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宗教文化,是廬山一片燦霞

2021-02-07 禪藝會

早在時期,東晉名僧慧遠來到廬山,背倚東林山,面對北香爐峰、虎溪流水潺潺而過的地方創建了東林寺,創建簡便易行的淨土宗。由于慧遠精通佛、儒、道三家經典,極有辯才,擁有大批信徒。東林寺曾是我國南方佛教的中心。廬山也是道教名山,中國道教早已把此山的廬山洞列為第八小洞天,稱之為「仙靈詠真之天」,把廬山虎溪山列為第四十七福地。眼下,享譽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的廬山,是一山五教和諧共處的宗教名山。      

              

那年,走入享有「神仙之廬」美譽的廬山。深感廬山佛教、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南北朝時期,廬山道教邁向一個較高階段,在唐宋時期達到鼎盛。廬山的佛教文化資源也很深厚:當年著名僧人「慧遠」創立東林寺,推進了寺院由城市走向山林的速度。隨後,以東林寺為基地,翻譯佛經、組織僧團、結社、升堂講座等形式,大力拓展「佛教中國化」態勢,贏得中國信眾的廣泛認可和普遍歡迎。同時也確立了他與廬山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不可替代地位。

廬山自唐宋以來,以禪宗稱盛,名震江南。延至明代,由於朱元璋曾受益於廬山佛教僧人,廬山宗教又盛極一時。自此,廬山留下著名的「三大名寺」與「五大叢林」。廬山景區拓展者與管理者,在倡導宗教和諧、弘揚中華和諧文化方面起步較早,曾經舉辦過首屆中國(江西•廬山)「盛世中華、五教和諧」論壇,創建五教祈福文化園。在位於青蓮谷旅遊區五教祈福文化園,我欣然看到,這裡依山傍水,風景迤邐。整個園區按照祈福線路進行景觀設計,分為九個景觀區,建有大氣磅礴的五福門、現代典雅的五福泉、氣勢恢宏的五福園、古韻悠長的五福橋。

園內的祈福大鐘整體高476釐米,代表赤道40076千米長度;鐘體高度為365釐米,代表一年365天;周長960釐米,代表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重38.5噸。鐘體採用「響銅」鑄造,鐘響時聲音傳播半徑為10公裡,餘音持續時間長達2分鐘。五教祈福文化園展現五大宗教團結和諧、求同存異、五教同光的風採,豐富廬山旅遊文化內涵,又將周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進行有機結合,成為一個洋溢著宗教和諧相處、共同進取氣氛的旅遊景點。

宋代文學家蘇軾,對廬山宗教景觀曾作過「廬山到處是浮圖」的形象概括。近代,隨著西風東漸,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東正教等教會也紛紛在廬山建堂築殿,中國寺廟的暮鼓晨鐘與西方教會的頌歌,成為「匡廬甲天下」的一道景觀,也充分體現了廬山「大文化」的包容性。回望廬山,古往今來,五大宗教陸續來山傳教,各盡其責,和諧相處、平等友愛,彼此守望相助,這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也是舉世無雙的「五教和諧」典範。今天,廬山已經形成「一山尊五教」的罕見局面。「一山藏五教,走遍天下找不到」,這種宗教文化「和諧相處」的特性,充分體現了廬山作為世界名山的獨特價值。

在每年新年的第一天,景區管理部門都在廬山五教祈福文化園舉行新年撞鐘祈福活動。推出五大宗教信眾在廬山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活動場所誦讀「廬山五教祈福詞」的活動。記得在廬山採寫,巧遇文保部門牽頭相關單位,在花徑公園重建廬山大林寺,據聞,建成後,從尼泊爾迎請釋迦摩尼佛的舍利子將供奉在那裡。

