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八十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因而大飲,則氣逆。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接前文)「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飽食」就是吃的太多,過飽傷脾胃。同時,脾胃受肝木的制約,脾胃的氣弱了之後「筋脈橫解」,「筋脈橫解」是橫逆損傷的意思。王冰在這裡註解是「甚飽則腸胃橫滿」,如果特別飽的話,腸胃就會特別的滿。「腸胃滿則筋脈解而不屬」,「解」指的是松的意思,松解就是鬆弛,「解而不屬」,所以說「腸澼為痔」,「腸澼」在這地方指的是痢疾、下痢等一些病,有的表現為痢疾下痢,有的是表現為痔瘡,外痔、內痔這種情況。
在這裡我們引申一下,飲食不能太飽,太飽不僅是指的量太飽,吃的特別撐,同時指的是味道太過,無論是過鹹、過酸或者過辣。為什麼現在痔瘡在臨床上特別多呢?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全國人民尤其是北方人民,特別喜歡吃辣。這個現象我也觀察了將近快二十年了,像北京以及周邊的一些城市,這種麻辣的口味,尤其是辣的口味的這種餐廳或者飯店特別受歡迎。辣適量吃可以,要經常吃的話,就會刺激胃腸道。(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刺激胃腸道反覆充血,這樣一來的話,就會誘發為「痔」,就是痔瘡。這裡面講的是「因而飽食」,這個「飽食」不僅是指的量,也可以引申為味飽,就是肥甘厚味太過也傷身體,就會讓腸胃的筋脈鬆弛,筋脈一鬆弛失去了約束、收攝的功能,就會變長。有的人是脫肛,有的人是痔瘡,有的人是腹瀉、痢疾一類的病。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真正吃多了,尤其小朋友特別明顯,小孩吃多了以後會肚子疼,肚子疼完了緊跟著就會腹瀉。大家發現沒有,這就是傷了脾胃之後的一個表現,傷了脾胃吃多了不會便秘,反而會腹瀉。這講的就是脾胃,被這些食物填充了之後,脾胃之中的氣「橫滿」,結果胃氣虛弱了。胃氣虛弱之後,消化不動這些食物,就會排出來。(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胃氣一弱了之後,化不動,排的便是溏稀的,又稀又溏,腸胃由此就會損傷。所以,這裡邊引申出了一個養生的原則,就是小朋友飲食上一定的注意,不能吃太過。由於小朋友的腸胃本身是虛弱的,在這種虛弱的情況下,又吃了太多的食物,就化不動,消化不了,就會變成廢物,變成垃圾,身體吸收不了就會排出來。這樣一來反覆的吃多,孩子脾胃之氣也就會虛弱,消化吸收功能反而會下降。
就是有的聽眾,可能家裡面有小孩。也可能知道,中醫有句話叫做:「若得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就是小朋友遇到好吃的,他的飯量特別大,在這個時候,家長要控制,千萬不能讓他吃的太多,要留有餘地。所謂的「三分飢與寒」,就是指的衣服不要穿得太暖,容易捂出病,飲食不能吃的過飽,過飽傷脾胃,講的就這個道理。(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成年人也是一樣,尤其是晚餐,一定要吃的留有餘地,這樣一來的話,脾胃才能把它消化好,不影響我們晚上休息。要是晚上吃太多,不僅是脾胃不好,而且「胃不和,則臥不安」,晚上睡眠也會影響,影響第二天精力的恢復。所以,在這裡引申出很多養生的原則,這些方法其實都在《黃帝內經》的原文裡邊都有體現。要是我們仔細閱讀的話就會把他們都讀出來,講解出來。
我們再往下看,「因而大飲,則氣逆。」如果是「大飲」,「飲」在這裡大多數指的是飲酒過多。但也有的注家,像《素問吳注》裡面指的是飲水太多,這兩種都對。飲水太多,《素問吳注》裡邊說「飲多則肺布葉舉」,肺葉就會張舉。「故氣逆而上奔也」,氣逆就會上奔,喝水太多影響肺氣,肺氣上逆,講的是這個道理。《傷寒論》的水逆證就是這個意思,我們還沒有講,《傷寒論》裡面有一種病叫水逆,指的就是飲水太多或者是說飲冷水太多所導致的水氣停留在體內的一種病。
