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北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在交接儀式活動現場,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向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移交了嫦娥五號樣品容器,交接了樣品證書。經初步測量,嫦娥五號任務採集月球樣品1731餘克。
在樣品安全運輸至月球樣品實驗室後,地面應用系統的科研人員將按計劃進行月球樣品的存儲、製備和處理,啟動科研工作。
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 胡浩:把我們取回來的樣品交給我們的研製單位,由他們來出更多更好的一些成果,所以今天這是一個重要標誌點。期待我們這些樣品能夠發揮更多的作用,使我們在航天強國的發展過程當中邁出更堅定的步伐。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李春來:月球的樣品已經交接給了中國科學院,然後我們地面應用系統會做好樣品的存儲、製備、處理後面的延續研究的工作。月球樣品的(研究)是長期系統的(工作),所以這個會有陸續有些科學研究的成果就會出現。
國家航天局後續將公開發布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管理辦法和相關管理政策,組織樣品管理工作、協調推進樣品科學研究,鼓勵國內外更多科學家參與,力爭獲得更多科學成果,同時開展任務相關公眾科普和文化交流。
(編輯 王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