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雷拉對陣熱內西奧,從去年到今年,兩個人熱烈擁抱的畫面已經被拍到很多次,只是之前幾次,熱內西奧始終是那個賽後要被批評的失敗者,直到今年最關鍵的一次交手,他終於品嘗到了勝利的果實。
這一切恐怕還要拜老對手所賜。
佩雷拉到底是骨子裡帶著一種傲慢,還是對奧拉羅尤、熱內西奧這些中超賽場公認的"軟蛋型"教練看不上?這是個疑問,但他確確實實地輸給了自己。
從兩回合被江蘇蘇寧淘汰,到本場輸給北京國安,上港使用的呂文君、李聖龍等人出場搏命的手段,不光缺少變化,也缺少真實有效地改變戰術體系的能力,單靠一種拼命的狠勁兒是贏不下強強對話的。
這是上港必須要認清的現實。
1、開局布陣的思路,雙方都摸清底細,國安求變欲更強
上港國安首次交手的首發陣型
本賽季上港和國安已經交手3次,四外援首發的體系到底如何布置,兩位主教練一開始心裡都沒譜,兩隊第1階段首回合對陣時,雙方都排出了3中衛體系應戰,足可見雙方當時的緊張和謹慎。
不過那場比賽上港只踢了半場就因為表現不理想馬上換人,甚至導致佩雷拉之後徹底放棄了3中衛體系,而北京國安最終被對手逆轉,也意識到了3中衛在4外援的攻擊下毫無用處,與其做好防守不如做好自己。
於是兩隊在第1階段次回合交手時,都已經恢復到了四後衛的時代。
同時,本場比埃拉和奧斯卡都有傷在身,兩隊缺少了前場重要的攻擊核心,換人調整勢在必行。這兩個核心的作用無可替代,很明顯不能以簡單地對位換人來應付,必須要在戰術體系上動腦子。
佩雷拉和熱內西奧都很清楚這個現實,所以才選擇了他們的首發陣容。
北京國安的首發陣型,4-3-2-1的聖誕樹陣型非常直接,李可、池忠國和費爾南多三大後腰在防守時要重點保護兩個肋部和弧頂的區域,進攻時還要輔助奧古斯託和張稀哲,替補席上放著張玉寧和阿蘭作為先丟球的後手。
熱內西奧這套思路已經提前防備了上港所有的可能性,不管胡爾克、洛佩斯等人是否首發,他算準了上港肯定會主攻兩條邊路。
而對於佩雷拉來說,4-3-3的首發,呂文君、李聖龍再次出場已經不是意外,買提江+楊世元+穆伊的三後腰配置也是理所當然,在開局上港已經落了後手。
2、開場暴露雙方目的,李可受傷是轉折,熱內西奧更想贏
開局之後,上港很快展現出了自己的真實意圖,像這種運動戰的一個瞬間,多達9名球員圍攻國安中場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佩雷拉的用意很明顯,圍堵國安的中場組織,試圖用不講理的硬度擊垮對手。
上港的體系在開局跑動很多,符合讓國產前鋒首發的預期,利用大範圍的跑動,上港的中前場球員到處圍堵國安的奧古斯託和張稀哲等人,同時也消耗了自己。兩隊前25分鐘都沒有完成1次射門,就是這個原因。
但很明顯,這種僵持局面不會持續太久。上港體能難以支撐,國安本場也踢出了罕見的強勢。
兩隊本場連續一腳傳球的次數
以前上港用類似的態度逼搶國安,熱內西奧的球隊很容易慌亂,主要是奧斯卡、胡爾克等人很容易在反擊中製造威脅,搶斷一成功就容易被射門,國安球員只會心裡沒底。
本場國安的傳控優勢實在過於明顯,李聖龍和呂文君在反擊中很難製造威脅,而胡爾克也被限制,上港的反擊沒有力度,國安當然不會怕。
熱內西奧早早看清了局面,像在反擊中,國安只有7個人防守,上港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這種邊路直接起球的做法毫無用處,上港每次搶斷成功,總會以各種方式很快丟球,那真的是沒什麼可怕的了。
阿蘭替補登場
於是,李可受傷變成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熱內西奧此時有3個換人方案:
1. 換上呂鵬,純粹對位換人,保持中場防守力度。此前他幾次在壓力巨大的時候作出類似換人的行為都被詬病,效果也不理想。本場沒用顯然是因為壓力不夠;
2. 換上張玉寧或王子銘,直接用高中鋒攪局。在0-0均勢時,熱內西奧沒有如此激進,已經是留了餘地。
3. 換上阿蘭,增加前鋒,實戰就是這個效果。
增加前鋒之後,國安變成4-3-1-2,張稀哲必須要回撤,彌補一些李可留下的防守空間,但奧古斯託+巴坎布+阿蘭的組合,同樣能吸引上港至少6-7人的防守壓力。這還是奧古本場沒什麼狀態、不斷抱怨的情況下。
