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技能是相通的,只是換了條『賽道』。」「90後」的聶飛去年底從福建某銀行客戶經理轉行到北京做地產經紀人。儘管一入行就遭遇疫情影響,但他在3個月內成功籤下32單租賃業務和2單新房業務,迅速「紅」了。
這半年來,經歷了疫情的洗禮,聶飛從迷茫中走過,憑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從單做租賃業務成功轉型為全能經紀人。他在租房、賣房過程中,也感受著北京二手房市場的冷暖、租房買房人的喜與哀。
跑盤、繪圖、熟悉業務,帶看前做足充分準備
2019年年底,出生於1992年的聶飛為了和在北京工作的兄妹能相互照應,從福建的銀行客戶經理轉行到北京做地產經紀人,成為我愛我家北京石景山區金頂街店的一名新人。
有人說,年輕人就業時,一定要找一個資源崗進去,這樣未來的職業生涯會有無限的可能性。房產中介租賃業務,尤其是住宅租賃,就是這樣的一個資源崗。
其背後的邏輯在於:租賃業務是個高頻需求,高頻意味著經紀人有機會接觸到大量客戶資源,這些客戶資源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大概率有住宅買賣的需求。此外,住宅租賃單價較低,租客決策成本相對而言沒那麼高,成交機會更高。另一層面,對房產經紀人而言,相比低頻、周期長的買賣業務,租賃業務相對簡單,新人更容易入手。因此,按行業慣例,聶飛入職後,從租賃業務開始入手。
好多經紀人習慣起晚,也不怎麼吃早飯,聶飛則習慣吃早飯,再固定將午飯時間往後挪至下午兩三點。因此,他可以在中午12點至下午2點,即其他經紀人外出吃飯時在門店前臺接待。聶飛說,正是這一習慣,讓他在入職後的第三天,就籤下了兩個租賃合同。
「一個客戶想租兩居室,他詢問我其中一套房子暖氣熱不熱。我從切實的體驗說,暖氣不是特別熱,但我可以聯繫一下暖氣公司,看能否解決。」聶飛說,最終,該租客感覺聶飛很真誠,很快就租下了該套房子。
「信息化時代,任何事情都可以去驗證。客戶可能並沒有刻意驗證,但若無意間感覺到經紀人說的話不是特真實,就會失去信任感。」聶飛說。
按行業慣例,每年冬季,尤其接近年底是房產經紀行業的淡季。不過,聶飛並沒有閒下來,而是修煉「基本功」——跑盤。聶飛所在的金頂街門店,業務基本圍繞6號線、1號線兩條地鐵線的西部區域展開。基於此,他一一熟悉房源情況,腦海裡清晰每套房的基本結構、房齡、周邊設施、交通狀況。在此基礎上,學習繪製戶型圖、熟悉業務知識。
「房子實地看過兩遍以上,跟沒看過相比,給客戶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自信心也不同。」聶飛說,經紀人看過房後可以清楚了解各種細節,而客戶去看房時,實際是個驗證過程。如果經紀人說的都正確,那客戶便會對經紀人產生信任感,否則,將會失去信任。
在傳統認知裡,經紀人只是掌握信息差,撮合交易。但聶飛的自我定位是高水平、職業化的價值提供者。基於此,聶飛珍惜每一次帶看機會,且在帶看前,他都會做足準備,「就像別人說的,臺上10分鐘,臺下10年功,準備充足是必須的。」
3個月籤下34單業務
相比於往年,今年春節時間較早,有效的銷售時間集中於1月前10天,此後便開啟了「回鄉潮」。不過,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原本的生活節奏。
在不少經紀人未能返京到崗或返京後居家隔離期間,一些業主老客戶陸續上門。彼時,沒有回老家過年的聶飛,在北京提前為自己及客戶購置了防護用品。而由於被 信任,他在疫情期間共收到業主委託的約60把房源鑰匙。隨之,他開始帶看業務,但房子出租並不容易。
受到疫情影響,以往春節後的租賃高峰並未如期而至。據我愛我家研究院統計數據,今年1、2月北京租賃交易量連續下滑,2月跌落谷底。隨著疫情逐步緩解,返京務工人員陸續增加,租賃需求才隨之增長,3月北京住房租賃交易量環比2月增長171.44%,同比下滑46.10%,較1月增長49.58%;在此基礎上,4月北京租賃市場繼續恢復,交易量大幅增長。
談及疫情的影響,聶飛稱,「業務肯定會受到影響,但市場需求還是有的。很多經紀人覺得疫情期間大家不出去,也沒有客戶找房子,這是給自己設了限。但我沒有給自己設限。」
在聶飛看來,疫情對經紀人提出了更多要求,若能做到熟悉房源信息和業務知識,就能得到業主、客戶更多的信任。「業主會詢問經紀人,客戶從哪來?幾個人住?來北京多久了?有沒有出過京?這些問題,都需要房產經紀人對客戶有更多了解,在此基礎上,反饋給業主。」聶飛說。
今年2月初,一位前期通過聶飛租房的老鄉客戶,主動找他推薦一些首付100萬左右的新房房源,一是為父母養老,二也是為了方便未來孩子上學。聶飛便向其推薦了兩個項目。不過,2月8日,這位客戶告訴聶飛,已在另一個項目處付了訂金。出於信任,客戶讓聶飛點評一下該項目。聶飛就真誠地提醒他說,樓座方位是南偏西傾斜30度,可能夏天會有點曬。此外,該項目實際距離售樓處附近的學校還有兩公裡左右。
