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服務向「智慧城軌」
不斷邁進
十三五
成績單
長春軌道交通一直努力不斷提升運營質量和服務水平,從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運營開始,就沒有間斷地向其他城市學習先進經驗、創新技術和服務,從硬體到軟體不斷提升自己的運營服務水平。
拿市民乘車時必須用的票卡來說,長春軌道交通經歷了人工購買紙質票撕票進站,到人工購買單程票卡刷卡進站,到自動售票機購票進站,再到「一卡通」儲值卡刷卡進出站……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網際網路+軌道交通得到迅速應用,2019年至2020年,市民購票進站方式再次被「顛覆」。
從2019年「長春E出行」APP上線,開通掃碼乘車功能開始,乘客進站方式不斷被刷新:2019年11月1日「 長春E出行」APP上線,開通掃碼乘車功能,2020年4月1日售票設備掃碼支付支持支付寶、微信聚合支付購票,4月17日,銀聯雲閃付APP乘車碼開通,8月26日城軌易行APP互通碼開通,10月1日支付寶APP乘車碼開通,11月1日市民卡APP乘車碼開通……未來還將會有更加方便、高效的智能進出站方式。
經常乘坐軌道交通出行的廣大市民已經切身體會到智能購票乘車所帶來的便捷和高效,但這只能說是「智慧城軌」的初級階段,或稱為初期智能階段,而且智能進出站也只是軌道交通智能化的一部分。其實,軌道交通集團醞釀和著手「智慧城軌」建設幾年了,提出打造長春智慧城軌+系統。並在十三五期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所有運營數據已經從手寫時代實現信息化管理,初步進入網際網路+運營的智能化階段。
軌道交通1、2號地鐵線路的智慧運維系統,覆蓋AFC專業(自動售檢票)、供電專業、電扶梯專業和車輛段專業,目前系統建設已進入試運行階段。還完成了「軌道車輛智能聯網系統」,實現了車輛運行狀態的實時掌控,可以讓乘客一目了然的掌握站點信息、下車位置,更清楚地掌握換乘地點,有效地規劃出行路程,目前,市民通過「長春E出行」APP系統就可以實現這個功能。另外,還有車輛遠程監測與診斷系統,通過網絡監控設備實現對車輛狀態數據、視頻信息的無線傳輸,可實時傳輸車輛運行狀態信息及監控視頻至終端設備,目前已經完成3號線10輛輕軌C型車的設備安裝和調試,後續安裝調試工作將隨車輛廠修同步實施。車輛弓網檢測系統安裝在電客車上,採用數字高清視頻成像、紫外燃弧檢測,以及基於圖像模式識別技術、深度學習技術,對受電弓、接觸網的各項動態參數進行高精度檢測與監測,分析弓網的異常和故障,對弓網受流質量進行評價,為管理部門及時提供接觸網、受電弓的日常維護、緊急搶修、乘務員應急處理等決策信息,實現對列車的遠程狀態監控和故障診斷功能。車輛輪軌檢測系統通過工業級頻閃高清攝像頭對輪軌交接處進行實時監控攝錄,並將數據上傳到客室內PIS系統(乘客信息系統)的存儲空間。這些現代高科技術在軌道交通運營系統能夠快速應用,得益於企業改革後,運營服務體系專業人才隊伍迅速搭建完成,為軌道交通安全、平穩、高效地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長春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在智能化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距離「智慧城軌」仍有很大差距,任重而道遠,長春軌道交通人會通過不斷地學習鑽研和不懈地努力奮鬥,儘早實現這個目標,讓市民乘坐軌道交通出行的幸福體驗不斷攀升。
記者:楊玉琪 圖片:軌道交通集團提供
編輯:王晴主編:劉剛 審閱:劉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