熱內西奧的再度用強,表現出了比佩雷拉更想贏下比賽的決心,成為本場的轉折點,並很快改寫了比分。
3、上港的進攻困境再次重複,沒有奧斯卡就不會踢
上半場第44分鐘,上港0-1落後,買提江在中場拿球,國安中場防線給了他足夠的空間,但他左右搖擺,不知道如何傳給前場的前鋒,而他的身邊,真正的組織核心穆伊就站在那兒。買提江最終傳給穆伊,穆伊也只能給身邊後插上的王燊超,最終製造了一次任意球。
上港發出任意球被解圍,國安快攻反擊,張稀哲遺憾地錯失了一次3打2的機會。這是一次嚴重的警告,因為下半場國安的進球幾乎與這個瞬間一模一樣。
沒了奧斯卡,上港只有2個選擇:
1. 踢純粹的防守反擊。沒有洛佩斯他們缺少純粹的思路,0-1先丟球也沒了可能。
2. 找到新的組織核心。
從實際比賽來看,穆伊+買提江佔據了絕對的傳球地位,兩個人有點複製新雙核掌握中場節奏的問題。買提江此前在天津泰達也擔任過中場組織官,這個配置是否可行?顯然不行。
穆伊和奧斯卡一起共存時,只要奧斯卡願意,他的持球時間肯定更長,穆伊是輔助;奧斯卡既有極強的單兵推進能力,也能傳出致命威脅。而在穆伊+買提江的組合裡,買提江是絕對的配角,主要在主罰定位球中發揮作用,穆伊缺少持球突破的能力,本場他雖然有長達4分鐘的控球時間,但是面對包夾只能傳球,這種威脅性會大大減弱。
同時,上港還有兩大問題:
1. 胡爾克還是游離於體系之外,本場持球時間不長,而且個人發揮能力不佳;
2. 呂文君和李聖龍連續出場的幾場硬仗裡,始終無法跟穆伊建立聯繫,穆伊每場都沒法給他們傳球,更很難完成直接助攻,這與奧斯卡相差甚遠。
穆伊本場比賽的傳球位置
單純從穆伊本場比賽的傳球位置看,他已經足夠努力,活動面積覆蓋了整個中場,甚至在兩個邊路也有貢獻。但從實際傳球表現來看,他在兩個邊路主要是主罰定位球,在弧頂一帶的威脅太低,再加上他需要承擔一定的防守責任,位置通常比較回撤,這導致他的各方面表現都達不到豪門組織核心的要求。
穆伊給傅歡的傳球路線
而在傳球方面,穆伊給右後衛傅歡的傳球次數最多,其次是胡爾克和買提江,跟其他人的聯繫都不多,說明他的傳球視野比較狹窄,缺少足夠多的長傳調度,缺少威脅球傳遞。給傅歡和胡爾克的傳球也主要是送到邊路。
尤其給胡爾克傳球,他通常無法自己帶球越過防線,只能希望胡爾克回撤,這樣的進攻顯然打不死對手。
像這種瞬間,胡爾克如果前插,穆伊跟他之前就會存在防守球員,導致無法正常連接;指望穆伊前插,他沒有足夠的能力;胡爾克一旦回撤,他就成了真正的進攻發起者。
指望胡爾克發起進攻?那肯定是上港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上港上半場全隊的活動熱區
其實在這種困境之下,上港還有一個辦法解決問題,那就是用阿瑙託維奇作為前場支點,直接高舉高打,先把進攻陣地拉到國安的禁區腹地或者弧頂之前,再考慮下一步的方案。但是,自大的佩雷拉始終棄用阿瑙,上港既沒有組織核心也沒有高中鋒支點,相當於既沒有"大腦"也沒有"阿瑙"。
整個上半場,他們的活動熱區主要集中在兩個邊路,中路進攻核心區域幾乎是空白。這種雙肺型的熱區圖一旦出現,通常意味著進攻被極大地限制了。
4、總結:大多數時間喪失鬥志,上港最終輸給自己
上港之前從來不怕國安,即使先丟球也沒問題,主要是因為熱內西奧的軟弱,領先之後一定不會踢,本場其實也有這個問題,否則也不會在下半場浪費打死上港的可能性,反而在最後時刻丟球。
但問題是,上港在長時間落後的情況下,竟然在控球率方面一度低到令人髮指的高度,全場沒有給國安足夠大的壓迫感,這與往常截然不同。
佩雷拉沒有給球隊帶來足夠多的戰術變化,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是當上港丟掉了強大的精神戰鬥力,那他肯定就沒什麼用處了。
換句話說,上港其實早就缺少了精神戰鬥力。同時派上呂文君和李聖龍只是最後的一針猛藥,只是這種操作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只有暫時的刺激,用的次數多了,也就不靈了。
這就是上港本場輸球的真相所在。現在上港什麼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