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後賽開始了,被寄予厚望的鵜鶘只能充當看客。這樣一個算不上成功的賽季,總要有人來承擔責任,主教練埃爾文·金特裡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奪走了帥印。而回顧金特裡在鵜鶘執教的幾年,有兩個讓人印象極為深刻的瞬間——
第一個瞬間,出現在金特裡還未正式在紐奧良走馬上任的時候。那是2015年,當時還是勇士助教之一的金特裡,跟球隊一起在克利夫蘭的速貸中心,慶祝奪冠。在客隊更衣室裡,金特裡對著攝像機的鏡頭大喊道:「嘿,AD(安東尼·戴維斯),明年咱倆一起來這裡(打總決賽)。」
第二個瞬間,出現在去年夏天的NBA選秀樂透抽籤時。鵜鶘抽到了狀元籤,可以確保選中不世出的籃球天才錫安·威廉姆森了。金特裡跟球隊眾多管理層人員一起通過直播,觀看抽籤的直播,在結果出來的一瞬間,金特裡高舉雙臂,口中還噴出了F開頭的單詞,以表達內心的狂喜。後來接受採訪時,金特裡說:「我為自己之前的過激反應道歉⋯⋯其實我內心也沒有那麼多歉意。」說完,他露出標誌性的笑容。
這樣的瞬間,真實地反應出了金特裡最大的性格特點:極度樂觀。但遺憾的是,他的樂觀無法直接地轉化為球隊的勝利,執教鵜鶘5年時間,金特裡帶隊成績僅為175勝225負,而球隊也僅僅在2018年進入過一次季後賽。雖然那次季後賽他們「以下克上」橫掃開拓者,但第二輪就以1比4敗給了金州勇士。這些過往,成為金特裡下課後,留在紐奧良的歷史。
「我非常感謝埃爾文為這支球隊,為這裡的社區做出的巨大貢獻,」鵜鶘隊的副總裁大衛·格裡芬說,「因為他的貢獻,紐奧良這座城市比之前更好了。但是我們做出行動,需要考慮雙方是否合適,以及行動的時機。我們覺得,現在到了做出改變,同時讓一個新聲音發聲的時候了。」
相比鵜鶘隊期盼新時代的情緒,金特裡個人在過去5年時間裡,體會到最多的兩種情緒,一個是失望,一個是後悔。他執教過多位極具天賦的球員,從安東尼·戴維斯和考辛斯,到如今的錫安和英格拉姆。對絕大多數教練來說,這樣的陣容搭配堪稱夢幻。但對金特裡來說,實際情況遠比紙面陣容來的更加複雜。
在他執教期間,鵜鶘不斷發生的陣容調整,以及連綿不絕的傷病,都阻礙了他們的前進和發展。金特裡初到鵜鶘時,鵜鶘的核心是安東尼·戴維斯,圍繞在他身邊的,是一群具備傳運和投射能力的球員。後來,賽季中期通過交易得到考辛斯後,鵜鶘走進了「雙塔」新時代。
但不幸的是,戴維斯和考辛斯的合作只維持了一個自然年還不到。考辛斯跟腱重傷,鵜鶘選擇將他放棄。隨後,戴維斯也提出要離開,並在去年夏天終於如願。而隨著鵜鶘選中錫安,他們也正式開啟了新時代。只可惜,天賦異稟的狀元郎整個賽季只打了24場比賽。傷病不僅阻礙了錫安的NBA生涯起步,也終結了金特裡在紐奧良的時光。
金特裡在鵜鶘一共執教了400場常規賽,而在這期間,他先後面對140套不同的首發陣容,是同時期內所有球隊和教練裡最多的。5年時間裡,金特裡先後給了77位球員數量不等的上場時間,這樣的陣容調配強度,堪比一位NFL橄欖球隊的主教練了。每當新賽季要開始的時候,面對陣容裡一堆新面孔,金特裡就要思考他們在球隊中的位置。這也是為什麼,金特裡願意讓隆多和雷迪克這樣的老將在球隊裡成為「意見領袖」,因為這樣一支變動劇烈的球隊,需要強有力的聲音來控場。
但對鵜鶘來說,這些還遠遠不夠。沒有穩定陣容帶來的另外一個後果,就是球隊缺乏凝聚力,無法形成一以貫之的球隊文化,進而在關鍵時刻喪失鬥志。
NBA複賽後的比賽,就是典型的例子。本來賽程相對輕鬆,大有機會躋身前八的鵜鶘,僅僅取得了2勝6負的成績。很多比賽,他們相比對手欠缺的並不是天賦和技術水平,而只是求勝的欲望。相比開拓者和灰熊,鵜鶘身上並沒有那種生死時刻的緊迫感。或許是因為錫安的上場時間被嚴格控制,或許是因為球員們也聽到了金特裡即將下課的風聲。總之這支圍繞錫安和英格拉姆兩位青年才俊建立起來的球隊,並沒有年輕球隊應有的朝氣。
