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BA自由市場開啟到今天已經快一周了,林書豪還是去向不明。
之前傳出的「勇士和籃網有意籤下林書豪」,被證明消息來自國內。大洋彼岸對這一消息持觀望態度,認為要麼是經紀人造勢需要,要麼是為了推廣新鞋。
但也有美國記者證實,這個休賽期,林書豪的確和不少NBA球星在一起打過球,比如勇士的庫裡、盧尼、帕斯卡爾,比如籃網的杜蘭特、歐文、勒維爾。湯神跟腱斷裂之前,也曾跟林書豪一起在洛杉磯打過野球。
不管是跟庫裡一起打球,還是跟杜蘭特、歐文一起訓練,其實都不代表兩隊管理層的意願。眾所周知,NBA球隊無權在休賽期以球隊名義組織訓練、比賽,球員之間的各種聯繫都建立在自發自願的基礎上,與球隊基本無關。
當然,把書豪的名字和勇士、籃網緊密聯繫在一起,對圍觀群眾來說很正常。
勇士是林書豪NBA夢想開始的地方,十年前是他們給落選秀書豪送出了第一份NBA合同。此外,勇士如今已經把主場搬遷到舊金山的大通中心,書豪作為土生土長的帕羅-奧圖人,如能加盟勇士,勢必對當地華人市場產生積極影響。更不用說,湯神賽季報銷之後,勇士客觀上也的確需要補充一位經驗豐富的後場老將。
籃網被頻繁提及顯然是因為有蔡老闆,一支華人老闆旗下的球隊,沒有理由不籤下一名華人球員。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中國女籃驕傲韓旭能運作到WNBA的紐約自由人隊打球,離不開蔡老闆在背後的支持。一年多前書豪被籃網交易到老鷹時,蔡老闆還只是球隊小老闆,如今大權獨攬,把書豪重新籤回來只是點點頭的事。
這些猜想都不算是完全的無中生有,因為作為局外人,你既沒辦法證實,也沒辦法證偽。但我們可以客觀分析一下,書豪重返NBA的道路為什麼會如此艱難,到底有哪些短板把他擋在了NBA的大門之外。
最了解書豪的,其實還是他自己。休賽期,書豪發過一條ins,解釋了他最近重點訓練的三個方面:
第一,讓身體更強壯;
第二,全方位優化投籃姿勢;
第三,強化節奏感,打球更有變化。
這三個目標,其實分別對應三個短板:健康、投射和運動能力。
先說健康。身體是革命本錢,想要繼續留在NBA,必須確保能經受住漫長賽季的高強度衝撞。書豪已經32歲了,再也不是「林瘋狂」橫空出世時的那個毛頭小夥子。在NBA的最後三個賽季,他備受傷病困擾,總共只打了111場比賽,場均只出戰21.1分鐘。他的油箱裡還剩下多少油,多數NBA球隊恐怕都感到心裡沒底。
書豪上賽季在CBA慘遭圍堵 ,恨不得每次突破都要付出狠狠摔在地板上的代價。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每個人都想從我身上割下一塊肉(everyone wants a piece of me)」。從延長職業生涯的角度考慮,他的確更適合如今重攻輕守的NBA。倒不是說NBA的對抗強度還不如CBA,而是NBA的職業球員都更有保護意識,裁判的執法也更鼓勵進攻,以書豪的量級也不至於像在CBA一樣,動輒遭受雙人甚至三人包夾。
其次是投籃。18-19賽季後期在猛龍,書豪越來越得不到出場機會,根源就在於他無法為球隊提供穩定的外線投射。他在猛龍的投籃命中率只有37.4%,三分球命中率只有20%,一度連續投丟17記三分球,場均只能拿到7分,確實不復當年之勇。反觀跟他同一位置的範弗利特,生涯三分命中率達到39.3%,在對抗強度更高的季後賽中場均砍下接近20分,才有了足夠本錢籤下4年8500萬大合同。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書豪承認猛龍時期他的確不在最佳狀態,每次投籃出手都要暗暗祈禱能命中。他說:「如果你每次出手都要祈禱它能命中,那它多半就不可能投進。」這個休賽期,他大幅度修正了自己的投籃姿勢,從之前的兩段式調整成了更接近一段式,抬高出手點,加快出手速度,整體觀感上更接近於庫裡。但細看實戰視頻,他還是會不自覺地回到更熟悉的原始姿勢,新投籃技術的打磨還需要更長時間。
