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相信 時間倒退 記憶的最美
合起雙手 閉上雙眼 再許下心願
在某一天 回到從前 讓他們都出現 當他們沒改變
讓時鐘停在那年的夏天
《許飛:那年夏天》
相信每一個看過超級女聲的人,在聽到上面這首歌的時候,都是滿滿的溫情與懷念。
然而,藝術之所以美好,就在於它的虛無縹緲。現實的世界充滿狗血和一地雞毛。
時隔十四年,《王牌對王牌》懷舊環節請來了06屆超女同臺。
按照節目組以往的風格,應該是個煽情的回憶殺,順便賣賣情懷。沒想到劇情突然不受控制,變成了大型尷尬現場。
許飛當面質問尚雯婕為什麼不和大家聯繫,微博私信從不回復。看完節目網友紛紛表示許飛情商太低。於是#許飛回應超女重聚#,並且講了「背後的故事」,字裡行間全是對尚雯婕的諷刺,再次引發熱議。
有人稱讚許飛好猛,有人覺得尚雯婕真性情,有人吐槽節目強行賣情懷。
有人認為,既然許飛拿了勞務費,就應該配合完成這場表演,而不是把場面變得尷尬。
也有人說,許飛拿的只是唱歌的錢,並不配合演戲。
我們今天不討論孰是孰非。畢竟成年人的世界,只有利弊,沒有對錯。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合群這件事。
01
什麼是合群?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一種願意與他人乃至群體在一起的傾向。
那麼如果沒有這種傾向呢?那麼所謂的合群就成為了「偽定義」。
明明想去圖書館學習,卻為了融入集體和舍友開黑玩遊戲;
為了和身邊的人有共同話題,開始看選秀,點評起秦牛正威和虞書欣,而你其實對她們沒有一點興趣;
本來制定了下班後學習和健身的計劃,卻為了合群去參加無意義的聚會,唯恐被同事排擠;
當領導向大家徵求意見時,本來更看好方案B,但為了和大多數人審美一致,卻違心投給了方案A……
美劇《老友記》中也有類似的片段,瑞秋到新公司Ralph Lauren上班,為了合群學習抽菸。
很多人就這樣陷入了「偽合群」的怪圈。說別人愛聽的話,做大多數人在做的事,隨波逐流,泯然眾人。
偽合群是妥協的開始。每一次對集體的妥協,都讓你朝著迷失自己的方向一去不返。
02
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在乎「合群」這件事?其實這是一種大眾心理,而這種心理和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有關。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被灌輸著一種理念,那就是:「合群才能走的更遠,不合群就是做人有問題。」
被孤立的恐懼和融入群體的安全感,讓我們越來越不能勇敢做自己。
在各種男團女團層出不窮的娛樂圈,我們每天都能在熱搜榜上看到各種抱團、撕逼或者站隊。
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如果四個人的組合,三個人抱團孤立另一個人,輿論風向一定是:「為什麼人家三個人玩得好,只缺你一個?一定是你人品有問題。」
就連被網友調侃的「中老年男團」飛輪海成員也沒有逃脫這個定律。
在臺灣地區娛樂產業蒸蒸日上的2005年,飛輪海乘上這股東風,成為火爆兩岸三地的偶像組合。近日,炎亞綸在做客《花花萬物》時,直言組合成員私下不聯絡,也不是朋友。
節目播出後,辰亦儒發文疑似回應,然後吳尊和汪東城互動評論。
「看來不是四人不和,是炎亞綸與其他三個人不和。那麼炎亞綸肯定有他的問題。」
看,這就是大多數人的思維定式,把合群與否與人品掛鈎。
可真實的世界如此複雜,合群與不合群都有很多版本。
人緣好、有人格魅力是合群,偽君子和假好人也會合群。
內向、獨來獨往是不合群,有獨立思考、不盲目從眾也是不合群。
合群可以是性格,也可以是一種現象,就是不應該歸為人品的範疇。
03
《奇葩說》裡曾經辯論過類似的話題。
奶茶說:「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你合群了,你就消失了」。
如果你在一個糟糕的群裡,那麼你的合群,只是在被平庸化。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楊過是一個不合群的代表。
從小被帶上桃花島,與郭芙帶領的小團體格格不入,最後還被砍掉一隻胳膊。
到了全真教也不受待見,最後不得不反出全真教,投入古墓派門下做了小龍女的徒弟,並展開一段轟轟烈烈的師生戀。
如果楊過老老實實待在郭芙身邊做舔狗,或者在日漸衰敗的全真派規規矩矩學習武功,抑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與小龍女成親,可能就不會有後面的神鵰大俠,也不會成就一段曠世愛戀。
正如陳銘所說:「一個人的成長,是通過每一個人生階段的小群,不斷形塑的結果。」
而我們再反過頭來看楊過的「不合群」,其實具備幾個特別可貴的特質,一是忍受寂寞,二是不甘人下,三是不懼世俗,四是與眾不同。
這些都讓他成為了一個特別的人。於是,他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到了真正三觀相合的群體,比如遇到今生摯愛小龍女,和黃老邪一見如故結成忘年之交,還有助力他來襄陽為郭襄過生日的那群人……
用一句特別俗的話總結,「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有這樣一段話: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合群不是這個社會的規則,我們首先應該學會為自己負責。一個人真正的自由,是放棄那些「無效社交」,把時間花在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情上,花在真正志趣相投的人身上。
04
我們並非是在反對合群,因為合群與獨處,沒有所謂的對錯,只是一種選擇。
如果你為了合群,被迫迎合別人,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為了合群,不斷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的想法;
如果你為了合群,開始忘記是非,甚至喪失原則和底線……
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顏如晶說:「我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獨;我合群了,就是真的內心孤獨。」
成年人的世界裡,破碎不是最殘酷的事,最殘酷的是踩著這些碎片,假裝我們還很好。
回到開頭提到的《王牌對王牌》,看多了作秀式的溫情,突然想起了作家莫言說的那句:「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應當允許有人不哭。」
人與人之間應該是有磁場的。有些人一見如故,有些人註定成為不了朋友。
就算曾經最好的朋友,在分開後也可能隨著時間和距離而漸行漸遠。
對於曾經並肩戰鬥過的一群人,最好的結局,是把彼此銘記、或者遺忘在我們曾經相識的地方。
人生的真相是:在你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而發生你身上90%的事情與他人毫無關係。
所以,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群。最好的人生狀態是,如果你能遇到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群,何其有幸,一定要記得珍惜。如果不能,那就勇敢做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