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全程馬拉松該怎麼跑?超詳細的經驗在這裡

2020-12-09 全民一起跑

隨著跑步運動的日益普及,好多小夥伴要參加人生中第一個馬拉松比賽,心情興奮也緊張甚至有些害怕,我第一次跑馬拉松時也是這樣的。沒有準備的冒險是愚蠢的,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需要長期、耐心和細緻的準備。

以下就是我總結的比賽注意事項,供小夥伴們了解。

一、賽前準備

1、 保持好的心態,不緊張、不恐懼。

經過半年多的訓練後,馬上要參加比賽了。首馬,哪怕參加過幾次比賽,難免都會在賽前感覺緊張和不適,以我為例,第二個、第三個全馬的時候,賽前總覺得小腿肌肉疼、膝蓋不舒服,心情會很沮喪,每每都會有不想比賽的感覺。

一同參賽的小夥伴也會被我的不良情緒感染,導致幾個人一起不舒服。但真正槍響之後,看著周圍前行的跑友,賽道旁歡呼加油的人群,一切不適都拋到腦後。所以,大家不必為賽前綜合症困擾,保持好心情,根據個人狀況制定目標和計劃,可以通過賽前慢跑、輕鬆的音樂、小夥伴們的溝通交流、甚至是徹底的休息來緩解情緒。

2、 賽前減量

有些小夥伴,每個月都要跑到一定裡程才會罷休,否則總有一種偷懶的感覺,和其他人一比,跑量不足,都會自責。但在比賽前,必要的休息比過度的跑量更重要。

以2013年上海馬拉松為例,12月1日比賽,你在兩周前,11月15日前就應該拉完最後一個長距離,進入調整期,控制跑步的距離,以休息為主,只要保持身體的熱度,而不是耗費身體能量,給身體恢復最佳狀態的時間。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跑馬當天的成績,也不是你跑前兩周突擊努力的結果,臨陣磨槍,只會增加受傷的機率和身體的不適。你的比賽水平一定是取決於長期的訓練結果。也就是說兩、三個月或是更長時間的訓練狀況決定了最終的比賽成績。

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馬拉松不像短跑,比賽中沒有超常發揮,沒有幸運與巧合,比賽就是你平時訓練的鏡子。說白了,跑得快還是慢、能不能順利完賽,都是你自己決定的,只要沒有意外的受傷,當天的成績就是你訓練的體現。

3、 賽前健康飲食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包括健康的飲食習慣。雖然我們跑步不必過分地追求成績和名次,但跑步不能成為你放縱飲食的藉口。健康的飲食習慣與運動一樣是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組織部分,甚至更加重要。

如何吃,是個很有學問的問題。我每天只有早、午兩餐,自我感覺能滿足身體需要。雖我能一般通過空腹跑,提高身體耐受力。前一天晚飯不吃的情況下,第二早空腹無補給,跑30公裡,依舊能適應。

依舊以賽前兩周為例,正常飲食,可以增加晚餐,以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為主。賽前一周,前四天肉蛋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後三天以糧食為主,增加糖儲備。賽前一天,午餐早一些,吃點容易消化的東西。晚餐,就要吃清淡的和容易消化的水果和蔬菜。

很多時候,跑前一天是小夥伴們聚在一起的日子,要克制啊。對於啤酒嘛,因人而已,白酒就算了。

4、比賽用品

馬拉松的賽道不是嘗試新花樣的場合,無論衣服、鞋襪、帽子。任何穿著,都要磨合過才好。就連比賽當天吃的能量膠,也都是你之前吃過的口味。

跑馬拉松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以教會你很多東西,不僅強壯你的肌肉、身體,更會讓你明智、開慧。跑步真的是一種修行,僅只對於好學、慎思、謹行的跑者。

少說些大道理,這些東西都要準備到:

創可貼:賽前貼乳頭,賽後處理可能的水泡或是傷口;

