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企業是推動深圳經濟特區4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儘管受疫情影響,但深圳今年在吸引外資方面仍然拿出了不錯的表現——前三季度,深圳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超3000家,在吸收合同外資、實際使用外資等也有顯著增長,凸顯出國際投資者在深布局的信心仍然堅定。
在深世界500強近300家
來自深圳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深圳全市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69個,吸收合同外資153.42億美元,同比增長5.86%,實際使用外資62.7億美元,同比增長7.66%;截至今年三季度,深圳累計批准外商直接投資項目95626個,累計吸收合同外資3037.69億美元,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97.55億美元。
「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每年創造深圳約1/5的GDP、40%的進出口貿易及近三成稅收,全市規上產值約35%都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對深圳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憑藉多年沉澱的優質營商環境,近年來世界500強企業在深投資大幅增長,近年來,推動空中巴士(中國)創新中心、美國蘋果研發中心、美國英特爾智能設備創新中心、美國高通華南區總部、韓國三星通訊研究院、瑞士ABB集團汽車充電設備研發中心等世界500強項目紛紛落戶深圳,累計在深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已近300家。
在「雙區驅動」格局下,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將有更多自主權,也向世界宣示深圳的對外開放仍將行穩致遠,堅定了國際投資者對深圳的看好。
位於南山區的德國工商總會創新中心,定位於連接德國企業尤其中小企業及初創企業與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建立中德創新合作生態,促進中德經濟界的創新合作與交流。在該中心設立之初,德國工商總會對各大城市做了前期調研,最後,深圳成為了「答案」。
「深圳能夠高效地將想法快速變現成產品,當地政府及營商環境也十分令人信賴。」德國工商總會廣州代表處首席代表馬銘博表示,深圳是世界範圍內的「硬體矽谷」,能為全球提供貨源充足、價格優惠的硬體。
外商投資「土壤」更肥沃
要堅定外商的投資信心,就要讓其「紮根深圳,融入循環」。
市商務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深圳下一步的外資工作,是加快落實「負面清單管理+準入前國民待遇」制度,爭取在深試點放寬外商設立投資性公司、音像製品製作、幹細胞醫療工程等業務;促進服務貿易開放發展,落實在電信、保險、教育、科研和技術服務、法律、諮詢等服務領域對外資放寬限制的措施;鼓勵外商來華投資設立研發中心,降低外資研發中心享受優惠政策門檻等。
同時,深圳積極出臺擴大開放利用外資政策。在今年出臺的《深圳市2020年穩外資促發展若干措施》中,按照精準服務、擴大開放、穩定經營、簡政放權、加強保障的思路,提出了五個方面21條具體措施,全力以赴穩定外資存量、促進增量,推動深圳利用外資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已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建立起外商投資促進公共服務體系,以商協會為紐帶,建設外商投資企業權益保護服務工作站,開展重點企業走訪及信息採集、政策宣講、外商投資諮詢服務等工作。同時還建設起基於「網際網路+」的深圳外商投資促進服務信息平臺,充分應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起政企間的溝通橋梁。
上述負責人介紹,截至9月底,外商投資企業權益保護服務工作站已走訪外商投資企業近180家,採集信息外商投資企業超過300家,覆蓋10個行政區域;深圳外商投資促進服務信息平臺目前已完成前期需求調研和建設方案送審,將於年底前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