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聞丨殷墟科學發掘九十周年紀念大會暨殷墟發展與考古論壇在安陽舉辦

2021-02-19 古文字微刊

1928年10月13日,前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派團對殷墟進行了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這是殷墟科學考古發掘的肇始。這一天在殷墟考古發掘史上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殷墟科學發掘90年的歷程,初步可分為3個大的階段。
1928年至1937年,為殷墟考古發掘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發掘工作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組織進行。
1950年至1979年,為殷墟考古發掘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發掘工作主要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進行。其間,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安陽博物館也做了一些工作。
1980年至今,為殷墟考古發掘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發掘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主要負責殷墟保護範圍(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殷墟範圍)內的發掘,安陽市文物工作隊(現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負責殷墟保護範圍外的發掘。其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參與了部分項目的發掘。

經過90年的科學發掘,作為中國持續發掘時間最長的遺址,殷墟發掘逐步揭示了商晚期都邑的整體布局和時代風貌,使殷墟成為華夏文明進入歷史時期的重要標誌。殷墟的發現和發掘,也使安陽這座普通的豫北小城蜚聲海內外,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文明古都。

2018年10月13日,殷墟科學發掘九十周年紀念大會暨殷墟發展與考古論壇即將在安陽市迎賓館拉開序幕,本次論壇大會議程如下:


舉辦時間:10月13日 08:00—12: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二層迎賓廳

08:00—08:30 嘉賓入場

08:30—09:20 《考古殷墟,探源文明》紀念片首映

主持人開場及介紹來賓

嘉賓致辭:安陽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     李公樂

          中國社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     王鐳

                 河南省政府副省長                    戴柏華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宋新潮

揭幕儀式

出席嘉賓: 河南省政府副省長                       戴柏華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宋新潮

                  安陽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         李公樂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陳星燦


特別紀念環節:頒發殷墟90年紀念章和證書

獲獎人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鄭振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楊錫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劉一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徐廣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劉忠伏

                  原安陽市文物工作隊隊長                   孟憲武


09:20—09:40 殷墟學術著作首發儀式

參加嘉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陳星燦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朱巖石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

楊  群


        • 唐際根等主編:《九十年殷墟考古人與事》
         • 牛世山等主編:《殷墟出土陶器》
         • 嶽洪彬等主編:《殷墟青銅器全形拓精粹》
         • 何毓靈等主編:《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
         • 唐際根等主編:《殷墟出土玉器新編》

籤約儀式


09:40—10:00 殷墟共識發布
發布人:安陽市文物局 局長 李曉陽
見證人: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 學生


播放宣傳片:殷墟2028——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遺產地

大會合影


10:00—10:15 15分鐘會間休息

10:15—12:00 殷墟發展論壇

主持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陳星燦

發言人:

安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靳  磊


河南省文物局局長

田  凱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劉  緒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宋鎮豪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院長

孫慶偉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

唐際根


「晚商考古新發現」主題沙龍


舉辦時間:10月13日 19:00—21: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 一層咖啡廳


主持人:朱巖石 袁廣闊
19:00-19:30 主題報告1:殷墟遺址洹河北岸區域的布局初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嶽洪彬)
19:30-20:00 主題報告2:大邑商:辛店遺址2016~2018年發掘概況
(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館員 孔德銘)
20:00-20:30 主題報告3:山西省聞喜縣酒務頭晚商墓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館員 高振華)
20:30-21:00 主題報告4:山東菏澤青邱堌堆遺址2018年發掘的商周遺存

(山東大學 副教授 陳雪香)


殷墟考古論壇(一)


舉辦時間:10月14日 08:30—12: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 三樓多功能廳


主持人:徐良高 常懷穎

08:30-08:45 主旨報告1:一位老考古人心目中的安陽殷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研究員 楊育彬)
08:45-09:00 主旨報告2:殷墟商代族宗廟的發現與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劉一曼)
09:00-09:15 主旨報告3:從「洹水學校」談起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王宇信)
09:15-09:30 主旨報告4: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 教授 高島謙一)
09:30-09:45 主旨報告5:說「癸酉日食」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研究員 楊升南)
09:45-10:00 主旨報告6:商代藝術中的人眼和獸目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教授 艾蘭)
10:00-10:15 主旨報告7:近年來史語所安陽工作室的工作規劃與進展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員 李匡悌)


