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黑天鵝事件影響下,美國資產負債表似乎已經壓制不住了。
根據數據統計,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美國財政赤字已經高達3.1萬億美元,創下了二戰以後的歷史記錄。
債務持續高漲,伴隨而來的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持續擴容,即便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不承認,但事實已經展現在眼前。
美聯儲的無限量QE,正在讓整個以美元為核心的金融體系失去投資價值。如果美債發生募集失敗,一個央行級的「雷曼事件」或將發生。
縱觀全球宏觀市場,我們很早就提出,當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地位降低時,「老牌」的儲備貨幣如黃金必將崛起。全球主要央行勢必會拋售美元債務,轉而增持黃金、原油等避險資產。而事實正在驗證我們的結論。
根據美國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9月份,中國已經連續第4個月拋售美債,總減持規模超過220億美元。並且同俄羅斯、德國等41個國家一道,一起加速去美元化進程。
黃金價格上漲,全球避險情緒升溫
前段時間,美國不少金本位專家就像美聯儲提出建議,希望將目前以美元為主的儲備貨幣,恢復到1944年所提出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恢復到美元與黃金掛鈎。
畢竟目前有超過1萬噸的,佔世界1/4的黃金,都存放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地下金庫裡,可以說回歸金本位制,美元依然後強大的貨幣儲備做支撐。
但美聯儲未予置評,這又是為何?
與此同時,我們驚奇地發現,很多新興國家提出從紐約地下金庫拿回自己國家的黃金時都被拒絕了。甚至美國的盟友德國前段時間提出審查時,也被以「威脅金融安全」為由拒絕。
這也引起了我們的猜測,美國紐約那個半個足球場大的地下金庫,不會已經空了吧?
而各國央行也對此做起了準備,繼中國後,俄羅斯、德國、波蘭、委內瑞拉等過紛紛開啟了「黃金回歸本土」的行動。
無獨有偶,去美元化的進程也在提速。
去美元化提速,數字貨幣首當其衝
繼今年年初委內瑞拉率先提出「石油幣」PETRO以來,全球央行針對以數字貨幣進行全球石油貿易,展開了討論與實踐。
前段時間,伊朗已經率先宣布了將在國際貿易中,使用法幣支持的數字貨幣進行交易。與此同時,俄羅斯、日本、德國等國也積極與伊朗溝通,通過研發支持數字貨幣的交易系統。代表美國利益的國際結算系統SWIFT正面臨1973年成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而更令美國措手不及的是,「石油美元協議」的核心成員國——沙烏地阿拉伯,也正式開始研發可以替代美元,進行全球石油交易的數字貨幣。
眾所周知,沙特原本一直被英國管轄,直到1932年才獨立,而1938年的石油大發現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成為了著名的「石油王國」。目前無論是石油產量還是儲量,沙特都是位居世界首位。
換句話說,沙特對石油貿易結算的改變,將有可能徹底顛覆美元在全球石油結算中的地位。
一個新的世界石油結算體系或將誕生!
結語
無論是各國央行加速運回黃金,還是沙特、委內瑞拉、伊朗等為首的石油國研發「石油數字貨幣」。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美聯儲「無限印鈔」和美債的「無限增發」,各國對這種「美國有風險就轉嫁全球」的做法不再「買單」了。
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1、各國首先將黃金運回本土,增加本國避免黑天鵝事件衍生風險的抵抗力。
2、同時加速研發本國的數字貨幣,提高「去美元化」後,本國貨幣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的地位。
而美聯儲,如果不能儘快穩定本國貨幣超發態勢,還以二戰後的「超級大國央行」自居,那麼下一個「雷曼兄弟」很有可能就是美聯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