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出身的大學生,畢業後也會混得比較差?對不起這是真的

2020-12-16 騰訊網

都說讀書改變命運,特別是對那些出身農村或者家境不好的學生來講,上了大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城裡定居,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最佳機會。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即便同在大學裡不同家庭出身的人,在畢業後命運卻有著不同的境遇。那些貧困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即便受到高等教育,畢業後的生活卻依然歷經坎坷。想要改變人生的命運,恐怕並沒有那麼容易。

進到大學,大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似乎未來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機遇,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畢業十年後再看自己的大學同學,就發現差別很大。農村出身的大學生更多的是在基層工作,有的做了中學老師,有的在企業打工。而那些城裡的孩子有些繼續讀博,做了高校老師,有些則從政開始當起了市直省直單位的公務員。

當然永遠都有個別現象,很多農村出來的學生依然成就了不少事業,做成了企業的大老闆,當上高級別的領導,但從大概率的角度來看,農村出來的學生確實混得不如那些有資源的城裡大學生,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這也充分說明了學歷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的作用,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有些人認為那些有資源的城裡孩子自身的起點,就要比農村出來的學生要高。其中最主要的差別並不是家庭的經濟收入,而是成長環境帶來的眼光的高低。一個人的視野高低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大小。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並不差,做題能力甚至更強,但是綜合素質大多比較差。眼光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情商較低,見識有限。並不能準確地識別和把握機遇,往往將好的機會失之交臂。眼光局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長此以往,自然混的很難出人頭地。

在上大學的時候,無論是來自何方,大家分在同一個宿舍,坐在同一個教室裡,很多人就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我們都已經到達了一樣的起點,都是同樣的天之驕子,也都會有同樣的性徵,機遇同樣到達成功的機會。但真實的情況是,一旦畢業,一切就全都原形畢露。有些畢業生靠家裡,可以謀得一份令人羨慕的好工作,有些農村學生卻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只能從基層開始幹起。更可怕的是,一些沒有人脈和家世的學生認為大學就是一個混,連學習成績也落下了,自身唯一的競爭優勢也不復存在。

曾經有一個問題,登上過熱搜,那就是憑什麼幾代人的積累比不過十年寒窗苦讀。一個家庭,一個人要想躍升更高的階層,需要的可能不僅僅是自己一代人的努力,而是幾代人拼搏向上。後代人站在前代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在如今的應試環境下,很多人把分數當成唯一的標準,確實考上大學看到的都是高考成績,這其實對於那些出身貧困的家庭的孩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幫助。可以想像,如果高考不再看高考成績,而是所謂的綜合素質,那麼貧困家庭的孩子顯然根本沒有任何的競爭力,完全被排除在大學校門之外。

如今我們再看城市和農村,富裕家庭和貧窮家庭,孩子所受的教育根本是完全不同的。當城裡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便參與各種學習班,補習班,興趣班。從體育到音樂到美術,不一而足。而農村的孩子除了學校裡學習一點知識,課餘之外都在自己操場上和泥地裡玩耍。教育決定一個人的思維,而一個人的思維又決定他今後發展的格局和眼界,這種格局上的差距並不是一場考試的分數就可以彌補的。

當然,我們這些出身貧窮或者出身農村的孩子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正是因為我們在同樣的教室,同樣的學校裡學習,說明了我們並不差。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彌補自己在天賦和教育上的差距。也許同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彌補,後天在人脈和眼界上的落後。

當跨入大學的校門時,我們就已經進入更優秀的圈子。也許未來還有更多的艱辛,但這樣的艱辛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機會獲取進入的門票。眼界和格局都是可以不斷的自我培養的。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人,在優秀的環境和優秀的圈子中,自然可以快速地提升自己。

很多人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學習生活一段時間後,都不再願意回到農村去。這並不是自己忘本了,而是真的自己綜合素質提升了,眼光和視野都與以往不同。很難再去融入到過往的那些雞飛狗跳的日子中。如今很多農村地區的日常生活環境確實不堪,一些人眼睛只盯著金錢,急功近利,公序良俗,甚至都放到一邊,實在令人不齒。這樣的環境中又怎麼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們呢。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只要憑藉個人的努力,就可以極大地改變自己人生命運。這似乎給我們一種錯覺,努力就能成功,當然這句話沒有錯,但實際上,貧困家庭的孩子想要憑讀書來翻身,難度已經越來越高了,至少要高過從前。社會各階層本身就具有其穩定性,並不是可以輕易躍升的。我們承認這樣的差距,也認可這樣的差距,但是並不會屈從於這樣的差距。寒門依舊可以出貴子,雖然更加艱難,但是一切皆有可能。