豈能忘,面對諸多宗教文化項目在廬山展示,一些受邀到此的文化學者各抒觀感——他們列舉近年所觀賞的景區宗教活動,譬如,北京大覺寺內的禪茶茶藝表演、河南大相國寺佛樂表演、武當山道教內家拳表演以及在一些景區基督教堂舉辦的唱詩班表演等,都讓遊觀者在感受景區生態文化魅力之餘,感受帶有深層次文化意味的宗教文化。他們認為,廬山是座宗教名山,這裡成為中國道教、佛教的淨土宗的發源地,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著名的寺觀和宗教人士的痕跡,因此,開發好這塊宗教資源是廬山發展新旅遊的一個重要方面。 

記得漫步霧裡廬山,宗教景觀中最美妙處,除了東林寺、西林寺,連同多位高僧名家留下的匾額、楹聯、石刻和碑刻。禪林品茶、賞讀古人書法,已然是一種文化享受。

下山前,我在半山間的白鹿書院徜徉許久。悠久的書香、石階的苔蘚、雄渾的松風以及先賢在此留下的文脈……都讓我感到似曾相識卻又相隔甚遠。直到淅淅瀝瀝的春雨漫空飄至,我忽然想起,還有一項未竟之事——選幾款明前新採的廬山雲霧茶。讓廬山縷縷清美氣息,在我的書房茶几上,經年不息。

展讀

【行者】 「天下第一江山」,一吟三嘆

【行者】 「龍鳳歸宿地」,彰顯因果

【行者】清素小吃,惟「它」多情

【行者】低調離宮,給人啟迪

【行者】城堅不再,糕甜悠久

【行者】紫砂情結

【行者】『蘿蔔盆景』隨想

【行者】春節,紅豔串起甜美

【行者】沉寂元夕,深懷燈彩

【行者】古剎夜,曾有「精靈」來襲

【行者】情系中國結

【行者】苦菜花開

【行者】品硯思遠

【行者】泰山石景,意味悠長

【行者】神秘古村,偉人後裔

【行者】千古吳地,奇哉廟宇

【行者】丁香情結

【行者】江天深處,品甜美

【行者】闡福寺,禪房花木深

【行者】古剎石刻,千年超越

【行者】初識蜀繡

【行者】老槐,搖曳別樣詩情

【行者】月季花,豈止清麗?

【行者】 松景,此處稱奇

【行者】 「懸空」之悟

【行者】夢幻左岸,一飲知味

【行者】深谷行,有所悟

【行者】神秘山崖,忠勇使者

【行者】雨中脊獸

【行者】皇苑二景,誰解其味?

【行者】郪江畔,他超凡脫俗

【行者】詩聖入古剎,身心得棲隱

【行者】微山,窩頭入賦

【行者】暮雨秋涼,千裡詩情

【行者】川西古都,千古大愛

【行者】京西,何處稻花香?

【行者】學府墨跡,故居美味

【行者】海畔佛寺,清音入心

【行者】賀蘭山,解惑『』滿江紅『』

【行者】一款素餅,千年詩話

【行者】靈隱寺,月美桂香時

【行者】寒山寺釋疑

【行者】韭園醬菜,究竟何味?

【行者】千年餘味「邯鄲芹」

【行者】 登此橋,誰自省?

【行者】蘭州雨雪,遇「清麗」

【行者】 何處赤壁,迎東風?

【行者】麻花,是何滋味?

【行者】碑刻,能言否?

【行者】佛教文化遊,怎樣明燦持續?

【行者】晨霧流泉,話稼軒

【行者】姓氏文化,解纜揮手?把根留住?

