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這,是底線任務!

  今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你是如何認識理解「全面小康」的?今天,我們聽權威專家來說說脫貧。

  消滅貧困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懈的長期努力,直到黨的十八大前夕,我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扶貧仍然面臨很多難啃的「硬骨頭」。如何認識全部脫貧與全面小康的關係?在脫貧攻堅中有哪些成功經驗?中國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實現這個目標?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什麼要強調全部脫貧?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張琦: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各民族各地區的每個人攜手共同邁進全面小康,而不是被平均、國富而民不強的「小康」。全面小康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關鍵取決於能否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人口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沒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底線任務不能打任何折扣。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我黨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指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對收入差距縮小、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一些地區發展水平與這些目標存在著一定差距,其中以區域性整體貧困嚴重、貧困人口等群體發展不足最為突出。脫貧攻堅的目標便是通過持續扶貧,從根源上改變弱勢群體的弱勢地位,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只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實現「脫真貧、真脫貧」,有效解決好貧困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徹底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最後一公裡」,才能凸顯全面小康社會成色,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讓全面小康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我們將舉全黨全國之力,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確保兌現我們的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全面」,一個都不能少。這「一個都不能少」既包括56個民族一個不能少,也包括全體社會個體成員一個不能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如果貧困地區長期發展不足,貧困家庭生產生活條件長久得不到改善,就無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完成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一重要任務。

  2、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扶貧經歷了哪些積極探索?

  張琦:自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圍繞扶貧開發開展了多階段和多領域的探索創新,大致可分為六個重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1949年至1977年),我國扶貧開發屬於初步探索階段。這一時期,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主要是通過全國範圍內實施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剝削制度、全力推進國家工業化來實現。

  第二個階段是農村土地制度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過渡的扶貧階段(1978年至1985年)。這一階段,經濟體制改革是農村減貧的主要推動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與統購統銷制度改革,極大釋放了農業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第三個階段是扶貧體制改革和貧困縣開發式扶貧的探索階段(1986年至1993年)。這一階段扶貧工作機制有三方面進步:一是建立了扶貧協調動員和組織機制。二是初步完善了扶貧制度體系的瞄準性,將資源下沉到貧困縣,開始了以縣為基本扶貧單位來分配使用扶貧資源的制度模式。三是對傳統的救濟式扶貧改革,通過實施「以工代賑」的開發式扶貧機制,讓貧困人口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務工等方式獲得收入,改變過去「輸血式」的低效率扶貧機制。

  第四個階段是綜合性目標任務下的區域瞄準性扶貧開發階段(1994年至2000年)。這一階段,我國扶貧理念實現重大轉變,扶貧行動上也實現了重要升級,扶貧開發體系初步形成,大規模連片區域貧困現象得到緩解。

  第五個階段是整村推進和參與式扶貧機制創新階段(2001年至2010年)。這一階段農村貧困治理實現了貧困瞄準對象從貧困縣轉換到貧困村,瞄準對象進一步下沉,扶貧精準度得到進一步提升,貧困村居民獲益較多。

  第六個階段是2011年以後的精準扶貧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守底線」和「補短板」的首要任務,制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方略,在區域瞄準基礎上,更加注重個體瞄準,根據貧困人口致貧原因,量身定製扶持舉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強調「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精準扶貧」作為我國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被首次提出。至此,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正式進入了開發式扶貧與保障式扶貧相結合的精準扶貧時期。

  3、中國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減貧成就,您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張琦:中國減貧的偉大實踐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這也正是中國減貧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主要原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心繫貧困地區和貧困戶,堅持了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消滅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目標。同時,黨中央立足新的國情實際,統攬全局,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以更為系統、更為全面和更為徹底的舉措,更大的決心信心毅力去消除貧困,創造性地提出了「精準」脫貧,在扶貧開發方面形成了內涵豐富、思想深遠和富有成效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成果。

  中國的減貧還得益於黨和政府努力發展經濟和堅持開發式扶貧與救濟式扶貧相結合。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創造了豐富的就業崗位,實現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從農業向非農業轉移。同時,經濟增長帶來的技術進步鞏固了農業發展基礎,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直接推動了貧困人口不斷減少。開發式扶貧引導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來提高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就業機會和收入。對於那些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群體,則採取救濟式扶貧方式,由財政兜底。

  4、我國減貧持續攻堅拔寨,黨和政府起了關鍵作用。那麼,如何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發揮他們的作用呢?

