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為什麼那麼難治?胰腺癌真的沒法醫治了嗎?
伴隨著各種新藥和治療方法的出現,包括晚期肝癌在內,不少原來認為很難治癒的惡性腫瘤都已經看到了「曙光」,患者的總體生存時間和疾病控制率得到了很大提升,這要歸功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的出現。然而胰腺癌仍然是目前難以攻克的「堡壘」,而且近年來的發病率有繼續增高的趨勢,根據美國最新資料顯示,胰腺癌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在5%左右。
胰腺癌為什麼難以治療?
根據腫瘤發生的部位,胰腺癌分為胰頭癌和胰體尾部癌;根據病理分型,胰腺癌包括導管細胞腺癌(佔90%),粘液性囊腺癌,腺泡細胞癌,以及其他更為罕見的病理類型。
胰腺位置特殊,「隱藏」在腹膜後,屬於後腹膜器官,其頭部(胰頭)位於十二指腸彎曲所形成的凹處;其主體,即胰腺的主要部分(胰體),位於胃的正後部;而胰腺的尾部(胰尾)則延伸至脾臟處,甚至深陷入脾門(脾臟血管進出脾臟的位置),由於這種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胰腺癌的生物學特性,使得超過80%以上的胰腺癌到了晚期才被發現,不僅無法通過手術治療,而且藥物療效也很差。
為何胰腺癌早期難發現?
胰腺癌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腫塊也無法被摸到,並且目前也沒有簡單的篩查手段,就會導致胰腺癌一發現就是晚期。但其實胰腺癌也並不是完全無法篩查,只是要依靠影像學,比如內鏡超聲、增強CT或核磁共振,就有早點發現的可能。
1)針對高危人群進行檢查
高危人群包括:有胰腺癌家族史,突發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瘤(二者均屬癌前病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因良性病變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者,吸菸、大量飲酒,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上腹部非特異性症狀者。
2)腫瘤標記物檢查
糖鏈抗原19-9(CA19-9)是臨床最常用的胰腺腫瘤標誌物,也適合作為一種判斷治療效果的指標,但並足以作為早期診斷的指標,其他標誌物也有研究,如血清粘蛋白(MUC1)、S100蛋白檢測等對胰腺癌早期診斷都有一定作用。
3)影像學診斷
除大家熟知的CT和核磁檢查之外,早期胰腺癌的診斷需要更多靠近胰腺的檢測,包括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內鏡超聲(EUS)等,可發現胰管輕度擴張(這可能是早期胰腺癌唯一的影像學表現)和提高較小腫瘤的檢出率,並可通過收集胰液或細針穿刺來進行細胞學和組織學檢查。
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CT)可提高胰腺癌與慢性胰腺炎的鑑別準確率,同時對轉移灶也有較高的敏感性;經口胰管鏡(POPS)與胰膽管內超聲(IDUS)屬於更為先進的內鏡技術,大多數醫院還不具備這樣的檢查條件。
胰腺癌真的沒法醫治了嗎?
胰腺癌重在綜合治療,多學科綜合診治是胰腺癌治療的基礎。臨床上多個科室的醫生會根據每個患者的身體狀況、腫瘤部位和大小、侵犯的範圍、黃疸水平和肝腎功能情況等,通過多學科的討論和協作,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
胰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介入治療和支持治療等。
根據胰腺癌與周圍血管的關係和遠處轉移情況,胰腺癌可以分為可切除胰腺癌、可能切除胰腺癌、不可切除胰腺癌,這三種情況所對適用的治療方式不同。
對於可切除胰腺癌,儘早行根治手術,術後根據病理和患者情況選擇輔助治療。
對於可能切除胰腺癌,可以先給予新輔助治療(即手術前先給予化療),再評估能否手術切除。
對於不可切除胰腺癌,可以採取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對於不能耐受放化療者,可以給予營養支持、緩解疼痛等最佳支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