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經濟呈現加快好轉趨勢!經濟復甦指數已超100%

2020-12-26 海報新聞

5月23日,國內一則最新消息格外引人關注——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經濟復甦城市排行榜,中國335座城市中煙臺經濟復甦指數已超100%,排在前五位,意味著城市經濟恢復到了上年同期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經濟復甦城市排行榜

排行榜上煙臺名次令人欣慰,榜單背後是我市積極應對疫情影響推進經濟復甦的不懈努力。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煙臺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全市經濟頂住了壓力、穩住了大盤, 3月份復產復工逐步回暖,4月份反彈勢頭較強,呈現出加快好轉的趨勢性變化。

政策精準發力

4月當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以上

援企穩崗、減免稅費、貸款貼息……面對疫情影響,我市各級各部門精準施策,打出政策「組合拳」,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為企業積極應對疫情,贏得了時間和效益。

疫情發生後,煙臺市第一時間出臺同舟共濟應對疫情支持企業渡難關穩發展12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積極支持和推動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我市今年先後印發了《煙臺市工業企業復工指南》《關於推動工業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工業企業復工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同舟共濟應對疫情支持企業渡難關穩發展的政策意見》《關於印發鼓勵和支持市管企業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關於積極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10條措施》等40餘個文件。

一系列暖心措施的施行,大大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增強了企業發展動力。

市委、市政府出臺政策精準扶持企業,各縣市區和各級各有關部門也迅速響應,結合各自實際,紛紛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齊心協力打出了一組積極有效的助力開復工「組合拳」。

在傑瑞集團環保設備車間,工人們在裝配技術設備

——萊陽對167家規上企業選派駐廠聯絡員,實行「一企一策」,相關部門和鎮街根據有復工必要性企業的返崗人員數量和來源、生產計劃、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地、物流運輸等因素進行「因企施策」,指導開復工企業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體系,建立全環節、全流程疫情防控臺帳,形成從企業管理層到車間班組、一線職工「橫到邊、縱到底」的疫情防控全員責任體系。

——市行政審批局推行政務服務事項「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工作制度,並梳理出臺了《容缺事項清單》,在企業主要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個別申請材料因暫未準備、尚未獲取等原因,臨時、短期缺失的情況下,經申請人同意,啟動「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工作機制,提高審批效率。

——市人社局設立疫情期間企業用工需求幫助和人員求職需求幫助專區,幫企業和求職人員解決實際困難,並發放2億餘元穩崗補貼助力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市交通運輸部門加強返程務工人員運輸保障,交運集團等企業推出包車服務,確保企業職工安全返崗。為解決企業復工後的用工需求,芝罘區、海陽市、開發區先後舉行網上招聘會,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了安全的溝通平臺,解決了企業招工難題,滿足了求職者求職需求。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落實,為我市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我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也開始逐步恢復。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月當月由負轉正,4月當月同比增長5%以上,環比增長10%以上,1-4月降幅收窄到-0.7%;裝備製造、黃金、食品加工三個千億級行業保持正增長,主要經濟指標逐月向好,呈現出經濟加快好轉的趨勢性變化。

抓項目抗下行擴投資

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87%

5月16日上午,煙臺市龍口港區,挖掘機轟鳴作響。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煙臺分會場設在國家管網龍口南山LNG接收站項目現場,該項目總投資103億元,是國家環渤海地區液化天然氣儲運體系的重點支撐項目,對優化全省能源結構具有重大意義。

龍口南山LNG接收站項目開工

據悉,我市列入全省5月份集中開工重大項目名單項目共62個,總投資1040億元、居全省第一位,年度計劃投資210億元、居全省第二位。

應對疫情衝擊補損失,項目建設是抓手,尤其是重大產業項目的加快推進,具有擴大有效投資的「主引擎」作用。

今年以來,面對境外疫情輸入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全市上下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有力抓手,牢牢抓住「三重」工作牛鼻子,建立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出臺支持項目建設復工達產獎勵政策,加強項目督導考核,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產業項目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山東裕龍石化項目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該項目是煙臺乃至全省石化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標誌性工程。2月17日,山東裕龍石化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3月19日,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融資戰略合作協議視頻籤約儀式舉行。