凡士林、潤膚露、BB油:起床後,塗擦腋下、腹股溝等易摩擦的區域,腳上愛起水泡的可能擦腳上一些,腳趾頭縫也要塗抹仔細哦。

運動飲料:早餐喝一個,賽前喝一個,哪怕再不靠譜的補給,你都能堅持到20公裡。

一次性雨衣:10月以後的比賽早上很涼,存包後穿上一次性雨衣可以擋擋風,起跑後再脫掉,脫掉後不要隨地亂扔,小心絆倒後面的人。切記,別等出汗再扔,那時雨衣裡面的衣服已經溼了。

能量膠、能量棒:吃你平時吃過的東西。去年北馬,在32公裡吃了一個M品牌的,第一口沒咬動,差點噎死。

鹽丸:特別是在天氣熱的時候,鹽丸是保證你不抽筋的有力武器;當然,如果你能在路邊隨時喝上一碗鹹鹹的麵條湯也是很棒的,我在環泰山馬拉松就這麼搞。

帽子、太陽鏡:你經常帶的帽子,除了遮陽還能防止汗水流進眼裡,但我不喜歡。可以帶個魔術頭巾,擦汗。陽光普照的時候,太陽鏡是很有必要的,對於我這種高度近視,可以別上個墨鏡片。

腰包:我始終覺得腰包比臂包好,因為裝的東西多,不會讓胳膊有那麼多負擔。因為用臂包,在泰安馬拉松時,因為出汗太多,廢了我一個手機。腰包,只帶需要的東西,其他都扔存衣包裡。2013年的煙臺馬拉松,我帶了一腰包,裡面裝了大約1斤的東西,4個人的補給,還有一個充電寶。結果起跑之後,小夥伴們都各奔前程,我怎麼背去的,又怎麼背回來的。還有朋友問,手機放哪,我喜歡放在兜裡。

手錶:手錶比手機靠譜。雖然平時跑步不帶手錶,只帶手機,但比賽時,有些朋友要跑步軟體的運動軌跡,手機的電量就會很寶貴。看手錶,是個很好的習慣。當然,要能有記錄跑步路線和數據的手錶更好,隨時掌握自己的速度和節奏。對於我來說,節奏是自己控制的,看表也白搭。手機很關鍵,為了安全和方便,任何時候跑步我都帶手機。跑步之前,要把電充滿,存衣包裡放個充電寶會很方便。

早餐:把這個放在最後,是因為前面那些東西都要提前準備好。出門前,就要把早餐吃完。一般的比賽,都是8點開始,這樣,你需要在6點開始吃早餐,留給身體兩個小時消化早餐的時間。香蕉、麵包、蛋糕、牛奶、蜂蜜、水,這些都是很必要的。你吃下的東西呢,負責20公裡前的能量,後面的靠身體儲備;32公裡以後,需要補充香蕉或者能量膠。

身體準備:

提前幾天修剪腳指甲,但別剪禿了,太短,也會磨腳趾頭。

賽前一周,多喝些水,讓自己水盈盈的。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溫水,大小便,大便一定要在跑前,把身體清空。我一般要兩次小便後才停止喝水,要不然到了起點,排隊上廁所也是個大問題。

號碼布和晶片,是個很技術的活,號碼布既要好看,還不要影響排汗。建議別再肚子上,或者腰包上。晶片嘛,找個老師教教,這個很關鍵,牢固但不影響鞋帶的鬆緊。

存包、起點等待開跑:吃完準備好就要去起點了。一定要有時間觀念,否則你會很匆忙,甚至存不上包,那就悲劇了。到達存包處,把該存的存上,如果冷,雨衣就很管用了。沒有雨衣的,相互擁抱取暖。剩下的時間,要熱熱身,拉伸韌帶、活動關節,這可以讓跑步肌肉群比賽後迅速進入最佳狀態,有效保護你的膝關節、踝關節、腰肌不受損傷。還有更關鍵的,和小夥伴們一起合影留念。就在你該站的地方,往前幾米,向後幾米都不會影響你的成績。你又不是那些黑人兄弟,拿不到獎金。