第二種解釋叫做飲酒過多,這是大多數古代的注家所推崇的一種註解方法。飲酒過多就會怎麼樣?「酒挾風邪」味辛走肺,肺布葉舉,所以就會有氣逆上奔的這種喘息之證。張介賓註解叫做:「酒挾風邪,則因辛走肺。」因為酒是辛味,辛味就是有點辣,古人把辛和辣是合在一起的,辣不是辣這個味道,是一種特殊的味道,比較熱,陽熱之氣。和辛還不一樣,辛是指的走竄,它倆有一點點細微的區別,辛是指的往外散、往上躥,這樣一種味道。(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張介賓就認為——就是張景嶽,明朝的一個著名的中醫學家,他認為酒味道辛,所以走肺,辛是走肺的。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五味入五臟。他說,辛味走肺,而且這是很多醫家所認為的,一喝酒之後,酒為什麼挾著風邪?因為風邪是個陽邪,是走竄的。我們喝完酒時,渾身的氣血就動起來了,比不喝酒之前,運動的要快。古人觀察到這種現象之後,就認為酒裡邊有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就是風氣,也就陽邪。這種陽氣進入身體就會鼓動全身的血液運行快速。這就是「酒挾風邪」。又因辛走肺,走了肺之後,這種氣往上走,所以容易上逆。所以「大飲」,飲酒過多就會傷肺氣,肺氣就會上逆,就會引發喘急、咳喘的病。
我們現在也會看到有好多老年人有肺心病,有哮喘。有一些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喝酒喝得太多。有很多人說:彭博士,不是大多數都認為喝酒傷肝、傷胃嗎?有的人是因為喝酒太多得了肝硬化,有的人是喝酒太多得了胃潰瘍。喝酒傷胃、傷肝,大家是共認的,怎麼還說傷肺呢?(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大家注意,有很多人,你觀察他的面相,尤其是那種長期喝酒,每天堅持喝的人,有一個表現是酒糟鼻,鼻子周圍都是紅紅的,臉也是紅紅的,一說話嗡嗡的,這就是酒氣或者叫做「肺氣上逆」。他的心臟大多數都有心臟病、冠心病,他的肺裡邊有痰,說話轟轟的,另外血壓還高,這三樣合在一起。臉色又紅,血壓又高,又有冠心病,同時,呼吸道也有一些問題,這種咳喘有聲,或者有一些痰鳴,這種情況合在一起,就是肺氣上逆的表現。
中醫很多觀察是來源於生活,觀察到生活中有一類這樣的患者、有一類疾病的表現,就會記載下來,提醒大家將來治病應該怎麼治。這一類的病很簡單,就是用降氣清火的方法來治療。清他的肺,疏通他的心臟,同時再用一些藥給清清火,比如加上一點黃芩或者是夏枯草之類的,把肺火一清,病的感覺、症狀就會大幅度減輕,同時配合上一些疏通心脈、潤肺的藥物。把心脈疏通好了,同時把肺氣給滋潤好,這樣一來,身體就會達到平衡。
中醫治病大多數是用來調理人體平衡的,平衡很重要。五臟——心、肝、脾、肺、腎,每個臟器都平衡就健康,要是不平衡就有疾病。疾病得的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很多更加深入複雜的問題出來。所以,中醫用藥來調理的人體,重點是調理平衡,把陽和陰調理好了,五臟平衡了。就像我剛才講的,陽熱上逆的氣平衡之後,症狀就沒了,身體就舒服了,這就是中醫的一個很簡單的、很樸素的調理身體的方法。(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現在我們在臨床上也非常好用,收到很好的效果。說明雖然是很古老的,但是又沒有過時。古老並不等於過時。只要是經得起考驗的東西,都會長久被人們應用、傳頌,甚至是弘揚、保留下來,這就是現在的中醫學為什麼還受那麼多老百姓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在臨床上是非常有效的。(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八十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複數字 2020,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內含解法)
「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養生]適用女性的兩個養血藥方
[精彩推薦]既然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還這麼差?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健康諮詢及講座邀請方式:
方式一:撥打預約電話(每天9:00~17:00接打電話)
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方式二:添加微信預約(每天9:00~17:00回復微信)
微信號:pbsyy012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