3月19日,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融資戰略合作協議視頻籤約儀式舉行

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開工。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二期工程,總投資約55億元,主要建設T2航站樓、33個近機位、1座機坪塔臺及交通中心等設施,計劃2022年底竣工。

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二期工程開工

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4月22日,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暨重大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海陽舉行, 10個重大合作項目集中簽約。東方航天港首個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國家高分專項衛星科技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東方航天港正式進入了產業招商和對外合作的實質推進階段。

東方航天港國家高分專項衛星科技園項目開工儀式現場

應對疫情不利影響,我市還創新項目引進、項目開工方式,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多次舉行重點項目網上集中簽約、集中開工儀式——

2月18日,我市舉行重點項目網上集中簽約儀式,來自上海、濟南、蘇州、昆明等多個城市的10個總投資800億元項目網上簽約;

2月20日,全市重點招商項目開工和推進會,12個總投資210.3億元項目集中開工,吹響了項目建設「衝鋒號」;

3月16日上午,我市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

3月16日上午,我市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2個縣市區總投資630多億元的38個重點項目同時開工,為全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煙臺54個建設類省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到95%,197個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到87%,項目的規模質量、開復工率、完成投資額都好於往年,為決戰決勝攻堅之年蓄勢添能。

激發消費活力

前兩輪消費券拉動消費近8000萬元

連日來,在煙臺,曬消費券、到市場消費成為市民生活新時尚。

從「五一」起煙臺啟動惠民消費券發放工作。小小的消費券,猶如一劑「催化劑」,點燃了人們的消費熱情,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消費熱潮。至5月20日,第二輪消費券發放工作正式結束。據統計,前兩輪消費券直接拉動消費近8000萬元,報名預約總人數突破90萬人。這個被視為「真金白銀」的及時舉措,有效激發了煙臺市場活力,提振了消費信心,全市餐飲、文旅等行業在消費券的帶動下持續回暖。

加快啟動消費是對衝疫情影響、提振經濟發展信心的關鍵舉措。圍繞提振消費信心,全市上下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

煙臺開發區、自貿區煙臺片區行動早。當地下發「促進消費、提振服務業五大行動十五條舉措」,開啟了為期100天的「全域消費季」。不設特定區域、不分行業領域、不限消費類型,只要在煙臺開發區消費滿100元就能「抽獎」,每周設一等獎5名,獎勵1萬元。除了消費抽獎,開發區還聯合京東等電商平臺,推廣、展銷煙臺開發區製造,鼓勵區內電子、電器、食品、服裝、快消品等生產企業開展線上銷售,最高給予價值100萬元京東資源支持,傳統企業藉助電商轉型,最高給予50萬元財政獎補。同時支持企業利用自有廠房、商業設施、公共空間等開展線下產品展銷,按展銷規模給予5-20萬元獎補。

煙臺發放3000萬元惠民優惠券

文化惠民促消費。4月1日,我市面向社會徵集「第四屆煙臺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主題活動」,採取「政府補貼、企業讓利、群眾受益」的模式,激勵文化消費行為,使文化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文化惠民消費券」使用範圍極廣,可以在文化旅遊、圖書報刊、影視音像、數字文化、文創衍生、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傳統工藝、藝術培訓、文化用品和文化體驗等產品和服務範圍內選擇使用。活動策劃舉辦重要文旅活動400多項,計劃組織100餘家文旅單位推出演出、閱讀、觀影、培訓、文創等6大領域6000餘項惠民產品,預計拉動消費1500萬元,爭取市縣統籌發放不低於300萬元的「文化惠民消費券」。

「煙臺人遊煙臺」旅遊景區直通車開通 遊客可享「一票式」服務

各旅遊企業讓利促銷。塔山、蓬萊閣等12家景區以5折至8折優惠門票,助力全省「暢遊齊魯·提振文旅」六大行動開展。2020年「煙臺人遊煙臺」活動推出「百團大戰」等踏青賞花遊主題的本地遊、自駕遊線路產品20餘項。「五一」小長假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98.2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24億元,相比「清明」假期日均分別增長115%和119.3%。