10:15-10:30 茶歇

主持人:許宏 錢益匯

10:30-10:45 主旨報告8:晚商西土考古學文化的認識
(陝西省考古院 研究員 張天恩)
10:45-11:00 主旨報告9:商代聚落與都邑變遷研究
(首都師範大學 教授 袁廣闊)
11:00-11:15 主旨報告10:夏商都城功能區劃中的宇宙圖式
(河南大學 教授 張立東)
11:15-11:30 主旨報告11:世界中的安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 研究員 易華)
11:30-11:45 主旨報告12:試論大殷墟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黃川田修)
11:45-12:00 主旨報告13: 商王的馬廄與車庫——西北岡1136-1137及其相關問題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員 黃銘崇)


殷墟考古論壇(一)

舉辦時間:10月14日 08:30—12: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 三樓多功能廳


主持人:孔德銘 嶽洪彬
14:00-14:15 主旨報告1:殷商硃砂考古的回顧與展望
(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 教授 陳光宇)
14:15-14:30 主旨報告2:殷墟三期青銅器的變革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員 內田純子)
14:30-14:45 主旨報告3:晚商國王的喪葬制度:以西北岡王陵為例
(日本九州大學 教授 溝口孝司)
14:45-15:00 主旨報告4:殷墟石子窖和石子墓商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編審 苗霞)
15:00-15:15 主旨報告5:遷臺殷墟玉石器的整理與初步認識

(首都師範大學 教授 錢益匯)
15:15-15:30 主旨報告6:區域社會的崩塌與重構:「宅茲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員 陳國梁)
15:30-15:45 主旨報告7:殷墟葬樂組合與器用等級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員 常懷穎)


15:45-16:00 茶歇


主持人:黃銘崇 劉源
16:00-16:15 主旨報告8:殷墟婦好墓出土動物造型探析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研究員 楊文勝)
16:15-16:30 主旨報告9:殷墟墓葬的空間結構初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員 唐錦瓊)
16:30-16:45 主旨報告10:商代「坐姿」人形雕像研究
(鄭州輕工業學院 副教授 楊遠)
16:45-17:00 主旨報告11:中國古代文字發展史考
(泰國泰中研究院院長 教授 範軍)
17:00-17:15 主旨報告12:甲骨文「滑」字考
(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 教授 韓江蘇)
17:15-17:30 談殷墟卜辭守兆的幾種特殊形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研究員 劉源)


殷墟考古論壇(二)

舉辦時間:10月14日 08:30—12: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二樓 第五會議室


主持人:張國碩 高江濤

08:30-08:45 主旨報告1:商代晚期陝晉高原的祭祀模式研究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教授 曹瑋)

08:45-09:00 主旨報告2:石峁遺址二題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員 王佔奎)
09:00-09:15 主旨報告3:「先周文化」探索的再思考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教授 王立新)
09:15-09:30 主旨報告4:安陽殷墓出土青銅空首斧形器研究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教授 井中偉)
09:30-09:45 主旨報告5:魯北地區晚商文化的二分現象
(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 教授 燕生東)
09:45-10:00 主旨報告6:特奧蒂瓦坎大都市,墨西哥中部及其多民族合作社會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調查研究所 美國科學院院士 教授 琳達·羅薩·曼扎尼拉
10:00-10:15 主旨報告7:東周王城車馬埋葬制度
(遼寧師範大學 教授 徐昭峰)


10:15-10:30 茶歇


主持人:張立東 徐昭峰
10:30-10:45 主旨報告8:關中盆地北緣地帶晚商時期文化變遷及其動因探索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 副教授 豆海峰)
10:45-11:00 主旨報告9:商代經略晉南的交通道路初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員 高江濤)
11:00-11:15 主旨報告10:湖南溈水流域出土商周青銅禮器研究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館員 孫明)
11:15-11:30 主旨報告11:河北定州北莊子商墓資料初步整理與認識
(河北大學歷史學院 副教授 洪猛)
11:30-11:45 主旨報告12:試論殷墟發現的青銅短劍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韓金秋)
11:45-12:00 主旨報告13: 略論殷周之際銅器墓的斷代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李宏飛)


殷墟考古論壇(二)

舉辦時間:10月14日 14:00—17:30
舉辦地點:
安陽市迎賓館二樓 第五會議室


主持人:鄧聰 李永迪
14:00-14:15 主旨報告1: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M4出土青銅器內陶範的分析
(上海博物館 研究館員 廉海萍)
14:15-14:30 主旨報告2:三十年來商代高放射成因鉛礦產地的調查和思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教授 金正耀)
14:30-14:45 主旨報告3:溯源的迷局:再議商代銅器中的「高放射性成因鉛」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 副教授 陳坤龍)
14:45-15:00 主旨報告4:試論殷墟青銅器的連接技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劉煜)
15:00-15:15 主旨報告5:洹北商城手工業作坊的發掘及其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何毓靈)
15:15-15:30 主旨報告6:商周青銅器鑄後制銘工藝考證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博士 楊歡)
15:30-15:45 主旨報告7:殷墟晚期樹木利用和高解析度的氣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王樹芝)

