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過的敵人就是朋友,據說這是美國的一句諺語。還據說,這是尼克森當年訪華時,借著茅臺的酒勁,在宴會上說過「打不過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
西方人崇尚弱肉食的自然法則,也就是崇尚強權。用中國話說,誰橫誰是爹。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美有可能發生戰爭的擔心日盛。連基辛格博士都發出了戰爭警告。然而,中美之間真會發生戰爭嗎?意外擦槍走火或許會發生,但真有計劃有準備進行一場世紀大戰?恐怕美國人還沒有這個膽。
雖然川普政府對中國敵意甚濃,但川普也從未正式表態中國是美國的敵人。雖然遏制中國崛起是美國兩黨的共識,但拜登一直強調的是中國是強大的競爭對手,而非是美國強大的敵人。
美國一直稱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和挑戰,但美國從沒有正式把中國視為敵人。
近來,關於中美關係,拜登的表態是,欲聯合西方盟友共同制定規則對抗中國。修復與歐盟的關係是拜登外交的重中之重。
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就是沒有盟友國家共同參與。所以想打也打不下去,半道還是與中國籤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雖然後期川普叫囂要與中國「全面斷絕關係」。對中國打壓之勢也非常強烈。但在華為禁止令問題上還是有所鬆動。對華貿易還是存在巨大的逆差。
近來,有傳言川普準備在權力過渡期內上演對華「最後的瘋狂」,準備全面對華進行經濟打壓和制裁。但是,傳言中也強調了不會在軍事上與中國進行極端的挑釁。雖然不斷對臺軍售,但也公開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美國人很清楚,利用臺灣是一回事,為臺獨而與中國開戰則是另外一回事。
拜登上臺之後,雖然中美關係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但他反覆強調的是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他並沒有把中國視為敵人。
所謂「中美戰爭」一說,是基於兩層意思。一是用戰爭來威嚇中國。二是為了避免意外軍事衝突發生。
中美最終會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一是要看雙方會不會因誤判而發生意外的衝突;二是要看歐洲是否完全站在美國一邊。
目前歐洲處境艱難,更需要與中國合作化解危機。重要的是,歐洲更堅定維護多邊體系和推進全球化,更建立多極世界格局。也就是不甘心於做美國的小弟。
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話,歐洲必須擁有自主權,必須擁有自己的軍隊,必須像中國那樣,才能避免被美國欺負。
對於歐洲來說,目前處於兩難的境地。一方面需要美國的安全保障,也需要藉助美國來彰顯在世界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則又需要與中國的合作,需要中國來抵制美國的單邊主義。也就是存在安全上靠美國,經濟上寄望於中國。因此,歐洲是輕易不會完全站在美國一邊。更不用說支持美對華開戰了。
目前美國的疫情失控,經濟衰退加劇就在眼前。如果疫苗無法有效阻止疫情,那麼美國就將陷入災難的深淵之中。到那時,美國肯定會回過頭來與中國加強合作。可以說,目前中美合作共贏的局面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