伴隨著一系列提振消費信心舉措的落地實施,消費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正助力煙臺經濟加快好轉。

來源/煙臺日報

相關焦點

  • 經濟復甦勢頭加快 景氣指數持續回升
    隨著國民經濟復甦勢頭加快,生產和消費需求持續回暖,工業平穩較快增長,服務業加快恢復,就業市場穩步改善,金融市場運行整體穩定,反映在本期小康家庭財富景氣指數較上期提升1個百分點,小康家庭經濟景氣指數較上期上升2個百分點,收入增長指數、投資意願指數和流動資產投資意願指數與上期持平,不動產投資意願指數較上期升1個百分點。
  • 內地經濟復甦加快 製造業PMI創十年來新高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解讀數據稱,新冠疫情影響正在消退,經濟正常化節奏加快,供需兩旺,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錄得十年來最高值。整體銷售情況也同樣出現10年來最快增速,原因普遍與客戶需求反彈有關,需求的回升仍然是由內需轉強所帶動。新出口訂單改善情況略遜於內需,但連續第四個月保持擴張並有所提速。
  • 經濟復甦態勢良好 股指春季行情可期
    國內主要指數估值較美股存估值優勢,對外資頗有吸引力。操作策略:整體來看,隨著疫苗加速落地,經濟復甦預期強勁,將驅動大盤重心逐漸上移,2021年滬指整體的運行區間或維持在【3000、3800】,呈現震蕩上行的走勢,重點關注春季行情,以逢低布局多單為主。
  • 全球經濟整體復甦趨勢明朗
    連平預計,全球經濟分化狀態進一步確立,整體趨向復甦的趨勢逐漸明朗起來,國內疫情點狀反彈對於經濟的影響較為有限。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大概率高於三季度,預計2021年全年GDP增長8%-9%。廣州方面,2021年廣州第三產業恢復速度可能進一步加快。同時,廣州還要承接部分十四五期間的重點新基建項目,再加上部分粵港澳項目的啟動,都能成為廣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 澳門:經濟景氣改善仍低迷,疫苗接種利好加速復甦步伐
    澳門經濟學會發布最新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及預測。進入第四季以來,澳門多項經濟數據包括博彩毛收入、旅客數目、酒店住客、入住率等主要景氣指標,均有較顯著改善,但與去年同期比較仍有很大差距。經濟景氣指標評分基準雖仍維持在有記錄以來最低迷的等級,分值計算停留在0分,但實體經濟已較第二、三季明顯好轉。料明年第二季疫苗大規模全面接種後,相信可加快澳門經濟復甦的步伐和速度。十一月博彩毛收入按年跌70.5%,降至67.48億元,跌幅是今年二月份以來最小。預料第四季的GDP跌幅將明顯收窄。
  •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首爾12月14日電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記者陸睿  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分析人士認為,被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經濟正逐步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穩步回暖。  受疫情衝擊,韓國出口額今年3月至8月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經歷9月短暫回升後,10月因中秋假期等因素影響再次下跌。11月,憑藉半導體、顯示器、汽車、無線通信設備等產品出口增長強勁,韓國出口額再次反彈,同比增長4%。
  • 新加坡經濟呈現漸進復甦態勢(國外經濟觀察)
    新加坡貿工部預測,2021年新加坡經濟將恢復增長,預期增幅是4%至6%。新加坡貿工部稱,新加坡經濟呈現漸進復甦態勢,未來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球經濟表現,以及新加坡的疫情防控形勢。  今年以來,疫情嚴重衝擊新加坡經濟,政府接連出臺一系列刺激政策舉措,成功止住經濟下滑趨勢。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後,今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經濟環比增幅達9.2%。
  • 海外宏觀:美國12月製造業表現超預期 韌性較強復甦趨勢將持續
    超寬鬆經濟政策帶來需求的強勁,繼續提振製造業,隨著超寬鬆經濟政策的持續和疫情的好轉,製造業指數未來仍有進一步走強的趨勢,為經濟提供增長動力。經濟方面,美國經濟復甦受到二次衝擊,製造業強勁提供的動力有限,服務業表現拖累經濟,預計美國經濟復甦趨緩,四季度GDP環比將會出現大幅回落,不排除跌至個位數,而同比數據則會繼續好轉,但是能突破零增長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國內市場挖掘機單季銷量分別增長-11.6%、24.8%、33.2%;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的增速變化分別為-6.8%、3.2%、4.9%。兩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呈現出了企穩回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彰顯出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也折射出中國經濟自身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春江水暖鴨先知」。年初,我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
  • 中國經濟內生復甦動力持續增強
    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公布的11月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強勁復甦,特別是出口產業鏈的超預期表現,成為經濟向好的關鍵動力。據海關統計,按美元計價,我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21.1%,是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也是2011年以來同月最高增速。
