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昨日中興在香港召開發布會正式推出了中興Blade S6 4G LTE智慧型手機。Blade系列自2010年9月正式推出,憑藉有代表性的產品例如Blade V880在當時獲得了較高關注度。據中興官方公布數據稱,截至2014年末,Blade系列銷量已達2000萬部,除了亞太地區外,今天的Blade系列也通過在全球市場與運營商合作的方式來提升品牌影響力。在發布會結束之後,中興終端技術與合作高級總監林煒民就中興Blade S6產品本身以及未來中興的發展策略接受了騰訊數碼的專訪。
不要在意與iPhone撞衫
這次中興Blade S6的外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是的,相信多數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蘋果iPhone 6。尤其是機身整體的圓潤造型、2.5D弧形玻璃以及屏幕下方那個「似曾相識」的小圓點Home鍵。不過對於撞臉iPhone 6這件事,林煒民認為外觀上的「差不多」是見怪不怪的事了。中興Blade S6作為一款5英寸屏幕的手機,與星星2號設計思路不同,這導致Blade S6外觀要發生較大改變。
拋開外觀上的雷同,中興Blade S6更加注重智能手勢操作,而且小圓點Home鍵的風格也是Nubia家族「傳承」下來的。林煒民表示,「為了保證超薄機身與持握手感,Blade S6採用類似於iPhone 6的設計也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另外你需要知道的是,這次率先發布的是亞太版中興Blade S6,未來大陸版在配置上與Blade S6基本是一致的。
其實對於設計上的核心問題,林煒民並沒有直接給出我們想要的答案。但細想一下,今年擁有同樣問題的「撞衫手機」也並不少。出現這樣的局面則反映出如今智慧型手機行業的競爭激烈。如果不讓消費者一眼相中,那麼很難有更多被了解的機會,相比之下,選擇與iPhone 6相似的外觀則可以避免工業設計的「跑偏」,從而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由此可見,Blade S6使用類似的設計也是出於對智慧型手機市場變化的考量。
價格方面,林煒民認為中興Blade S6的定價還是頗具性價比的,中興想要傳達的是他們在做一款讓用戶能買得起的好手機。不過如今百元市場競爭同樣激烈,很多新產品的推出已經重新刷新了百元機市場。此時如果僅僅談配置的話,售價249.99美元的Blade S6並不具備絕對的優勢,現在唯一能期盼的就是大陸版Blade S6的售價了,不過中興方面目前還無法透露具體的上市時間及價格。
還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發布會上中興Blade S6被聲稱是支持HiFi音效的,但中興方面並沒有具體解釋HiFi體驗如何。當被問及HiFi的合作廠商時,林煒民稱Blade S6是通過硬體來實現HiFi音效的,選擇的合作廠商是AKM,目前僅有解碼功能,並不具備功放功能。
智能手勢和語音操作是核心
Bade S6搭載了基於Android 5.0系統的MiFavor 3.0 UI,內置Smart Sense手勢功能,這應該算是本次Blade S6除了「外觀」之外給我們帶來的最大亮點了。通過這種智能手勢以及動作操控設定,用戶可以快速的開啟閃光燈、內置的應用、相機或是播放音樂等等。
對於這個新功能,我詢問林煒民SmartSense智能手勢是否只會在Blade S6中才獨享?得到的答案是目前中興Blade S6的手勢功能最豐富,但未來智能手勢功能會在中興各個系列的機型中陸續推出。而類似於星星2號的語音操作也會逐漸滲透到包括Blade S6在內的各個產品中,由此可見,語音+手勢操作的模式會成為MiFavor定製系統最核心的功能。林煒民補充道:「MiFavor 3.0 UI的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多是以實用為目的,同時會集成更多功能,讓消費者可以花費更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兒。」
主攻「3+1」,Memo或被拋棄
我們了解到中興的產品劃分了不同的類別,發布會上曾學忠解讀了中興未來的「3+1」計劃,其中「3」代表的是Star系列、Grand系列、Blade系列,而「1」則代表的是Nubia。至於曾經我們熟悉的Memo、Open系列,林煒民表示Memo的定位與Nubia系列在部分大屏產品的設計上是衝突的,言外之意就是未來Memo系列或將被拋棄。而Open系列則是面向小眾市場,未來並不會消失,會根據不同的市場推出相應的入門機型。
聊到這又有一個新的疑問擺在眼前,中興與Nubia的產品是否存在競爭的關係呢?對此林煒民回答稱:「在細分市場,Nubia更加注重的是影像拍照,硬體配置上也與中興手機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兩者並不存在明顯的衝突。」
如今智慧型手機更多選擇在細分市場發力,顯而易見的是,中興未來會在語音與手勢功能上花更多的時間來完善這些功能,同時還會保持在硬體配置上與主流智慧型手機相似的策略。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中興最為主打的語音、手勢在很多智慧型手機身上或者說定製系統中都有涉及,這種局面之下,如何能說服消費者選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智能硬體市場僅是跟隨狀態
去年的CES上,中興曾推出了Grand Watch智能手錶,時隔半年,中興又發布了Grand Band智能手環。步入2014年,我們愈發感覺到智慧型手機廠商開始集體轉型,智慧型手機並不是廠商唯一關注的產品線,手機的身份也會轉變為物聯網的核心,與更多手機周邊的智能硬體產品相互連接。
在交談中得知,今年中興還將會推出一款全新的穿戴設備,可見這部分市場他們並不會放棄。然而對於穿戴設備或者智能硬體領域,今天的中興僅僅是開啟「跟隨」模式,其重點仍然集中在智慧型手機本身上,但當下構建一個智能生態系統的確顯得尤為重要,這方面中興似乎並沒有太明確的規劃。未來如何最大化的留住用戶,讓用戶依賴、持續享用自己的服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另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