二、比賽攻略

1、 出發

等待的時間有些漫長的,有領導講話,升國旗、唱國歌,一聲槍響,比賽開始了。你將迎來期待已久,快樂中伴隨著痛苦的42.195公裡。記得,現在基本上都是淨計時,跑過起點,踩上計時毯的時候,把手機中的計時軟體打開。

大家在呼喊中,跑過龍門。

國內的比賽不如國外。比如首爾馬拉松,嚴格分區分時跑,等我們跑過龍門的時候,已經過了28分鐘,黑兄弟已經差不多10公裡了,但在國內可能就會很差。此時,人多、興奮、路窄,後面的人潮水般湧來,避免被腳下東西絆倒、撞到前面的人,或者被後面人碰到。慢慢的,慢慢的,等到人少一些,再甩開膀子跑。

著名馬拉松推手、百馬大叔田同生老師說過,勻速就是最快的速度。起跑時,你身邊會有一堆的人呼嘯而過,不搭理他們,按照自己的速度跑。當然,難免會興奮一些,但一定要克制住。按照自己節奏和配速去跑,跑著跑著,你會發現自己最舒服的節奏才是最好的速度。

2、漫長的42.195公裡

以北馬為例,一般起跑之後到天安門之前,基本上都是被人群推著走,你會在躲閃和找人的過程中度過,速度會稍微快一點。沒關係,你只要按照節奏,穩步向前,慢慢的就找到了合適的位置和速度。每個人的前幾公裡,都會覺得很累很漫長,五公裡一過,猛然就跑開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來了。初跑者,跟著你的小夥伴或者心儀的兔子,在人家身後跑,跟一行白鷺上青天一樣,可以節省不少的體力。

水站,基本上從5公裡就開始有了。前面說過,你出發前喝的水,能保證你到半程。當然,第一個水站人會超級多。完全可以忽略,人太多了,會被踩死。後面的水站,可以逢站必喝。每次喝水幾口。哪怕不渴,也要漱口潤嗓子。記住,在你感到口渴前喝水。

如何進站呢?就跟開車一樣,你從正常的速度到停車,需要提前50米,降速,注意身後的人,慢慢的停下來,走到桌旁,拿起一杯或者一瓶水,向前走走,小口小口的喝,喝完扔掉瓶子或杯子,再快走幾步跑起來。有的水站和飲料站連在一起,可以先喝水,再補充運動飲料,再喝水漱口。嘴裡儘量不要有運動飲料殘留,太甜了,跑起來不舒服。

有些朋友問,中途還休息嗎?肯定的,像我這樣430的速度,肯定要休息的。所謂休息,就是中間補水和補充能量的時候走走。停下來,不是站在那裡不動,而是換成走路的方式,補水、補充能量。不要坐下來,因為一旦坐下來,再起跑就很很難。

跑步的過程,會碰到以下情況,例如:

鞋帶開了,千萬別急停蹲下來繫鞋帶,這樣,你會被踩死的,還會絆到後面的小夥伴,慢慢地靠到路邊,儘量腳踩到路邊護欄而不是蹲下。

胸悶、頭暈、心慌。每當有前兩個症狀是,減慢速度,慢慢的走幾步,深呼吸,調整一下。若是心慌,可以停下來,深呼吸,壓一下左胸。心跳平緩前,一直走,不要跑。若還是不舒服,向你身邊的工作人員求救。

要是覺得腿腳不舒服,停下來,慢慢走,走幾分鐘再跑,適當按摩或者採取冷敷的措施,若還未緩解,退賽也不算是最差的選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繼續回到路上

