是亞冠卻被淘汰了,而且聯賽裡贏得也不算輕鬆,一路1比0主義。至於熱內西奧更是在困難中接手,他的首戰雖然贏了河北,但贏得亂七八糟,後來幾場也贏得很困難,這第一印象都不算好。
這些年國安進球多失球也多,帶來了很強烈的視覺刺激
而且,施密特一直號稱攻勢足球,這樣的視覺衝擊肯定會給球迷帶來更深刻的記憶。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是人類獲知信息最重要的通道。一場比賽進了6個球,就給一個球迷帶來6次強烈刺激,哪怕丟了3個球,但6比3帶來的刺激比3比0帶來的刺激要強很多,對大腦的刺激也強很多,大腦對這個刺激的存儲也就會更久。
另外,施密特來自德國,與克洛普和圖赫爾算是同一流派,儘管他的打法在國安沒有被實現,但因為克洛普在這幾年大獲成功,成為世界足壇頂級教練,因此施密特也會被克洛普的光環照亮。
第三個原因,施密特沒「死透」。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但卻非常準確。
帕切科離開國安的時候,很多球迷去機場送行。其實大家是捨不得老帕的。但2012年帕切科的成績確實不好,而且是從年初開始就有問題,這一年踢得都別彆扭扭,球員和高層對於帕切科的意見很大,基本上把帕切科的問題都暴露出來,球迷的意見也是頗大的。而且後來帕切科重回中國執教都不算成功,北京球迷對於帕切科已經不抱有什麼想法了。
曼薩諾離開國安的時候,也有不少球迷送行。曼薩諾帶國安的最後一年整體成績其實可以,亞冠小組出現了,聯賽一直保持爭冠壓力,只是到了最後三五輪才開始出問題,其實到最後一場國安還有衝擊亞冠的可能。只是,最終國安沒有獲得亞冠名額,而且倒數第二場一個0比4,讓球迷心寒意冷。後來帕切科在申花和貴州執教,雖然都成功了,但也都沒有得到善終。國安、申花和貴州的俱樂部領導、球員和媒體對於曼薩諾的問題曝光的比較多。這些自然也被北京球迷吸收進去了。
曼薩諾在貴州下課,讓球迷都死了心
至於何塞和扎克,就不用說什麼了成績確實不行,球迷早就盼著他們滾蛋回家了。
而施密特則不一樣。施密特直到走的時候,國安仍舊有很大的爭冠希望,因為當時國安只是排在第三,落後榜首的積分差距並不大。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國安當時經歷雙線三連敗的時候,施密特一直在對外辯解,他把責任推給了前鋒,認為自己沒有問題,是前鋒不進球導致成績不好。施密特還把責任推給國安俱樂部,隨著國安引進本耶德爾失敗,施密特更是趾高氣昂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得到俱樂部的支持。而從表象上看,也確實如此。
第三點,中赫並沒有像中信「踩死」帕切科和曼薩諾那樣,「踩死」施密特。直到熱內西奧到隊,中赫方面公開對施密特的唯一評價就是「中信國安不養大爺」,但這句話當時並沒有明確指向施密特,造成很多球迷和輿論認為,中赫的這句話指的其實是球員和外援。中赫方面後來一直在說熱內西奧的優點,幾乎沒有在公開場合發表過施密特缺點的言論。對他在訓練不夠精細、用人太過固執、打法準備不足、應對策略死板等問題都沒有過任何官方的、公開的批評。
施密特將球隊連敗歸咎於前鋒不進球,卻絕口不提誰讓巴坎布兩個月無球可踢
第四點,國安自己的幾個蠢事給施密特加了分。哪幾個?第一,沒買來法國國腳本耶德爾,卻買來了體系型的後腰費爾南多。第二,對比埃拉的傷情判斷有誤,本以為賽季報銷,結果比埃拉在中超還剩下好幾輪的時候就開始在拉斯帕馬爾斯出場比賽,並且狀態良好。這兩件事情可以說是正中施密特的下懷。施密特一直宣稱自己沒問題,問題在前鋒不進球,同時告知俱樂部,如果買來的球員不符合自己要求,不如不買。而俱樂部沒有買來前鋒解決施密特的問題,而是強行買來費爾南多頂替比埃拉。最後前鋒沒買來,比埃拉也沒回來。這個事情掩蓋了施密特自身存在的問題,國安方面對此也沒有任何解釋。
國安沒能拿下本耶德爾,而是用費爾南多頂替了比埃拉,這步棋正中施密特下懷
第五點,熱內西奧接手球隊後成績雖然止跌回升,但冠軍旁落。這件事情就好比2009年國安奪冠,如果洪元碩最後沒有拿到冠軍,懷念李章洙的球迷一定會站出來,而且會越來越多。但洪元碩奪冠後,懷念李章洙的人無論如何也無話可說,只能默默把自己的懷念咽下去。可熱內西奧帶隊並沒有拿到聯賽冠軍,儘管他接手的時候國安是第三,最後國安拿到了聯賽第二,成績還上升了,但終極目標沒有達成。球迷自然會認為俱樂部瞎折騰。
以上五點原因中,第一點是球迷自身存在的,沒辦法管太多。第二點是施密特自己為自己辯解,這也是人之常情。帕切科和曼薩諾也為自己辯解過,雖然辯解的力度沒有施密特那麼大,但這也跟當時的輿論環境有關係。為自己辯解是任何人的權力,無權幹涉。
但是第三點和第四點,明顯表現出來的就是中赫的企業文化以及玩足球的經驗太少。如果是中信集團的時候,羅寧肯定會出來接受媒體採訪,一通胡侃下去,施密特就沒有「人樣」了,恨不得一半北京球迷能上去把施密特咬死。即便最後還會出現了外援引進問題和比埃拉傷病判斷的問題,羅寧也會再出來,一通胡攪蠻纏,把當初引進亞冠金靴銀靴萊昂納多和久利亞諾被施密特拒絕的事情長篇累牘的講出來,把當時比埃拉和李磊是怎麼被施密特使用到疲勞受傷的問題也一個字一個字的掰開了說。
羅寧張嘴能把所有教練說死,雖然不夠體面,但客觀上為新教練贏得了輿論環境
儘管中信和羅寧的這種方式有些「落井下石」,破有限不夠「局氣」,但是客觀上確實給繼任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執教環境。帕切科走的時候,羅寧噴帕切科「不能胡來」,這位斯塔諾執教製造了輿論環境。斯塔諾走的時候,羅寧噴斯塔諾「他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這也讓曼薩諾可以大刀闊斧的改革。曼薩諾走的時候也是同樣,羅寧抬來了意甲名帥扎切羅尼背書。
現在看來,儘管中赫的方式是希望跟施密特相互「好合好散」,但客觀上並沒有給繼任者熱內西奧提供一個很好的環境。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球迷不了解當時施密特在國安時暴露出的問題,產生了大量對施密特仍舊抱有幻想的球迷,現在反過來攻擊熱內西奧。
毛主席有詩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魯迅先生也說,一定要「痛打落水狗」。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儘管有些時候,這樣的事情做的有點不局氣,不厚道,不有裡有面,但客觀上能夠解決不少後顧之憂。
中赫集團的周金輝董事長和中信集團的羅寧董事長都是能人,但也一定是兩種不同的人,兩個公司也是兩種不同的企業文化。一邊是「和氣生財好合好散」,是「我不養大爺,你趕緊走我不想搭理你」,一邊是「口不服心也不服」,是「我就是大爺,你滾蛋我還得罵死你」。
說不上誰好誰壞,但各有各的優缺點,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