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足協杯在2007-2010這4年停辦,但截至到2020年也舉辦了22屆。全主力出戰的魯能力壓全華班的蘇寧易購捧杯之後,11次打進足協杯決賽,第6次拿到冠軍,成為當之無愧的足協杯之王,甩開4次問鼎的國安,繼續領跑足協杯奪冠次數榜。魯能最近2次捧得足協杯,都是力壓江蘇隊登頂,但2次捧杯相隔了6年,憑藉足協杯冠軍身份,魯能第10次獲得亞冠資格。
杯賽情結!22屆足協杯魯能11次進決賽
足協杯史上,有多支球隊對於這條戰線極為重視,包括了魯能、國安和申花。這其中,魯能又是首當其衝,職業化後舉辦的第一屆足協杯(1995年),魯能就殺入了決賽,並且力壓死敵申花捧杯。1999年,魯能第2次奪得足協杯,加上當年的甲A冠軍,魯能成為中國足壇史上的第一支雙冠王球隊。
從1995年到2020年,除了2007-2010這4年足協杯停辦,一共22屆足協杯,魯能11次打入決賽,可見在足協杯這條戰線,除了實力作為保證外,魯能對於足協杯有著特殊的情結。本賽季的中超還在進行時,魯能主帥郝偉就表示,球隊在中超走一步算一步,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足協杯賽場,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為足協杯「謀劃」。
而這種提前準備,更是體現魯能對於足協杯的重視,儘管在1/4決賽面對富力遇到了驚魂一刻:補時被對手連入2球,點球大戰才過關。但擁有全部主力,半決賽魯能兵不血刃淘汰卓爾,史上第11次進入足協杯決賽,也是第2次連續3年進入決賽,上一次在2004-2006年,拿到其中的2個冠軍。而和蘇寧易購的足協杯決賽,對於魯能來說又有特殊的意義。
蘇魯6年後決賽相遇 魯能第6次捧杯甩開國安
2014年的足協杯決賽,就在蘇魯之間進行,當時作為中超強隊的魯能,奪冠過程極為驚險。首回合拿到2球領先的優勢,但次回合在南京連丟2球,幸運的是麥克格文的讀秒絕殺,讓魯能第5次登頂足協杯。不過2014年奪得足協杯之後,作為杯賽之王的魯能,隨後連續3年連決賽都進不了,2018年重返決賽賽場卻遭遇了當頭棒喝。
2018年的足協杯決賽,魯能遇到自己極為喜歡的對手國安,當時的魯能還有「國安剋星」的美譽,然而兩回合的決賽,魯能因為客場進球少丟冠。2019年,魯能決賽遇到另外一個老對手申花,賽前,魯能仍然被外界看好,首回合也取得1-0的領先,然而次回合0-3敗走虹口,1-3慘遭逆轉,連續2年成為奪冠球隊的背景板。
2020年,魯能第11次進入決賽,遇到了6年前就曾經為冠軍而戰的老對手。面對傷兵滿營,而且是全華班出戰的蘇寧易購,魯能沒有複製前2年屈居亞軍的尷尬,時隔6年後再度登頂,也是史上的第6座足協杯冠軍。2018年被國安力壓,魯能讓御林軍第4次捧杯,「杯賽之王」的地位岌岌可危,但時隔6年再次捧杯,魯能鞏固了自己「杯賽之王」的美譽。
附:足協杯各隊奪冠次數(職業化之後)
1、山東魯能:6次
2、北京國安:4次
3、上海申花:3次
4、大連實德、廣州恆大:2次
5、重慶、青島、天津泰達、蘇寧易購、人和:1次
足協杯稱霸魯能卸壓力 第10次進軍亞冠
由於中超戰線只獲得第5,魯能從確定無法進入中超前4開始,就將全部精力放在足協杯賽場,可謂是「孤注一擲」。足協杯奪冠,除了捍衛「杯賽之王」的美譽外,還將讓魯能重返亞冠賽場,也是史上第10次進入亞冠,與國安、恆大平起平坐,但如果無法奪冠,就是三大皆空,而且足協杯連續3年屈居亞軍,創造尷尬的歷史。
魯能是足協杯進入第2輪之後,唯一一支全主力出徵的球隊,決賽的看臺上,俱樂部各種高層督軍,讓郝偉倍感壓力。雖然郝偉在賽前表示,高層督軍並不是壓力,而是一種動力,但面對全華班的蘇寧易購輸球,結果可想而知。慶幸的是,魯能最終力壓蘇寧易購捧杯,郝偉成為魯能主帥以來的壓力終於卸下。
當然,魯能奪得足協杯,最「傷心」的則是上港,連續5個賽季打入亞冠,而且全部進入淘汰賽的上港,將無緣2021賽季的亞冠。同時,中超季軍國安,將需要出徵亞冠附加賽,對於目前還處在「14+7」隔離期的國安本土球員來說,冬訓備戰提前,讓球隊的假期進一步壓縮,備戰計劃也需要做出巨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