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跑步運動的日益普及,好多小夥伴要參加人生中第一個馬拉松比賽,心情興奮也緊張甚至有些害怕,我第一次跑馬拉松時也是這樣的。沒有準備的冒險是愚蠢的,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需要長期、耐心和細緻的準備。
以下就是我總結的比賽注意事項,供小夥伴們了解。
一、賽前準備
1、 保持好的心態,不緊張、不恐懼。
經過半年多的訓練後,馬上要參加比賽了。首馬,哪怕參加過幾次比賽,難免都會在賽前感覺緊張和不適,以我為例,第二個、第三個全馬的時候,賽前總覺得小腿肌肉疼、膝蓋不舒服,心情會很沮喪,每每都會有不想比賽的感覺。
一同參賽的小夥伴也會被我的不良情緒感染,導致幾個人一起不舒服。但真正槍響之後,看著周圍前行的跑友,賽道旁歡呼加油的人群,一切不適都拋到腦後。所以,大家不必為賽前綜合症困擾,保持好心情,根據個人狀況制定目標和計劃,可以通過賽前慢跑、輕鬆的音樂、小夥伴們的溝通交流、甚至是徹底的休息來緩解情緒。
2、 賽前減量
有些小夥伴,每個月都要跑到一定裡程才會罷休,否則總有一種偷懶的感覺,和其他人一比,跑量不足,都會自責。但在比賽前,必要的休息比過度的跑量更重要。
以2013年上海馬拉松為例,12月1日比賽,你在兩周前,11月15日前就應該拉完最後一個長距離,進入調整期,控制跑步的距離,以休息為主,只要保持身體的熱度,而不是耗費身體能量,給身體恢復最佳狀態的時間。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跑馬當天的成績,也不是你跑前兩周突擊努力的結果,臨陣磨槍,只會增加受傷的機率和身體的不適。你的比賽水平一定是取決於長期的訓練結果。也就是說兩、三個月或是更長時間的訓練狀況決定了最終的比賽成績。
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馬拉松不像短跑,比賽中沒有超常發揮,沒有幸運與巧合,比賽就是你平時訓練的鏡子。說白了,跑得快還是慢、能不能順利完賽,都是你自己決定的,只要沒有意外的受傷,當天的成績就是你訓練的體現。
3、 賽前健康飲食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包括健康的飲食習慣。雖然我們跑步不必過分地追求成績和名次,但跑步不能成為你放縱飲食的藉口。健康的飲食習慣與運動一樣是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組織部分,甚至更加重要。
如何吃,是個很有學問的問題。我每天只有早、午兩餐,自我感覺能滿足身體需要。雖我能一般通過空腹跑,提高身體耐受力。前一天晚飯不吃的情況下,第二早空腹無補給,跑30公裡,依舊能適應。
依舊以賽前兩周為例,正常飲食,可以增加晚餐,以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為主。賽前一周,前四天肉蛋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後三天以糧食為主,增加糖儲備。賽前一天,午餐早一些,吃點容易消化的東西。晚餐,就要吃清淡的和容易消化的水果和蔬菜。
很多時候,跑前一天是小夥伴們聚在一起的日子,要克制啊。對於啤酒嘛,因人而已,白酒就算了。
4、比賽用品
馬拉松的賽道不是嘗試新花樣的場合,無論衣服、鞋襪、帽子。任何穿著,都要磨合過才好。就連比賽當天吃的能量膠,也都是你之前吃過的口味。
跑馬拉松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以教會你很多東西,不僅強壯你的肌肉、身體,更會讓你明智、開慧。跑步真的是一種修行,僅只對於好學、慎思、謹行的跑者。
少說些大道理,這些東西都要準備到:
創可貼:賽前貼乳頭,賽後處理可能的水泡或是傷口;
凡士林、潤膚露、BB油:起床後,塗擦腋下、腹股溝等易摩擦的區域,腳上愛起水泡的可能擦腳上一些,腳趾頭縫也要塗抹仔細哦。
運動飲料:早餐喝一個,賽前喝一個,哪怕再不靠譜的補給,你都能堅持到20公裡。