即便進入大學之後,似乎人生命運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如果不進入大學,那麼人生命運沒有任何機會去改變。每一個出身農村或者貧困家庭的孩子應該明白,高考並不是對自己的一種折磨,而是自己走向人生改變命運的絕佳機會。也許我們已經錯過歷史的機遇,但是絕不應該錯過自己人生的機遇。

相關焦點

  • 畢業多年,為什麼很多農村大學生混得越來越差?真實原因很扎心!
    那麼是什麼導致農村孩子畢業後混的越來越差呢總結以下幾點! 1、農村學生比城市孩子生活壓力大 由於近年來高校擴招,現在大學生的含金量和福利已經遠遠不如以前了。以前大學生畢業就包分配,找個好工作並不困難。現在大學生人數太多,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工資整體下降。
  • 大學生混得越差,越不要在這三種單位裡工作,容易自毀前途
    職場案例:近日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女大學生小王吐槽:她在畢業之後便入職了一家家庭式的創業小公司,在公司裡擔當比較重要的職位,每天在公司裡熬夜加班,可是在辛辛苦苦度過半年試用期之後,他本以為自己的工資能夠過萬,可是竟然卻被領導直接勸退了,因為公司老闆告訴女大學生小王由於公司資金周轉不利
  • 農村大學生畢業後跑外賣,會給農村帶來什麼影響?
    農村大學畢業生跑外賣,會對農村造成什麼影響?初一看,很多人可能會這樣想,這能有什麼影響?現在大學生畢業後種菜、賣菜、養豬、賣豬肉的比比皆是,跑快遞、跑外賣的也不在少數,有農村的,也有城市的,這都是個人選擇。
  • 農村二本大學生學習這三個專業,前景很渺茫,可能一輩子都難翻身
    在大學生群體中,農村大學生是主力,農村大學生期待著通過讀大學來實現人生逆襲,但是從目前的高考錄取情況來看,大部分農村學生只能讀二本。二本在我國高校中地位尷尬,處於最底層,從學校角度看,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如果專業再選擇不好,那就真的前途渺茫了。
  • 中國富豪都出自什麼家庭?出身真的很重要,這幾人才是真正的草根
    這可能是孩子對家長最力的反擊。 什麼樣的家庭出什麼樣的孩子。不是說,出生於普通家庭就不去努力,任何時候都需要努力,需要給自己定一個更高的目標,而是一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而且很多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知道不覺「潤物細無聲」的。 這一點,從中國那些超級富豪的家庭能看出些端倪。
  • 農村大學生,你上大學要拼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作為農村走出的大學生,你考上大學的那一刻或許成為了全家人的驕傲,因為進入大學殿堂的那一刻,我們幾乎成了家中學歷最高的人,同時作為從農村考出的大學生被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們賦予了極大的希望,因為他們沒有接觸更多的教育,但是從你考出農村的那一刻讓他們看到了家庭的未來,所以,對於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身上背負的擔子一點也不輕
  • 農村出身的研究生,和城市家庭出身的工人,相親女孩該如何選擇
    現在雖說城市農村都一樣,甚至在許多地方的農村比城市生活條件更好,但從大體上來講,城市人的整體生活條件還是較農村好一些。這方面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經濟條件,或是各種保障,農村現在雖然也越來越健全,但是與城市相比,不能否認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 為什麼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相處不好?背後的原因很無奈
    當然,這是農村老一輩人的固定思維,他們總認為只有進了一所好大學,他們才一定能住在好日子。當然,學位確實是找工作的一塊敲門磚,但大學生最昂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到處都是大學生,好日子通過文憑考試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不僅如此,還有一個更令人遺憾的情況,那就是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混不好。亮亮是建築專業的大一新生畢業生。
  • 農村老人過世後沒人抬棺,是混得太差嗎?應該怎麼辦?
    小時候我們沒有兒歌可唱,有的只是順口溜,記得那時候如果小夥伴們有好的東西不一起分享,會被這樣說:奸死奸壞,死了沒有人抬(抬我們讀四聲)。從從順口溜裡我們不難品出:在農村,如果一個人或者他們家裡人對別人不夠大方,總是吝嗇,且心地不善良的話,有可能死了以後,連幫忙往外抬的人都沒有。
  • 年輕人混得不夠好,就不要做這三種工作,否則會沒有任何前途
    ,但是在現實的職場中卻沒有長遠的眼光,導致自己的職場生涯不順利;剛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們,是沒有任何職場經驗的,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就是四處張望,這是年輕人混不好的原因;甚至有些人,找到輕鬆清閒的工作,每天也是朝玖晚伍的工作,但是這種工作方式會讓人沒有任何前途。
