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國內一則最新消息格外引人關注——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經濟復甦城市排行榜,中國335座城市中煙臺經濟復甦指數已超100%,排在前五位,意味著城市經濟恢復到了上年同期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經濟復甦城市排行榜
排行榜上煙臺名次令人欣慰,榜單背後是我市積極應對疫情影響推進經濟復甦的不懈努力。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煙臺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全市經濟頂住了壓力、穩住了大盤, 3月份復產復工逐步回暖,4月份反彈勢頭較強,呈現出加快好轉的趨勢性變化。
政策精準發力
4月當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以上
援企穩崗、減免稅費、貸款貼息……面對疫情影響,我市各級各部門精準施策,打出政策「組合拳」,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為企業積極應對疫情,贏得了時間和效益。
疫情發生後,煙臺市第一時間出臺同舟共濟應對疫情支持企業渡難關穩發展12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積極支持和推動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我市今年先後印發了《煙臺市工業企業復工指南》《關於推動工業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工業企業復工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同舟共濟應對疫情支持企業渡難關穩發展的政策意見》《關於印發鼓勵和支持市管企業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關於積極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10條措施》等40餘個文件。
一系列暖心措施的施行,大大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增強了企業發展動力。
市委、市政府出臺政策精準扶持企業,各縣市區和各級各有關部門也迅速響應,結合各自實際,紛紛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齊心協力打出了一組積極有效的助力開復工「組合拳」。
在傑瑞集團環保設備車間,工人們在裝配技術設備
——萊陽對167家規上企業選派駐廠聯絡員,實行「一企一策」,相關部門和鎮街根據有復工必要性企業的返崗人員數量和來源、生產計劃、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地、物流運輸等因素進行「因企施策」,指導開復工企業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體系,建立全環節、全流程疫情防控臺帳,形成從企業管理層到車間班組、一線職工「橫到邊、縱到底」的疫情防控全員責任體系。
——市行政審批局推行政務服務事項「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工作制度,並梳理出臺了《容缺事項清單》,在企業主要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個別申請材料因暫未準備、尚未獲取等原因,臨時、短期缺失的情況下,經申請人同意,啟動「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工作機制,提高審批效率。
——市人社局設立疫情期間企業用工需求幫助和人員求職需求幫助專區,幫企業和求職人員解決實際困難,並發放2億餘元穩崗補貼助力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市交通運輸部門加強返程務工人員運輸保障,交運集團等企業推出包車服務,確保企業職工安全返崗。為解決企業復工後的用工需求,芝罘區、海陽市、開發區先後舉行網上招聘會,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了安全的溝通平臺,解決了企業招工難題,滿足了求職者求職需求。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落實,為我市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我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也開始逐步恢復。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月當月由負轉正,4月當月同比增長5%以上,環比增長10%以上,1-4月降幅收窄到-0.7%;裝備製造、黃金、食品加工三個千億級行業保持正增長,主要經濟指標逐月向好,呈現出經濟加快好轉的趨勢性變化。
抓項目抗下行擴投資
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87%
5月16日上午,煙臺市龍口港區,挖掘機轟鳴作響。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煙臺分會場設在國家管網龍口南山LNG接收站項目現場,該項目總投資103億元,是國家環渤海地區液化天然氣儲運體系的重點支撐項目,對優化全省能源結構具有重大意義。
龍口南山LNG接收站項目開工
據悉,我市列入全省5月份集中開工重大項目名單項目共62個,總投資1040億元、居全省第一位,年度計劃投資210億元、居全省第二位。
應對疫情衝擊補損失,項目建設是抓手,尤其是重大產業項目的加快推進,具有擴大有效投資的「主引擎」作用。