一次性雨衣:10月以後的比賽早上很涼,存包後穿上一次性雨衣可以擋擋風,起跑後再脫掉,脫掉後不要隨地亂扔,小心絆倒後面的人。切記,別等出汗再扔,那時雨衣裡面的衣服已經溼了。
能量膠、能量棒:吃你平時吃過的東西。去年北馬,在32公裡吃了一個M品牌的,第一口沒咬動,差點噎死。
鹽丸:特別是在天氣熱的時候,鹽丸是保證你不抽筋的有力武器;當然,如果你能在路邊隨時喝上一碗鹹鹹的麵條湯也是很棒的,我在環泰山馬拉松就這麼搞。
帽子、太陽鏡:你經常帶的帽子,除了遮陽還能防止汗水流進眼裡,但我不喜歡。可以帶個魔術頭巾,擦汗。陽光普照的時候,太陽鏡是很有必要的,對於我這種高度近視,可以別上個墨鏡片。
腰包:我始終覺得腰包比臂包好,因為裝的東西多,不會讓胳膊有那麼多負擔。因為用臂包,在泰安馬拉松時,因為出汗太多,廢了我一個手機。腰包,只帶需要的東西,其他都扔存衣包裡。2013年的煙臺馬拉松,我帶了一腰包,裡面裝了大約1斤的東西,4個人的補給,還有一個充電寶。結果起跑之後,小夥伴們都各奔前程,我怎麼背去的,又怎麼背回來的。還有朋友問,手機放哪,我喜歡放在兜裡。
手錶:手錶比手機靠譜。雖然平時跑步不帶手錶,只帶手機,但比賽時,有些朋友要跑步軟體的運動軌跡,手機的電量就會很寶貴。看手錶,是個很好的習慣。當然,要能有記錄跑步路線和數據的手錶更好,隨時掌握自己的速度和節奏。對於我來說,節奏是自己控制的,看表也白搭。手機很關鍵,為了安全和方便,任何時候跑步我都帶手機。跑步之前,要把電充滿,存衣包裡放個充電寶會很方便。
早餐:把這個放在最後,是因為前面那些東西都要提前準備好。出門前,就要把早餐吃完。一般的比賽,都是8點開始,這樣,你需要在6點開始吃早餐,留給身體兩個小時消化早餐的時間。香蕉、麵包、蛋糕、牛奶、蜂蜜、水,這些都是很必要的。你吃下的東西呢,負責20公裡前的能量,後面的靠身體儲備;32公裡以後,需要補充香蕉或者能量膠。
身體準備:
提前幾天修剪腳指甲,但別剪禿了,太短,也會磨腳趾頭。
賽前一周,多喝些水,讓自己水盈盈的。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溫水,大小便,大便一定要在跑前,把身體清空。我一般要兩次小便後才停止喝水,要不然到了起點,排隊上廁所也是個大問題。
號碼布和晶片,是個很技術的活,號碼布既要好看,還不要影響排汗。建議別再肚子上,或者腰包上。晶片嘛,找個老師教教,這個很關鍵,牢固但不影響鞋帶的鬆緊。
存包、起點等待開跑:吃完準備好就要去起點了。一定要有時間觀念,否則你會很匆忙,甚至存不上包,那就悲劇了。到達存包處,把該存的存上,如果冷,雨衣就很管用了。沒有雨衣的,相互擁抱取暖。剩下的時間,要熱熱身,拉伸韌帶、活動關節,這可以讓跑步肌肉群比賽後迅速進入最佳狀態,有效保護你的膝關節、踝關節、腰肌不受損傷。還有更關鍵的,和小夥伴們一起合影留念。就在你該站的地方,往前幾米,向後幾米都不會影響你的成績。你又不是那些黑人兄弟,拿不到獎金。
二、比賽攻略
1、 出發
等待的時間有些漫長的,有領導講話,升國旗、唱國歌,一聲槍響,比賽開始了。你將迎來期待已久,快樂中伴隨著痛苦的42.195公裡。記得,現在基本上都是淨計時,跑過起點,踩上計時毯的時候,把手機中的計時軟體打開。
大家在呼喊中,跑過龍門。
國內的比賽不如國外。比如首爾馬拉松,嚴格分區分時跑,等我們跑過龍門的時候,已經過了28分鐘,黑兄弟已經差不多10公裡了,但在國內可能就會很差。此時,人多、興奮、路窄,後面的人潮水般湧來,避免被腳下東西絆倒、撞到前面的人,或者被後面人碰到。慢慢的,慢慢的,等到人少一些,再甩開膀子跑。
著名馬拉松推手、百馬大叔田同生老師說過,勻速就是最快的速度。起跑時,你身邊會有一堆的人呼嘯而過,不搭理他們,按照自己的速度跑。當然,難免會興奮一些,但一定要克制住。按照自己節奏和配速去跑,跑著跑著,你會發現自己最舒服的節奏才是最好的速度。
2、漫長的42.195公裡
以北馬為例,一般起跑之後到天安門之前,基本上都是被人群推著走,你會在躲閃和找人的過程中度過,速度會稍微快一點。沒關係,你只要按照節奏,穩步向前,慢慢的就找到了合適的位置和速度。每個人的前幾公裡,都會覺得很累很漫長,五公裡一過,猛然就跑開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來了。初跑者,跟著你的小夥伴或者心儀的兔子,在人家身後跑,跟一行白鷺上青天一樣,可以節省不少的體力。