  • 從亞洲第一女團畢業後:混得好的拍電影,混得差的當女優
    不過峰岸南的畢業如今有著重大的意義,因為這意味著AKB48這個組合的一期生已全員畢業。 一期生是什麼概念? 但現實中,也真的有AKB48畢業成員下海的。 一期生中西裡菜畢業後曾在日本娛樂圈引起極大震動。她化名後在2010年出道,首部作品銷量達到20萬。但兩年後就從AV女優引退,之後嫁做人婦,從此退出了演藝圈。
  • 這3種家庭出身的學生,真的更容易上名校!你家孩子在其中嗎?
    在高考中,能不能考上名校,與考生的家庭出身,到底有沒有關係呢?高考是中國最重要的考試之一。眼下,距離2020年高考,還剩下不到4個月時間。中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高考中能夠發揮出色,考上一流名校,最好個個都能考上北大清華。
  • 人到中年混得再差,也儘量少在這3方面「努力」,否則會越混越差
    人到中年混得再差,也儘量少在這3方面「努力」,否則會越混越差對於很多中年人來說,在這個年齡階段需要面臨很大的壓力,不僅僅是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更多還是來自工作上的壓力。可以說,這兩種情況是大多數中年人的職場現狀。不過,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往往混得差的中年人要佔多數,他們工作上發展得不盡人意,遠沒有同起點的同事出色,心中會產生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即使如此,人到中年混得再差,也儘量少在這3方面「努力」,否則會越混越差。
  • 醫科大學生16年流浪街頭:一年46起 受挫抗壓能力差或是主因
    4月18日,「讓愛回家」東莞救助站尋親工作組組長靈機一動,在網上輸入「尋找廖銀超」相關字眼,沒想到真的搜索到尋找廖銀超的帖子,隨即聯繫上了廖銀超的家人。經家屬確認,這名在廣東等地流浪16年的男子就是他們苦尋的親人。據廖銀超家人講述,2004年的一天,時年25歲的廖銀超與家人道別,前往川內某醫科大學領取畢業證,這一去就是16年。
  • 中國富豪家庭出身研究
    所以,從家庭出身的角度講,這個挑選是完全隨機的,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當然,由於樣本數量不夠大,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偏差,請大家注意分辨。令人沮喪的是,我發現:今天成為超級富豪的,他們的祖輩或者父輩往往都已經是當地出類拔萃的存在。真正出生於普通家庭的,少之又少。
  • 高等教育普及化 中國更多家庭實現大學生「零的突破」
    「我是我們家的第一個大學生。」孫川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川出生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的一個農村家庭,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是小學代課教師。孫川是家中長子,從小就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幫父母幹農活。高考結束後,孫川在冕寧縣一個工地做了1個月小工,為自己賺取學費、生活費,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 大學輔導員直言:這五種大學生,畢業後90%會失業,你上榜了嗎
    大學輔導員直言:這五種大學生,畢業後90%會失業,你上榜了嗎在70、80年代的時候,大學生那是十分吃香的存在,從來不用擔心就業的問題,而且職業還都相當不錯,可是,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卻是不容樂觀,找到一份專業對口,自己又喜歡的工作可以說很難,大學裡的這五種學生失業率更是極其高
  • 鄉愁《農村大學生的尷尬現實: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的大學生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市。【小編擴展:就像小編一樣,有時候真的是留下的是鄉愁回不去的是故鄉,故鄉能安下肉身可是無處安放靈魂。即使能夠回去也是智能匆匆而過,似乎成了客人或者是遊子,有時候真的想回去,但是奈何很多無賴!
  • 你是什麼家庭出身?中國人曾有45個家庭出身代碼
    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劃分農村的階級成分,一般均需追查其前兩代、三代的經濟狀況。有的甚至要從乾隆年間和同治年間所立的碑文去查證。土改工作隊認為,那些已經破落的人,也不能輕易放過,因為「他們前兩輩子壓迫人,好活了,這輩子不給他們黏上些封建,那太便宜了他們。」儘管如此,在解放初期的幾年裡,家庭出身不好的年輕一代,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
  • 985大學畢業卻拿著低薪被群嘲?小鎮青年選不了出身還能幹什麼
    小組成員們大多就讀或畢業於名牌大學,但他們當下的處境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樣好:有人從大學退學,有人畢業就失業,有人拿著十分微薄的薪水……有小組成員用「小鎮做題家」概括他們——出身小鎮或小城,除了埋頭苦讀外啥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