前半程堅持不快,按照自己的速度跑,保持體力,避免前面快,體力消耗太大,後半程嚴重掉速。

20公裡後開始補充能量,能量膠或者士力架,我個人不喜歡能量膠,吃完後會倒牙。士力架最簡單便宜,就是花生巧克力,味道單一,也安全。你吃下的東西,需要半小時後才能被身體吸收,你吃的東西基本能保證到25公裡,所以在23公裡開始補充,23、29、35、40,基本上四次即可。

30公裡後的補給完畢後,你要調整一下自己的呼吸和跑步節奏,繼續前行。到了33公裡處,很多人就到了撞牆的階段。什麼叫撞牆?大體意思就是你身體儲存的能量基本耗盡,身體開始轉換能量供給方式,消耗脂肪,此時需要更多的氧氣來維持身體。而耗氧量最高的大腦,會通過疼痛或其他方式抑制身體其他器官運作來保證大腦的供給。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均處在最低點,整個人陷於崩潰邊緣,跑還是不跑,停還是不停。你需要做的就是堅持跑下去,因為之前吃的能量膠現在派上用場了。當然,之前讀書、看報來的勵志篇章、豪言壯語也會有些許的用處。

挺過了極點,真正的馬拉松開始了。最後的九公裡,才是馬拉松的精髓。

此時,你貌似一個機器,呼吸、跑步,看路,揮手。其他的你根本考慮不到或者壓根不會想到。人家說,到了青藏高原,人的心靈會純淨。大腦是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而胡思亂想是最累人的。到了這個時候,腦子裡面清清靜靜的,只是看清前面的路和身邊的人,給加油的路人一個微笑,跑馬到這個時段,也是純淨的。當你跑過42公裡的牌子,還有195米,看見終點了,又興奮了。 微笑面對鏡頭、雙手高舉,當左腳踩到終點計時毯時,你搞定了。回頭看看你跑過的42.195公裡,你真的很棒,辛苦了,給自己一個贊,給跑過的路程鞠個躬。

3、第43公裡

慢慢的,讓腳步慢下來,心緒平復下來。切勿跑過終點就坐在地上,而是繼續走,喝水,取完賽包和領取獎牌。天氣冷的時候,跑完後要穿上乾爽的衣服再拉伸,在等待其他小夥伴的時候,拉伸、品味跑過的42.195。

4、恢復

跑完,持續喝水,直到小便重新為淡黃色的,那說明你身體內不缺水了。首先吃一些容易吸收的麵包、蜂蜜水,休息休息,晚上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啤酒也可以有,促進肌肉修復。晚上睡覺時,可以將雙腿抬高,促進血液循環。第二天晚上,可以適當用很慢的速度跑幾公裡,促進排酸。再休息,再跑。