(書豪的甜點區集中在禁區外、三分線內一側,
禁區內攻框效率和三分手感都一般,
不符合當今聯盟的發展潮流)
最後是運動能力。三大短板中,這也是最不受書豪主觀意志掌控的一個。巔峰期的書豪,運動能力在亞裔運動員中稱得上頂級,尤其是速度在全聯盟都是精英級別,突破第一步與沃爾、歐文等超一流控衛相比毫不遜色。但隨著年齡增長,又遭遇膝蓋重傷,絕對速度和爆發力的下降肉眼可見。1米91的身高在如今的聯盟沒有優勢,一旦無法用絕對速度擺脫對手,他就只能寄希望於用假動作和節奏變化拉開出手空間。
上賽季在CBA,書豪場均貢獻22.3分、5.7籃板、5.6助攻,這樣一份成績單似乎不太足以打動NBA球隊。對多數NBA球隊管理者來說,他們對CBA比賽水平的認知,多半還停留在隨便哪個NBA球員都可以單場爆砍六七十分的程度。相比之下,書豪場均只能拿下22.3分,似乎更坐實了他運動能力的急劇下滑。
分析完這三大短板,是不是說書豪確實已經不再具備打NBA的能力,所以才重返NBA希望渺茫?——並非如此,書豪還能打,但不確定NBA球隊是否還相信他能打。
書豪今年畢竟才32歲,處在球員生涯的黃金期末段。他在CBA場均只得22.3分,不等於他沒能力砍下更高得分,而是球隊更需要他演好組織者角色,他事實上在得分數據上做出了犧牲。上賽季,書豪能帶著首鋼一路打進半決賽,距離決賽也只差一個決勝球。這賽季,首鋼對國內球員進行了升級(加入李慕豪、範子銘),第一階段反倒只打出4勝6負,全聯盟排名第13,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外援吉布森起不到書豪上賽季的作用,個人攻堅和全隊組織都乏善可陳。
失去後才知珍貴。正因如此,儘管書豪在這個夏天明確宣布新賽季不會重返CBA,首鋼依然對他緊追不捨,他們仍然計劃把他帶回到第二階段比賽中。
最後一個NBA賽季被交易到猛龍之前,書豪在老鷹打了51場球,以46.6%的命中率場均得到10.7分,在「特雷-楊替補」這個角色上表現得相當可靠。整個職業生涯,他的三分球命中率為34.2%,至少達到聯盟平均水平,完全有能力為球隊提供20分鐘左右的火力輸出。
問題只在於受疫情困擾,各隊的休賽期運作都更偏向保守,沒有太強的動力選擇一個已經「被NBA放棄」的球員。如果沒有疫情,書豪可以在休賽期打更多水平更高的半職業半業餘對抗賽,比如洛杉磯的德魯聯賽,用實戰表現來打消NBA球隊的顧慮。但在疫情大背景下,書豪沒有更多機會證明自己依然能戰,野球級別的訓練和比賽畢竟沒什麼說服力。
目前自由市場上等待籤約的合格控衛並不稀缺,比如雷吉-傑克遜(30歲)、布蘭登-奈特(28歲)、內皮爾(29歲)、穆迪埃(24歲),還有「地表最強175」小託馬斯(31歲),他們都比書豪年輕,也都在上賽季還效力於NBA球隊,聯盟各隊對他們更加熟悉。相比之下,書豪在即戰力上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
現在還有哪些球隊相對缺少控衛?——想來想去,好像只有快船。正牌控衛只有貝弗利一個,替補客串的路威主要以得分為己任,而且最近還有流言說球隊有意將其清掃出門。但快船作為一支爭冠球隊,對書豪這樣闊別NBA一年多的大齡控衛還有多少興趣,實在很難揣測。
作為被選擇的那一方,除了繼續等待,書豪可以努力的空間很有限。也許有球隊願意在他身上下注,跟他籤一份底薪甚至無保障合同,在季前賽中試試效果。但也許直到新賽季開賽,書豪都等不到最想接到的那個電話。屆時他需要作出決定,是再次加盟首鋼、徹底放棄NBA夢想,還是轉投發展聯盟,回到職業生涯最初的起點,把一切過往都全部清零,再一次向命運發起挑戰。
「最好的書豪還在後面(Best yet to come)。」——32歲,書豪還在拼。不管怎樣,為他加油,祝他好運。
本文首發於騰訊體育
577>
「魚樂NBA」專注提供深度籃球評論,
每周1-3篇,不定期更新
微信視頻號:阿魚
企鵝號/B站:阿魚說球
微信公眾號:魚樂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