「客戶當即說想去實地看下項目。我本著幫忙的心態,就帶著他一起去了。當天北京下著雪,我倆實地測量了從小區走到學校的時間,要走很久,老人帶著小孩更是不太方便。」聶飛說,經過實地考察後,該客戶感覺售樓處的銷售員沒有如實說明情況,於是就讓聶飛推薦靠近學校的其他項目。經過三天考察,該客戶通過聶飛買下更靠近學校的另一個項目。
在疫情期間,聶飛帶客戶看新房。圖片來源 受訪者供圖
「我根本沒想到,他會去退訂金。而我還是新人,租賃也剛接觸,也沒想到會去賣新房。」聶飛說。在傳統經紀人眼裡,思維固定在「您看房嗎?」如今,聶飛總結分析,經紀人需要跳出這一思維,為客戶挑選合適的房源才是工作的本質。
最終,聶飛的業績讓人驚豔:入職未滿一個月,順利通過門店籤了兩單租賃業務,同期,其所在門店人均2.5單;今年1月份,聶飛又籤約了5單,成為所在門店的第一名;2月份,我愛我家京西大區近100人,總共籤了100多單,聶飛一個人就籤了25單。通過一系列努力,3個月內,聶飛成功籤下34單。
聶飛說,高籤單量的背後離不開公司層面的支持。疫情下,我愛我家不停升級線上系統,在線溝通交流、鎖定房源、籤訂意向書、繳納定金,這些原本在線下需要見面做的事,在線上都可以完成。同時,公司配合街道做好各方面防控措施,因此,也有利於中介進入小區帶看。
四五月競爭激烈,當上「全能經紀人」
不過,開了一個好頭,並不意味著永遠一帆風順。談及這半年的經歷,聶飛坦言,也有過挫折與迷茫。
今年4、5月份,隨著其他經紀人相繼到崗,競爭隨著加大。有一段時間,聶飛的籤單量有所下滑,「可能剛入行時一直特別順,有一兩周沒開單,心裡也挺迷茫。」
不過,他最終通過自己的調整走出了迷茫期,「我還是對自己有信心。不能因短短10天、半個月,就確定成還是不成,這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有時候可能客戶趕一起,一個月可籤好多單,有時候可能半個月沒籤一單,需要一個平常心看待。」
在聶飛看來,自信能帶來熱情,由此形成正循環:帶看客戶次數多,房源信息更了解,接觸業主較多,相對來說更專業,客戶認可度高,籤單成功率就較高。與此同時,正循環亦可反饋至業主端:業主認為他帶的客戶比較靠譜,也便願意接洽,甚至給到相比其他經紀人更大的議價空間。
這半年來,聶飛工作很努力,經常工作到晚上七八點還沒吃午飯。「經紀人做的是服務於人的工作,客戶時間比較趕,找房也比較著急,因此,也需要經紀人全神貫注地去做事。」聶飛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6月,北京防控等級再次上調至二級響應後,使走在復甦路上的樓市再次陷入低迷。購房者延遲置業步伐,北京新房和二手房市場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這對於房產經紀行業而言,也將是一次挑戰。
不過,聶飛持樂觀看法。他表示,「疫情可能導致來京務工人員減少,或工資少了,本來想租4000元的房子,而改為租3000元的,或換房需求沒那麼迫切了,暫時不買了。不過,租房或購房需求並未消失,依然還會有很多剛需人群租房、買入或換房。」
「二手房可能因為小區封閉管理而使帶看受限,新房則受影響較少。再加上6月正是開發商衝業績的時候,會推出折扣優惠,這也有利於新房更好地成交。」聶飛稱,近期他帶客戶看新房的次數相對多了。
時至今日,沒客戶時,聶飛還會去跑盤,或找業主、客戶聊天,在聶飛看來,在北京,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買房、賣房。租客中,也存在一些想買房的人。基本上,聶飛把休息、工作混在了一起,有時休息時,他也會戴著工牌在路邊站一站,有人諮詢就跟別人聊聊天,或者去健身廣場,跟大爺大媽聊聊。「我是從農村出來的,沒有感覺到特別苦,畢竟沒有特別多的體力活,反而過得較充實。」
今年,在疫情影響下,我愛我家北京公司也把過去分開10年之久的買賣、租賃業務打通,有選擇地「合」。這意味著負責租賃業務的經紀人,也可以選擇做新房、二手房業務。於是,聶飛從租賃業務轉為全能經紀人,也寄希望通過競選往上晉升。
今年28歲的聶飛,並不急於成家,短期目標是做好事業,再在天津落戶、置業,「現在父母跟我一起租房住在門頭溝。我希望奮鬥一把,在天津買套四居室,周末能去住自己的房子。」聶飛說。
實際上,來京之前,聶飛在福建做銀行客戶經理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就擁有了兩套房,其中一套便是四居室。只是在來北京前,他將其中一套房出售了。
在聶飛看來,銷售技能是相通的,只是換了個「賽道」。而之所以選擇房地產行業,是因為之前做金融抵押時,就對房地產較熟悉。「從我內心的感受來說,真心對別人好的同時,自己也賺到了錢,這是特別舒服、快樂的事,幹起來也特別有勁。我幫助客戶租到合適的房子,可以使客戶一年住得很舒服;幫助客戶買到合適的新房或二手房,可以讓客戶一生住得很舒服。」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封面圖來源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武新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