  張琦: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扶貧機制是減貧的關鍵,扶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目前,作為中國減貧實踐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扶貧有效促進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減少貧困。

  我國已形成社會化合力推動的大扶貧格局。這主要包括了中央國家部委和央企的定點幫扶、東部發達省份與中西部23個省市區的幫扶協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幫扶等,從而形成了政府和企業、機構共同參與的大扶貧格局。比如企業參與扶貧方面,截至2019年6月底,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的民營企業達8.81萬家,精準幫扶10.27萬個村,產業投入753.71億元,公益投入139.1億元,直接有效緩解了部分貧困地區發展資金缺乏,推動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社會力量通過技術培訓、人才支援、志願者服務、開展技術輸出等方式,社會扶貧為貧困地區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與智力支持。以定點扶貧和萬企幫萬村為例,黨的十八大以來,僅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便先後向定點扶貧單位選派掛職幹部和駐村第一書記1727名,培訓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64.9萬人。民營企業則積極利用在技術培訓、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為貧困地區培養科技帶頭人、鄉村致富能手。

  記者:黃俊毅

相關焦點

  • 袁炎:確保高質量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3月10日,縣委副書記、縣長袁炎深入正平鎮球獅村、新黃村、曬禾村等地,調研調度脫貧攻堅、糧食生產等工作。他強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切實把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細,以爭分奪秒的緊迫感,全力以赴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發起總攻,確保高質量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副縣長胡烈、朱新梅分別陪同。 「包菜多少錢一斤?茄子畝產效益如何?吸納多少貧困戶務工?」
  • 鹹陽:政策疊加精準脫貧 同心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魏佳) 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9月4日舉辦「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圓全面小康夢」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鹹陽市介紹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關情況。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鹹陽市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緊迫的底線任務,全市動員、全民出擊、全面推進、全力保障,4個國定貧困縣2018年全部摘帽,773個貧困村2019年底全部出列,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
  • 抓關鍵 重落實 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子王旗脫貧攻堅問題整改「百日攻堅」行動暨落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整改動員部署會議( 攝影/蘇日娜)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做好這項工作,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在這關鍵時期更要凝神屏氣,靜下心來,抓住關鍵,精準實施;在整改落實上下硬功,堅決攻下貧困堡壘;以強化脫貧摘帽後「四不摘」為定心丸,確保脫貧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實現「扶上馬送一程」,讓脫貧群眾一個也不掉隊,才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求是》編輯部: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牽涉到方方面面,但補短板是硬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如果在總量和速度上達標,但人民群眾關心的貧困、汙染、民生等短板問題沒有解決好,就不能說真正實現了目標,就會影響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國際社會的認可度。
  • ...國際社會對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認識和評價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中國人民攻堅克難,向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目標奮勇前進,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熱議。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擺脫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樹立了嶄新豐碑,為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世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亟需補齊民生短板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文章強調,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總體而言,我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但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中國走上新奮鬥起點
    (經濟觀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中國走上新奮鬥起點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中國走上新奮鬥起點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與此同時,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資料圖:航拍貴州省湄潭縣黃家壩街道田壩社區崇德小區移民安置點。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中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繼續艱苦奮鬥。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
  •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
    三大攻堅戰取得重要突破,2012-2019年共減少貧困人口747萬人,51個貧困縣、69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3.43%降至0.36%,連續兩年獲評全國脫貧成效考核「綜合評價好省份」,十八洞村成為全國精準脫貧樣本;實施湘江保護治理「一號重點工程」3個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一江一湖四水」系統聯治,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政府債務
  • 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全國人民意願和黨的事業發展需要,提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性任務,「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我們要一鼓作氣,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還要再接再厲,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好局、起好步。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全書第五部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選編了4篇重要論述,明確指出了決戰脫貧攻堅對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全面闡述了我國脫貧攻堅戰的主要做法和重大成就,系統總結了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處理和解決好這一矛盾,涉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也成為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確保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成為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裡」。您如何看待脫貧攻堅在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大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根本上就是要讓全體人民都過上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廣大農村貧困人群能否與全國人民同步地走向「小康社會」的大問題。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沒有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關鍵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著力轉方式、補短板。一方面,要著力解決好發展質量和效益問題,儘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方式;另一方面,要盡力補齊生態文明建設和民生領域等突出短板。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要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
  • 大理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聞發布會巍山永平專場舉行
    大理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聞發布會巍山永平專場舉行 2020-07-25 21: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多少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多少個貧困縣全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多少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多少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第十季第十期青年大學習的學習視頻中課堂作業的題目,有些小夥伴可能還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答案及解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 謝伏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輝煌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我國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輝煌成就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就這樣呼之而出:小康社會,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小康社會,必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於是,我們黨一直重視的扶貧減貧脫貧事業,便成為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關全局的戰略重點。扶貧減貧脫貧,既是發展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更是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原則問題。於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了。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的《建議》,實事求是地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區在攻堅克難中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堅定了全區上下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勝利的信心決心。「十三五」時期,是全區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舉全區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年。
  • 「從脫貧攻堅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川之路」研討會召開
    四川在線記者 郝勇2020年是黨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布局和實施脫貧攻堅重大戰略的收官之年,為回顧四川從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總結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經驗和實踐經驗,為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積極獻計獻策,近日,
  • 陳永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政治宣言
    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對進一步做好甘肅各項工作特別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極強的實踐指導、精神支撐和戰略引領作用。一要深入踐行「兩個維護」,全面精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當前我省正處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刺階段。
  • 金川區1915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12月14日,金川區「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市級新聞發布會在市行政中心召開,介紹了金川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黨的十八大以來,金川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底線性指標,壓實政治責任,下足「繡花」功夫,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截止2018年底,全區811戶1915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