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本能,閉嘴是修行!學會適時閉嘴,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

2020-12-14 人生智慧全解讀

說話是本能,閉嘴是修行!學會適時閉嘴,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

《墨子》中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子禽去問墨子:「多說話是一種優點嗎?」墨子說:「青蛙、蛤蟆和蒼繩,無時無刻不在叫喚,搞得自己口乾舌燥,可卻沒有人在乎它們。公雞一整天可能都不吭一聲,但黎明時一打鳴,卻能驚動天下。所以,多說話哪有什麼好處呢?只有把話說得恰到好處才有用。」

所以說,說話並不在於多,抓住時機、切中要害才是關鍵!時機不對,話越多越壞事,反而是懂得適時閉嘴,才是高情商的體現。

熟悉明史的人一定都知道明朝的「大禮儀」之爭。當時,嘉靖皇帝剛剛登基,為了給自己的親生父母冠上皇帝與皇后的名號,他與諸多大臣展開了一場激烈鬥爭。為了祖宗制度、規矩,那些大臣們爭先恐後地向嘉靖皇帝直言死諫,黑壓壓地跪在皇宮門口前慷慨陳詞,想要讓皇帝妥協,可結果如何呢?最後不僅沒爭過皇帝,屁股還被打得皮開肉綻。

這段歷史故事告訴我們兩個很重要的道理:第一,話不投機半句多。與皇帝的根本利益產生衝突,說得越多就越惹皇帝生氣,給自己招致橫禍,明知改變不了結果的事情,還不如適時閉嘴;第二,說話還是閉嘴,爭還是不爭,關鍵在於看是什麼事,如果是關係到國家危亡、百姓禍福的大事,那即便丟掉性命也要敢於說話,這時選擇閉嘴,就是懦弱的表現!但是,如果只是一些無關緊要小事,比如迂腐不堪的祖宗制度、規矩,那麼,閉嘴才是最聰明的選擇,也才是最高級的情商。否則,吵得再厲害,即便讓皇帝啞口無言,也只是禍從口出而已。

其實,明朝最後走向衰敗、滅亡,一個原因就是像「大禮儀」之爭這樣虛華不實的內耗。那些以不怕死聞名的言官們,正事沒幹多少,但卻最喜歡耍嘴皮子功夫,罵走甚至罵死了很多能臣、幹臣,比如胡宗憲、袁崇煥等等。反過來想,假如他們能適時閉嘴,對於自己不懂或不應該幹涉的事情學會閉嘴,明朝或許還不會那麼早就滅亡!

說話是本能,閉嘴是修行!學會適時閉嘴,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現實生活中的道理,也是如此,來看一個例子:

一家大公司組織了一次慈善晚會,邀請了不少行業知名人士以及當地名流。在晚會上,公司有一位漂亮的女經理,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晚禮服,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也贏得了不少稱讚。

女經理的下屬小李跟她打招呼時,發現她的晚禮服的拉鏈,不知道什麼時候拉開了,一下子走光不少,小李剛要提醒經理,可看了看周圍都是人,便閉上嘴巴,不發一言地走了。

另一位下屬小馬也看到了,他趕緊過來,輕聲地說:「經理,您的衣服拉鏈開了。」

小馬的聲音雖然很小,但還是引起不少人的側目。女經理頓時一陣羞惱,狠狠地瞪了小馬一眼,然後進了洗手間。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都遇到過:閉嘴走開,不惹是非;好言提醒,卻為自己招惹禍端。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把握好說話的時機,又不懂得適時閉嘴。

所以說,說話只是一種本能,能不能說得好,還要看對時機的把握,而閉嘴卻是一種高級情商。一個話不多的人,未必沒有大智慧,相反還能為自己避免許多麻煩甚至是禍端。而一個話很多的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禍從口出,栽一個大跟頭!