【行者】胡同舊事

《禪藝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人人可以訂閱,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專欄。禪藝文化十八項,由雅道八項(茶道、花道、香道、琴道、書法、繪畫、收藏、詩詞)、生活六項(建築、庭院、空間、家具、素食、服飾)和藝術六項(書法、繪畫、雕塑、攝影、手藝、法物)組成。在這裡,你將看到與眾不同的圖文資訊。原創無窮、圖片無碼、轉載無限。邂逅之後,不再彷徨。投稿郵箱:zenart@126.com

相關焦點

  • 廬山味道:廬山旅遊——「廬山十八怪」
    ,素有「雲中山城」的美譽,是擁有世界文化景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三塊金字招牌的廬山政治、經濟、文化、旅遊中心。百年別墅之所以能風韻仍在,這要歸功國家和廬山管理局制定了相應的條例和措施,對這些廬山文化遺產瑰寶加以保護和利用。
  • 冬日裡看廬山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春天,冰裹桃紅,霧繞青峰,若夢若幻;夏天,千山滴翠,萬木濃蔭,雲舒雲卷;秋天,桂子飄香,楓葉流丹,疏峰吐月;冬天,蒼松傲雪,寒梅破冰,銀裝素裹。唐代詩人白居易以「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八個字道出廬山的精髓和品位。廬山冬季美景四季來廬山都可以領略到不同景致!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
  • 「廬山味道」廬山旅遊線路介紹:廬山含鄱口地質自助遊
    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是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景觀"。2004年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之一。廬山, 以典型的中國大陸東部山地第四紀冰川遺蹟、地壘式斷塊山構造和變質核雜巖構造遺蹟所構成的多成因複合地貌景觀著稱。其地貌與植物、文化、歷史緊密相連。這裡,風景秀麗,森林茂密,飛流、峽谷、山峰、瀑泉齊備; 風格迥異的異國別墅比比皆是; 不同宗教和睦共處。
  • 江西只有廬山能看?這座山的景色不輸廬山,有三大奇景傲視群山
    說起江西名山,大部分人知道的是廬山,廬山作為中國歷史上留下許多痕跡的名山,曾有蘇軾的《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只緣山中》、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為銀河九天》等著名名山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廬山帶來了這些詩意,後世的很多文人和文人都去看廬山的一覽詩上寫的風景。
  • 廬山旅遊線路介紹:廬山三疊泉地質自助遊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簡介廬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北部, 北臨長江,東臨鄱陽湖。公園面積548平方公裡, 核心景區1萬多人。 山頂平均海拔1200米。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是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景觀"。2004年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之一。
  • 廬山天下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組到九江廬山實地考察
    近日,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專家組來到九江廬山,對九江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進行實地考察,並召開反饋會,對九江申報工作給予高位指導。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謝來發,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江新洪,九江市副市長孫金淼,廬山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廬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斌,省文化和旅遊廳文物保護處處長鄧明華,九江市政府秘書長鮑成庚,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國宏、胡曉俊參加反饋會。
  • 文化行者 蘭州大學文化行者「尋找安妮」肅南皇城行
    7月21號下午,蘭州大學文化行者新聞營一行從武威出發,歷時三個多小時,在欣賞過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後,成功抵達由中央財政支持的文化行者
  • 廬山旅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廬山瀑布群
    廬山之美,素享「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而廬山之美,瀑布居首。據考證,廬山之名,早在周朝就有了。古人對千裡平川上竟突兀出一座如此高聳秀美的廬山,山上又有眾多的瀑布溪流,曾感到迷惑不解。於是,就編了許多神話故事,來解釋廬山及其泉瀑的來歷,其中秦始皇趕山塞海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
  • 巴爾幹火藥桶 | 行者·樂藝思想會第八場精彩回顧