此時,你已經停不下來了,因為,你已經開始跑了。

相關焦點

  • 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該如何跑?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細節
    很多朋友在參加了一次或幾次半程馬拉松之後,想要開始嘗試全程馬拉松,可是比賽距離增加了一倍,這樣真的合適嗎?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真的就一樣嗎?其實兩者不管從備戰還是訓練方面,對人體意志力方面都是有很大不同的。全馬該如何面對?
  • 超詳細10公裡訓練計劃,這樣跑就對了!
    超詳細10公裡訓練計劃,這樣跑就對了!,不論是跑著玩,還是嚴肅競技,都能各跑其樂。那該如何完成每一公裡呢?下面就通過學習十條來自跑步專家和職業運動員的經驗原則,掌握10公裡跑的要領吧。1.初跑者:逐漸增加跑量只要能跑完5公裡,就可以嘗試10 公裡。不過,要想完成翻番的距離,必須經過充分準備。「我建議,每周跑量比上一周增加10-15%。把增加的這部分跑量分布在一周中的2-3次跑步中。」
  • 怎麼做到第一次參賽就能跑完全程馬拉松?看你的萬米長跑成績
    從電視上網絡上能看到的馬拉松畫面那是人山人海比肩繼踵,參賽的業餘運動員個個歡呼雀躍歡天喜地,一派承平盛世其樂融融的景象。但事實上是,馬拉松不是來鬧著玩兒的,而是來苦行的。對於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的普通人來說,那更是一場真正的煎熬和磨難,要知道歷史上第一位跑完42,195米的選手完賽後就壯烈犧牲了。
  • 超詳細的半程馬拉松訓練指南,轉給需要的跑友!
    在全民運動的今天,跑步、健身好像已經滿足不了一些健身愛好者的運動需求了,他們想往更加突破自我極限的運動項目上發展,比如馬拉松。 馬拉松全程42.195公裡,對很多人來說其實還是挺不容易的。
  •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
  • 用6個小時跑完全程馬拉松,有多難?
    跑步的下一個進階就是跑馬拉松,所以馬拉松的比賽場上,成了很多跑友的打卡聖地,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馬拉松的軍隊中來。國內的全程馬拉松,關門時間一般都是6小時,如果說用剛好的6小時來跑完全程有多難呢?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每公裡用時8分32秒,半程用時3小時00分,全程6小時00分。而人類走路的速度,大概是每公裡12分鐘,所以說用這個配速來跑完全程很難嗎?其實說難也不難,說難也挺難。下面我們就一起拉看看廣大的網友是怎麼回答的吧?
  • 馬拉松比賽策略:化整為零 全程一分為三
    網易體育5月26日報導:馬拉松比賽全程距離超42公裡,對於普通跑者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要想完成目標或者跑出更好的成績,就需要採取一些比賽策略。
  • 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馬拉松,你跑過麼?
    高馬創辦於2015年,是南京市首個全程馬拉松賽  經過5年深耕細作,高馬不僅在辦賽的專業程度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同時圍繞著「螃蟹馬拉松」的賽事特色打造了一系列配套活動及選手福利,樹立起了「螃蟹馬拉松」的賽事品牌,也獲得了跑者們的一致讚許。
  • 備戰全程和半程馬拉松,需要達到多少跑量?
    問題:王老師,您好,我已經堅持跑步很久了,一直想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但又怕自己的能力還不夠,所以,請問:跑全馬前要達到怎樣的一個跑量才能心裡有底呢?跑量與跑完全程馬拉松(42.195公裡)的機率有著直接關係。
  • 厲害:93歲老人每天堅持跑13公裡,他創造了中國第一個馬拉松紀錄
    張亮友以2小時52分34秒6奪冠,成為創造中國馬拉松紀錄第一人。被國家體委確定為中國馬拉松賽第一個最好成績,載入史冊。從此,拉開了中國馬拉松運動的序幕。肥東縣也因此成為中國馬拉松的「發源地」。張亮友回憶,當時「跑馬」條件很差。他是穿著布鞋跑的,「跑道」是鄉下的土路。
  • 54歲女子兩年跑10場全程馬拉松 6個是海外賽事
