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0月13日,前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派團對殷墟進行了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這是殷墟科學考古發掘的肇始。這一天在殷墟考古發掘史上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殷墟科學發掘90年的歷程,初步可分為3個大的階段。
1928年至1937年,為殷墟考古發掘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發掘工作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組織進行。
1950年至1979年,為殷墟考古發掘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發掘工作主要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進行。其間,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安陽博物館也做了一些工作。
1980年至今,為殷墟考古發掘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發掘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主要負責殷墟保護範圍(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殷墟範圍)內的發掘,安陽市文物工作隊(現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負責殷墟保護範圍外的發掘。其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參與了部分項目的發掘。
經過90年的科學發掘,作為中國持續發掘時間最長的遺址,殷墟發掘逐步揭示了商晚期都邑的整體布局和時代風貌,使殷墟成為華夏文明進入歷史時期的重要標誌。殷墟的發現和發掘,也使安陽這座普通的豫北小城蜚聲海內外,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文明古都。
2018年10月13日,殷墟科學發掘九十周年紀念大會暨殷墟發展與考古論壇即將在安陽市迎賓館拉開序幕,本次論壇大會議程如下:
舉辦時間:10月13日 08:00—12: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二層迎賓廳
08:00—08:30 嘉賓入場
08:30—09:20 《考古殷墟,探源文明》紀念片首映
主持人開場及介紹來賓
嘉賓致辭:安陽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 李公樂
中國社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 王鐳
河南省政府副省長 戴柏華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宋新潮
揭幕儀式
出席嘉賓: 河南省政府副省長 戴柏華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宋新潮
安陽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 李公樂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陳星燦
特別紀念環節:頒發殷墟90年紀念章和證書
獲獎人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鄭振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楊錫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劉一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徐廣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劉忠伏
原安陽市文物工作隊隊長 孟憲武
09:20—09:40 殷墟學術著作首發儀式
參加嘉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陳星燦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朱巖石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
楊 群
• 唐際根等主編:《九十年殷墟考古人與事》
• 牛世山等主編:《殷墟出土陶器》
• 嶽洪彬等主編:《殷墟青銅器全形拓精粹》
• 何毓靈等主編:《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
• 唐際根等主編:《殷墟出土玉器新編》
籤約儀式
09:40—10:00 殷墟共識發布
發布人:安陽市文物局 局長 李曉陽
見證人: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 學生
播放宣傳片:殷墟2028——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遺產地
大會合影
10:00—10:15 15分鐘會間休息
10:15—12:00 殷墟發展論壇
主持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陳星燦
發言人:
安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靳 磊
河南省文物局局長
田 凱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劉 緒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宋鎮豪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院長
孫慶偉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
唐際根
「晚商考古新發現」主題沙龍
舉辦時間:10月13日 19:00—21: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 一層咖啡廳
主持人:朱巖石 袁廣闊
19:00-19:30 主題報告1:殷墟遺址洹河北岸區域的布局初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嶽洪彬)
19:30-20:00 主題報告2:大邑商:辛店遺址2016~2018年發掘概況
(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館員 孔德銘)
20:00-20:30 主題報告3:山西省聞喜縣酒務頭晚商墓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館員 高振華)
20:30-21:00 主題報告4:山東菏澤青邱堌堆遺址2018年發掘的商周遺存
(山東大學 副教授 陳雪香)
殷墟考古論壇(一)
舉辦時間:10月14日 08:30—12: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 三樓多功能廳
主持人:徐良高 常懷穎
08:30-08:45 主旨報告1:一位老考古人心目中的安陽殷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研究員 楊育彬)
08:45-09:00 主旨報告2:殷墟商代族宗廟的發現與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劉一曼)
09:00-09:15 主旨報告3:從「洹水學校」談起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王宇信)
09:15-09:30 主旨報告4: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 教授 高島謙一)
09:30-09:45 主旨報告5:說「癸酉日食」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研究員 楊升南)
09:45-10:00 主旨報告6:商代藝術中的人眼和獸目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教授 艾蘭)