  • 復甦分化――2021年宏觀經濟及市場展望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將逐漸復甦,但這一復甦進程存在非一致性,將呈現多個層面的分化。  一是中國與全球的分化。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顯著快於全球經濟增長,特別是在2021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兩位數,仍將在全球一枝獨秀。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而全球經濟或呈前低後高走勢。  二是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分化。
  • 高盛:得益於服務業情況好轉 預計美經濟復甦速度將快於預期
    原標題:高盛:得益於服務業情況好轉,預計美經濟復甦速度將快於預期 摘要 【高盛:得益於服務業情況好轉 預計美經濟復甦速度將快於預期】周二,高盛預計,美國經濟復甦速度將快於預期
  • 經濟復甦明顯加快,PMI連續9月高於臨界點,多個分項指數...
    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三大指數均位於年內高點,連續9個月高於臨界點,其中製造業PMI創下了2017年9月以來的高值。企業對後市預期也較為樂觀,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至60.1%,是年內首次上升至60%以上。
  • 全球經濟2021年下半年才能進入實質性復甦
    他們分析認為,儘管當前全球經濟部分領域呈現改善跡象,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還在持續,短期回暖並不代表實質性復甦。陳衛東:2021年全球經濟將進入弱復甦,儘管當前全球經濟部分領域呈現改善跡象,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還在持續,短期回暖並不代表實質性復甦。我們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復甦將面臨三大制約。一是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是廣泛且持久的。
  • 多個最新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加快復甦 持續增長「後勁」十足
    央視網消息: 11月27日,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統計局等部門發布多個最新經濟數據。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加快復甦,持續增長「後勁」十足。  國家統計局:前10月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長轉正  國家統計局11月27日公布,今年1到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好轉。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5個行業利潤同比實現增長。
  • 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三大指數連續九個月高於臨界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從9月份至11月份走勢看,製造業PMI指數平穩提高,表明經濟呈現持續穩定恢復的特點。  產需兩端協同發力,是11月製造業PMI的主要特點之一。11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4.7%和53.9%,均上升至年內高點,且兩者差值自6月份以來逐月縮小,表明製造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供需循環持續改善。
  • 中東經濟顯露緩慢復甦態勢(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近期,受益於一系列穩經濟政策措施,中東國家經濟顯露緩慢復甦態勢,部分行業復甦跡象明顯。有專家指出,受多重因素影響,中東地區經濟復甦前路仍充滿不確定性,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尚需時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近日發布的一份經濟評估報告指出,2020年中東地區經濟增速預計將收縮5.1%,2021年有望反彈至3.5%。為應對疫情衝擊,中東國家持續出臺相關穩經濟、保民生政策措施,同時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努力恢復經濟。
  • 三大指數連續九個月高於臨界點——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從9月份至11月份走勢看,製造業PMI指數平穩提高,表明經濟呈現持續穩定恢復的特點。產需兩端協同發力,是11月製造業PMI的主要特點之一。11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4.7%和53.9%,均上升至年內高點,且兩者差值自6月份以來逐月縮小,表明製造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供需循環持續改善。
  • 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走在全球前列
    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走在全球前列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數據,多項主要指標增速由負轉正10月19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 北京高質量發展呈現五個特徵--原創新聞--中國經濟新聞網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黨組書記、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方力指出,北京高質量發展指數由經濟維度、社會維度及環境維度構成,包括68個指標體系,呈現五大特徵:一是北京高質量發展呈持續增長態勢,指數領先。2015年-2018年間年均增速15.55%。其中,2018年北京高質量發展指數比2017年增長了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