「我們如今的這種做法,並不是因為眼前的勝利或者失敗,我們還是著眼於未來,」大衛·格裡芬在聊到解僱金特裡的決定時說,「我們考慮的是如何前進,以及我們想要打造怎樣的一支球隊。我們當然也關心現在贏多少場、輸多少場,但是球隊的成績,並不是我們失望情緒的主要來源。」
既然表示眼光要放長遠,那鵜鶘在選帥方面,就不會太草率地做出決定。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鵜鶘對一些教練候選人的面試工作,也受到了制約。另外,有幾位鵜鶘心儀的主帥人選,目前也都在迪士尼隔離區裡,跟隨各自的球隊準備著季後賽。想要對這些候選人進行面試,大衛·格裡芬還得等到他們所在的球隊被淘汰,或者是最終贏下總冠軍。
自從在鵜鶘走馬上任以來,大衛·格裡芬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耐心。這一點,在當初安東尼·戴維斯的交易案中,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體現。所以這一回,格裡芬和他的團隊還是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到目前為止,鵜鶘並沒有透露任何一位新主帥候選人的名字,他們不希望因為過早地洩露消息,從而失去一些潛在的目標。
不過,格裡芬提到了球隊新主帥應該具備的一個特點,那就是要跟球隊的管理層以及老闆「共享視野」。金特裡剛剛來到鵜鶘的時候,本意是想把球隊打造成一支「7秒或更少」的跑轟球隊。但時任球隊總經理的鄧普斯,轉頭就籤來了阿西克和阿金薩等球員,而他們這麼做,只是為了滿足戴維斯想打四號位的願望。但這樣與金特裡背道而馳的選人策略,讓球隊始終在彆扭中艱難前行。
無數成功的球隊已經證明,唯有教練組和制服組心往一處想,球隊才能勁往一處使。如今隨著錫安的到來,鵜鶘從上到下的壓力更大了。未來的幾個賽季將非常重要,能否讓錫安對鵜鶘這支球隊產生歸屬感,能否在他結束新秀合同時將他留在紐奧良,就看接下來的這兩三年球隊的成績了。
所以,能夠發揮出錫安全部潛力,同時繼續讓英格拉姆獲得成長,就兩個元素就是格裡芬選帥工作的兩大「硬指標」。所以對鵜鶘來說,他們選帥的標準已經變了。「平均水準」已然不夠了,他們需要的是一位傑出,甚至是偉大的教練。
「我們覺得,現在做出教練調整是非常必要的,」鵜鶘老闆蓋爾·本森說,「我很欣賞埃爾文在過去五年裡,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裡所展現出來的領導力和決斷力。但我們的訴求,是找到一位能夠帶領鵜鶘去衝擊冠軍的主教練。這也是我們的球迷應該享受到的待遇。」
其實,蓋爾·本森和金特裡私交不錯。特別是在2018年,當鵜鶘原老闆湯姆·本森離世,他的遺孀蓋爾·本森接管鵜鶘之後,金特裡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力挺自己的新老闆。
當蓋爾·本森主張要通過交易送走安東尼·戴維斯時,金特裡也站在了老闆一邊,斥責那些說蓋爾·本森不懂球、不會經營球隊的聲音。所以對蓋爾·本森來說,辭退金特裡,特別是在他還有1年價值540萬的保障合同在身的情況下。但有些時候,為了實現更遠大的目標,適當的犧牲也在所難免了。
鵜鶘的歷史上不是沒有大牌,保羅和安東尼·戴維斯都曾在這裡打出過不錯的成績。但最終,鵜鶘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開了紐奧良。如今,他們需要在錫安身上,打造出一支可以贏得更多比賽的球隊,證明他們有能力留住巨星。而這種球隊文化的改變,可能就從這次選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