總之,在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能說會道的人,但能把話說到點子上,又懂得適時閉嘴的人,卻並不多。該閉嘴的時候你卻還在喋喋不休,不僅容易惹人厭惡,還會給自己在做事上製造障礙!(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是學會閉嘴
    參加工作之前,很多人都以為一個人高情商的表現,就是會說話,會做事。工作幾年之後,又會認為高情商就是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情緒確實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但是,很多時刻,在一件事情中,雖然能把握住情緒,但是急於去評論,去判斷,往往會適得其反。
  • 說話是一種本能,閉嘴是一種修行,懂得做一個糊塗的聰明人
    說話是一種本能,但閉嘴則是一種修行,我們一生當中只用幾年的時間就已經學會了說話,但是學會說話卻並不代表懂得說話,而閉嘴則成為了人生當中的一場修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明星黃渤那樣擁有高情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能言善道,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都不懂得在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合適的話。
  • 「閉嘴」,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這個世界上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就連最簡單的說話,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每個人都長了一張嘴,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學會說話。但是真正的學會說話其實很難。一個人可以說話,但不代表他可以說得很好。一個人不會說話,但他有的時候就是因為沉默,所以才會讓別人感到他有修養,有時候學會閉嘴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 適時閉嘴,是一種智慧
    適時閉嘴,是一種智慧「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多言令事敗」,「多言不可與遠謀」,「禍莫大於多言」…… 《慎言集訓》中《戒多言》一章,古人有很多關於多言害事的精要的論述。告誡我們,話要少說。是海明威說的吧,我們用兩年學會了說話,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但現實情況往往是能言善辯,靈牙俐齒,口若懸河被視為一種能力,在高談闊論中刷存在感也成為一種常態。那麼可以回想一下,我們都談論了些什麼,說過之後,又給別人留下了什麼,有多少有營養的東西,真有那麼多非說不可的話嗎?
  • 有一種幸福,叫學會閉嘴
    沉默是一種態度也是幸福的力量01看過一句話:我們花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得花上六十年的時間來學會閉嘴。」阿屋博說過:所有的技能裡,性價比最高的就是閉嘴。確實也是,比起不知道說的話該不該說,說得好不好,閉嘴才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 學會閉嘴,是一種修養
    文/談情說李作家海明威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六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要搶著說。走過半生,最睿智的也許就是:學會閉嘴。閉嘴有三個方面,請大家和小編一起來探討。
  • 學會閉嘴,是一種能力
    學會閉嘴,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輩子要學的智慧。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用兩年學說話,用一輩子學閉嘴。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沒事少張口,別讓壞情緒亂了自己的世界,慌了自己的心。成長的路上,說話要通過腦子,說該說的話,不要輕易對別人做出評論,謹言慎行。學會了閉嘴,就會少一些喧囂,多一些沉默;就會少一些自大,多一些低調謙遜。聰明之人,必是沉默之人;沉默之人,必是懂得閉嘴之人;閉嘴之人,必是修養最高的人。
  • 一個人要走向成熟,第一步便是:「學會閉嘴」
    嘴,是語言的輸出地,是決定他人評價自己的重要根據,是一個人修養的重要表現,更是一個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 老人常言:「一樣話百樣說,如果做不到好好說話或說不好,就別張嘴!」
  • 職場中學會閉嘴也是一種大智慧!
    我們在工作中評價一個人會用到「能說會道」這個詞,形容一個人思維敏捷,說話中聽,能把事情講的頭頭是道。但不是每個人都要侃侃而談,滔滔不絕,我們不用去羨慕那些能說會說的,因為在職場中學會閉嘴也是一種大智慧。
  • 做人:閉嘴,閉嘴,閉嘴!看完,一生有益!
    ,一生學閉嘴。  學會說話,說好話,  是人一生中必修的功課!  好好說話,開心過一生!  另外,做人,在這三種情況下,一定要學會「閉嘴」  一、極度生氣之時  人在極度生氣的情況下,說出的話往往毫無理智,最是傷人傷己。
  • 聰明人,在這 3 件事面前,都懂得「閉嘴」