15:45-16:00 茶歇


主持人:廉海萍 劉煜

16:00-16:15 主旨報告8:從史語所三十年代發掘出土骨器談殷墟制骨的幾個問題
(美國芝加哥大學 教授 李永迪)
16:15-16:30 主旨報告9:商代有領環製作工藝

(香港中文大學 教授 鄧聰)
16:30-16:45 主旨報告10:婦好墓玉器玉料來源的探討殷墟玉器產地初探

(北京城市學院 教授 於明、中國科學院大學 博士 陳典)
16:45-17:00 主旨報告11:殷墟生物考古學,墓葬,與「生命歷程」理論
(美國芝加哥大學 博士 雷亭)
17:00-17:15 主旨報告12:古DNA分析參與考古學研究
(復旦大學 博士 文少卿)
17:15-17:30 主旨報告13: 世界文化遺產如何改變安陽殷墟
(臺灣中研院民族所 助理研究員 王舒俐)

開頭來源:安陽網-安陽日報登載:李曉陽、李貴昌、孟憲武:《輝煌的成就——寫在殷墟考古發掘九十周年之際》

微刊小編:侯莫陳婆羅門


相關焦點

  • 閱不盡,是殷墟——「殷墟科學發掘九十周年紀念大會暨殷墟發展與考古論壇」側記
    自1928年10月13日挖下殷墟第一鏟後,接下來的日子裡,無論是歲月的動蕩沉浮還是炮火中的漫長跋涉、抑或是海峽相隔殷墟在夢裡,考古學者探索殷墟的腳步卻始終未曾停歇過。九十年過去了,於2018年10月13開幕,為期2天的九十周年紀念大會如同一次對殷墟考古的檢閱,大會上50餘位學者做了主旨報告,為殷墟呈上了自己的一份作業。分會場現場
  • 《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裡展》開幕
    2018年,古都安陽迎來了她回家的腳步……」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古都安陽迎來了《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裡展》。1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市文物局主辦的《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裡展》在市博物館開展。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婦好墓出土文物精品474件。
  • 殷墟九十年,我們為什麼紀念
    殷墟在甲骨文中被稱為「大邑商」。1928年10月13日,當年繁華的都邑廢棄3000餘年後,董作賓帶人在安陽小屯挖下一鏟浮土,拉開了殷墟持續發掘的序幕。90年後,我們隆重紀念殷墟,其原因不僅僅在於它豐富的地下遺存,更因為它證實商王朝的存在,催生現代考古學在中國的發展,並成為世界遺產,讓我們實現了與世界其它文明的對話。  證實商王朝的存在並非易事。
  • 殷墟:穿越三千年歷史的傳奇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殷墟:穿越三千年歷史的傳奇新華社記者 劉雅鳴 桂娟 李文哲它的第一次發掘,被視為「中國考古學誕生的標誌」;它是中國連續發掘時間最長、清理遺蹟最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它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它,叫殷墟。
  • 王牌說城||「殷墟+」如何喚起安陽的「古都覺醒」
    當然像北京故宮這種是少數,更多的考古類景區處於經營虧損的狀態,甚至還有的依賴政府財政補貼維持。通過分析這類景區,可以看出殷墟文化面臨以下幾個問題:文化價值斐然、融入城市有限;文物保護有餘、旅遊開發不足;考古研究居多、旅遊體驗不佳;文化資源豐富、宣傳推廣缺乏。
  • 安陽殷墟這下「火」到央視啦!
    在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15萬片。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
  • 殷墟:一個王朝的背影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依偎在洹河懷抱的豫北重鎮安陽,曾經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王朝的都邑所在地。這個王朝便是商朝。商王朝在安陽的都邑,被稱為殷墟。巨大的宮殿、恢宏的宗廟、氣勢磅礴的王陵,描繪出一幅壯闊的畫面。殘斷的甲骨卜辭,雖然常常只存留隻言片語,但仍然可讀出百轉柔腸。
  • 殷墟,一個王朝的背影
    作者:唐際根;出版時間:2009年1月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河南殷墟:商王朝的首次現世,考古工作者的搖籃
    在2001年,咱國家曾做過考古評選,評委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權威專家,在這麼多考古發現的榜單上,位居第一的竟然是河南安陽殷墟遺址。那麼它為什麼可以在那麼多遺址中脫穎而出,位居榜首呢?聽到這些消息考古人員那是相當焦灼,如果戰爭全面爆發,那麼安陽小屯村這個地方肯定會被戰火侵襲。考古工作刻不容緩,接著第13次考古工作開始了,此次的發現可謂是震驚中外。1936年6月12日下午4點,在YH127坑邊發出了一聲驚叫,一具身體蜷曲的人骨和大量的甲骨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殷墟甲骨現世120年簡史
    37.1多領域多組織開展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現世以來,迄今已有120年歷史。殷墟甲骨在兩甲子的歲月中經歷了發現、破壞性發掘、損毀遺失、初步解讀、規範性發掘、流失海外、保護性發掘、集中研究解讀等多個歷史階段,雖歷經磨難,卻歷久彌新。
  • 最低調的七朝古都—安陽殷墟,歷史源遠流長,產生了眾多文明古都