    為了排解壓力,2015年4月26日,毫無跑馬經驗的她,竟然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馬拉松,從此開啟了與跑馬的緣分。張萍說,很多人問她是如何開始跑馬拉松的,後來和一些跑友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都和她一樣,是因為看了村上春樹的一本書《當我跑步的時候,我在談些什麼》後,開始喜歡馬拉松的。最初是想體驗一下這本書裡關於跑步時的感悟。「真正開始跑起來,是因為一次失敗的投資,當時心情壓抑。馬拉松是個可以讓你忘掉痛苦、煩惱並讓你上癮的運動。」
  • 貴州環雷公山超100公裡馬拉松,十屆不止於跑
    2020貴州環雷公山超100公裡馬拉松(下文簡稱「超100」)於12月4日至6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雷山縣、丹寨縣三地接力舉行。 經過十年來的各界合力培育,超100賽事影響力日益擴大,成為貴州乃至中國高水平山地戶外運動賽事名片,享譽國內外。 本屆賽事賽程總長105.4875公裡,由凱裡、雷山和丹寨三站組成,3天3地3場比賽,整個賽事總共設置了男、女超100公裡三日賽,男、女單日賽及迷你馬拉松、健身跑等項目,並同步開啟線上馬拉松。
  • 馬拉松全程多少公裡 馬拉松全程幾公裡
    隨著馬拉松項目的蓬勃發展,有的人是享受跑步的快樂,但也有人去追求速度。2018年初中國田協新修訂了大眾選手等級評定實施辦法,根據全程馬拉松、成績,劃定非專業選手的等級。那大家知道馬拉松全程多少公裡嗎?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 復旦女學霸,懷孕8個月跑完馬拉松全程
    馬拉松是一項國際性長跑比賽,分為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四分馬拉松這三種。而人們口中提及的一般都是,全程馬拉松。全馬比賽中,選手們一般要跑42.125公裡,而跑完馬拉松的最快紀錄也需要1小時59分鐘40秒,但是你能想像到懷孕八個月全程跑完馬拉松嗎?
  • 大眾跑者的間歇跑該如何跑
    一提到間歇跑,很多大眾跑者會覺得這是專業跑者的事,我們只是健康跑,這麼「高逼格訓練」不屬於我們,不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成熟的跑者,間歇跑是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間歇跑該怎麼跑?網上有很多訓練方法,通常是採用400米或800米一組的方式。
  • 山地馬拉松與城市馬拉松的區別,跑過了才明白。
    我經常參加全國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習慣了在公路上奔跑42公裡。2015年開始,國內山地馬拉松開始流行了,這讓我也動了心。一、山地馬拉松與公路馬拉松最簡單的區別。山地馬拉松和城市公路馬拉松雖然都是42公裡,但山地馬拉松在山裡舉行,通常會有累計一千五百米左右甚至更多的升爬。城市馬拉松在公路上跑,道路平整,最多跑幾座橋,幾個長坡。
  • 上海馬拉松11月29日開跑:只設全程跑、規模9000人、防疫是重點
    新華社上海10月21日電(記者許東遠、楊愷)上海馬拉松組委會21日宣布,2020年上海馬拉松將於11月29日7時正式起跑,比賽只設全程馬拉松,參賽規模擬為9000人。今年是上馬獲得世界田聯白金標賽事稱號的第一年,也是上馬25周年。
  • 上海馬拉松11月29日開跑:只設全程跑、規模9000人、防疫是重點
    新華社上海10月21日電(記者許東遠、楊愷)上海馬拉松組委會21日宣布,2020年上海馬拉松將於11月29日7時正式起跑,比賽只設全程馬拉松,參賽規模擬為9000人。今年是上馬獲得世界田聯白金標賽事稱號的第一年,也是上馬25周年。  據介紹,今年的上海馬拉松取消了往年的10公裡和5.5公裡健康跑項目,只保留全程馬拉松,參賽規模擬為9000人。
  • 他穿著Pansy鞋跑42.195公裡的全程馬拉松,結果是……
    Pansy鞋 穿皮鞋跑馬拉松,
  • 賦予挑戰性的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
    ◎賦予挑戰性的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當你逐漸喜歡上跑步時,你會從開始的只能跑5分鐘、10 分鐘到15分鐘、20 分鐘,甚至跑-一個小時也不滿足。日本人的身體素質並不比中國人好太多,但是日本馬拉松多年來一直是 在不斷地、快速地發展,並多次獲得世界重大比賽的好成績。這些都是與他們的科學訓練方法分不開的。世界上每年都要舉行不同規模的馬拉松比賽。但是馬拉松比賽早已經不只是全程馬拉松的比賽。大型的馬拉松比賽,除了全程馬拉松比賽以外,還有5公裡、10公裡、20 公裡、半程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