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
第20次到鹿亭,感覺一次比一次更美,來了之後就不想走,乾脆和朋友們留下來,夜宿鹿亭鄉的東大門,中村。
和中村一起入睡,一起醒來,鄉村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鹿亭,是寧波餘姚市的唯一建制鄉。
這裡位於寧波市的重要飲用水源皎口水庫的小皎溪上遊,小皎溪發源於鹿亭鄉最西端的東崗、斤嶺一帶的崇山峻岭之間,溪水涓涓而下,沿途匯聚諸多溪流,水面越來越寬,水量越來越大,潺潺奔流,匯入皎口水庫。
作為飲用水源保護區,鹿亭鄉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制約,工廠逐漸搬離,無法發展工業經濟的鹿亭鄉,因此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生態高效農業、鄉村休閒旅遊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這就是鹿亭鄉近幾年變得越來越美麗的原因。
這裡沒有工業汙染,但有美麗的風景和舌尖上的農家美食,這就是我來鹿亭20次依然還想再來的原因。
小皎溪兩岸,群山連綿,諸峰夾峙,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具一品的山水風情。
美麗的山水,潤育了美麗的鹿亭。
我這次和朋友們結伴到鹿亭,聽村民說,從鹿亭鄉走出去的著名人物鄭永年,重新將戶口,遷回了鹿亭鄉。
我查詢報導,果真如此,鄭永年出生於鹿亭鄉沿夾岙村的鄭洋自然村,19歲考上北京大學後,從此離開家鄉,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國際中國研究雜誌》共同主編等職務,經常回國參加論壇,發表演講,是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
2016年,鄭永年離開家鄉三十多年後,重新將戶口遷移到了故鄉鹿亭鄉。
我這次是和一幫老朋友們相聚在鹿亭,2016年寧波市區劃調整後,從此和原來鄞州區的老朋友們,隔奉化江相望,很少遇見。
區劃調整前的2016年的春天,朋友們遠赴我的家鄉川北山區,到我少年時讀書的母校,捐資助學。
這次鹿亭相聚,正是其中的一些老朋友們,久別重逢,相見甚歡!
觥籌交錯間,把時光,無限拉長,拉長。
每一次相逢,都是久別重逢,每一次分別,都有離愁千般結。
我們入住的民宿名叫「山鄉小閣」,以自家民房改建而成,位於中村廊橋的北端,臨水而居,幽然舒適,雅致閒逸。
布置溫馨的客房,原生態的地道農家美食,特別適合到鹿亭休閒旅遊時,就餐住宿。
鹿亭之美,在於一年四季,不同的季節和天氣,風韻各異,就連一天之中,也是風姿變幻,最美的時刻,在清晨。
夜裡酒畢入睡,四野寧靜無聲,深睡一場悠夢。
清晨天亮,我和中村一起醒來,冬日的小皎溪,水氣氤氳,細霧蒸騰,似仙氣繚繞。
兩岸村居依山臨水,宛如世外之境,隨便拍一張照片,就是一幅水墨畫。
如此美景,早起欣賞的遊人卻不多,我在這裡拍了一段小視頻。
鹿亭中村,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在水一方
中村是一個千年古村,唐代時就已成村落,原為龔氏人家居住,初名龔村。
兩宋之交,公元1129年,金兵長驅直下,侵佔中原,河南滎陽一帶的鄭氏族人,南遷至此,與龔氏分居小皎兩岸,逐漸形成了棋盤形的村莊格局,小皎溪就是楚河漢界。
河南滎陽一帶是春秋時期的鄭國所在地,公元前806年,周厲王姬胡之子,周宣王姬靜,將陝西華縣以東封賜給弟弟姬友,是為鄭國,以國為氏,稱鄭氏。
因此,中原鄭氏是周王室的後裔,有皇家血統。
鄭氏遷來龔村後,歷代繁衍生息,鄭姓人口超過了龔姓,鄭氏族人要求更改村名,相持不下,最終決定走中庸之道,改名中村。
中村之名,還有一種說法,中村位於原鄞縣、奉化、餘姚、上虞四縣和鄞江、梁弄、陸埠三鎮之中心,故名中村。
村口的白雲橋上有副對聯,印證了中村之名的來歷,「地界鄞餘二韭三菁歌利濟,村聯龔鄭千秋萬載安慶瀾」。
白雲橋,是中村的地標,也是鹿亭鄉的東門口。
白雲橋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可算是寧波境內現存古橋中始建最早的古橋,歷代屢經修繕,現存之橋為清光緒16年,即1890年重建而成,若長虹,橫跨小皎之上。
白雲橋是浙江省文物保護點。
鹿亭,自古就曾引得文人墨客遠道而至。
唐朝晚期,有個著名的詩人陸龜蒙,寫的《四明山九題詩》,其中就有一首《鹿亭》詩。
唐末還有個著名的詩人,名叫皮日休,與陸龜蒙是好友,人稱「皮陸」,寫有《和陸魯望四明九題詩》相和,其中也有《鹿亭》詩。
明末清初著名的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餘姚人黃宗羲,針對皮陸二人的九題詩,作了《四明九題考並詩》。
清代文人靳治荊,又寫了《和黃梨洲九題詩並引》,與黃宗羲相和,都寫有《鹿亭》詩。
詩人們關於鹿亭的一唱一和,為鹿亭增添了佳話和傳說不少。
鹿亭,就是這樣一個讓歷代文人墨客寫之不盡詠之不絕的地方。
清代文人萬斯同曾贊之:「鹿亭樊榭無多路,定有仙人此往還。」
千年古村,越來越美,已經成為寧波市民休閒旅遊的目的地,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遊人紛至,千年古村,唯美而熱鬧。
2012年,中村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我第20次到鹿亭,有一段小插曲,特此為記。
我和朋友們在白雲橋邊拍照,友人「FJY」的手機不慎掉落溪中,清晨結霜,溪水冰冷刺骨,友人脫鞋下水,自呼:冬日下水,捨我其誰!
非凡的女子!工作之餘,是排球運動健將!
然而溪水太深,不能撈得手機,一籌莫展之際,幸遇中村友人鄭國光先生。
鄭先生立即請來村民,穿著下水衣,到溪水中撈得手機,而村民,分文未收謝意!
所遇都是有緣人。
向純樸友善的鹿亭中村人,致謝!點讚!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鄉村,讓城市更嚮往。
令人嚮往的鄉村,
鹿亭就是。
如果一個地方去過了還想去,
那一定是對這個地方有好感了,
如果一個地方去過了二十次還想去,
那一定是愛戀這個地方了。
令人愛戀的地方,
鹿亭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