今年以來,面對境外疫情輸入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全市上下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有力抓手,牢牢抓住「三重」工作牛鼻子,建立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出臺支持項目建設復工達產獎勵政策,加強項目督導考核,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產業項目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山東裕龍石化項目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該項目是煙臺乃至全省石化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標誌性工程。2月17日,山東裕龍石化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3月19日,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融資戰略合作協議視頻籤約儀式舉行。
3月19日,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融資戰略合作協議視頻籤約儀式舉行
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開工。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二期工程,總投資約55億元,主要建設T2航站樓、33個近機位、1座機坪塔臺及交通中心等設施,計劃2022年底竣工。
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二期工程開工
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4月22日,東方航天港產業項目開工暨重大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海陽舉行, 10個重大合作項目集中簽約。東方航天港首個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國家高分專項衛星科技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東方航天港正式進入了產業招商和對外合作的實質推進階段。
東方航天港國家高分專項衛星科技園項目開工儀式現場
應對疫情不利影響,我市還創新項目引進、項目開工方式,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多次舉行重點項目網上集中簽約、集中開工儀式——
2月18日,我市舉行重點項目網上集中簽約儀式,來自上海、濟南、蘇州、昆明等多個城市的10個總投資800億元項目網上簽約;
2月20日,全市重點招商項目開工和推進會,12個總投資210.3億元項目集中開工,吹響了項目建設「衝鋒號」;
3月16日上午,我市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
3月16日上午,我市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2個縣市區總投資630多億元的38個重點項目同時開工,為全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煙臺54個建設類省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到95%,197個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到87%,項目的規模質量、開復工率、完成投資額都好於往年,為決戰決勝攻堅之年蓄勢添能。
激發消費活力
前兩輪消費券拉動消費近8000萬元
連日來,在煙臺,曬消費券、到市場消費成為市民生活新時尚。
從「五一」起煙臺啟動惠民消費券發放工作。小小的消費券,猶如一劑「催化劑」,點燃了人們的消費熱情,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消費熱潮。至5月20日,第二輪消費券發放工作正式結束。據統計,前兩輪消費券直接拉動消費近8000萬元,報名預約總人數突破90萬人。這個被視為「真金白銀」的及時舉措,有效激發了煙臺市場活力,提振了消費信心,全市餐飲、文旅等行業在消費券的帶動下持續回暖。
加快啟動消費是對衝疫情影響、提振經濟發展信心的關鍵舉措。圍繞提振消費信心,全市上下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
煙臺開發區、自貿區煙臺片區行動早。當地下發「促進消費、提振服務業五大行動十五條舉措」,開啟了為期100天的「全域消費季」。不設特定區域、不分行業領域、不限消費類型,只要在煙臺開發區消費滿100元就能「抽獎」,每周設一等獎5名,獎勵1萬元。除了消費抽獎,開發區還聯合京東等電商平臺,推廣、展銷煙臺開發區製造,鼓勵區內電子、電器、食品、服裝、快消品等生產企業開展線上銷售,最高給予價值100萬元京東資源支持,傳統企業藉助電商轉型,最高給予50萬元財政獎補。同時支持企業利用自有廠房、商業設施、公共空間等開展線下產品展銷,按展銷規模給予5-20萬元獎補。
煙臺發放3000萬元惠民優惠券
文化惠民促消費。4月1日,我市面向社會徵集「第四屆煙臺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主題活動」,採取「政府補貼、企業讓利、群眾受益」的模式,激勵文化消費行為,使文化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文化惠民消費券」使用範圍極廣,可以在文化旅遊、圖書報刊、影視音像、數字文化、文創衍生、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傳統工藝、藝術培訓、文化用品和文化體驗等產品和服務範圍內選擇使用。活動策劃舉辦重要文旅活動400多項,計劃組織100餘家文旅單位推出演出、閱讀、觀影、培訓、文創等6大領域6000餘項惠民產品,預計拉動消費1500萬元,爭取市縣統籌發放不低於300萬元的「文化惠民消費券」。
「煙臺人遊煙臺」旅遊景區直通車開通 遊客可享「一票式」服務
各旅遊企業讓利促銷。塔山、蓬萊閣等12家景區以5折至8折優惠門票,助力全省「暢遊齊魯·提振文旅」六大行動開展。2020年「煙臺人遊煙臺」活動推出「百團大戰」等踏青賞花遊主題的本地遊、自駕遊線路產品20餘項。「五一」小長假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98.2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24億元,相比「清明」假期日均分別增長115%和119.3%。
伴隨著一系列提振消費信心舉措的落地實施,消費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正助力煙臺經濟加快好轉。
來源/煙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