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本能,閉嘴是修行!學會適時閉嘴,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
《墨子》中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子禽去問墨子:「多說話是一種優點嗎?」墨子說:「青蛙、蛤蟆和蒼繩,無時無刻不在叫喚,搞得自己口乾舌燥,可卻沒有人在乎它們。公雞一整天可能都不吭一聲,但黎明時一打鳴,卻能驚動天下。所以,多說話哪有什麼好處呢?只有把話說得恰到好處才有用。」
所以說,說話並不在於多,抓住時機、切中要害才是關鍵!時機不對,話越多越壞事,反而是懂得適時閉嘴,才是高情商的體現。
熟悉明史的人一定都知道明朝的「大禮儀」之爭。當時,嘉靖皇帝剛剛登基,為了給自己的親生父母冠上皇帝與皇后的名號,他與諸多大臣展開了一場激烈鬥爭。為了祖宗制度、規矩,那些大臣們爭先恐後地向嘉靖皇帝直言死諫,黑壓壓地跪在皇宮門口前慷慨陳詞,想要讓皇帝妥協,可結果如何呢?最後不僅沒爭過皇帝,屁股還被打得皮開肉綻。
這段歷史故事告訴我們兩個很重要的道理:第一,話不投機半句多。與皇帝的根本利益產生衝突,說得越多就越惹皇帝生氣,給自己招致橫禍,明知改變不了結果的事情,還不如適時閉嘴;第二,說話還是閉嘴,爭還是不爭,關鍵在於看是什麼事,如果是關係到國家危亡、百姓禍福的大事,那即便丟掉性命也要敢於說話,這時選擇閉嘴,就是懦弱的表現!但是,如果只是一些無關緊要小事,比如迂腐不堪的祖宗制度、規矩,那麼,閉嘴才是最聰明的選擇,也才是最高級的情商。否則,吵得再厲害,即便讓皇帝啞口無言,也只是禍從口出而已。
其實,明朝最後走向衰敗、滅亡,一個原因就是像「大禮儀」之爭這樣虛華不實的內耗。那些以不怕死聞名的言官們,正事沒幹多少,但卻最喜歡耍嘴皮子功夫,罵走甚至罵死了很多能臣、幹臣,比如胡宗憲、袁崇煥等等。反過來想,假如他們能適時閉嘴,對於自己不懂或不應該幹涉的事情學會閉嘴,明朝或許還不會那麼早就滅亡!
說話是本能,閉嘴是修行!學會適時閉嘴,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現實生活中的道理,也是如此,來看一個例子:
一家大公司組織了一次慈善晚會,邀請了不少行業知名人士以及當地名流。在晚會上,公司有一位漂亮的女經理,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晚禮服,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也贏得了不少稱讚。
女經理的下屬小李跟她打招呼時,發現她的晚禮服的拉鏈,不知道什麼時候拉開了,一下子走光不少,小李剛要提醒經理,可看了看周圍都是人,便閉上嘴巴,不發一言地走了。
另一位下屬小馬也看到了,他趕緊過來,輕聲地說:「經理,您的衣服拉鏈開了。」
小馬的聲音雖然很小,但還是引起不少人的側目。女經理頓時一陣羞惱,狠狠地瞪了小馬一眼,然後進了洗手間。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都遇到過:閉嘴走開,不惹是非;好言提醒,卻為自己招惹禍端。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把握好說話的時機,又不懂得適時閉嘴。
所以說,說話只是一種本能,能不能說得好,還要看對時機的把握,而閉嘴卻是一種高級情商。一個話不多的人,未必沒有大智慧,相反還能為自己避免許多麻煩甚至是禍端。而一個話很多的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禍從口出,栽一個大跟頭!
總之,在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能說會道的人,但能把話說到點子上,又懂得適時閉嘴的人,卻並不多。該閉嘴的時候你卻還在喋喋不休,不僅容易惹人厭惡,還會給自己在做事上製造障礙!(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