    從宗教上,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信奉的是天主教,塞爾維亞、馬其頓和黑山信奉的是東正教,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信奉伊斯蘭教。三個宗教並存在這樣一個局面,就會產生很大的一個矛盾。所以即使是小國家,在語言、民族和宗教上的構成是非常複雜的。這些也為後來的南斯拉夫內戰奠定了一個基礎。
  • 廬山 |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全長約25公裡,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廬山風景秀麗,文化內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
  • 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廬山,濱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
    所以大家要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那就是廬山5A的最後一個「A」應該是給在了歷史文化,它能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就是最好的佐證。我們通過詩人、書畫家、文學家、哲學家們的心靈審視,來看這些眾多散發著特別濃鬱人文氛圍的歷史遺蹟,其中就有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這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完備的書院,因此廬山也被稱之為「教育名山」。
  • 冬日的廬山,玉雪寒梅,詩情畫意,溫柔了歲月,驚豔了時光
    近日雪後廬山的美景頻繁登上熱搜,今日廬山又飄雪了,下雪的廬山白雪覆蓋,白雪和山景搭配變成了夢幻的童話世界。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南北長約25公裡,東西寬約20公裡。
  • 江西教區|廬山天主堂
    廬山天主堂位於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香山路12號(原香山路527號)。於1986年被列為九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由於奉聖母升天為主保,也叫「聖母升天堂」,建於1894年,由「江西北境六府主教」法國遣使會的樊體愛主教修建。教堂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建築平面呈長方形,寬9米,長18米,高約16米。教堂共有4層。
  • 【宗教文化】宗教文化與民間文學的相互影響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
    (參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在民間文學類非遺項目中,很多都源自道教、佛教。一方面,宗教文化的各種神話傳說成為民間文學的重要題材,有的民間文學則直接呈現宗教題材;而宗教文化的一些理念(比如,道教的「萬物皆有道性」、佛教的「因果報應」等)也影響了民間文學創作的發展。
  • 廬山旅遊:廬山的特色美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古往今來,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廬山在南來北往過客的飲食文化薰陶下,集南北眾家口味逐步形成了具有廬山特色的餐飲美食。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廬山旅遊業開始興起,廬山上開始有了餐館、酒店。
  • 廬山味道之廬山詩詞:「神仙會」廬山賽詩
    廬山味道之廬山詩詞:「神仙會」廬山賽詩 1959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廬山召開。廬山味道之廬山詩詞:「神仙會」廬山賽詩 董必武讀著石圓門兩旁的對聯「仙蹤渺黃鶴,人事憶白蓮」,向林伯渠問道:「祖涵,你多次上廬山,比我們懂的多,向你請教一個問題:
  • 廬山東林寺,一座穿越文化時空的傳說故事浸潤的千年古剎
    東林寺有一位享有佛"慧"天下,僧名"遠"播的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慧遠;公元381年,慧遠一行人來到廬山,創立東林寺(因在廬山西林寺東面得名),從此隱居在廬山,33年"跡不入俗,影不出山″,廬山、慧遠與東林寺三者有著天然一體佛緣,與此同時演繹著一個個充滿佛學、佛法、佛教等系列的佛話、神話,演繹著一幕幕神奇、神秘、神話的地標文化性佛淨土宗文化故事活劇。
  • 修驗道的山伏行者
    修驗道的山伏行者:修驗道的老外山伏行者:第一張阿闍黎證書是發給一個香港人的呢。
  • 滿族神話的宗教文化
    在原始宗教思想大行其道的時代,人們篤信神靈能夠給他們帶來衣食無憂的生活,而宗教儀式則是人們祭拜神靈、祈求神靈保佑的「萬能鑰匙」,只要按照規程舉辦儀式,就一定能達到預期的功利目的,人們對此深信不疑。當理性思維逐漸取代原始感性思維統治地位時,宗教思想開始削弱,宗教儀式的說服力與功效也不斷減退,人們對宗教的原始狀態開始忘卻或者說是一種選擇性失憶,神話正彌補了這種「選擇性失憶」所造成的宗教文化缺失。
  • 繪畫藝術與宗教文化
    佛教基督教宗教,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部分。從《最後的晚餐》等西方繪畫,涉及宗教題材較多,到很多中國畫,也講求起碼是儒釋道講究的某種意境,雖然繪畫作品有時涉及宗教,但實際上,繪畫本身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也許與宗教沒有藝術上的直接關係。當然,也許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