    海明威有句名言:「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可有很多人都認為會說話才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為人處世還有另一種境界——學會閉嘴。古人也常說,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會急於開口,而是會在適當時候閉嘴,這樣不僅能避開很多說話的雷區,還能讓接下來的路更順暢。
  • 「閉口禪」是一種很高境界的修行,你會嗎?
    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索達吉堪布要想改變行為,就要學會閉嘴。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裡叮嚀我們:「希言,希言(少說話)。」佛陀更是通過止語,告訴我們"閉口禪"能清淨身口意三業,是一種很高境界的修行。
  • 「字不可重寫,話不可亂傳」:閉嘴,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在生活中,很多人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慧的標誌,就是看他會不會說話,若是一個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那麼就會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被認為是一個聰明人。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不要學著亂說話,多說話,只有學會了閉嘴和謹言,你才能夠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聰明之道,也是對你的人生大有裨益的。孔子的感悟孔子作為千古聖人,他的一生都在尋求真正聰慧的處世之道,並且期望能夠提煉出一套讓人生能夠順遂的行為模板。有一次孔子遊學到東周,特意去拜訪周朝先祖后稷的祠堂。
  • 做人:閉嘴,閉心,閉眼
    生活:閉嘴,閉上你的心,閉上你的眼睛,常常「閉門造車」,反省自己,了解生活的真諦,體會孤獨之美。閉嘴:閉嘴總比多說話好。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說話誠懇,但如果一個人說得太多,就會有一些不真實的話,這將成為一個「把柄」,如果一個人被告知真相,傳播虛假信息將成為一個麻煩。
  • 為人處世少說話,做一個有情商有見識的人
    展示自我的時候要學會閉嘴,有人一聽這個覺得不對,你展示自我你當然得說了,我的能耐什麼樣?我如何如何的!你怎麼能閉嘴呢?而且閉嘴也得在什麼時候閉嘴總得展示完吧!
  • 康輝憑藉綜藝再次爆紅:管住嘴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
    管住嘴是教養 海明威曾說過:「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說話是本能,只要稍微練習就可以學會,但閉嘴卻是修養,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領會。 情景喜劇《宋飛正傳》裡,有個叫喬治的人,特別愛刨根問底。 有一次,喬治參加了一個社區養老院的志願者活動。
  • 「閉口禪」能清淨身口意三業,是一種很高境界的修行,你會嗎?
    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索達吉堪布要想改變行為,就要學會閉嘴。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裡叮嚀我們:「希言,希言(少說話)。」佛陀更是通過止語,告訴我們"閉口禪"能清淨身口意三業,是一種很高境界的修行。這些雖然和當下推崇演講口才的畫風不一樣,但是,不管是傳統文化還是佛學思想,都以無數公案向世人昭示:沉默是金。
  • 半生已過 ,學會沉默...(深度好文)
    半生已過 ,學會沉默... 沉默是一個人的狂歡, 蜷縮在自己的角落裡,安安靜靜。 沉默是一個人的孤單, 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讓自己的嘴閉起來。 沉默時,我們要反思自己的不足, 少說話,減少矛盾和衝突。
  • 真正情商高的人,往往有一個「奇怪」的特徵,那就是……
    真正情商高的人,往往有一個「奇怪」的特徵,那就是……沉默,善用沉默的力量,懂得適時沉默。沉默,不僅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還是一種高深的境界。之所以說它是一個「奇怪」的特徵,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將情商與說話劃等號,可事實上,懂得沉默,也是高情商的表現。
  • 情商高的人,說話大都有這個特點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折射出其教養與素質。無論你的外表經過了怎樣的包裝,但發自內心的東西,依然會暴露於言行。情商高的人,出言有尺,嬉笑有度。1情商高的人,說話有分寸,出言有尺。說話有分寸是一個人的高級修養,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體現著做人的尺度,也體現著一個人生活的層次。情商高的人,遇人不說閒話,只管做好自己;辦事不說廢話,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始終不說傷人的話,把話說得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