水站,基本上從5公裡就開始有了。前面說過,你出發前喝的水,能保證你到半程。當然,第一個水站人會超級多。完全可以忽略,人太多了,會被踩死。後面的水站,可以逢站必喝。每次喝水幾口。哪怕不渴,也要漱口潤嗓子。記住,在你感到口渴前喝水。
如何進站呢?就跟開車一樣,你從正常的速度到停車,需要提前50米,降速,注意身後的人,慢慢的停下來,走到桌旁,拿起一杯或者一瓶水,向前走走,小口小口的喝,喝完扔掉瓶子或杯子,再快走幾步跑起來。有的水站和飲料站連在一起,可以先喝水,再補充運動飲料,再喝水漱口。嘴裡儘量不要有運動飲料殘留,太甜了,跑起來不舒服。
有些朋友問,中途還休息嗎?肯定的,像我這樣430的速度,肯定要休息的。所謂休息,就是中間補水和補充能量的時候走走。停下來,不是站在那裡不動,而是換成走路的方式,補水、補充能量。不要坐下來,因為一旦坐下來,再起跑就很很難。
跑步的過程,會碰到以下情況,例如:
鞋帶開了,千萬別急停蹲下來繫鞋帶,這樣,你會被踩死的,還會絆到後面的小夥伴,慢慢地靠到路邊,儘量腳踩到路邊護欄而不是蹲下。
胸悶、頭暈、心慌。每當有前兩個症狀是,減慢速度,慢慢的走幾步,深呼吸,調整一下。若是心慌,可以停下來,深呼吸,壓一下左胸。心跳平緩前,一直走,不要跑。若還是不舒服,向你身邊的工作人員求救。
要是覺得腿腳不舒服,停下來,慢慢走,走幾分鐘再跑,適當按摩或者採取冷敷的措施,若還未緩解,退賽也不算是最差的選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繼續回到路上
前半程堅持不快,按照自己的速度跑,保持體力,避免前面快,體力消耗太大,後半程嚴重掉速。
20公裡後開始補充能量,能量膠或者士力架,我個人不喜歡能量膠,吃完後會倒牙。士力架最簡單便宜,就是花生巧克力,味道單一,也安全。你吃下的東西,需要半小時後才能被身體吸收,你吃的東西基本能保證到25公裡,所以在23公裡開始補充,23、29、35、40,基本上四次即可。
30公裡後的補給完畢後,你要調整一下自己的呼吸和跑步節奏,繼續前行。到了33公裡處,很多人就到了撞牆的階段。什麼叫撞牆?大體意思就是你身體儲存的能量基本耗盡,身體開始轉換能量供給方式,消耗脂肪,此時需要更多的氧氣來維持身體。而耗氧量最高的大腦,會通過疼痛或其他方式抑制身體其他器官運作來保證大腦的供給。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均處在最低點,整個人陷於崩潰邊緣,跑還是不跑,停還是不停。你需要做的就是堅持跑下去,因為之前吃的能量膠現在派上用場了。當然,之前讀書、看報來的勵志篇章、豪言壯語也會有些許的用處。
挺過了極點,真正的馬拉松開始了。最後的九公裡,才是馬拉松的精髓。
此時,你貌似一個機器,呼吸、跑步,看路,揮手。其他的你根本考慮不到或者壓根不會想到。人家說,到了青藏高原,人的心靈會純淨。大腦是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而胡思亂想是最累人的。到了這個時候,腦子裡面清清靜靜的,只是看清前面的路和身邊的人,給加油的路人一個微笑,跑馬到這個時段,也是純淨的。當你跑過42公裡的牌子,還有195米,看見終點了,又興奮了。 微笑面對鏡頭、雙手高舉,當左腳踩到終點計時毯時,你搞定了。回頭看看你跑過的42.195公裡,你真的很棒,辛苦了,給自己一個贊,給跑過的路程鞠個躬。
3、第43公裡
慢慢的,讓腳步慢下來,心緒平復下來。切勿跑過終點就坐在地上,而是繼續走,喝水,取完賽包和領取獎牌。天氣冷的時候,跑完後要穿上乾爽的衣服再拉伸,在等待其他小夥伴的時候,拉伸、品味跑過的42.195。
4、恢復
跑完,持續喝水,直到小便重新為淡黃色的,那說明你身體內不缺水了。首先吃一些容易吸收的麵包、蜂蜜水,休息休息,晚上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啤酒也可以有,促進肌肉修復。晚上睡覺時,可以將雙腿抬高,促進血液循環。第二天晚上,可以適當用很慢的速度跑幾公裡,促進排酸。再休息,再跑。
此時,你已經停不下來了,因為,你已經開始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