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教導隊
可謂是戰鬥力「孵化器」
而本期要介紹的這個教導隊
自改革重塑兩年來,走出的
優秀教練員不計其數
而這其中
武警部隊標兵教練
就有三名!
武警金牌教練:邱健、吳波&彭樂
它就是武警廣西總隊
機動支隊教導隊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
「扒一扒」他們人才迭出的原因
對標能力轉型
他們聚焦「戰鬥力」抓建
對教導隊隊長邱健而言,2018年是個難忘之年。那年,他參加武警部隊教練員比武獲評「標兵教練員」回來後沒多久,就走馬上任新組建的教導隊。
「我們支隊是尖刀鐵拳,新組建教導隊相當於拳擊靶、磨刀石,挑起這個擔子不容易!」相比於其他單位的教導隊,新組建的這個教導隊,被賦予了多個專業、多種力量的人才培育任務。
而那段日子《新大綱》下發,邱健帶著官兵開始籌備新課目內容的示範,他感覺「自己擔子越來越重」。
其實,邱健還有更深層的焦慮。這種焦慮一直壓在他心裡,催著他努力向前不敢停步。
不知從哪一天起,邱健突然覺得「知識明顯不夠用了」,在教學中,對一些「潛力較大」的班長提出的問題,他常常無法給出滿意的回答。這讓他覺得,自己的能力素質與使命之間已存在「時代差」。
「與其苦思冥想,不如邊幹邊研究」,經過一番討論,邱健帶著全隊10名官兵開始主動出擊,他們白天向機關、基層的精英骨幹請教,晚上就在隊裡集體研討,最後一章一節,一令一動制定出符合支隊建設實際的教學方案。
有了教學方案,邱健又遇到了新的難題。教導隊的兩個示範班都是新兵為主,動作標準、領悟能力等都亟待提升。
為了加快新戰友的成長進度,匹配日益漸增的工作要求,邱健帶著大家一邊學習基礎動作和組訓方法,督導背記教案、擴充基礎知識,一邊抓訓練場現場施教演示,徵詢官兵意見建議,以「演」促教、促學。
經過長時間苦練細磨,教導隊終於在規定時限裡,高效率地給支隊官兵進行了一系列課目示範,收穫了官兵一致叫好。
儘管如此,在邱健的心裡,能力素質與使命之間的"時代差"依然存在。這一點,邱健習慣用這麼一句話總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對標實戰化訓練
他們啃下「硬骨頭」
教導隊的課堂在哪?教練員、下士劉振環給出了一個答案——重難點課目的攻關、示範、帶動。
重難點課目有不少,去年初剛剛調入教導隊,劉振環就受領了一個,並全程參與其中——搏擊訓練課目。
對武警官兵而言,搏擊很具有吸引力,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劉振環也是如此。他酷愛搏擊,可真到教學場上,這個課目卻讓他經常感到力不從心。
搏擊動作的標準是啥?怎麼實戰運用?擺在劉振環面前的困難有很多,不過既然在教導隊,本來就有的研究部隊、研究訓練、研究打仗的風氣還是讓他迎接挑戰,開始了一番探索、實踐。
備課期間,劉振環幾乎全天都「泡」在訓練館,踢、打、摔、拿,自己摔得鼻青臉腫不說,配合的戰士都表示「壓力山大」,換了一波又一波。
在機關的精細指導和戰友的熱心幫助下,劉振環的教案逐漸完善成型。
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劉振環還和身邊的戰友設計製作了多種貼合實戰的教具圖版,提升了授課的靈活性和趣味性。
課目演示現場,劉振環的專業知識「一口清」,講解「專業到位」,動作也如「庖丁解牛」,官兵們觀摩後都反響熱烈。
教導隊的課堂在實戰訓練場,劉振環對此深有共鳴。
到底應該教什麼?怎麼教?在劉振環和許多教員的筆記本裡,都列出了很多問號。
在實戰化訓練體系中,教導隊的定位在哪裡?應該充當什麼樣的角色、發揮什麼樣的功能?如果再進一步,還應該問,這些問號都該打在誰的心頭?
這些都成了教員們正在考慮的問題。
如何把一些實戰化課目引入教導隊的計劃?怎麼把一些實戰化的成果引入教案?劉振環說:「這些問號本質上也是在拷問教導隊能不能匹配實戰化訓練這個體系。」
勇挑重擔
他們注重「教學互長」
「關鍵是因材施教,重點是授之以漁!」說起自己的教學經驗,教練員、指導員吳波頗有感悟。
每次培訓,教導隊都儘量給教員提供給力的支持和展示自己的舞臺,在教學互長中,受訓者和教員碰撞出許多火花,推動教員隊伍和部隊建設的雙提升。
得益於幾次參與、甚至主導培訓,吳波和教員彭樂學會了不少本領,在武警部隊教練員比武中大放異彩,雙雙獲評「武警部隊標兵教練員」。
「新四軍成立初期,也立即成立起教導隊」,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反思,彭樂和官兵都有許多發現。尤其是總隊探索推開軍事職業教育等任務,讓他們發現,有著深厚歷史的教導隊,未來的天地將為之一寬。
與基層部隊的血肉聯繫,使教導隊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軍事職業教育,緊緊盯住當前部隊戰鬥力短板弱項,突出打仗需要的、官兵缺乏的知識技能,瞄準關鍵環節提高官兵履職能力和職業素養。
摸索科學施教、多維考評方法路子;打造線上課程,推介精品微課……在很多方面,教導隊都大有可為。
在軍事職業教育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教導隊能擔當什麼?如何主動作為?如何激發出自身活力?……這些,都是壓在教導隊官兵肩上的「重擔」,讓他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敢懈怠。
不管未來如何,邱健、彭樂等官兵都將一如既往地探索實踐,不斷努力。
而他們已經交出的一份成績單也令人振奮——
重新組建這兩年多來,教導隊擔負總隊特戰、機動分隊戰術集訓教學,綱要集訓科目演示,支隊搏擊、射擊、投彈、軍事體育等任務80餘次,次次不辱使命。
而從教導隊也走出了一大批「四會」教練員和訓練「明白人」,他們在總隊、支隊比武場中爭金奪銀,在部隊的建設發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圖/文:黃磊、潘懿豪、莫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