    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河南的安陽,作為「七朝古都」,卻仿佛被遊人遺忘,許多人不知道還有這個古都的大名,但是要提到安陽殷墟,也許很多人不會陌生。安陽市位於河南的最北端,在山西,河北,河南的交界處。安陽,不像它的名聲小,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文明的中心,被譽為「七朝古都」。
  • 神秘的世界最大青銅鼎、「世界四大古文字」——殷墟揭秘強大商朝
    (攝影:程越峰)目前發掘的80餘座建築基址,面積約40平方公裡。是殷王都殷墟宮殿宗廟區,按照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格局排列。出土的甲骨文、司母辛鼎、婦好號鳥尊等文物享譽海內外。(攝影:程越峰)甲骨文以形、音、義為特徵的文字和基本語法保留下來,成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今天仍在使用的方塊字。甲骨文也因此成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
  • 第17集,文明之光-殷墟婦好墓
    20世紀之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界。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文化遺存,將中國早期的青銅文明,系統的呈現給世人,確定了有據可查的、殷商社會的歷史地位。殷墟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 安陽殷墟婦好墓裡為什麼沒有發現婦好的屍骨?
    婦好墓的發現純屬偶然據當時負責考古發掘的領隊鄭振香先生回憶,1975年冬的時候,安陽掀起一股農業學大寨的熱潮,殷墟附近的小屯村決定將婦好墓所在位置的這一片臺地平整掉搞農業發展,但是這片區域又處於文物保護範圍內,所以考古隊就跟當時的工作隊商議先不要平整,鑽探探查下地下情況後再作決定。
  • 安陽市委副書記李亦博督導調研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工作
    10月28日,安陽市委副書記、市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專班組長李亦博到殷墟遺址博物館、洹北中學徵遷現場查看項目進展情況,這是該項目籌建以來他10餘次開展實地督導調研。
  • 快來安陽,圓你考古夢!志願者招募中
    在招募範圍方面,只要符合如下條件,就能成為安陽市考古志願者:一是必須要熱愛考古事業,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年滿18周歲,身體健康,能夠勝任考古工作;二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無不良行為記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考古工地各項規章制度,具有奉獻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有較強責任心;三是能夠全程參加志願活動,服從工作安排。
  • 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60周年紀念大會在...
    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60周年紀念大會在四川大學舉辦,旨在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共同為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
  • 殷墟發現白人、黑人頭骨,經過研究,專家:一個女人救了中華民族
    可是中國考古學之父、現代考古學家李濟,在發掘安陽殷墟的過程中,竟然在殉葬坑發現了,一部分黑人和白人的骨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難道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時候,黑人和白人就已經來到了這片神秘的東方土地上,這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可怕的內幕呢?
  • 市紀委監委舉辦第十四期「清風安陽論壇」
    12月18日上午,市紀委監委舉辦第十四期「清風安陽論壇」,邀請市監委第一屆特約監察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何毓靈作專題講座。市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機關各部室、各派駐紀檢監察組有關人員參加講座。
  • 2018年度夏商周考古發現與研究學習綜述(上)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會」和「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殷墟研究專委會第一次學術座談會」;6月在濟南召開的「劉敦願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暨考古學術研討會」、「首屆中國古代史論壇?跨界與交流:歷史學與考古學的對話」、於北京召開的「族徽:早期金文與商周社會討論會」;8月於鄭州舉辦的「中國古代文明化進程模式研討會」;9月於河南鄭州召開的「兩周古城與大遺址保護研究學術研討會」、於山東章丘舉辦的「從大汶口到城子崖——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黃河下遊國際學術會議」、於日本東京舉辦的「亞洲鑄造史學會年會」、於山西臨汾舉辦的「中國社科論壇——早期都邑文明的發現研究與保護傳承國際學術論壇暨紀念陶寺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