10:00-10:15 主旨報告7:近年來史語所安陽工作室的工作規劃與進展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員 李匡悌)
10:15-10:30 茶歇
主持人:許宏 錢益匯
10:30-10:45 主旨報告8:晚商西土考古學文化的認識
(陝西省考古院 研究員 張天恩)
10:45-11:00 主旨報告9:商代聚落與都邑變遷研究
(首都師範大學 教授 袁廣闊)
11:00-11:15 主旨報告10:夏商都城功能區劃中的宇宙圖式
(河南大學 教授 張立東)
11:15-11:30 主旨報告11:世界中的安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 研究員 易華)
11:30-11:45 主旨報告12:試論大殷墟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黃川田修)
11:45-12:00 主旨報告13: 商王的馬廄與車庫——西北岡1136-1137及其相關問題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員 黃銘崇)
殷墟考古論壇(一)
舉辦時間:10月14日 08:30—12: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 三樓多功能廳
主持人:孔德銘 嶽洪彬
14:00-14:15 主旨報告1:殷商硃砂考古的回顧與展望
(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 教授 陳光宇)
14:15-14:30 主旨報告2:殷墟三期青銅器的變革
(臺灣中研院史語所 研究員 內田純子)
14:30-14:45 主旨報告3:晚商國王的喪葬制度:以西北岡王陵為例
(日本九州大學 教授 溝口孝司)
14:45-15:00 主旨報告4:殷墟石子窖和石子墓商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編審 苗霞)
15:00-15:15 主旨報告5:遷臺殷墟玉石器的整理與初步認識
(首都師範大學 教授 錢益匯)
15:15-15:30 主旨報告6:區域社會的崩塌與重構:「宅茲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員 陳國梁)
15:30-15:45 主旨報告7:殷墟葬樂組合與器用等級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員 常懷穎)
15:45-16:00 茶歇
主持人:黃銘崇 劉源
16:00-16:15 主旨報告8:殷墟婦好墓出土動物造型探析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研究員 楊文勝)
16:15-16:30 主旨報告9:殷墟墓葬的空間結構初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員 唐錦瓊)
16:30-16:45 主旨報告10:商代「坐姿」人形雕像研究
(鄭州輕工業學院 副教授 楊遠)
16:45-17:00 主旨報告11:中國古代文字發展史考
(泰國泰中研究院院長 教授 範軍)
17:00-17:15 主旨報告12:甲骨文「滑」字考
(安陽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博學院 教授 韓江蘇)
17:15-17:30 談殷墟卜辭守兆的幾種特殊形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研究員 劉源)
殷墟考古論壇(二)
舉辦時間:10月14日 08:30—12:0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二樓 第五會議室
主持人:張國碩 高江濤
08:30-08:45 主旨報告1:商代晚期陝晉高原的祭祀模式研究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教授 曹瑋)
08:45-09:00 主旨報告2:石峁遺址二題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員 王佔奎)
09:00-09:15 主旨報告3:「先周文化」探索的再思考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教授 王立新)
09:15-09:30 主旨報告4:安陽殷墓出土青銅空首斧形器研究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教授 井中偉)
09:30-09:45 主旨報告5:魯北地區晚商文化的二分現象
(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 教授 燕生東)
09:45-10:00 主旨報告6:特奧蒂瓦坎大都市,墨西哥中部及其多民族合作社會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調查研究所 美國科學院院士 教授 琳達·羅薩·曼扎尼拉
10:00-10:15 主旨報告7:東周王城車馬埋葬制度
(遼寧師範大學 教授 徐昭峰)
10:15-10:30 茶歇
主持人:張立東 徐昭峰
10:30-10:45 主旨報告8:關中盆地北緣地帶晚商時期文化變遷及其動因探索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 副教授 豆海峰)
10:45-11:00 主旨報告9:商代經略晉南的交通道路初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員 高江濤)
11:00-11:15 主旨報告10:湖南溈水流域出土商周青銅禮器研究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館員 孫明)
11:15-11:30 主旨報告11:河北定州北莊子商墓資料初步整理與認識
(河北大學歷史學院 副教授 洪猛)
11:30-11:45 主旨報告12:試論殷墟發現的青銅短劍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韓金秋)
11:45-12:00 主旨報告13: 略論殷周之際銅器墓的斷代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李宏飛)
殷墟考古論壇(二)
舉辦時間:10月14日 14:00—17:30
舉辦地點:安陽市迎賓館二樓 第五會議室
主持人:鄧聰 李永迪
14:00-14:15 主旨報告1: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M4出土青銅器內陶範的分析
(上海博物館 研究館員 廉海萍)
14:15-14:30 主旨報告2:三十年來商代高放射成因鉛礦產地的調查和思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教授 金正耀)
14:30-14:45 主旨報告3:溯源的迷局:再議商代銅器中的「高放射性成因鉛」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 副教授 陳坤龍)
14:45-15:00 主旨報告4:試論殷墟青銅器的連接技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劉煜)
15:00-15:15 主旨報告5:洹北商城手工業作坊的發掘及其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何毓靈)
15:15-15:30 主旨報告6:商周青銅器鑄後制銘工藝考證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博士 楊歡)
15:30-15:45 主旨報告7:殷墟晚期樹木利用和高解析度的氣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員 王樹芝)
15:45-16:00 茶歇
主持人:廉海萍 劉煜
16:00-16:15 主旨報告8:從史語所三十年代發掘出土骨器談殷墟制骨的幾個問題
(美國芝加哥大學 教授 李永迪)
16:15-16:30 主旨報告9:商代有領環製作工藝
(香港中文大學 教授 鄧聰)
16:30-16:45 主旨報告10:婦好墓玉器玉料來源的探討殷墟玉器產地初探
(北京城市學院 教授 於明、中國科學院大學 博士 陳典)
16:45-17:00 主旨報告11:殷墟生物考古學,墓葬,與「生命歷程」理論
(美國芝加哥大學 博士 雷亭)
17:00-17:15 主旨報告12:古DNA分析參與考古學研究
(復旦大學 博士 文少卿)
17:15-17:30 主旨報告13: 世界文化遺產如何改變安陽殷墟
(臺灣中研院民族所 助理研究員 王舒俐)
開頭來源:安陽網-安陽日報登載:李曉陽、李貴昌、孟憲武:《輝煌的成就——寫在殷墟考古發掘九十周年之際》
微刊小編:侯莫陳婆羅門